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還能換日用品,值!」這群重慶志願者上門宣傳垃圾分類

2020-12-14 慢新聞

「易腐垃圾我們每天晚上6點至8點都會在小區回收,你們拿積分卡就可以積分……」今日(22日)世界地球日,在江北區大石壩街道華潤中央公園四期小區和渝中區石油路街道萬科錦城小區內,志願者們走進居民樓棟,通過做遊戲、送禮品、辦理垃圾分類積分卡等向小區居民宣傳垃圾分類,保護地球。

今日開始,華潤中央公園四期小區正式實行垃圾分類。上午,天雖然下著雨,來自大石壩街道和重慶恆奧環保公司的志願者早早就來到小區居民樓下的休息區,為居民宣傳垃圾分類,並辦理垃圾分類積分卡。

「前幾天他們就在小區告知大家辦理垃圾分類積分卡,我們今天出門買菜就來了。」該小區1棟二單元的居民金筱耘告訴記者,垃圾分類他們家去年也在試著做,這次小區集體行動,氛圍更濃了,大家的積極性更高了。

「垃圾分類主要就是改變我們原來的生活習慣。」餘曉耘說,小區正式施行垃圾分類後,不僅每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員來收廚餘垃圾等易腐垃圾,隔一個周的周三還會來收運可回收垃圾等,為大家講解垃圾分類的常識。今天周三,餘筱耘和母親把家裡的廢紙板和飲料瓶第一次拿來兌換積分,換了58個積分。

重慶恆奧環保公司負責江北區和渝中區部分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項目負責人王元順告訴記者,他們通過垃圾分類換積分,積分換生活用品的方式,調動了很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比如每天按垃圾分類投放易腐垃圾,居民可攢1積分,1個月可以換兩塊肥皂或三袋鹽。」

「廚餘垃圾還能換日用品,值!」62歲的餘道菊是小區裡面最提倡垃圾分類的居民之一,一早就約著鄰居前來辦理積分卡。餘道菊說,換禮品都是其次,主要垃圾分類確實能為我們的地球減輕點「壓力」,保護我們的家園。

王元順說,要讓居民朋友接受垃圾分類這一習慣還要在宣傳上下功夫。比如,他們在渝中區石油路街道萬科錦城小區建了渝中區首個垃圾分類宣教體驗中心,通過體驗垃圾分類VR遊戲等讓大家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今日下午,在萬科錦城小區,志願者們通過做遊戲方式給大家宣傳垃圾分類。

記者了解到,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重慶公共機構已基本實現垃圾分類體系全覆蓋。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覆蓋54個街鎮、409個社區、189.29萬戶居民。

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重慶將全域推行垃圾分類工作。

2020年,重慶城市建成區內50%的鎮街和全市30%的行政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建成10個市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縣、2500個示範村;主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

日前渝中區城市綜合管理工作大會上提出,今年實現渝中區全區11個街道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文/圖/視頻

