| 好奇心日報 |
飯前冷知識-高跟鞋在很久之前是男人身份地位的象徵
高跟鞋最早的起源從10世紀開始,是為了幫助波斯騎兵將鞋子可以更好的固定在馬鞍上。從那時起,男子高跟鞋經歷了多種文化含義:象徵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軍事實力還有精緻的時尚品味以及不能忽視的「COOL」身高。
殺手高跟鞋
挖掘自伊朗尼沙普爾,展示了Samanid帝國(874-1005)時期士兵的早期高跟騎行靴
波斯士兵是第一個發現高跟鞋可以幫助雙腳停留在馬鞍上讓他們在射擊弓箭時更加有穩定性。(PS:現代牛仔靴也直接源自於此)
新動力鞋跟
到17世紀,1英寸的高跟鞋已成為波斯騎手上下馬的標準。由於擁有馬匹是財富的象徵,所以高跟鞋也象徵著金錢和力量。
上圖來自17世紀《摩西經》的手稿融合了猶太,伊斯蘭和波斯的傳統與意象,兩個穿著絲綢長褲和高跟鞋的富貴波斯人發現摩西從籃子裡的尼羅河上飄下來。
炫耀成風
17世紀,波斯王國(Shah)派遣了一個士兵代表團與俄羅斯,德國和西班牙的外國領導人建立關係。「波斯躁狂症」開始流行,歐洲貴族採用高跟鞋作為蓬勃朝氣和軍事實力的象徵。
17世紀的男性時尚主要是強調腿部:高跟鞋、緊身、彩色的長襪以及寬鬆二位收緊的馬褲,這些都是有助於強調男人勻稱的小腿和大腿。
高跟鞋之王
路易十四也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高跟鞋穿著者。在路易斯的統治下,腳跟越高越紅,穿著者的力量就越大。1670年,他通過了一項法令,規定只有貴族才能穿高跟鞋。
紅色的腳跟是象徵性的:表明它的穿著者足夠富有,鞋子不易弄髒也是代表他的力量足以壓傷腳下的敵人。
將鞋子放在另一隻腳上
在整個18世紀,鞋子變得越來越性別化:女鞋變得更窄,更具有裝飾性,並且鞋跟更高;而男鞋變得更寬,更結實。因此男人在1730年被停止穿高跟鞋,以防他們感覺「女性化」
這幅由英國藝術家威廉·霍加斯於1730年創作的畫作表明,男女鞋之間的差異日益擴大,儘管年輕的男士情人鞋的鞋跟仍然小,但明顯比女士的鞋低,並且鞋子更寬 ,更結實不那麼精緻
高跟鞋繼續高漲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了貴族對男高跟鞋的使用。但是現今像是牛仔靴依然是男性化腳跟的延伸。斜角,圓角的鞋跟也被稱為「古巴鞋跟」,也符合該款式的西班牙傳統。(例如弗拉門戈舞者的鞋子)
拖把上衣和切爾西靴
甲殼蟲樂隊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幫助普及了古巴高跟鞋,傳說在1961年10月,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在切爾西的一家精品店看到了他們喜歡的一雙,並同時做了四身衣服搭配他們的古巴高跟鞋。
腳踝骨折,打破邊界
大衛·鮑伊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都高調的突破了性別時尚的界限。從1987年《生活》雜誌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以擁有高跟的高跟鞋到厚底鞋等各種高跟鞋而聞名。
鮑伊和另類同性戀者將雌雄同體的時尚帶到了舞臺中央。高跟鞋、連衣裙,化妝和性吸引力使他感到「超出人類」。
在同性戀和性別流動性仍然禁忌的時代,鮑伊是一位時尚偶像。他幫助整代人學會接受非雙性、高跟鞋和其他東西。向他致敬。
踩高跟的人
到1990年代,高跟鞋,特別是以古巴高跟鞋的形式,已經象徵著某種粗糙的搖滾風格。
但是牛仔配高跟鞋的穿法在當時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高跟鞋可以看作是強硬牛仔類型的男性氣質縮影,那麼為什麼高跟鞋在文化上不能被牛仔象徵所接受?
在18世紀中葉,男性通常不再穿高跟鞋。儘管男人的腳後跟曾經象徵著力量、財富和陽剛之氣,但如今他們趨向於突破二元性別規範的界限。從甲殼蟲樂隊和大衛·鮑伊,到雜色克魯和王子,男性腳跟仍然是我們所有文化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
往期回顧:
VENARTS
作者 | 蘆瑞馳
圖片來自網絡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