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如何保護自身金融信息安全?央行:要注意7個方面

2020-12-15 中國電子銀行網

原標題: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部分金融機構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權案件相關情況答記者問

一、介紹一下此次部分金融機構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權的案件情況?

人民銀行一直高度重視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工作,堅持對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行為「零容忍」,對侵犯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依法嚴厲打擊。

前期,部分媒體報導了個別金融機構員工涉嫌洩露消費者金融信息。人民銀行依據屬地原則調查立案,發現涉案金融機構存在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權的行為,依法依規對涉案金融機構嚴肅查處。人民銀行在依法作出行政處罰的同時,責令涉案金融機構以此為戒,全面排查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一是在制度建設層面,明確要求其進一步健全完善消費者金融信息收集、保存、使用、對外提供等環節的內控制度,採取有效措施將各項制度落到實處。二是在系統建設方面,金融機構要持續改進完善業務系統和反洗錢系統,建立用戶異常行為監測模型,定期監測並堵塞系統存在的技術漏洞等安全隱患;完善系統功能模塊,確保系統生成日誌能及時、準確、全面地記錄信息數據的查詢和下載操作。特別是要暢通系統使用人員的意見反饋渠道,避免業務、技術「兩層皮」的現象。三是在人員管理方面,要不斷強化相關措施。對接觸消費者金融信息的崗位人員合理設置權限,並採取內部審批等有效措施進行權限控制,全面開展員工業務培訓和警示教育工作,有效避免洩露消費者金融信息行為的再次發生。

截至目前,各涉案機構均已進行整改和問責,進一步健全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內部控制機制,完善信息安全技術防範措施,強化從業人員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意識。

二、金融機構在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管理上應承擔哪些主體責任?

總體上看,近年來金融機構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工作取得了許多成效。但從這次事件看,暴露出部分金融機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意識不足,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工作機制落實不到位,內部控制仍需持續強化,技術安全防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

保障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是金融機構的法定職責,金融機構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一要強化全流程管控,將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逐項分解落實到業務運行的各個環節,細化到業務崗位職責中。二要加強員工教育,強化對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基層業務人員的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教育,培養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紅線「不能碰、不想碰」的底線思維。三要規範員工行為,合理設置分級授權,完善授權審批流程,避免消費者金融信息使用環節「一手清」。四要加強技防手段,及早發現風險隱患。五要平衡發展與安全的關係,不能以犧牲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為代價換取業務發展。六要發揮投訴預警糾偏作用,主動查找漏洞或薄弱環節,及時研究問題,填補管理漏洞,消除風險隱患。七要強化責任追究,對有關責任人員要予以嚴肅處理,強化震懾。

三、人民銀行在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方面開展了哪些主要工作?

近年來,人民銀行積極推動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制度建設,出臺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規範性文件,要求金融機構嚴格防控金融消費者信息洩露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為進一步加強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力度,提升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法律法規層級,《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已列入人民銀行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其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已於9月18日發布,自11月1日起施行,該實施辦法在延續原有的金融信息保護專章的基礎上,以實現保護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權為目的,從信息收集、披露和告知、使用、管理、存儲和保密等方面進行了優化。

人民銀行堅持對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行為「零容忍」,對侵犯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依法嚴厲打擊。自2013年以來每年均開展以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為主要內容的監督檢查工作,嚴肅查處相關機構在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此外,還不斷提高非現場監管水平,通過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評估等方式,對金融機構進行持續、動態監測。對金融機構超範圍收集、非法存儲、超範圍使用或者洩露消費者金融信息等違反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嚴肅查處,強化對信息違法違規行為的震懾力。

在普及金融知識和消費者教育方面,人民銀行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金融消費者對個人金融信息的自我保護和防範詐騙等風險意識。

四、金融機構在反洗錢信息保密方面應承擔哪些法律義務?人民銀行在這方面開展了哪些主要工作?

《反洗錢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對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或者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目前金融機構反洗錢信息保密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履行反洗錢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依法履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對依法監測、分析、報告可疑交易的有關情況予以保密,不得違反規定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金融機構應採取必要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防止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的缺失、損毀,防止洩露客戶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金融機構應當對本機構的監測標準及監測措施嚴格保密,建立相應制度或要求規範監測標準的知悉和使用範圍;金融機構不得向客戶或其他與反洗錢工作無關的第三方洩露客戶風險等級信息。

人民銀行不斷加強反洗錢信息保密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管理,始終保持對反洗錢信息洩露的執法警惕,將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信息保密義務作為風險評估、分類評級、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監管走訪等日常監督管理的重要內容,持續加大對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信息保密義務的監管力度,不斷壓實金融機構反洗錢信息保密的主體責任。