相關焦點

  • 重慶石橋鋪街道啟動垃圾分類樓層撤桶行動
    7月27日上午,重慶石橋鋪街道率先在張坪社區花漾湖小區開展了垃圾分類撤桶行動。當天上午,64棟居民羅女士像往常一樣提了兩個垃圾袋到樓下,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好的兩類垃圾被羅女士準確投放在了垃圾桶中,對於樓層開始撤桶,羅女士並沒有感到不習慣。「我每天上午和晚上會下樓扔兩次垃圾,其實只要把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有害垃圾這個重點分開就好了,以前沒有垃圾分類的時候,用過的電池都不知道如何處置才好。」羅女士說。
  • 環保「小課堂」、垃圾分類遊戲……高新實驗一小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4日16時12分訊(馮一鳴)早晨6點半,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六年級學生賴蕾伊早早起床,坐在自己的書桌上認真地畫著垃圾分類的展板。為繼續深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動員全校師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營造學校師生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文化氛圍,昨(3)日,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學校暢和樓開展,旨在將垃圾分類主題教育繼續深入師生內心,呼籲師生人人參與,讓大家都成為環保小衛士。
  • 北京垃圾分類推進:廚餘垃圾按重量可兌日用品
    央視記者近日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獲悉,目前,北京已經創建了以街道為單元的垃圾分類示範區224個。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一小區內記者看到,分為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垃圾桶擺放整齊,居民們都很自覺地將分好類的垃圾拿到這裡進行投放。
  • 做好垃圾分類能換積分,積分可以換日用品
    社區居民將可回收垃圾送到服務站,換取積分。社區居民利用積分,兌換日用品。垃圾分類服務站的工作人員 在按照類別清理垃圾。早在2016年4月,九龍坡區九龍鎮就針對轄區內的橋灣小區進行了垃圾分類試點,從垃圾的混裝混投到分類投放,如今兩年過去了,試點效果如何?近日,重慶晨報記者來到這裡實地打探獲悉,目前已開始在不少小區進行推廣,九龍鎮最快今年年底將實現垃圾分類轄區全覆蓋。
  • 垃圾分類還能「雞毛換糖」?看看他們怎麼做
    與此同時,聯運環境也會定期巡查,如果發現住戶沒有將垃圾進行分類丟棄,第一次會把該住戶違規的信息發送到該住戶手機上,如果住戶第二次仍沒有改正,聯運環境還將專門派人上門勸導,雖然這樣的做法住戶剛開始有點排斥,但為了小區衛生著想,久而久之也會開始進行垃圾分類。也有人會問:我們把就算把垃圾分類,你們還不是集中拖走?跟沒分類有什麼區別?
  • 生活垃圾實物分類牆上貼 建國門垃圾分類宣傳月啟動
    弘通巷一側長達76.6米的牆面已被裝點成為「示範宣傳長廊」。新京報訊4月28日,「家園衛士 分類先行」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在市級垃圾分類示範區的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教育月正式啟動。
  • 用長夾子分類垃圾箱內的垃圾,這群小志願者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倩 林媛媛在濟南甸柳三居垃圾分類點,小志願者們認真聽專業志願者講解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廚餘垃圾應該放進綠色垃圾桶,塑料屬於可回收垃圾,應該放進藍色垃圾桶。在經過了一番培訓之後,孩子們正式上崗了。
  • 通州首批垃圾分類投放站上崗!積分可換日用品!怎麼分類點開看
    這是北苑街道新添的垃圾分類投放站,箱體設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四個投放口。 「投放區上有各種垃圾的分類標識,旁邊還有宣傳展板,可以讓居民快速、近距離了解垃圾分類工作。」 以前小區裡垃圾桶都分散擺放在樓下,實施垃圾分類極不方便。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實施首日 這些垃圾成「易錯題」|垃圾分類|垃圾桶...
    記者注意到,桶站周圍擺放了四個易拉寶,分別介紹四種類別的垃圾及常見的例子。現場的小桌子還為居民配備了消毒洗手液、衛生手套,以及垃圾袋、鑰匙環、印有垃圾分類宣傳語的購物布袋等獎品。上午8點半,4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已經在桶站旁等候居民,其中一位還帶上了8歲的女兒,讓孩子在勞動節體驗擔任垃圾分類志願者。十多分鐘後,吉女士提著一袋廚餘垃圾和一袋可回收物走到了站點。
  • 北京:推進垃圾分類用足「繡花」功夫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中指出,在公共衛生方面,要重點治理隨意傾倒生活垃圾,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等行為。朝陽區東風鄉石佛營東裡社區128號院通過組織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智囊團」參與、設置紅黑榜等形式,在垃圾分類上下足「繡花」功夫,形成了人人參與分類,共享綠色新生活的良好氛圍。
