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傳播的更廣闊,但在G7集團裡「美國經濟降幅卻是最低的」。比如,前三季度英國經濟同比實際縮減11.9%,義大利和法國經濟降幅超過9%。
前三季度,日本經濟實際下降6%,德國縮減5.6%,加拿大下降5.4%,但美國的前三季度GDP僅同比實際萎縮3.8%。這個原因南生在之前的文章有已給出了自己的理解,比如美國重啟經濟的時間更早——在5月份就開始了。
但其他幾個國家通常都是在6月份才開始的,這意味著採取的各項「封鎖措施」對G7集團裡其他各國的經濟影響更深。還有就是美國在疫情期間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其2020財年的財政開支預估為9.9萬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財政支出,必然能大幅減緩經濟下滑的力度;第三就是美國大幅增發美元和美債,數據不再列舉,總之美國利用其「美元的國際屬性優勢」向市場投入了超過20萬億美元的流動性。
而其他單個國家財政的積極財經、貨幣政策涉及到的資金規模往往只是數千億美元,和美國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從而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勢頭比不上美國,造成「疫情更輕一些,經濟降幅卻更大一些」的特殊現象。
除了經濟增速美國佔優外,經濟總量也是美國佔據絕對的領先優勢。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美國GDP再度超過了15萬億美元(具體為15.469萬億美元),繼續穩居G7集團各國之首。
而日本的前三季度GDP下滑至3.683萬億美元,德國降至2.772萬億美元,英國縮減至1.962萬億美元,法國跌至1.899萬億美元,義大利只有1.352萬億美元,加拿大僅僅是1.191萬億美元。
南生還注意到,不僅G7集團裡其他單個國家的GDP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就算是六國合計也是大幅低於美國的——前三季度其他六國GDP合計約為12.859萬億美元,僅相當於美國的83%。
由於這六國的人口也是超過美國,即美國的人均GDP也是其他六國無法比擬的。顯然,在經濟層面美國不僅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即使在G7集團內部也是穩居「領頭羊」的位置——超級大國地位很穩固。
點評:越來越多的事實似乎告訴我們:發達國家內部經濟也是在不斷分化。一些傳統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已經過度金融化,過度「服務業化」,過度「去工業化」,但卻沒有美國的「美元優勢」,使其經濟發展基礎日漸薄弱。
與之相比,美國雖然也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的現象,但美國依然保留了相當數量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仍在全球領先,其科技企業依然在全球領先。加上擁有巨大的金融優勢,使得美國經濟發展韌性更足。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