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感嘆道「早知道不買房了,這次吃了一個悶虧。」
每次談到老張的買房經歷,他都無奈地直搖頭。可以說,這是他痛心疾首的一次買房活動,肥了房地產中介,卻虧待了自己。
老張媳婦在6個月之前看中了一套新房,在老張不知情的情況下,腦袋發熱第一次去售樓部他媳婦就交了2萬元定金和5萬元「中介信息費」,老張對2萬元定金沒有疑慮,關鍵是5萬元「中介費」讓他費解。因為自己找到售樓部、沒有經過任何中間人買的房子,所以這5萬元給誰了?沒有個說法。
結果可想而知,5萬元打了水漂,老張沒有要回來。
不可否認,在商品房買賣市場,特別是二手房交易市場,房地產中介確實起到了很大的紐帶作用,但是也存在諸多備受詬病的地方,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高額中介費,直接增加買房成本。
提起中介,買房人第一印象就是「中介費太高了」,本來打算60萬元的首付款費用,最後發現預算遠遠不夠實際需求,一套200萬元的房子僅中介費就需要4萬元-8萬元不等。這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如果再加上「金融貸款服務費」、「材料籌備服務費」等,或許又需要2萬元左右。
中介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基本都屬於房地產中介行業自發形成,一線城市由於消費水平高,所以價格也高,中介費一般為2%-4%左右;二三線城市中介費在2%-3%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購買成交價為200萬元的房子,一線城市你需要額外準備4萬元-8萬元費用;二三線城市需要準備4萬元-6萬元費用。
新房中介費相對較少,甚至沒有中介費,在沒有第三方代理銷售機構介入的情況下,房源都是一手房源,開發商也不願意通過中介抬高銷售價格。但是在二手房買賣市場,中介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環節,中介掌握了市場房產信息差,憑藉這個信息賺取「信息差價費」。
如果是有錢人買房,可能中介費感覺不高,但是對於普通剛需而言,2%-4%的中介費就明顯偏高了,200萬元房子首付60萬元,僅中介費就需要白給4萬元-8萬元,佔到首付款的比重接近10%,相當於一輛小轎車送人了。
2、中介成為助推房價上漲的一隻看不見的手。
如果你有出售二手房的經歷,那麼你很可能聽說過這樣一件事兒:某房產中介公司請你籤署「獨家代理協議」,其中闡明觀點是,中介公司會幫助售房者提高出售價格。這樣的獨家協議真的能為售房者提高銷售價格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這個中介公司在這個城市籤署足夠多的「獨家協議」,整個城市的房源過半掌握在它的手中,提價出售將變得非常簡單。
可以看出,這份協議的初衷並不是衝著「保障售房人利益」去的,而是為了保障中介的利益,中介佣金高低有兩個決定因素,第一是市場房價水平,房價水平越高,那麼總成交價格也就越高,這樣佣金額度就越高;第二是成交量,成交量越大,那麼佣金絕對額也就越高。
所以,很多房地產中介公司不遺餘力地收攬城市房源,操控城市房價高低,近些年來,不少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上漲,其背後推手離不開中介的影子。
3、就業人員層次不齊,服務滯後。
2014年國家取消了關於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認證資格,這也表明,今後該行業的從業人員無需任何門檻設置,只要有意願的人基本都可以入行。門檻低、人員多、離職率高、流動性大成為了中介行業的共性特徵。服務業跟不上。
「全面取消」房地產中介?中央新文件「釋放信號」,馬雲開始行動。
既然弊端多,如何解決呢?房地產專家早已想好對策:建立與房產中介相同的線上交易平臺,代替房產中介,通過整合房產市場買賣活動資源,進而為買賣雙方提供服務,降低中間商差價;提升買賣效率;保障購買者的利益。
國家新文件傳遞1個信號。
前不久,稅務總局、自然資源局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簡便群眾的意見,首次提出將簡化房產交易流程,推行「一窗口服務、一網絡服務、深化登記和金融連結功能、電子房產證辦理」等服務。
可以看出,這一系列舉措中90%覆蓋了現在房地產中介正在從事的活動,也被房地產專家解讀為「進一步取消房地產中介」的前瞻性信號。房地產中介的主要功能有三點:傳信息;跑跑腿;信用紐帶。而當這三樣事情全部被線上化、簡化之後,房產中介紐帶的作用也將隨之消失。
取消房產中介?馬雲「下重手」,開始行動。
前幾日,阿里巴巴聯合易居發布了名為「讓天下買有難賣的房子」的售房行動,開啟了其「線上好房」活動。據悉,該平臺已經做好了賺錢全部用於補貼買房的規劃,準備在未來的3年內不賺錢,具體如下:
天貓好房方面表示,未來將幫助房地產企業定製線上房產旗艦店,把3D購技術、直播以及更多金融服務能力與房產行業結合,一起打通線上看房、購房的全鏈路。另外,至少在未來的3年內不賺錢,所有收入100%補貼購房者。
馬雲終於入局了其「如白菜」的房地產市場,你認為未來的房產中介會全面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