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石家莊高中生李想,曾先後創立泡泡網、汽車之家,現任車和家創始人及CEO
2019年李想虧了24.4億,在電動汽車這個燒錢領域,虧得少就算成功。
2020年7月李想悄悄向大洋彼岸提交了上市書,這已經是他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了。
1996年李想還在念高一
爸媽用好幾個月的工資給李想買了一臺八千塊的電腦,李想自己也痴迷了好幾年的電腦報,在那個年代配電腦可是個暴利行業,一套下來怎麼也得掙你個1500塊左右,因為熟讀電腦報,李想對電腦各種配件的價格了如指掌,聽完老闆的報價,李想對老闆說道「你價格太高了,保守估計你想賺我1500,也不用墨跡你就賺我300得了。」老闆一聽直呼內行,於是成交。
然而一般同齡人在拿到電腦後,幾乎都是第一時間就裝上了自己心愛的遊戲,但是李想卻是把整個裝機過程寫成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投稿給電腦報社,被成功採納,獲得了500元的稿費,同學們紛紛羨慕不已。卻不料這才是剛剛開始,李想裝個顯卡寫篇稿,裝個音效卡再寫篇稿,總之就是裝什麼寫什麼,紛紛投入報社,大稿800,小稿300是接二連三。
1999年李想上了高三,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參加電腦雜誌舉辦的電腦裝機大賽。18歲的李想來到賽場,有熱情的選手拉著李想交流心得,講述自己的經驗,不料比賽開始他們才看到,李想高高地坐在了評委席。
當時李想已經辦了一個顯卡測評網站,某日突然對他爸說道「爸,高三了,我不想考大學,我想當老闆。」父親當場掄起大錘,一拍大腿就站了起來,怒髮衝冠,正要動手。李想接著道「爸,您看一下,我這個網站每個月廣告費收入是2萬。」月薪只有2000的父親提了提神緩緩道「好的。」
李想把顯卡網站後來升級為電腦測評全站,並把公司搬到了北京。
2003年,桌上型電腦飛速普及,他的電腦網站在全國排名第三,為了獎勵自己,李想決定給自己買輛車。配電腦要到網站學習,那買車不也得上網看看嗎?看完全網汽車測評之後李想買了一臺「小鋼炮polo1.4手動擋」
李想在網上看車的過程中又發現網上所有汽車測評網站都是「辣雞」,我不如自己做一個,而這時又剛好趕上了機動車的大量普及。
2005年李想的汽車測評網《汽車之家》上線,跟其他的汽車測評網不同,其他汽車測評網周末休息不發稿,李想周末堅持發稿。
車商新車首發儀式後,別人都是三五天後再出稿,李想當天就要求出稿。講汽車就得配照片,更直觀明了,別人都是用官方圖片,這裡找點那裡借點,李想卻規定,座椅到中控,輪轂到尾燈,必須配上自己拍的細節原創圖。他用一己之力拉高了汽車網站的行業標準。只用了一年時間,李想就幹到了業內第一。
2013年《汽車之家》上市了。
2014年4月埃隆馬斯克來到中國
向七位中國企業和媒體大咖交付首批特斯拉汽車鑰匙,七人當中就有李想。
2015年底,李想擼起袖子自己幹。
2018年為了造車,買下了力帆的汽車生產線和造車拍照,這一次命運卻給了李想一次重錘,期初李想決定造小型電動車,花了2億後卻不讓上路。後來繼續砸錢改造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裡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而李想的解決方式是「增程式發動機」一個汽車兩個發動機,有電的時候用電,沒電的時候另一個發動機用油轉化為電,再把電提供給另一個發動機驅動,聽起來很繞,但結果說明一切,李想的第二款車在今年6月底就賣出了過萬輛
羅永浩更是給出了「秒殺500萬以內的所有車型」的誇張評價。
國產新勢力,誰能衝到最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國產電動汽車站到最後,創業者都應該從李想身上學到,你不是在開始就能做對正確的事,而是在國產中,把事情做正確。請給國產信心,請給創造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