在反洗錢信息保密宣傳培訓方面,人民銀行持續拓寬宣傳思路,創新宣傳形式,全面提高全社會的反洗錢保密意識;督促金融機構有效開展反洗錢信息保密教育培訓,強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切實提升金融從業人員反洗錢信息保密意識。

五、金融消費者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

消費者金融信息,一般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帳戶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這些重要信息一旦洩露,可能導致金融消費者自身以及家人、親友的精神、名譽、財產遭受損害。金融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重點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保管好身份證件、銀行卡、銀行(支付)帳戶等,不要轉借他人使用;二是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不要隨意在各類線上線下渠道留下個人金融信息;三是儘量親自辦理金融業務,切勿委託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謹防個人金融信息被盜;四是提供個人身份證件複印件辦理各類業務時,要在複印件上註明使用用途;五是不要隨意丟棄刷卡籤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帳單等,及時銷毀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六是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手機簡訊、郵件和不明連結,不要隨意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謹慎使用公共WIFI、免密WIFI;七是發現個人金融信息洩露風險,要及時聯繫公安等部門維權。

責任編輯:方傑

相關焦點

  • ...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發布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日趨完善
    首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細則日前公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並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這部分內容與2019年12月,央行等四部委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中對金融營銷行為進行的規範一致。可以說,「浮誇型」金融產品營銷文案將越來越少,金融從業人員都要為自己發出的每一條營銷信息負責。
  •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要落在實處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信用卡業務的投訴為48406件,佔投訴總量的56.9%。信用卡業務投訴多集中在不透明收費等,比如涉及分期還款費率問題時,有部分銀行並未清楚告知持卡人具體費率,或模糊費率,誘導持卡人同意帳單分期,待持卡人發現費用超出預期時,往往與銀行產生糾紛。
  • 從格萊珉銀行到金融消費者保護,亞洲國家普惠金融五個典型案例
    本文介紹了亞洲一些國家普惠金融典型的實踐案例,分別從政府推動與頂層設計、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創新的業務模式、消費者金融素養與保護等五個方面介紹和闡釋了亞洲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建設的經驗。印度:國家戰略政府在推進普惠金融的過程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印度政府一直重視「消除貧困,保證公平」的概念。
  • 幾大行分支行被立案調查 央行嚴肅查處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權行為
    二是在系統建設方面,金融機構要持續改進完善業務系統和反洗錢系統,建立用戶異常行為監測模型,定期監測並堵塞系統存在的技術漏洞等安全隱患;完善系統功能模塊,確保系統生成日誌能及時、準確、全面地記錄信息數據的查詢和下載操作。特別是要暢通系統使用人員的意見反饋渠道,避免業務、技術「兩層皮」的現象。三是在人員管理方面,要不斷強化相關措施。
  • 現階段保留現金使用的必要性研究——基於普惠金融和消費者保護視角
    我國老年人、農民、低收入人群以及境外遊客、未成年人、視障人士等群體較為依賴現金,消費者在一些場合使用現金有助於保護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保留現金使用符合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此,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 暗網盜賣金融信息 銀行帳戶安全面臨新挑戰
    4月15日,一位金融安全技術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證實在暗網確有看到該條盜賣信息。可信度或許要打個問號。  在彭思翔看來,銀行數據洩露可能發生的場景,除了信息科技運行領域訪問控制策略不當,開發、測試和維護領域三個環節未分離或分離後數據未脫敏,以及信息安全領域系統漏洞之外,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發生在「外包管理領域」,「特別是對外包研發、測試的管理不當。生產環境暴露、資料庫過度授權,都會引起數據洩露。」
  • 央行發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 發揮好「減震器」和「舒壓閥...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丹丹)為加快建立完善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機制,保護金融消費者長遠和根本利益,人民銀行制定並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刷臉取廁紙只是人臉識別應用的冰山一角,在現實中,貸款、取款、順風車、倒垃圾、在線課堂,甚至註冊個APP有時候都需要人臉識別。「我已經麻木了,要麼你別用,要麼就人臉識別,你選。」有消費者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 你的存款安全嗎?央行提醒:以後存錢時應注意這個標誌
