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彩繪玻璃
起源和發展
4世紀古羅馬的萊克格斯杯©The British Museum
到了7世紀,玻璃製造商開始嘗試把彩色玻璃運用到建築中去。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一樣,這些玻璃主要被用來裝飾人們心中的神聖場所,比如教堂、修道院和其他宗教建築。伊朗和耶路撒冷清真寺內的彩繪玻璃窗
聖丹尼大教堂聖母堂
彩繪玻璃的鼎盛時期是在中世紀後期,法國的許多大教堂都出現了極具震撼力的玻璃藝術傑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蘭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的彩繪玻璃連環畫。蘭斯大教堂也是一座哥德式建築,其北側耳堂的玫瑰花窗被設計成時鐘樣式,12個格子依次展現了聖經中創世紀的故事。蘭斯大教堂北側耳堂的玫瑰花窗,描繪了創世紀的故事
不過鼎盛期之後,彩繪玻璃在英國宗教改革時期遭到了抵制,大量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彩色玻璃窗遭到破壞,並替換為普通的玻璃。直至19世紀初,隨著最後一波破壞浪潮的結束,以傳統方式修建的彩色玻璃窗才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技術發展
「操作與試驗是化學的第一要義,從不親自動手實踐的人將無法達到哪怕最為基礎的掌握程度。科學家們的快樂並非來自於材料的富足,而是試驗方法的精進與卓越。」
——Jābir ibn Ḥayyān,《隱藏的珍珠之書》
需要區分的是,自古以來,玻璃工匠和彩色玻璃藝術家自古以來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角色。事實上這兩種工作很少在同一地點進行。聖禮拜堂玫瑰花窗
13世紀沙特爾大教堂的玻璃窗, 可以看到鈷藍色、綠色和紫棕色的廣泛使用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玻璃製作技術取得了更加顯著的進步,可以將玻璃做得更大、更薄、更平整,可選擇的色彩範圍也遠遠大於13世紀。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美學元素的玻璃實際上逐漸失去了視覺上的趣味性。哥特復興派最先認識到了這一影響,並在19世紀中葉開始回歸早期的玻璃製作方法。他們開發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仿古玻璃(Antique glass),它們在色彩、質地和明暗度上均與12和13世紀的玻璃非常相似。直到今天,仿古玻璃仍然是製作彩色花窗的基本材料。1444年德國的彩繪玻璃窗,描繪了聖母往見的故事
在14世紀早期前後,彩色玻璃工藝經歷了一次重大發展——人們普遍能夠實現原先難以製得的合成色彩,例如煙燻琥珀色、苔蘚綠和紫羅蘭色等等。玻璃藝術家還開發了新的著色和鑄模技術,例如通過半色調(halftone)方法來增加陰影和高光效果,或在玻璃的內外表面塗漆來加深色彩。該時期還出現了貼色玻璃(flashed glass),即在熔融狀態下,為無色玻璃的表面貼上其他顏色的玻璃薄層。文藝復興時期嵌入玻璃板的圓形彩繪玻璃裝飾
今天的彩繪玻璃
我們的色彩反射 / Liz West
▼
英國利物浦大都會大教堂
▼
愛爾蘭Athy圖書館 / Reddy Architecture
▼
Burés住宅樓,巴塞隆納
Estudio VILABLANCH + TDB Arquitectura
▼
906 World文化中心,舊金山
balbek bureau
▼
成華黨校,成都 / 繪造社
▼
Replica辦公式住宅,倫敦
Surman Wes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