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儲信儀
智東西9月5日報導,昨天,小米前生態鏈副總裁唐沐在他新創辦的公司——如影智能的會議室裡,介紹了他創業的心路歷程和思考,並對10天後的如影品牌發布會的內容做了一些劇透。
去年10月,曾在騰訊CDC把控所有軟體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開創了小米路由器、小愛音箱的唐沐突然在微博上「失蹤」了。今年8月,他攜手新創立的公司重新出現,帶來了一系列智能家庭產品。
▲唐沐微博官宣創業
如影智能於2019年10月23日成立,專注AIoT領域,研發前沿、高調性的全屋智能產品及服務。如影創立11個月,已從實地地產獲千萬天使輪融資,並將在不久後進行A輪融資。
智東西實地探訪了如影智能公司的產品樣板間以及研發工作室,親眼見到了如影準備在9月15日品牌發布會上呈現的智能廚房設備,品嘗了由如影咖啡機器人製作並拉花的拿鐵咖啡。
唐沐說:「我不想做我自己做過的、別人做過的東西,這次創業就是要在新領域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
一、機器臂能拉花能做飯,中控面板「上牆」聯動全屋智能
在如影智能的辦公區內,陳列著兩個咖啡機器人。只需要掃描咖啡機上的二維碼,用戶就可以自己在手機上下單,選擇咖啡品種和拉花樣式,機械臂式的機器人就可以自主做出對應要求的咖啡。
▲如影辦公室內陳列的兩臺咖啡機器人以及由機器人做出的咖啡拉花
如影的咖啡機器人在經過不斷練習後,已經能做到使用拉花杯穩定做出鬱金香、愛心、葉子、天鵝等不同種類、不同複雜程度的拉花了。以往的咖啡師要能穩定做出成熟的咖啡拉花,至少需要練習幾個月,而唐沐說如影的咖啡機器人學一個拉花樣式只需要6小時。
▲咖啡機器人拉花
目前如影機械臂的重複定位精度已經達到±0.1mm,這意味著,搭配機械臂視覺、運動控制算法、感知決策系統,機械臂已經可以精準、穩定的復刻頂級人類咖啡師的技藝。
如影的工作人員說,如果在咖啡機中裝滿料,咖啡機器人大約能做出17杯咖啡。如影咖啡機器人目前主要以地產為載體,已經在重慶等地的售樓處落地使用。
如影讓咖啡機器人做拉花的目的是為了驗證機械臂的操作精度,以籌備他們的重磅產品:智能廚房。當踏進如影的研發工作室時,能明顯聞到烹飪的牛排味道。
如影的智能廚房項目產品目前還是個外觀像櫥櫃和灶臺一體機的龐然大物,但它已經具備了機器人烹飪和人機協作烹飪兩種方式。進行機器人烹飪的機械臂在不用時會收到壁櫥內,在需要烹飪的時候會伸展開進行工作。
如果選擇機器人烹飪模式,用戶設置好需要的菜品即可直接充當「甩手掌柜」,等待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享受美味的牛排。然而如影並不想直接剝離用戶烹飪的樂趣,如果選擇人機協作烹飪模式,用戶可以在智能櫥櫃的左側屏幕上了解烹飪所需的食材、菜品營養成分、烹飪時間以及菜品的最終形態。智能櫥櫃會「手把手」教導烹飪,直至用戶做出美味菜餚。
如影的智能廚房預計會在明年5月落地量產,到時候櫥櫃的體積會縮小,其內部可利用空間也會更大。現在這個櫥櫃尚且還只會煎牛排、煎雞蛋、做西藍花,但是如影的工作人員說,在9月15日的發布會上,它會展現出10種菜餚的做飯技能,未來通過學習,它甚至可以「煎炒烹炸」樣樣精通。
如影的產品樣板間與家庭非常類似,在門邊牆上配有一個「上牆」的inSight面板,作為全屋智能的中控。
樣板間中的智能門採取一體化設計,將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的智能門鎖、傳統的鎖孔、貓眼等集成在門上,杜絕了補丁式智能的出現。
▲如影一體化智能門
在樣板間的客廳位置,如影擺放了一個沙盤,有點類似於AR的設計,可以通過屋頂上的投影呈現出3D的畫面。
臥室的床頭也配備了一個小版本的inSight,這個小版本的inSight同樣也支持聲音控制,同時也是一個網關,目前已經接通了小米的IoT平臺,這也是小米第一次對外授權IoT設備。使用inSight操控進行「拉上窗簾」等操作使用本地連接,任務執行速度會非常快。
