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應該是小齡寶寶的家長生活中最重頭、也最絞盡腦汁的一件事了吧?
最近咱們後臺有好幾條留言提到一部動畫片叫《布魯伊Bluey》,我也很好奇去刷了一遍,發現這確實是一部寶藏動畫片,每一集的核心都是:怎麼玩,不僅是一部親子遊戲大合集,而且可以稱得上是動畫版的「遊戲力」教材。
它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推出的動畫片,在IMDb上獲得了9.5分的高分,播出才一年不到,就成為了ABC歷史上下載次數最多的節目,勇超《小豬佩奇》。
先說它的故事設定就特別有時代感:在小狗Bluey和她的妹妹Bingo家裡,媽媽負責上班賺錢、逛街打高爾夫,爸爸負責在家帶孩子。
這個爸爸還是一個超級有遊戲力的爸爸,每一集,他們都想出各種不同的親子遊戲,而且都是簡單可行、我們也可以輕鬆複製、還不費錢的遊戲。
咱們看《遊戲力》的書,花幾千上萬的錢去上「遊戲力」的父母培訓班,其實都是為了學習怎麼陪孩子玩,在這方面,這部動畫片可以給爸媽們超多靈感。
腦洞大開的「過家家」
這部動畫片有52集,大半的集數裡,Bluey玩的遊戲都是「過家家」,可見導演對這個遊戲的偏愛。
我也覺得過家家是最開發孩子綜合認知能力的遊戲。六六大概從3歲多開始,最愛的遊戲就是過家家,不過那時我陪她玩的內容還比較局限,只有看病、做飯幾種,這部動畫片裡過家家的場景就豐富多了,大家可以現學現用:
扮演酒店的工作人員和客人,一個髒衣籃子就是酒店前臺,在門上貼上號碼牌就變成了酒店的不同房間。
在牆上貼上一些動物的畫,扮演參觀動物園。
幾個椅子一拼,扮演計程車司機和乘客,一個玩具箱放在椅子後面就變成了後備箱。
一本正經地扮演鬱悶的老闆和偷懶的僱員。
在過家家的時候,巧妙地利用各種家裡的常見物品當道具。
比如說,看醫生的時候,用一個鞋盒子當做X光片機。
畫一張畫就是胸透報告。
身體也可以利用起來。
在廚房的操作臺裡假裝坐電梯:
表演被吹起的氣球:
這些腦洞大開的想法真的很有意思,也很利於培養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看著爸爸這麼賣力、入戲地和孩子角色扮演,說著腦洞大開的臺詞,我也覺得很好玩。
「力量感」遊戲
看動畫片的時候我注意到,Bluey一家的遊戲時間裡,都是由兩個孩子發號施令。玩什麼、遊戲情節的走向,全由孩子說了算。
其實,這是在讓孩子從遊戲中獲得「力量感」。
力量感(empowerment)是心理學極力倡導的口號,它的意思是孩子應該被賦予更多的力量感。有力量感的孩子自信、獨立、快樂、情緒穩定,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掌握環境、掌握自己、掌握別人。孩子力量感的最初建立,就是來自於親子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什麼都讓孩子說了算,那麼親子遊戲,就是最好的賦予孩子力量感的途徑。
像Bluey一家玩的這兩個遊戲,就是非常好的「力量感遊戲」。
第一個遊戲叫「神奇的木琴」,我和六六也玩過。
孩子敲一下木琴,爸爸就必須「定格」。
這個時候,孩子們可以對爸爸做任何事:化妝打扮、撓痒痒、把爸爸的身體擺成各種造型。
再敲一下木琴,爸爸才能解凍。
另一個遊戲叫「爸爸機器人」,孩子可以指揮機器人爸爸做各種事情。
親子遊戲是特別給孩子賦能的東西,那麼賦予孩子力量感,應該是最重要的「賦能」,比從遊戲中學到什麼知識更為重要。
給遊戲設置障礙
有一集,Bluey在商場玩娃娃機,但是一個娃娃都沒有抓到,心情非常不好。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開心起來,就變成了「人體娃娃機」:放一堆娃娃在自己身上,在腿上夾一雙筷子當操縱杆,自己的手變成娃娃夾子。
一開始由媽媽當娃娃機,Bluey極為輕鬆地夾到了幾個娃娃。
可是他卻覺得沒有意思。
爸爸說:遊戲不是這麼玩的。
他給遊戲設置了幾個障礙:首先,孩子們得幹活賺取遊戲幣,當然也就是裝裝樣子;
然後,爸爸娃娃機和商場裡的娃娃機一樣難控制,娃娃眼看要夾起來,卻總是掉回去。
這個充滿人為障礙的遊戲,卻反而讓孩子們幹勁十足,玩的不亦樂乎。
孩子也喜歡挑戰,這能讓他們更有成就感。而且人為設置一些障礙,往往可以讓遊戲有更多的延展。
比如說,玩假裝做餅乾,順順利利的,可能十分鐘就假裝完了。如果設置一些障礙,跟孩子說,哎呀家裡的糖和奶油用完了,怎麼辦呢?遊戲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精彩了,這個過程,也在鍛鍊孩子的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部動畫片是給學齡前孩子看的,每集6分鐘,短小精悍,但我很推薦爸媽們跟孩子一起觀看,觀看地址是優酷視頻,是免費的,不用購買會員
羅羅有話說:
說實話,陪孩子玩遊戲是很累的。可能我們看著孩子在遊戲中的歡樂,看著他們的成長,會覺得很開心,但是要全身心地投入,真的享受這些兒童遊戲的樂趣,似乎不是那麼容易。
這部動畫片裡的爸爸也不是不會累。他會哄孩子哄到睡著,換尿布把背弄傷,有時也會被熊孩子整瘋。
有一集裡,他帶著兩個孩子去買外賣,但是兩個超級淘氣的孩子把商店外面弄得一團糟:
爸爸一直強打著精神,正想收拾殘局,Bingo卻還在一邊不依不饒地問問題:爸爸,小嬰兒是從哪裡來的啊?
一個問題,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不是特別感同身受?
這時,服務員端來幸運餅乾,餅乾裡面的紙條上寫著:
花兒可以重新綻放,但我們不可能重返青春。
看到這句話,爸爸沉默了,然後像重新充電一樣,打開水龍頭,陪著兩個娃好好玩了個夠。
我們不也是這樣嗎?陪孩子陪到崩潰,但總有些什麼,會讓我們重新蓄滿能量。孩子們就只有現在是孩子,童年過一天少一天,有什麼比陪著他們痛快的笑更珍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