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各種情感裡邊,有一種極為奇妙的情感,那就是愛情,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專一併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種體驗。
古今中外,愛情就如一碗蜜汁,讓人沉醉其中而無法自拔,即使歷盡艱險,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也甘之如飴、無怨無悔。古今中外關於愛情的偉大文學作品有許多,有很多動人心扉的愛情故事,至今令人唏噓感慨。他們的故事被許許多多的人熟知,被許許多多的人頌詠,成為了愛人們嚮往和追求美好愛情的楷模。
我國古代民間就有四大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迄今仍然家喻戶曉,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對這四大愛情故事都耳熟能詳,它們分別為天仙配(一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一代代中國人把對愛情的美好想像和悲情記憶,都寄托在這四大愛情故事裡。
天仙配、牛郎織女、白蛇傳一看名字就知道是虛構的神話傳說,儘管這些故事為虛構的、並非真實的,而且都以悲劇結束,但卻包含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的祝福。
而一直在人們心目中以為是真實發生的孟姜女哭長城愛情故事,其實也是後人虛構出來的故事。相傳在秦朝的時候,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著牆爬到姜家結了瓜,一瓜跨兩院,瓜熟了,兩家都有份,於是兩家商量之後,決定將瓜切開兩半,兩家均分,打開一看,裡面卻蹦出一個小姑娘,這女孩長得十分俊美,很招人喜愛,孟姜二人歡喜不盡,商量著給小女孩起個名字。說來兩家對此女都有功勞,又是長在兩家中間,算是兩家共有的一個閨女,就按兩家姓氏取名叫孟姜女。
可見孟姜女也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成形與唐代, 而這個故事傳播的高潮卻出現在明代。明代流行的孟姜女故事,把秦始皇和孟姜女的糾葛融入到情節中 ,說孟姜女由於哭倒長城,被報告給秦始皇,獲召見。秦始皇見到孟姜女之後,見色起意。孟姜女提條件葬夫,關於所提條件多數認為是三個:造橋、下葬、秦始皇親自發喪。一一完成之後,孟姜女投水自盡。
事實上,傳說中的孟姜女要比秦始皇早生了數百年,兩人是根本不可能發生任何瓜葛的,那麼明朝流傳的孟姜女故事,為什麼要硬拉上秦始皇呢?那是因為明朝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後一次大修長城的時期,人們創造與傳播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目的在於借古諷今,將作品作為反抗強權的「武器」,把現實中修長城的苦難與歷史上的「暴君」聯繫起來,藉此諷刺時政,發洩不滿情緒。
那麼四大愛情故事中最為悽美的梁祝是不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呢?很遺憾,梁祝的故事儘管極為美麗、悽婉、動人,卻也是由後人虛構杜撰出來的。不過歷史上卻確實有梁山伯和祝英臺這兩個人物,但卻是風馬牛不相及,不僅永遠見不到面,更不可能發生任何關係。
據考證,梁山伯是晉代人,而祝英臺卻是明朝人,兩者相隔千年(也有一說梁是明朝人,而祝是南北朝人),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只因祝英臺是一位俠女,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後為權貴所害,當地百姓感念其恩德,將其厚葬,在挖掘墓地時,在選好的墓地裡意外地發現了梁山伯的墓碑,於是乾脆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為「陰婚」,並杜撰了一出動人的愛情故事,經過後人不斷添枝加葉,加工潤色,終於演繹成我們現在熟知的美麗、悽婉、動人的愛情傳奇故事,成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其實古今中外的很多愛情故事,大都是民間傳說。是無法證實的向虛擬故事,但是千百年來,人們都願意去相信,願意去歌頌,願意去為了這樣的愛情赴湯蹈火,這又是為什麼呢?我想那就是因為人們心中對美好的嚮往吧!愛情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無比美好的,即使真正的愛情多以悲劇告終,即使現在社會物慾橫流,真正的、純潔的愛情幾乎已經絕跡,但也不能磨滅人們心中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