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已經結束一段時間了,號稱要為「三亞」代言的男人——彭敏,也已經奪得了他應有的冠軍獎盃。
第五季開播的時候主持人龍洋接替董卿,在網上就有很多「沒有董卿就不看詩詞大會」,以及「龍洋主持不怎麼怎麼好」的言論,可是這依然不妨礙《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成為央視爆款綜藝。我想原因是,比起董卿,觀眾更加熱愛詩詞。
第五季龍洋主持漸入佳境,但是短短十期總覺得還是不夠看。於是,就打開了《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
第四季一開播,當聽到「有請主持人,董卿」的時候,全場沸騰了,似乎她從舞臺的一端走來,就帶著四季的芬芳,就帶著詩詞的行囊,舉手投足間,好像詩詞大會也因她不同。
當她念起開場白,一句句用詩連成的句子,那味道很熟悉,這種熟悉讓人痴迷,痴迷到看很多遍還是覺得很喜歡。剛開始我們不接受龍洋,是因為我們還對她不熟悉,如果一開始主持詩詞大會的是龍洋呢?
這期的點評嘉賓,是我們熟悉的康震老師和蒙曼老師,都是才子才女。
上來的第一位選手是一位7歲的小朋友,張益銘,號稱能背500首詩詞了。可是一上場,有點緊張,喊了口號「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就忘了介紹自己的名字。還是董卿溫柔地引導他。
聽說他會背500首詩詞的時候,董卿就以逗趣似的口吻說「聽說你不僅會背一般的五言、七言詩,還會被長詩了呢,你會背哪些長詩啊?」張益銘回答說,「《長恨歌》、《琵琶行》、《木蘭辭》、《葬花吟》」
這時候董卿和康震老師就開始了默契配合,就像詩詞相聲一樣。董卿讓康震老師點一首,點了《長恨歌》,董卿老師就側過身子對康老師說,「你大過年的好嗎,這個」康老師又說了,「《葬花詞》也不行啊,他會背的好像都不合適」。最後讓他背了《琵琶行》開頭的一小段。
當然,董卿老師和康震老師相聲似的對話在詩詞大會上可太多了,就感覺他們兩個人配合得比較默契,能專業,能風趣,舞臺上的氛圍掌握得很好。
也是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總覺得不能把自己所體會到的康老師和董卿那種相聲似的一問一答的對話話感覺表達出來,看過詩詞大會的朋友應該是能體會到的。
張益銘抽到的第一題的詩句是「好雨知時節」,這杜甫的詩句可謂是相當熟悉了。蒙曼老師就從這句詩中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了解了杜甫,並得出一個結論,喜雨憫「農心","詩品」見人品。這段話是蒙曼老師在第一位選手答題時間中說的唯一一段話了,蒙曼老師話雖然說得不多,但是一說,就讓人漲知識,很有魅力。
蒙曼老師說,杜甫的人品好,境界高,從他詩中就能感受出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因為下雨對農民好,能滋潤萬物。還有個類似的詩人呢,就是清朝的孔氏子弟,孔憲彝。「不雨憫農夫,既雨愁客子。不惜行路難,為汝老農喜」就是他的詩句
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說,我本身不喜歡下雨,因為我是一名旅客,但是話又說回來,農民是喜歡下雨的,所以我寧可自己不方便一點,我也希望這雨持續地下下去。所以說啊,這雨品裡也能看出人品來。
接著康老師補充到,杜甫這個「喜雨」是有傳統的,蘇軾在陝西鳳翔做官的時候,初春時節下了三天大雨,正所謂「春雨貴如油」,正是拔苗的好時節。蘇軾說,天上下珍珠美玉人民又不能吃穿,唯有這雨,能夠讓地裡的莊稼茁壯成長。這「喜雨」就是對人民有利的雨。
我們常說人心不古,在這一方面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古人為國為民的境界的確太高了。如果說你正在機場等待起飛,而天空陰沉沉,一副要下雨的樣子,你會希望這時候下大雨嗎?這個例子或許並不恰當,但是也的確從某一方面反映出從古到今人心裡的一些的變化。
董卿在最後又說出點睛之語了,她說,《春夜喜雨》成為我們第四季的第一個題目,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因為我們也經常把傳播文化比喻為「潤物細無聲」……中國詩詞大會四年了,已經成為傳播文化的典範,能讓很多熱愛詩詞的朋友在詩詞的國度裡增加對世界的認識,對自己的感知,對美的表達。
或許這就是董卿和龍洋的一點區別,董卿總能把話說得如此貼切,合適,她說話也真的像「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春風化雨。
也是特別期望有新的節目,康震和董卿能夠再度同臺,那必將又是一個很有趣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