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7個層次」,你做到了第幾層?

2021-12-27 祥斌養身日常

《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品行的教化都是由孝行衍生而來的。

《後漢書》說:「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後漢書》認為,「孝」是頭等大事,是一切善行的起點。可以說,一個人連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就不要奢談其他了。

那麼,什麼是孝呢?

南懷瑾先生說:「父母好比兩個朋友,照顧了你二十年,如今他們老了,動不得了,你回過來照顧他,這就是孝。」南懷瑾先生說得很質樸,但確實是這個道理,簡單來說就是「知恩圖報」。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片孝心,只是做到的程度不一樣而已。今天,我們就來交流孝敬父母的「7個層次」,看看自己做到幾層吧!

身體健康的孝

孟武伯曾經向孔子問:「什麼是孝?」

孔子說:「父母惟其疾之憂。」

是啊,兒行千裡母擔憂。孔子認為,父母最擔心的是子女的安全、是子女的健康。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有一種餓,叫爸爸覺得餓;有一種暖,叫父母的「噓寒問暖」。

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身體髮膚均受之於父母。多少個日夜牽腸掛肚,多少個春秋祈福保佑,總是希望子女能身體康健。所以,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孝敬。

為了父母,請不要暴食暴飲糟蹋自己;為了父母,請不要熬夜打遊戲透支自己;為了父母,請不要整天坐著不運動降低免疫力。請記住:身體健康是第一層的「孝」,也是一定要努力做到的「孝」。

不增負擔的孝

父母,其實對子女的要求並不高,也不奢望能得到什麼回報。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你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就好了,我們你別管。」一句「自己能照顧自己就好了」,是多麼質樸,卻又多麼難做到的事。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很多人都真的難以照顧好自己。房價太高了,需要父母的養老錢來付首付;生了小孩,需要父母幫忙帶,過程中還要鬧矛盾;工作幹不下去了,可能還要回來啃老。

父母若有經濟能力,這一切都不算什麼。若經濟能力不足,可就是給父母極大的心理壓力。要知道,不管你長多大,父母總希望能夠為你遮風擋雨,他總會為你的困難發愁。讓父母為你的困難發愁,就是不孝。

所以,我們要努力過好自己、不給父母添負擔。一個孝順的人,會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謀生本領;一個孝順的人,會努力工作,打造自己的事業;一個孝順的人,會主動承擔,抗下人生的風雨。這就是第二層次的孝:不給父母添負擔。

衣食無憂的孝

可以說,第一和第二層次的孝是照顧好自己,從第三層次開始就要開始往爸媽身上投入了。這個投入包括了物質和精神的投入。

第三層次的「孝」就是物質方面的投入。父母前半生那麼努力、那麼拼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子女。如今,父母年歲漸長,已不能像以前那樣拼搏賺錢了,該輪到子女來接班了。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照顧好自己的父母,讓父母衣食無憂,也就意味著這個社會衣食無憂。這不僅是對父母的愛,也是對社會的貢獻。關於這點,孟子說得最到位。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認為,每個人都能夠照顧好自己的親人長輩,天下就太平了。所以,我們要努力工作,讓父母不用為了生計而發愁。一日三餐,不求奢華,但必須保證;出門散心,不求環遊世界,時常能夠出去走走。這就是第三層次的「孝」:讓父母衣食無憂

陪伴交流的孝

如今的老人,很多都不缺錢,缺的是陪伴和關心。這也算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種現象吧。我們正處在一個城市大發展、世界大交流的時代,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去奮鬥。

農村的孩子到城市發展,城市的孩子去國外發展,結果是什麼呢?很多老人,因為子女太優秀,卻讓自己變得很孤單。老人,是需要陪伴的,是需要有人和他交流的。

父母不會怪子女,但子女卻不能不當回事。子欲孝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盡孝當及時。只有我們稍有時間,就要主動給父母打打電話;只要我們能安排得來,就要回家看看;只要我們能夠做到,就坐下來和父母聊聊天、曬曬太陽、下下棋、打打牌。

曾經有首歌《常回家看看》紅遍大江南北。其實,紅的不是這首歌,紅的是濃濃的孝心,紅的是父母的牽掛,紅的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別忘了第四層次的「孝」:陪伴父母。

和顏悅色的孝

我們剛才說,孝敬父母需要經常陪伴父母,和父母交流。然而,有些人一和父母在一起就吵架,沒有好臉色。如果這樣,還不如不陪伴。關於這點,子夏曾經問過孔子。

子夏問:「怎樣才算孝?」

孔子回答了兩個字:「色難。」

是啊,能始終在容色上讓父母感到舒心確實不容易。有一種孝敬,叫不添堵;有一種孝敬,叫不抬槓;有一種孝敬,叫不辱罵。

人老了,反應可能慢了,你就耐心點說;人老了,有些思想跟不上了,和你意見不一致,你就慢慢解釋;人老了,沒有存在感,總想管點事,你就讓他管管。

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錢多少,在父母跟前,你永遠都是他的孩子。好好說,笑著說,和顏悅色地說,這也是一種孝敬,而且是層次很高的孝敬。