如影的產品樣板間內還有一個健身房,內部陳列著一個純白色非常有藝術風格的動感單車,動感單車的車把前方配有一塊34寸的大屏,大屏播放的內容與蹬車場景匹配,屏幕兩側還有氣孔可以吹出風,模擬真實的騎車場景。
唐沐調用了自己以前在小米做VR頭顯的想法,正在把動感單車與AR結合起來,讓用戶可以不用戴頭顯,就能在家體驗到在真實場景騎車的感受。
儘管現在看起來,如影樣板間內的產品似乎不可能出現在一家公司,但是唐沐認為這才是他腦海中真正全屋智能需要擁有的東西。
二、20年用戶體驗經驗做全屋智能套裝
唐沐說,以往全屋智能的概念普遍只是開關面板、遙控器,但是唐沐所想的全屋智能需要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智能的產品。
唐沐在創業之前的20年基本都在做用戶體驗,先是在騰訊,後是在小米的從業,都讓唐沐受益頗多。唐沐說,他在馬化騰和雷軍身上都看到了他們想把用戶體驗做得更極致,因此他也想把智能家居做得更極致,不止要做產品,更要做好「產品+服務」的聯動。
為了做好想要的創新產品,唐沐召集了以前在騰訊和小米的合作夥伴加入團隊,並且吸引原蘋果中國AI團隊的高管到如影做CTO。此外,如影還有一個20人的中層團隊,其中部分工作人員來自獵豹、曠視等AI獨角獸企業。唐沐用一年的時間,讓公司從1個人擴展到近200人,研發出了十幾款全屋智能產品。
唐沐說,他之所以選擇地產作為投資方,看中的不止是資金,更重要的是場景。他需要地產提供酒店等實驗場景供如影測試產品效果,場景的價值比資金更大。
此外,唐沐還向智東西透露,他決心將機械臂帶入全屋智能也是受到了投資人——實地地產董事長張量的啟發。以唐沐以往做產品的思路,不會一開始就做這樣一個全新的產品引入全屋智能,但是他後來認為這是一個新領域的突破口:把以往科研中能作為民用、家用的產品價格降下來,產品的前景將會很好。
與此同時,唐沐還說只要將機器臂的智能廚房做得足夠小、成本足夠低,就可以落地,如影正在計劃近期在三亞落地100套左右這樣的智能廚房。
唐沐說如影的團隊是全鏈條的研發團隊,這樣的團隊會在產品的交付、產品、成本上佔有優勢。
如影的研發團隊在未來的18個月會集中做兩個事情:一個是inSight面板,另外一個是inSight周邊的全屋智能產品。
▲如影全屋智能產品版圖
唐沐為了提升inSight的連接能力,集成了大量的網關,並且還搭載了NFC功能,即使是新買的產品,只要觸碰一下inSight的右上角,就可以進行無縫配對了。
▲inSight分布式家庭控制中心
此外,唐沐帶領團隊將消費類產品進行機器人方向的嘗試,也就是包括商業和家用機械臂機器人和作業系統的inBot,機械臂0.1mm的操作誤差已經能運用到醫療領域,那麼完全可以勝任家庭中的很多工作。
唐沐還談到,如影會連接小米、京東、蘇寧、美的等IoT平臺,這種連接是很多大廠做不到的,因此未來如影的產品上可能會出現雙貼牌現象的出現。
唐沐還會在9月15日推出智能管家Edison,這次的智能管家與以往的雲助手不同,他是個男生。唐沐認為男性助手可能更適合管家的形象。
此外,唐沐將會重點描述產品的光體驗。他在小米任職的時候從數據中了解到,用戶運用語音助手控制的設備沒有那麼多,用戶大量使用的80%的IoT設備控制基本都依賴對光的控制,這也就是他側重做好光體驗的原因。
最後,他還會推出一個全屋智能套裝Aio Box,目的是通過一個套裝解決一個房間全部的需求。
▲屋智能套裝Aio Box
結語:由被動智能轉向主動智能
唐沐認為全屋智能控制中心的未來發展有三方面:一是有屏幕,二是能7×24小時開機,三是用戶是否覺得剛需。但在他的腦海中,未來的全屋智能不存在一個單獨的中心,交互和網關都會是分布式的,以方便貼合用戶時刻的需求。
除此之外,唐沐認為真正的全屋智能不是需要回家,喚醒雲助手才可以執行智能任務,而是當用戶開車回車庫的時候,屋內的空調就能聯動,知曉主人的歸來自動開啟。除了全屋智能,唐沐認為社區智能的維度也很重要,比如一家的火警警報響了,這家周圍的鄰居也需要同時收到警報,這是之前的智能家居產品做不到的。
我們期待如影在發布會上推出的其他全屋智能新品,也期待主動智能時代儘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