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個永遠不會「變老」的話題。
仿佛人生中所有的熱血,所有的鬥志,所有的可能性,都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因為年輕即是無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利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讓時間變得有意義,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等年歲漸長,回首往昔時不會替自己感到遺憾呢?
在這個屬於年輕人的日子裡,上書房欄目特選四本「青春修煉手冊」。它們也許會告訴你,如何把人生過的肆意灑脫,不拘泥於單一的生活方式,幫你成為你最想成為的人。我們也同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青春中那些熱血、難忘、「正青春」的故事。
最後,青年當弘毅,青春需敢為。祝大家青年節快樂!
《斜槓青年》
朝九晚五不是必須,自我投資永無止境
作者:Susan Kuang
出版方:博集天卷 湖南文藝出版社
以下內容由書中摘錄:
從此以後,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前陣子,約好友X 先生吃飯,問其最近的安排,他眉飛色舞地和我說道:
9 月份在北京看故宮「石渠寶笈」書畫展,然後去杭州看「絲路之綢」特展,再去廣州看「千年風雅」宋元書畫展,從那兒前往香港去看漢武帝特展,順便嘗嘗米其林三星中餐廳「龍景軒」,中秋節再去維多利亞港灣賞個月,緊接著,就得去臺灣看蘇東坡《寒食帖》和郎世寧來華300 年特展,當然臺北的紫豔中餐廳和糖村牛軋糖是不能不吃的;10 月中旬去日本,除了吃米其標三星的懷石料理外,要看奈良正倉院特展、京都琳派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國書畫特展,當然最重要的是九州國立博物館10 周年特展,有唐代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11 月,在去南美和南極旅行之前,還準備先去紐約看大都會博物館百年中國書畫展,能看到唐代韓幹的「照夜白。
雖說我早已習慣了X 先生獨特的生活方式,但這種「看展生活」還是讓我大吃一驚,於是半開玩笑道:「你這種生活也太奢侈了吧!」說其奢侈,並不全是因為他的花費,相比那些奢華的生活方式,這些花費其實也並不算很高,更多的是因為他能夠不受錢和時間的限制,隨心所欲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似乎才是真正的「奢侈」。
X 先生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的狂熱愛好者。他自小熟讀史書,書上能夠讀到的,他已經了解得差不多了,因此他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親自體驗那些留存下來的世界文化遺產。為此,他把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行走的路上,遊走於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哪裡有好的展覽,就專程飛過去看。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去過近500 處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也把中外頂級的歷史文物看了個遍。
和X 先生相識已經有兩年多了,因為彼此身上的一些共同點,我們慢慢地從最初的工作關係變成了無所不談的朋友。關於他的這種生活方式,我也從一開始的不理解,轉變到現在的欣賞和支持。不過,我欣賞的並不是他能夠到處遊走,而是他敢於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能夠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勇於去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都會有從眾心理,這種心理使我們想要與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原始社會,從眾會增加我們的生存概率,因此這種選擇是明智的。不過,人類社會從發展到現在,「從眾」與「生存」似乎不再有直接關係,但是這種原始的力量依然存在並主宰著我們。
從有意識起,我們便開始「模仿」周圍的人,在不知不覺中繼承了父輩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並不是壞事,反而使得生活相對簡單,因為我們不需要過多地去思考和選擇。若生活能夠一直這樣下去也無大礙,可問題在於,有一天,我們很可能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是有選擇的,生活可以有多種可能性。
於是,我們陷入了一種困境:是選擇繼續從眾還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去探索?從眾是穩定和安全的,但我們很可能會因為某一天的覺醒而生活在遺憾中;探索,毫無疑問,是種「冒險」,因為沒有了「模仿」的對象,所以一切都得依賴自己,但這也許會讓我們的人生少些遺憾。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於這種困境中:我知道自己並不適合那種穩定的上班生活,卻沒有足夠的資本與勇氣去擺脫它,更沒有想明白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2015 年,某種外在因素終於促使我脫離了「正常」的軌道。這時,我才發現「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生活,直至你過上了這種生活。我原以為自己是個事業型的女強人,渴望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野心和志向,我似乎更喜歡這種不慌不忙、有足夠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去享受生命和發展自我的生活。
過去,我一直以為像上班那樣的生活是必需的,因此對於X 先生的那種生活,我一度無法理解。辭職之後,我才慢慢發現,工作只不過是手段而已,不是目的。的確,賺錢十分重要,因為錢為我們提供生活所需,給我們安全感,可是如果已經有足夠支撐自己生活的資金,那可不可以不再把賺錢看成當下最重要的目標了呢?