久病床前的孝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誰都有老的那一天,誰都有生病的那一刻。當父母生病,你是否能夠陪伴在床前,是否能夠持續地照顧。

俗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俗話說的是一種社會現象。一個老人,長久的生病,對子女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一方面,是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是時間負擔。

經濟和時間都能充足的子女在當今社會確實不多。所以,我把「久病床前的孝」放在了第六層,確實是有現實的困難,能完全做到的就非常優秀了。然而,不管現實有多困難,我們都要努力去克服,盡力去做到。

《孝經》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也。」

既然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一定要堅持到底。所以,為人子女,要努力做到孝敬父母的第六層次:久病床前的孝。

光宗耀祖的孝

在古裝電影或電視劇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掌門人臨終前,叫來一幫弟子,就開始講遺言,講的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把門派發揚光大。」門派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的。所以,天下父母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這既是父母的願望,也是家族發展的需要。

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都有讓家庭興旺發達的責任。對於家業比較大的家庭(比如:企業家、權貴之家),其子弟的第一責任就是不能敗家,在此基礎上再發揚光大;對於普通家庭,其子弟的責任就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績,成為家族的開創者。

光宗耀祖,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所在領域全力以赴。要麼,成為商界精英;要麼,成為政壇領袖;要麼,成為道德典範;要麼,成為優秀員工等等。

