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8時,電影《溫暖之城紅日亭》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影片之一,在央視電影頻道準點開播。電影選景溫州「紅日亭」,通過一粥一茶的日常生活,從慈善與大愛的視角折射出「決勝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這一時代強音。
慈善助推城市文明,文明點亮幸福生活。影片之外,「紅日亭」不僅是溫州慈善的縮影,溫暖的地標,更是一張亮麗的「道德名片」,幸福生活的見證。在它的影響下,大愛之城綻放向善之花,一個個好人、一座座慈善地標,都述說著溫州城溫暖與幸福的故事……
紅日亭老人在免費發放小湯圓
慈善
流淌在城市血脈中的溫情
助人為樂,樂善好施,是人性真善美的境界。從隱善15年的溫州好人「蘭小草」王珏,到愛崗敬業的90後教師陳瑩麗;從慈善地標「紅日亭」,到道德館內的「好人牆」;從一個個「最美溫州人」,到志願服務溫暖全城……這座甌江之畔的溫暖之州,正在構築起一條由「人」到「城」,並走向全國的「道德鏈」。
崇德向善,在溫州蔚然成風。慈善地標紅日亭,數十載風雨不斷,用一碗熱粥、一杯伏茶,築起最有高度、最有暖度的溫州慈善地標,成為享譽全國的慈善愛心品牌;瑞安鄉賢鄭超豪,先後發起創立了六個民間慈善基金,呵護善德善行,同時激勵更多人積德行善。
好人好事不斷湧現,離不開道德沃土的滋潤。據了解,近年來溫州市委宣傳部牽頭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發現最美溫州人,爭做最美溫州人」主題宣傳實踐活動,舉辦「感動溫州十大人物」「道德模範」「溫州好人」等評選和尋訪活動,已累計培育各級各類道德典型1800多人,其中有9人獲「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4人獲浙江省道德模範,43人入選「中國好人」。
溫籍著名演員陶慧敏在電影《紅日亭》中傾情出演。 陳翔 攝
文明
烙印在城市骨子裡的品質
11月20日,溫州再次捧回「全國文明城市」金名片,讓文明深深烙印在城市的骨子裡,成為品質生活代名詞。
「禮讓斑馬線」,查處佔道經營,清理小廣告,整治環境髒亂差……城市在一次次「撣新」中裝扮靚麗容顏。今年4月中旬,溫州多部門聯合開展以市容環境、交通環境、市場環境、工地環境、小區環境、校園及周邊環境的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通過整治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溫州城市之魂,更在創建中一次次得到鍛造。今年8月,由溫州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並策劃的六集紀實片《戰疫》正式開播,真實再現溫州匯聚文明力量,共克時艱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真實場景,體現城市文明的高光時刻。
此外,溫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還運用溫州文明網、「文明溫州」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揮「全市文明宣傳一張網」優勢,將「光碟行動」「公筷行動」等文明好習慣廣而告之,更建成城市書房88家、文化禮堂2515家。
幸福
鐫刻在城市靈魂上的願景
11月18日,溫州市委宣傳部牽頭,全市各部門鼎力協作,溫州如願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消息傳來,溫州沸騰,全城亮屏,用「幸福」點亮溫州城。
多年來,溫州市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從未止步。門前的路修好了,上下班出行的路更通暢了;小區裡裝了電梯,老人們上下樓再也不會愁眉不展;垃圾塢變身分類垃圾桶,家門口的環境整潔多了……在濃濃的民生情懷中,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如今,幸福更是鐫刻在城市靈魂上的願景。城市精細化管理,讓交通圈不再擁堵;文明觀念的轉變,使文明旅遊、文明餐桌深入人心;城市建設的推進,讓老舊小區不斷有機更新,背街小巷更加乾淨整潔;思想道德的強化,使未成年人教育成全民共同責任……
當慈善與文明滲透到城市生活的各個細節,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正如電影《溫暖之城紅日亭》裡詮釋的溫州公益精神和城市溫暖,「大愛之城、誠信社會、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將是溫州城幸福生活的動力源泉。
(原標題《慈善與文明 讓溫州這座城市更溫暖幸福》,原作者夏婕妤,來源:溫州日報。編輯 項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