  • 扔垃圾就能換生活日用品
    康巴什區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化垃圾分類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做好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大早,康巴什區東方紐藍地小區居民張玫將自己收集並分好的舊電池、塑料瓶等生活垃圾準確投放到了小區內新安裝的智能分類垃圾回收箱裡。目前,康巴什區在兩個小區投放了兩套智能分類垃圾回收箱。居民通過垃圾分類卡或者網上註冊帳號、刷臉三種方式分類投放垃圾。
  • 海滄鼓勵居民垃圾分類家中備個發酵桶廚餘垃圾不出門
    記者了解到,因為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街道試點贈送了一批發酵桶,希望大家做好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的目標。【典型】廚餘用來做酵素,洗菜洗碗特別乾淨每天,過坂社區都會有垃圾分類收運車輛定時經過每戶居民家,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投放垃圾了。
  • 垃圾投放評等級、「熱心居民」桶邊指導……南京多小區垃圾分類出...
    垃圾收集點評等級,倒逼分類投放  10日早上,記者走進鼓樓區金鼎灣·今朝天下小區,只見距離大門不遠處張貼著垃圾分類責任人圖示和分類指南。小區的垃圾收集點處,分類指導員靳宏進正在指導居民分類。「這幾天居民分得越來越好了。」靳宏進一邊打開收集點的廚餘垃圾桶一邊說。
  • 大興5個小區、2個村獲評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
    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早7點至9點、晚18點至20點在垃圾桶站進行垃圾投放指導,並對垃圾進行精細化分揀。該小區採用「兩桶一袋」上門回收模式的模式。兩桶即在小區設置桶站專門放置廚餘和其他垃圾桶,以便於居民按需求投放。一袋為可回收物圾袋,使用「綠色當鋪」微信小程序預約上門回收。
  • 南崗區大成街道居民微信群變身「生活垃圾分類小課堂」
    「玉米棒是廚餘垃圾嗎?」「張阿姨,玉米棒不是廚餘垃圾,是其他垃圾」……居民們將生活中遇到的生活垃圾分類問題發送到微信群內,馬上就會有熱心的鄰居們幫助解答,南崗區大成街道藉助居民微信群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居民可通過微信群進行互動,將居民微信群變成了生活垃圾分類小課堂。
  • 紙尿褲牛奶盒是啥垃圾?鄭州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
    為增加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近日,鄭州市垃圾分類主題宣傳社區行先後走進美景鴻城、橄欖城、翰林居、海馬公園等小區,通過有獎問答、模擬投放、生活場景搶答、分類闖關、展板宣傳等形式,讓居民在玩中學、學中做。第一站:管城區美景鴻城《垃圾分類三句半》,真提氣!「果皮剩飯屬廚餘,紙張金屬可回收,除此之外算其他,記好!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3歲的小梓萌在奶奶趙淑賢的陪同下,一邊打開塑膠袋,一邊把4節廢電池扔到了有害垃圾收集箱中,「也有點不適應,以前一扔一兜,現在不僅得分幾兜,還得分對了。歲數大了,真是有點費勁!還好,我小孫子經常來聽志願者講課,他明白,還挺樂意,說是用積分能換東西。」  「投放垃圾的居民會得到一個印有二維碼的鑰匙鏈,掃碼就可以積分換禮。」
  • 走近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日常:垃圾不放假,他們不停工
    李明需要把桶內每一個裝廚餘垃圾的塑膠袋解開傾倒,再用鉗子把居民混扔進其中的非廚餘垃圾都挑出來,「一個桶至少要20分鐘」。廚餘垃圾桶裡的氣味聞之令人掩鼻,「一開始受不了這味兒」,但他適應了一陣後也就習慣了。  有些居民尚未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這給李明的工作增加了很多麻煩。「一個桶裡有幾十個袋子,經常大袋套小袋,什麼都有。」他對記者說,現在有經驗了,看一眼垃圾袋的「外形」就能判斷其內容。
  • 這支隊伍用餘熱奉獻社區,助力垃圾分類
    龍錦苑二區垃圾分類志願服務隊是一支由15名社區居民志願者組成的隊伍。在社區綜合治理委員曲力華的組織引導下,這隻平均年齡65歲以上的隊伍,自2019年11月起,無論風霜雨雪,每天早晨7點到9點都會有人值守在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
  • 怡海花園社區廚餘垃圾增、其他垃圾減:垃圾結構變化表明分類見效
    撤桶並站、倡導定時定點投放,引入專業廢品回收機構、可回收物清運不過夜……記者近日了解到,經過近半個月的宣傳和現場指導,豐臺區新村街道怡海花園社區每日廚餘垃圾量從240公斤增加到1800公斤,其他垃圾減少近1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