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和大商國的衝突大體上起源於紂王的一首淫詩,起源於紂王對神聖的不敬,乃至於褻瀆。
紂王寫淫詩褻瀆了女媧,女媧就要出手懲罰紂王,這本來是很合情合理的一件事。
犯了錯,受懲罰,再正當不過了,誰都沒理由幹涉。
不過一碼歸碼,懲罰歸懲罰,但是得有個度,處分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得做到公平公正。
女媧對付紂王有沒有做到公平公正呢?
沒有,當然沒有,一懲罰起來還特別過火。
女媧怎麼幹的?
她受到侮辱的第一反應是馬上出手,要立馬宰掉紂王,出手被阻攔後又想著滅了商國,強行將自己與紂王的個人恩怨上升到毀滅一個國家,毀滅一個朝代的程度。
講道理,紂王的錯應該歸咎於紂王一人,江山社稷與黎民百姓是無辜的,不該受到牽連,更不該跟著紂王一起活受罪。
更何況,大商國的天下早已經不是紂王一個人的天下了,而是三界各方勢力都參了一股的混合型公司。
大商國的子民也不單單是紂王一人的臣下,而是聖人們們共同治理的凡人,是仙界的下界,是聖人們共同的後花園。
女媧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和紂王的個人恩怨就想推倒這家大公司,重新洗過一次牌,把大夥已有的利益都攪黃了,這幾乎不可能。
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女媧娘娘就這麼幹了,而且還沒有一個大神反對。
這其實就反映了兩個問題:
一、各方大佬都同意了女媧大佬的這次行動,她的行為此刻符合各方大佬的意願。
二、女媧娘娘其實也是為數不多的股份持有者之一,是興周滅商的策劃者之一。
如果說大商國是一個混合型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有著為數眾多的大小股東,那麼最大的那一位股東肯定是截教。
早在幾十年前,截教就已經在大商國內部安插了許多重要人物,他們不僅實力強大,法寶眾多,能力特殊,而且勢力範圍非常廣。
這些人中有金靈聖母的弟子太師聞仲,有青龍關張桂芳,有汜水關將領餘化,有佳夢關魔家四將,有臨潼關將領陳桐等等,他們有幾乎把持了整個大商國。
其中,太師聞仲尤其突出,他可謂是截教在大商國的第一人。
要知道,商紂王在即位之初的七年,其實一直都沒有親政,國家大政一直掌握在太師聞仲手中。
原著第一回說得明白: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遂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
託孤大臣,有的地方也叫做顧命大臣。往往是前代帝王臨終,因新君年幼,於是命令心腹大臣輔佐。等候新君長大,再交還國政。
在新君親政之前,託孤大臣就等同實際上的帝王,攝行政務。
聞太師之於紂王一朝,就猶如諸葛亮之於劉禪朝,地位都是一樣的。
觀一葉而知秋,看了太師聞仲在大商國的影響力,我們就能看出截教對大商國的把控有多強。
所以,女媧娘娘要對商紂動手肯定會和截教的利益相衝突,會正面槓上,因為截教是已知最大的利益獲得者,是最願意保持現狀的股東。
但是,事實卻是女媧派出三個女妖怪禍害大商國天下,殘殺大量忠良大臣都沒受到截教的阻攔。
截教幾乎是全程冷眼旁觀,只針對外部的西岐,根本不管女妖們搞出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就算太師聞仲也沒有多加幹預。
這就已經再度說明了一個問題――女媧出手肯定是得到了諸多股東的支持,也得到了截教這個商國最大股東的認可。女媧是得到官方許可後才動手的。
那麼,截教為什麼會允許女媧的行為呢?截教為什麼會眼睜睜地看著商紂滅亡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截教已經放棄了大商國,不僅如此,截教還放棄了包括聞仲在內的一批截教三代弟子。
原著第十五回說得很明白:
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間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書裡已經明確提出來了:成湯合滅,周室當興,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尚享福,這五件大事都是定數,而不是什麼偶然。
什麼叫定數?這明明是鴻鈞道人和三教聖人、昊天上帝、瑤池金母等人商定好了的。聖人們一起談妥了事,確定了的事,那就是定數。
所以說,通天教主其實早就認可了「商滅周興」這件事,早就開始放棄了獨佔多年的大商國。也因此,女媧娘娘才能光明正大的開始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