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雲南白藥牙膏被曝添加氨甲環酸」一事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以下是該事件的最新進展——
10月23日上午,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白藥集團)發布公告對此事予以回應,稱,雲南白藥牙膏組合使用的所有成分均符合國家(GB22115《牙膏用原料規範》)和國際的相關通用規定,無違法添加成分,更未使用禁用成分。
當日(23日)下午,雲南白藥集團針對媒體報導,發布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稱,其中指出,對於沒有科學依據,違法造謠中傷雲南白藥牙膏的信息製造源,將採取法律手段保護自身的合法權利。
10月24日,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發布說明表示,氨甲環酸不是國家標準《牙膏用原料規範》(GB22115)所列的牙膏原料禁限用物質。
10月25日,雲南白藥集團發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的進展公告。公告稱,為保證信息披露的公平性,維護投資者利益, 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公司股票自2018年10月25日開市起繼續停牌。停牌期間,至少每5個交易日發布一次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
同日(25日),湖南長沙一位消費者(據《中國消費者報》介紹是職業律師),以消費者知情權被侵犯為由,將雲南白藥集團告上法院。
而在此事件發生的前的幾天,10月17日,演員楊洋以侵犯肖像權為由訴雲南白藥集團,要求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350萬元。
真相,有時會在別處。
在雲南白藥集團重大資產重組的當口,卻頻頻攤上負面輿情,留給圍觀群眾的一個不小的「瓜」。但企業的回應,協會的說明,都是實話。就好比說,海鮮和頭孢類抗生素相互作用,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但海鮮只要經過質檢,是可以放心吃的,頭孢類抗生素只要是醫生開出的處方藥,按照規定的劑量是沒問題的。而雲南白藥牙膏的事之所以被關注,原因或許不在於所有成分是否都符合規定,而是符合規定的成分相互作用後,面對不同的群體,會不會產生同樣的結果,而且這個結果是確定安全無害的。
就事論事,什麼是牙膏?
中國牙膏工業協會的定義為:牙膏是和牙刷一起用於清潔牙齒,保護口腔衛生,對人體安全的一種日用必需品。美國牙科協會給牙膏的定義為:牙膏是和牙刷一起用於清潔牙齒表面的物質。中美對牙膏的定義都認可牙膏的清潔作用,而我國在定義層面又特別強調了對人體安全。
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地理標誌網的簡介,雲南白藥的主要功效在於: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術出血,瘡瘍腫毒及軟組織挫傷,閉合性骨折,支氣管擴張及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以及皮膚感染性疾病。
而雲南白藥牙膏推出的廣告語:「雲南白藥牙膏,非傳統牙膏」「雲南白藥牙膏含有國家保密配方」「雲南白藥牙膏,有藥好的更快些」等等,似乎都在暗示牙膏的藥用價值,以及雲南白藥的中藥部分在發揮關鍵作用。這難免有讓人存疑的地方。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們每個人的常識,往往受制於自己的教育水平、生活閱歷、從事的職業等等。大眾對於牙膏的認知往往來自廣告,而相關的從業者的認知可能來自每個人能看到但是多數人看不懂的配料表。
反過來說,廣告和渠道固然重要,但醫藥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原研,主次位一目了然。老百姓需要的不是品牌帶來的「安慰劑膠囊」,而是實實在在的功效。這離不開紮實的研究和充足的資金,也同樣離不開相關配套政策法規以及社會大環境的支撐。
似乎扯遠了。言歸正傳,回到口腔行業。在這裡我們必須負責任地提醒大家,出現牙周問題,功效型牙膏不能代替醫生,需要到正規醫院及時就診。(文/張恪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