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2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語
8月12日,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G322線石田至華僑農場瀝青路面養護工程現場機器轟鳴,正在進行改性瀝青混凝土上面層施工,這標誌著該工程項目進入了最後施工階段。該項目工期三個半月,在廣西北投集團直屬企業北投養護科技集團的努力下有望提前一個月完工,工期將縮短近三分之一。
G322線石田至華僑農場瀝青路面養護工程作業現場
工期的縮短,得益於北投養護科技集團不斷探索新技術、新工藝。北投養護科技集團在2020年廣西普通國省幹線路面大中修養護工程建設中,以工程實際需求為導向,應用廣西交通養護大數據平臺、新一代智能錐桶、就地熱再生技術、共振碎石化技術等平臺設備和技術,為工程提質增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No.1
「千裡眼」廣西交通養護大數據平臺
交通養護大數據平臺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說的就是廣西交通養護大數據平臺的「千裡眼」作用,它具有一個對公路資產(公路路基、路面、沿線設施、橋梁、涵洞)、養護施工作業現場的實時監控系統,道路路況和養護作業情況,都逃不過它的「眼」,一切盡在掌握。該系統極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實現了「一屏」方寸之間,運籌千裡之外。
No.2
「順風耳」新一代智能錐桶
技術人員現場講解智能錐桶安裝使用方法
行車前方有養護作業區域,導航會提前播報,養護施工區域有車輛靠近,系統會提前預警,新一代智能錐桶採用5G物聯網、毫米雷達探測、北鬥導航系統等前沿技術,並與百度、高德、騰訊等地圖數據實現無縫對接,第一時間為司乘人員、作業人員共同豎起安全防護的「順風耳」。
No.3
「多面手」就地熱再生技術
「就地熱再生技術」應用現場
「就地熱再生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公路預防性養護技術,做到瀝青路面加熱、翻鬆、熱銑刨、調整原瀝青路面級配、攤鋪碾壓一體化施工等多種任務「一肩挑」,具有施工技術環保、無廢料、交通幹擾小、施工速度快、效提高路面整體強度、改善路面服務質量、延長道路使用壽命等七大硬核優勢。該項技術可以處置瀝青路面維修時產生的廢料,發揮材料剩餘價值,同時能減少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資源和保護環境。
No.4
「鐵榔頭」共振碎石化技術
「共振碎石化技術」應用現場
共振碎石化技術可以說是細心的「鋼鐵直男」,力道十足的振動頭能「硬剛」水泥混凝土板,還能細心控制碎化層厚度,恰到好處地體現「力度」和「細緻度」,既「剛」又「柔」地為道路養護施工做好服務、打好前戰。與傳統工藝相比共振碎石化技術具有綠色環保、經濟、壽命長等特點,與重新鋪設新的路面層相比經濟成本至少節約50%以上。目前該技術已在廣西國省幹線養護工程項目桂中、桂東、玉林等片區得到了廣泛應用。
北投養護科技集團新開工的國省幹線養護工程項目共187個,養護作業裡程達1284公裡,覆蓋全區14個地市,總投資8.88億元。截至8月10日,累計完成投資4億餘元,完成率45.03%,該工程9月底完工後,廣西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的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指數優良路率將達到70%以上,整體路況水平可躋身西部地區前列。
供稿 | 門守波、楊龍庚、梁永富
原標題:《北投養護新科技為廣西國省幹線養護工程提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