子女有出息,是對父母莫大的安慰,也是很高層次的孝。

相關焦點

  • 《竹海文藝》第1517期‖小漁兒:孝敬父母(散文)
    過去的種種就驗證了一句話「如果生活不逼你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面對老爸由原來的不愛吱聲到現在的滔滔不絕,剛開始我還真有點不太適應。我就會說:「爸,你快別說了,先去歇會吧!要不,吃完飯先去睡會?」可老爸不為所動,依然會把說過的話都當作第一遍來說。小侄女在一旁笑著調侃道:「我爺說話的感覺就像是倒帶。」
  • 孝敬父母,莫等閒
    父母愛子女,人之常情,舔犢情深。那么子女應該怎麼樣對待父母呢?是誰給了你生命,是誰讓你有了未來,很老的一首歌《酒幹倘賣無》,不管是蘇芮還是那英唱的都催人淚下。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動物中也知道知恩圖報,羊羔跪乳,烏鴉反哺。
  • 孝敬父母有四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讓他們放心,讓他們安心,不能再讓他們為我們操心,要讓他們以我們為榮、以我們為傲。 同學M,這些年都快把父母給氣瘋了。結婚後,M賭博,房子被抵押,老婆和孩子現在租房住。去年,要帳的人拿著M打的欠條和抵押手續,把老兩口從他們的房子裡攆了出去,老兩口提起這事滿眼淚。你說,這樣的孩子,能讓父母放心嗎,這就是大不孝啊。
  • 婚後給父母五千,丈夫孝敬公婆五千,拿出本子他:再給你父母五千
    到處要花錢,借父母的三十萬塊錢,要還起來真的是遙遙無期。3父母心疼我,多次提出不要我為了錢而操心。可看到父母辛苦打工掙錢,我也不忍心私吞了這筆錢。更何況,我下面還有個弟弟,弟弟也快大學畢業,等他要結婚時,也需要買房,而這筆錢估計也會落在父母的頭上。
  • 不孝敬父母的人,永遠都富不起來!
    什麼是戒,孝敬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敬,供養一次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 孝敬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牴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
  • 「對人好的4個層次」:做到第3層足矣,第4層太過了
    俗話說:「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世間任何事物,往往都會有一個層次之分,而對人好,實際上也可以分為4個層次。但只要做到第3層足以,若是做到第4層就太過了,千萬要注意。能做到這點,證明你已經有和對方繼續發展下去的願望,以及可能,這無論對於任何一段關係而言都是件好事。第二個層次:為其著想當關係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自然而然就會在乎對方的想法以及感受,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會不自覺地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 重陽丨孝敬父母的28種方式 你做到幾條?
    通過以下28種方式來回報感恩你的父母,縱使你一無所有,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三條五句,也能賺的父母眉開色舞、開懷大笑。  1、記住父母的生日,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我想你。條件允許,給他/她開一個生日party。  2、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打二次以上電話吧!
  • 孝敬而非「孝順」 聖經中八節關於愛父母的經文
    關於如何對待父母,中國人非常強調「孝順」,以為走到「順」才算孝,但聖經並非如此認為,聖經沒有「孝順」一詞,反而多處經文寫到的都是「孝敬」,尊敬和尊榮自己的父母,比如簡單的順從和愚孝才是真有智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10處聖經中談到如何對待自己父母的經文,與大家共享。
  • 男人對女人的愛分三個層次,你的他給到了你第幾層?男士就別點了
    生活中,你有沒有聽說過很多情侶,都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了,最終還是分手了,不論他們在一起是4年,還是7年,又或是13年。在這個到處充斥著物慾的時代,一個男人願意為你花錢,就是真的愛你嗎,他是否知道你真的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 愛從喜歡開始,愛的十個層次,你的愛在第幾層?
    有人把愛分為十個等級,並把各個等級的主要表現和「標誌」羅列出來,趕緊看看吧! 父母愛孩子,根本原因在於他是他們的孩子,是他們的生命的延續,是他們的身體的一部分,愛孩子就是愛自己,當然無需回報。另外,父母對孩子的愛也可以說是對孩子的可愛的一種回報。 控制是逼迫對方愛我,交易是讓對方自願愛我;在交易中,我的付出可能不是心甘情願的,而報答一定是心甘情願的。
  • 茶香分五個層次,你能聞出第幾層?
    不過,茶之魅力不應僅僅停留在「香」的層面,而且茶香也是有層次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茶香的不同層次,當我們在品飲茶時,細細研究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與樂趣。第一層:水飄香水飄香是最初級的茶香,香氣輕淺飄揚,聞得見,喝不著。
  •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3個不同層次的愛,決定孩子人生
    傅雷曾在一封封包含父子之愛的書信中透露自己是如何始終抱著一種卑微的心態跟兒子溝通的,但是他這種卑微不是我們所說的一昧的遷就,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不斷給兒子指出問題,還在兒子遇到困難苦悶不堪的時候及時疏導,讀完這一封封書信,小編認為傅雷之所以能與兒子的關係相處得這麼好,關鍵是對孩子三個層次的愛做的很到位。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共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 人的三大層次,你到了第幾層?
    作 者:水木然不可否認,人是分層次的。人與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層次的不同。這三大層次分別是:第一層次:見天地所謂見天地,就是洞察到了宇宙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第二層次:見眾生所謂見眾生,就是看透了宇宙生靈的各種本性,尤其是大眾的心性。看透了規律,就能把事做好,但只把事做好還遠遠不夠。還要善於懂人/識人/用人,這才是王道。
  • 每次回娘家帶的禮物,都被嫂子拿去孝敬她父母了,想著都來氣
    有件事,我一直覺得特彆扭,就想吐槽一下:逢年過節,我每次去父母家,都會拿禮物,最終,我送給父母的禮物,都會被嫂子拿去孝敬她父母,關鍵是,我父母對這件事一點都不生氣。用我媽的話說:反正,你哥嫂去看望他父母也要拿禮物,將你的禮物轉手,還能給你哥嫂省點錢。
  • 「行孝敬 正德行」——且看巾山小學(集團)孝敬標兵風採
    我孝敬父母、長輩。從小學會燒飯菜,煮麵條、包餃子、番茄炒蛋等都不在話下,飯後自覺洗碗筷。拖地、晾曬衣服、倒垃圾、整理房間等家務都沒落下!周末拜訪長輩,陪著下棋,幫著澆花。節假日我總會帶上海苔餅和時令瓜果去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太婆,水果削好皮切成塊餵她,講當下的新聞給她聽,幫忙翻身、擦背、按摩四肢。此外,牢記每個家人的生日,準時送上誠摯祝福。
  • 【學爸老何推薦】孝敬父母有四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Z在滎陽買房的時候,在同小區給父母買了一樓帶花園的房子。偶爾,他帶我們去他父母那吃飯,幾個小菜,一碗手工面,媽媽的飯菜味道,極美。Z的父母總是滿臉幸福地給我們講他們家的故事,當年有多窮,Z有多爭氣,多孝順,對朋友有多實誠,這樣的孩子,父母怎能不為之驕傲和自豪。我想,這就應該是孝敬父母的第二層境界,孝敬父母之心。
  • 「你給嶽父母2000,就得孝敬我父母3000」愚孝男叫囂完,妻子如他所願
    首先就是父母不同意這門婚事,按照他們的經濟條件,什麼樣好的結婚對象找不到,女兒卻偏偏找了個一無所有的農村小夥子?雖然對方有能力,是潛力股,可這些東西都沒實現之前,一切都是空談。但文慧執拗,父母不同意她就絕食。不管父母如何軟磨硬泡,如何哀求,文慧就是一意孤行要嫁給老公。見此,愛女心切的父母,不得不妥協了。為了讓女兒躲避開婆媳同住的命運,父母給她買了一套婚房。
  • 【歡然取水】當孝敬長輩
    經文: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 母親節的中國傳統女性視角:孝敬母親與殘殺妻子
    最直接,最明顯的血緣關第,當然是父母與子女,因此子女孝敬父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你看,中國傳統文化是如此的重視孝道,但有多少闡述孝敬父母必要性的理論嗎?極少能夠看到。因為,既然血緣關係能夠被人們普遍接受,那么子女孝敬父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畜生都能夠做到的事,你作為人還能有什麼其他想法呢?你如果不能孝敬父母,那就是畜生不如啊。
  • 對寵物好就是不孝敬父母嗎?明星養寵物為什麼沒人噴?
    因為明星相對來說收入高,有能力用物質寵溺寵物,也有能力孝敬父母。但很多普通人收入不高,在寵物身上花的錢和時間比在父母身上花費的都多,難道說在他們心裡,父母真的不及寵物的位置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自己的父母和寵物同時生病需要照顧,寵物首先會被排外,寵物,只是為了寄託主人情感而存在,但父母卻是一個人情感、道義、責任的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