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幾年市場上熱門的消費股,往往離不開熱捧的白酒與醬油,都走出十倍股:貴州茅臺與海天味業。在近期,消費板塊另一個分支,乳業股頗受市場追捧,以wind乳業指數為例,指數從年初低點位置到周三收盤,整體區間漲幅在45.34%,超過同一時期的wind白酒指數。
在以前,乳業一直不被市場重視。根據智研諮詢數據顯示:在2007年之前國內的乳液市場發展迅速,銷售額增速維持在16%以上,但是在2008年因為「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導致行業增速下滑至6.3%,到2015年起中國乳製品行業消費市場仍然低迷,行業低單個位數增速期,近5年複合增長率僅在4.3%。在2019年中國乳製品銷售規模達4196億元。
同時國內的乳製品行業增長速度趨緩,同時市場競爭格局呈現雙寡頭局面,實際上進入的是存量博弈階段。
中國一直是乳製品進口大國,2019年中國乳製品進口數量達297.31萬噸,同比2018年增長12.8%,進口金額為111.25億美元,同比增長10.6%。
進口「大包粉」到來直接影響著國內原奶行業的供需關係,在2013年10月起,進口大包粉的價格大跳水造成大包粉價格遠低於國內原奶售價,形成的價差直接導致導致國內很多乳製品企業放棄使用國內原奶,轉而使用進口大包粉,也就是將大包粉還原成液態代替鮮奶使用。
這直接造成乳業廠商失去下遊定價權,形成供過於求的局面,造成奶價大幅下滑,一度跌至3.4元/公斤,行業呈現倒奶殺牛,資金鍊斷裂的散戶逐漸離場,加上2017年環保政策加速去產能,以內蒙古為例,從2014年到2018年,該省的牛存欄五年連續下降。
從成本端來看,乳牛的飼料有40%來自玉米,在2017年國內奶企銷售總額3590億,行業目前毛利率36%,成本中原材料佔比87%,所以還原到企業奶源成本,2017年這個數據為2000億左右。同時奶製品保質期短,屬於快消品,建造完整的物流體系耗時耗力。
所以,國內乳業現階段已經形成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兩大寡頭,資本市場自然是關注這兩家企業。而其他乳製品企業比如科迪乳業、天潤乳業等這些二三線企業表現十分萎靡,就拿科迪乳業來說,2019年全年實現8.13億元,同比減少36.77%,扣非淨利潤虧損0.19億元,同比減少118.27%,對應的則是股價在這幾年一直萎靡。
而此次今年以來的乳業行情當中,走出來的其實是鮮奶行情,走勢最好的三個便是科迪乳業,天潤乳業、新乳業、光明乳業等等。
市場的鮮奶行情,主要有以下幾點邏輯。
1、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今年2月以來乳業遭受較大衝擊,國內進口奶粉量下降,海外疫情持續帶來的結構性替代機會,對於國內乳業企業更是一次持續擴大規模的大好機會,直接有利於鮮奶企業,而類似於科迪乳業、天潤乳業和新乳業、光明乳業這幾家擁有奶源以及鮮奶的產品。
根據歐瑞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9年鮮奶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為9.71%,10.67%,11.56%,連續三年邁入雙位數增長,歐瑞預測鮮奶市場銷售額在2019年-2024年複合增長率在6.56%,2024年或將達到472億元。
2、低溫冷鏈物流在國內有了較快發展,尤其是在這次疫情之後,冷鏈運輸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國內消費能力的提升,對於冷鏈的客觀需求不斷提升。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2386億元,根據《中國冷鏈發展報告》的預期,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700億元,年增速保持在25%左右。
3、海外低溫鮮奶佔比60%,而國內常溫奶60%,國內低溫鮮奶的市場佔有率不到25%。主要因為奶源主要集中在北部,人口聚集的東南沿海地區牧場較少,大多數液奶需要經過長途運輸後才可抵達消費者所在地。但是鮮奶口感和營養優於常溫奶,近段時間持續受到市場熱捧,
根據協會的測算,2017年低溫巴氏殺菌乳的市場佔有率約有15.2%,常溫乳佔84.8%。「低溫巴氏殺菌乳,原來質量要求高,殺菌溫度柔和,全程冷鏈保存,不僅能保持鮮乳的良好風味,還能最大限度的保護乳中的熱敏感物質,如維生素、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營養物質。
在今年3月9日,農業農村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重點生產巴氏殺菌乳、發酵乳、奶酪等乳製品,積極培育鮮奶消費市場。鮮奶的暢銷帶動了生鮮乳價格的小幅上漲。
鮮奶的價格也在漲價,根據中國價格信息網監測,1月全國監測城市鮮奶平均零售價格每斤為5.62元,環比漲4.9%,同比漲6.4%。同時,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19年1月生鮮乳價格每公斤3.61元,環比漲0.8%,同比漲3.1%。這是繼2018年8月以來生鮮乳價格連續6個月上漲,累計漲幅達6.2%。
4、傳統的奶製品市場競爭格局明朗,龍頭的價格戰反覆以及利潤變得稀薄,以蒙牛乳業為例子,2019年全年整體毛利率在37.55%,而2019年年初上市的新乳業低溫產品毛利率為42.87%。所以低溫鮮奶這塊成為乳製品企業切換的目標,積極布局,比如在今年4月份光明乳業推出減脂肪50%鮮牛奶、優倍濃醇鮮牛奶等新品布局,新乳業在今年5月赤字17.11億收購西北區域龍頭寧夏寰美等等。
而券商也是在近期紛紛對這塊表達出樂觀的態度:
長城證券認為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冷鏈設施的發展,鮮奶以」新鮮「和營養價值逐步提升消費者滲透率,鮮奶市場增長靚麗。
招商證券認為低溫鮮奶保質期更短,一般需要城市奶源,運輸半徑較小。同時,低溫鮮奶有送奶入戶的特殊渠道,獨佔性較強,渠道壁壘高。這也決定了低溫鮮奶的區域屬性較強。低溫鮮奶全國看較為分散,基本不存在全國化品牌。而與龍頭差異化布局,轉型低溫也成為乳企的主流選擇。
所以這或也是市場近期走出鮮奶行情的邏輯,但從目前來看,雖然眾多企業積極布局鮮奶業務,但是從長期來看的話,受制於冷鏈運輸以及居民消費水平,這塊業務仍然集中於一二線城市,難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同時各家企業低溫鮮奶業務體量都還不大,強勢的全國性品牌並沒有出現,又要應對未來外資品牌的競爭。
綜上來看,近期的鮮奶行情也只是對於這幾個月鮮奶行業利好消息的兌現,未來預期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