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永遠不可避免的接觸到無數的細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病:感冒發燒冒痘痘、口腔潰瘍牙齦紅腫出血、傷口感染流膿、皮膚瘙癢拉肚子等症狀,這些罪魁禍首就是各種不一樣的細菌。
我們如何避免呢?餐具高溫消毒、勤刷牙洗牙、勤用洗手液洗手、用過濾的水洗菜做飯?
這些都只是自己的心裡安慰罷了,細菌還是在那,並且還在不斷繁衍中。
數據表示高溫消毒一般採用加熱至120℃左右,保持10~15min,使包括細菌、病毒在內的微生物機體蛋白質組織變性而達到殺滅細菌、病毒的目的。加熱方式一般是採用遠紅外線方式。高溫消毒效果較好,能殺滅一般的細菌和病毒(包括B肝病毒),殺滅率≥99%。但對無機化學毒物及少數特殊的生物病毒就不起作用了。
什麼是深紫外線?
紫外線是太陽放出的波長為100-400nm的電磁波總稱,人類肉眼不可見。根據紫外線的波長,通常將紫外線分為A、B、C三類,即近紫外線(UVA),遠紫外線(UVB)和超短紫外線(UVC),其中UVC能量最大,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但在通過地球表面同溫層時,基本被臭氧層吸收,不能達到地球表面,因此,一束人造「太陽光」——LED深紫外線應運而生。
深紫外線——為殺菌而生的「人造光」
這束為殺菌而生的「人造光」,選取了特定波段(260-280nm)的深紫外線,能穿透生物的細胞膜和細胞核,破壞DNA與RNA分子結構,短時間內消殺各種病菌,如細菌繁殖體、芽胞、病毒、真菌等,殺菌率高達99.9%。其中275nmUVC是消毒醫用級波段,也是目前國際醫療行業消毒的公認技術。
紫外線是波長在可見不鐮刀範圍之外的短波。按波長範圍可分為A、B、C三個波段和真空紫外線。 A波段320~400nm B波段275~320nm C波段200~275nm 真空紫外線100~200nm 其中真正具有殺菌作用的是C波紫外線,也就是UVC深紫外線,它可以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芽胞、分支桿菌、病毒、真菌、立克次體和支原體等,具有廣譜性。 其殺菌原理是通過紫外線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照射,以破壞其機體內DNA(去氧核糖核酸)的結構,使其立即死亡或喪失繁殖能力。醫院常用來殺菌消毒.人體皮膚吸收紫外線,會使皮膚細胞轉換成維生素D, 有助於骨略及牙齒健康。
紫外線的分類 UVA:長波紫外線A光,波長介於320~400納米,可穿透雲層、玻璃進入室內及車內,會射入皮膚的真皮層,造成曬紅和曬傷,也是皮膚老化和出現皺紋的主因。
UVB:中波紫外線B光,波長介於290~320納米,會被平流層的臭氧所吸收,會引起曬傷及皮膚紅腫熱痛,UVB致癌性最強。
UVC:短波紫外線C光,波長介於200~280納米,可被臭氧層所阻隔不會到達地球表面,較不會侵害人體肌膚。
深紫外殺菌的優勢
廣譜殺菌:紫外線殺菌的廣譜性最高,它對幾乎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結核菌、病毒、芽胞和真菌等,都能高效殺滅。
高效:紫外線消毒殺菌快,效果好。在一定的輻射強度下,一般病原微生物僅需十幾秒即可殺滅,還能殺滅一些氯消毒無法滅活的病菌。
環保:紫外線殺菌不需添加任何化學藥劑。它通過短波輻射,直接殺死細菌或破壞細菌的繁殖能力,無汙染無殘留,不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