    根據2020年12月9日我國央行發布的數據來看,截止至2020年11月底,我國的人民幣存款總額已經達到了212.78萬億元,同比出現了10.7%的增長。而對於我國的絕大多數居民而言,為了更好地確保自身的資金安全,都會選擇將錢存入銀行當中。 不可否認的是,銀行的確能夠為居民的資金存款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但有些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銀行破產倒閉了。一旦遇到這些情況,儲戶就算最後能夠追回自己的資金,也免不了一番麻煩。
  • 馬上金融「安逸花」首批通過移動金融APP備案 數據安全榮獲權威...
    去年9月,央行印發《關於發布金融行業標準加強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安全管理的通知》(銀髮〔2019〕237號),從風險防控、信息保護、實名備案、監督處置等方面針對性提出了加強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安全管理(以下簡稱金融APP)的工作措施,並配套發布《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安全管理規範》(JR/T 0092-2019),推動金融業建立涵蓋事前評估備案、事中風險監測、事後聯防共治的移動金融APP風險防控體系
  • 央行: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本質上是互補關係 現金是應對金融脆弱性的...
    我國老年人、農民、低收入人群以及境外遊客、未成年人、視障人士等群體較為依賴現金,消費者在一些場合使用現金有助於保護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保留現金使用符合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此,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 技經觀察|全球金融科技月度評論(7月刊)
    日本央行於本月初公布央行數字貨幣技術課題總結報告,深入研究在災害通信中斷等極端情況下如何通過數字貨幣進行離線支付這一嶄新課題,挖掘央行數字貨幣彈性。除美日兩國外,牙買加央行正在邀請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加入該國央行數字貨幣計劃,巴哈馬央行表示正在開發基於行動電話的央行數字貨幣。
  • ...App個人信息安全方面違規被通報,中郵消金、順豐金融、嘉聯支付...
    通報顯示,被查處的App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App及其後臺伺服器存在「明文存儲密碼」「反編譯」「SQL注入」等數據安全隱患問題;二是違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包括「未公開明示收集規則」「默認勾選同意隱私協議」「未列明所集成SDK及其採集信息」「為註銷帳號、刪除個人信息設置障礙」「未經用戶同意共享給第三方」等侵犯用戶對其個人信息處理享有的知情權、決定權,以及違反最小必要原則超前
  • 為何日本央行要加快推進央行數字貨幣進程?
    從現有信息看,日本央行若發行CBDC,在框架上應與數字人民幣類似,但或更重視跨境支付方面的安排。一、日本央行加快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在2020年上半年之前,日本央行對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態度都較為謹慎,但在戰略上對CBDC保持高度重視。
  • 對話英國金融服務局前主席特納:中國資產是避風港嗎?如何保護錢包...
    在經濟領域抗擊疫情有著攻、防兩個方面。防,就是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各種現金支持,讓他們挺過經濟停滯;攻,即是消費刺激。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實施前所未有的刺激計劃。比如,德國的刺激計劃幾乎相當於GDP的25%,日本19%,英國17%,美國是11.7%。那麼問題來了,人們怎麼花掉這些錢的呢?一個現象是,很多國家居民儲蓄率上升、但消費收縮。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但你天天用各種高級護膚品保養的「臉」,在網上卻很廉價,甚至幾毛錢就能買到一個人的人臉信息。此前多家媒體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電商平臺上,就有人臉信息售賣,5毛錢一份;還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張張嘴」——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臉識別安全認證措施之一。到處都在刷臉,如何才能不丟「臉」?
  • 【金融標準,為民利企】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範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個人金融信息在收集、傳輸、存儲、使用、刪除、銷毀等生命周期各環節的安全防護要求,從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兩個方面,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提出了規範性要求。
  • 央行:個人信息採集需經本人同意 不良信息5年保存期
    繼2013年3月15日《徵信業管理條例》、2015年《徵信機構管理辦法》後,2021年1月11日,央行發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辦法》共七章46條,對信用信息範圍、採集、整理、保存、加工、提供、使用、安全、跨境流動和業務監督管理進行了規定,清晰界定了信用信息,並強調要加強個人和企業信息主體權益保護,保障信息安全。
  • 注意!花唄接入央行徵信了!如何保護好你的徵信?_中國_唐山環渤海...
    近日,據媒體報導,螞蟻金服推出的消費信貸產品螞蟻花唄,正在以服務升級的模式接入央行徵信,部分花唄用戶的信息經本人授權後已接入央行徵信系統。  也就是說,此前花唄逾期還款只會降低芝麻信用分,對於個人信用約束力較弱;而接入央行徵信的花唄用戶,其消費及還款情況將會上報央行徵信系統,逾期還款將對個人徵信造成負面影響。那麼,怎樣維護良好的個人信用報告呢?
  • 超7億張信用卡持卡人注意了!央行宣布新政策!如何影響你我的錢包?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66億張,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5 張;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43萬元,授信使用率為 41.7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10906.63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7%。據了解,信用卡免息還款期最長為60天,多數銀行信用卡免息期在5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