我絕沒有想要否定上班這種生活方式,畢竟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是現在的主流生活方式,但我們需要意識到,它既不是賺錢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方式。我們應該允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不去過分評判他人的人生選擇,因為當我們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人時,我們也在限制自己,同時也失去了本可以擁有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事實上,有一類人群正在全球範圍內崛起,他們被稱為「斜槓青年」。「斜槓」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這個概念出自2007 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瑪希.埃爾博爾)寫的一本書。她在書中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這種生活方式,而是開始通過多重職業來體驗更豐富和更多元化的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於是「斜槓」便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01
你現在的努力,是未來可以選擇的權利
作者:呂白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內容樸實、溫暖——穿透大部分年輕人生活的誠意之作!
分享自我成長的心得,既有生而為人的成長故事,又有歷盡歲月後的人生感悟。
★實用勵志——你現在的努力,是未來可以選擇的權利。
作者以其豐富的經歷和獨具個人特色的語言風格,分享自我成長的心得,將自己從一無所有到年入百萬;從毫無背景、資源的95後年輕人,到備受推崇的新媒體寫作、運營專家的經歷和受到的教訓進行深刻地剖析,幫助讀者不再迷茫,告誡讀者,夢想能達到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也可以到達。
這是時下很多年輕人的遇到的共同問題。
02
學習精力管理不僅是學習一種技能,也是學習如何改變人生。
作者:張萌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團
張萌:時間效率管理專家、暢銷書作家、「下班加油站」創始人、「極北咖啡青年創新加速器」創始人、「立德領導力(LEAD)」創始人、「年度影響力作家」。幫助了500萬青年人提升個人影響力和職場競爭力。代表作:《人生效率手冊》《加速:從拖延到高效》。
如何保持充沛的能量來高效地度過每一天?人人都需要進行精力管理。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家庭中,都需要處理好時間管理、效率管理和精力管理三者之間的關係。其中,精力管理是時間管理的前提,是效率管理的基礎。時間管理教會你如何擁有更多的可控時間,扮演好多種角色;效率管理讓你迅速進入高效狀態;精力管理能夠支撐你在擁有更多時間的同時保持高效率,進入心流時刻與忘我體驗中。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精力管理並不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自我修煉的結果。按照科學的方法,練習得越多,管理精力的能力就越強。
03
帶領無數人踏上身心靈成長的旅程
作者:張德芬
出版方:博集天卷 湖南文藝出版社
★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深心靈作家張德芬,解讀親密關係的必讀經典。
★繼《遇見未知的自己》熱銷後的都市身心靈成長進階課:所有的關係都是與自己的關係,讓你從關係中找回自己,帶你找到與所有愛的人--愛人、父母、孩子、朋友相處的內在力量和智慧。
★張德芬分享關於成長的生活心得和對親密關係的全新感悟,作為序言收入書中。特別收錄張德芬關於親密關係的文章。
這本書讓我們驚鴻一瞥那個一直都在的深層的自己,如此的陌生又熟悉。讓我們和自己真實的源頭越來越近,人生從此變得富有創造性。——劉亦菲
《遇見未知的自己》可以說是一本拯救過我的書,它讓我學會了臣服和接受。我推薦給所有像我曾經那樣消極思考的朋友,你會在書中找到所有你的答案。——楊冪
文 | 李清莉
編輯 | 李清莉(實習) 韓文苑
頭圖來源 | IC Photo
資料圖片 | 出版方提供
識別二維碼
下載「北京頭條」APP
「讓現在告訴未來」
相關閱讀 & 近期熱點
朋友,你對自己太寬容了 | 上書房
春天該讀的書,不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上書房
她們在文字裡找到自己 | 上書房「女神節」特別企劃
點擊以下封面圖,一鍵下單新刊
「 2019年4月18日 吳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