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這恐怕是我們聽過最荒謬的謊言之一。
傳說只有7秒記憶的魚,其實是歷經3億年演化的神秘高智商動物。
它們能感知世界,體驗快樂與孤獨;
它們智商超群,潛藏水底不為人知;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由美國知名動物行為學家喬納森·巴爾科姆耗時四年完成的科普力作——《魚什麼都知道》。
書籍簡介▽
這種種類比陸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動物種類總數還要多的神秘物種,在3億年的漫長歷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來一直不為人知。它們有意識,有情感,能夠交流,會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討好與欺騙。
在這本書中,作者藉助動物行為學及生物學領域的發現,為我們揭開了水底深處的秘密。
《魚什麼都知道》
一本顛覆認知的趣味科普讀物
在這本顛覆你認知的魚類趣味科普讀物中,巴爾科姆以他幽默的文字,帶我們走進海洋中魚類的秘密生活。
視覺:兩隻眼睛可以轉向不同方向
像海馬、蝦虎魚、比目魚等魚類,它們擁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兩隻眼睛可以轉向不同的方向。
雖然聽起來有些好笑,但是這種奇妙的視覺體驗,即使是身為高智慧生物的你也無法擁有的。
想像一下,你可以一隻眼睛用來追劇,另一隻眼睛看著手機回消息……簡直不要太快樂好嗎!
聽力:錦鯉其實是音樂鑑賞大師
水是聲波的絕佳導體,聲波在水中的長度是在空氣中的五倍,這也意味著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空氣中的五倍。
自從有了骨骼和魚鰭,魚類就利用聲音的這一特點進行定位與交流。
所以,生活在水裡的魚類不需要耳朵,但它們的聽力卻異常優秀。但也正因為擁有了敏感的聽覺,魚兒們在面對人類製造的水下噪聲時格外脆弱。
轉發求好運的「網紅魚」錦鯉,其實是音樂鑑賞大師~
科學家做了許多實驗證明,它們可以感知音樂,甚至分辨出藍調音樂和古典音樂,還能分別出和弦和音樂類型。
感受:魚哭了水知道
魚類是最早進化出真正意義上臉的脊椎動物。雖然看起來冷冰冰的,似乎沒有任何表情……
但誰又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看不懂它們的表情呢?
從生理結構來看,魚的三叉神經在受到機械傷害、灼燒和化學傷害時會有反應。
如果在魚嘴下注射蜂毒和食醋,它們的鰓動頻率會驟然提高。而且,疼痛也會使他們喪失進食的興趣。
因此,每一次急促地呼吸,奮力地扭動,被魚鉤刺穿嘴唇,魚都是有知覺的。
魚知道疼痛,只是魚從不哭嚎。
繁衍:雌性鱒魚的假高潮騙術
雌性鱒魚的騙術是假高潮。
它會在沙子裡挖個坑作為巢穴,然後在發情的雄魚面前一邊劇烈地抖動身體,一邊排卵。
附近的雄魚受到引誘,會抓緊機會配合雌魚的節奏,劇烈抖動身體,把精子排到水中。
但有時候雄魚會上當,因為雌魚抖動身體的時候並不排卵。
這……
思想:隱藏實力的聰明魚
有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實驗:
將盛有食物的藍色盤子和紅色盤子放在魚類和靈長類動物面前,先吃藍色盤子的食物,紅色盤子就會被拿走;先吃紅色盤子的食物,藍色盤子還在原地。因此,想要吃到兩盤食物就要先吃紅色盤子的食物。
被試對象是6條成年裂唇魚,和3種靈長類動物:8隻捲尾猴、4隻紅猩猩、4隻黑猩猩。
結果發現,6條裂唇魚平均45次實驗就學會了先吃紅色盤子的食物,2隻黑猩猩分別在60和70次學會了,其它14隻靈長類動物都沒能在100次實驗內學會。
由此可見,魚兒其實很聰明~
社交:不單純的「社會魚」
魚的社會關係中,清潔魚和客戶的互利共生關係十分有趣。
清潔魚除了會除掉客戶身上的寄生蟲和海藻外,還會趁機偷吃客戶身上的美味黏液。
但客戶們也不是傻子,它們會通過晃動來提醒清潔魚:這是不該啄的地方!
清潔魚還會用腹鰭和背鰭安撫客戶,尤其是在面對肉食性的客人的時候。但面對大部分不存在威脅的客人,清潔魚也就更加大膽地去偷吃客戶身上的黏液。
為了能得到更優質的服務,這些客戶還會給清潔魚「打分」,這就像我們給餐館服務評分是同樣的道理。五星好評的清潔魚,客戶一定會爆滿吧……
從家養魚缸到水族館
從溪流湖泊到海洋深處
正是這些各不相同的魚
構成了瑰麗的的地球生命史
※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