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甄嬛為弘曕選擇了安逸的人生,歷史上弘曕結局如何?
在《甄嬛傳》大結局中,千機算盡的甄嬛深信"父母之愛子女,必為之計深遠",果斷安排她親生的皇子弘曕入嗣果郡王一脈,要求雍正帝立四阿哥弘曆為太子,並要求四阿哥許諾,保弘曕一生榮華,這一番操作不可不謂之絕妙,然而如此就能保弘曕平安無虞嗎?歷史告訴我們,未必!
《甄嬛傳》的電視劇是一半歷史,一半戲劇,它的情節設置與真實的歷史並不完全一致,我們先分析電視劇中,甄嬛為什麼不願讓親生的六阿哥弘曕成為皇太子。
首先,出於私心,弘曕是甄嬛與果郡王在甘露寺清涼臺情定之後生下的孩子,而後果郡王又被雍正賜毒酒而死,沒留下子嗣。甄嬛當然是要孩子承嗣親生父親,這也算是對情深的果郡王在天之靈的一點安慰。
其次,雍正要求弘曕滴血驗親這件事傳的後宮皆知,雖然沒把弘曕的身世抖出來,可畢竟留下了話柄。如果弘曕成了儲君,那麼,後宮勢必有人為了利益翻出舊事,再惹來一場滴血驗親的話,弘曕被發現不是雍正親生子,那便是萬劫不復了。所以,弘曕要遠離帝位。
儲君人選既是天家家世也是朝政大事,前朝的大臣都不看好甄嬛,介意她甘露寺受罰的經歷,雖然改了鈕鈷祿氏,但是,滿腦子道統的大臣還是認為,這樣的妃嬪不宜成為太后。
如果年幼的弘曕當了皇太子,在雍正死後,大臣們說不定會擁護其他年長皇子奪權,這樣一來,弘曕皇帝的位子也坐不安穩。
最後,當皇帝有什麼好的,雍正帝算計年世蘭,皇后宜修算計雍正,甄嬛與果郡王珠胎暗結,沈眉莊與溫實初也有婚外情,烏雅氏太后不喜歡雍正。
這樣的深宮裡表面鮮花著錦,暗地裡全是爭寵、奪利、傾軋、算計、陷害、勾結,即便聰敏如甄嬛,在深宮中摸爬滾打了一輩子,也是吃盡了苦頭,何必讓親兒子趟這趟渾水呢。
所以,基於種種考慮,甄嬛果斷選擇扶持養子弘曆成為儲君,而親兒子六阿哥,自然是做個富貴王爺最快樂。電視劇說完了,再看看歷史,富貴王爺有那麼好當嗎?
真實歷史中的弘曕確實是雍正帝的六阿哥,他的生母不是甄嬛,而是一個位份不高的嬪妃"謙妃",乾隆24歲繼位的時候,弘曕只有4歲,這個弟弟比乾隆的長子還要小,所以,長兄如父,乾隆一直把弘曕當兒子看待。
弘曕5歲的時候,被四哥乾隆做主過繼給了果親王允禮一支,享受親王的俸祿,是不折不扣的富貴王爺。
他不用爭寵,因為父親雍正已死;不用爭權,因為哥哥乾隆穩坐江山,比他大太多歲,兩人根本不是一個段位;不用為生計發愁,安穩享受親王待遇,日子過得比普通百姓舒服太多了。
可即便是拿了這麼一手好牌,弘曕卻依然打的稀爛。
原本,乾隆是想用心栽培這個弟弟,讓他長大後能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所以,弘曕開蒙的時候,乾隆就為他請來了最好的老師——江南名士沈德潛,這位沈名士是不折不扣的蘇州才子,博古通今,尤善詩詞。
弘曕跟著沈師傅確實也長進不少,據說,弘曕藏書無數,他的詩詞也在皇室子弟數第一流的。成年後,乾隆便迫不及待地給弘曕一些歷練的機會,弘曕剛滿18歲,就被委任管理武英殿、御書處、藥事房這樣的宮闈重地。
兩年後,弘曕的身份再次升級,乾隆命他全權管理造辦處。
別聽"造辦處"這個名字陌生,它可是不折不扣的實權肥差,造辦處專門負責製造皇室器物,宮內的貢品、玉器、瓷器、服裝、飾品、輿圖等全歸造辦處製造分發,以皇家用度之奢靡,造辦處的油水有多厚,可想而知。讓弘曕管理造辦處,是乾隆對幼弟獨一份的重視與疼愛。
即便不掌握肥差,弘曕本身也"不差錢",他繼承了果親王的家產和待遇,根據記載,果親王府僅是"租稅所入,給用以外,每歲贏餘,不音矩萬。"
年紀輕輕的就擁有巨額財富有時真不見得是件好事,弘曕的錢根本不是靠自己的勞動換取的,全靠繼承和搜刮。對他而言,錢財來的過於容易,欲望就會不斷放大,越有錢越想去獲取更多的錢,貪得無厭。
怎麼貪呢?造辦處的俸祿和王府的田租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了,弘曕利用王爺的特權強佔平民的產業開煤窯,高價倒賣人參,低價強買古玩刺繡,反正手能伸到的地方,都會想辦法撈點實惠。
弘曕的身份是皇室成員,如果只是貪財,乾隆多半會睜隻眼閉隻眼。可是,弘曕不僅貪婪,還特別摳門,他的生母謙妃過五十大壽,太后提前告訴弘曕讓他多準備些禮物,以示孝心,結果弘曕啥都沒送,還振振有詞的辯解說自己不願鬥富。
對自己母親都能吝嗇到這個份上,可想弘曕平日的為人。
除了貪婪吝嗇,弘曕仗著乾隆的寵愛經常逾越規矩,忘卻了作為人臣的本分。久而久之,對於弘曕,乾隆是攢了一肚子怨氣。
終於有一天,矛盾大爆發,乾隆皇帝歷數弘曕的過錯,罷免了他所有的官職,將爵位從郡王降為貝勒,還重罰白銀一萬兩,停止俸祿三年。
弘曕剛過三十,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被自己的四哥罰的這麼重,削爵、革職外加罰款,確實被打擊的不輕。從此閉門謝客,再也不外出,而且整個人意志消沉、情緒低落,久而久之,身體狀況變得非常差。
得知幼弟生病,乾隆心疼不已,起駕出宮親自去探望,一見面,才發現,弟弟弘曕的病情超過了他的料想。
乾隆因此非常悔恨,自己只是想略施懲罰,讓性情浮躁、年少輕狂的弟弟能收斂行為,沒想到,弟弟根本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回宮後,乾隆立即下旨恢復弘曕的爵位,不過,這樣的補救以無力回天,1765年,弘曕病逝,年僅33歲。
弘曕的死是乾隆心底最深的傷,他非常自責,認為弟弟的早逝是他一手造成的,為了彌補對弘曕的虧欠,乾隆只能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傾注在弘曕的子嗣上了。
富貴王爺好當嗎?不好當,作為皇室子弟,一言一行都得受到禮教宗法的約束,何況伴君如伴虎,不能打起十萬分的精神去應付複雜的環境,就只能授人以話柄,給自己挖坑。歷史上真實的弘曕沒有做成富貴王爺,如果劇中甄嬛能看到這段歷史,會不會改變自己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