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田靜。
後臺不斷有讀者私信我,某減肥藥靠譜嗎?某減肥茶、減肥方法有危害嗎?
她們在減肥路上摸索了很久,一無所獲,對每一個減肥方法都抱有希望。
但,很遺憾。
它們不僅沒用,還對身體有害。
長期便秘、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臉色變黃、暴飲暴食、厭食症、閉經……
一些排毒減肥茶、減肥膠囊的本質都是瀉藥,吃多了可能損害肝臟,還導致老年人才會得的「結腸黑變病」。一些飽和脂肪比較高的比如椰子油,可導致膽固醇積聚,增加心臟病、中風的風險。
好點的,沒用但掏空你的錢包,不靠譜的,甚至損害你的生命健康。
原本想靠減肥變美,結果越減皮膚越差,身體拖垮。
得不償失。
作 者:蔡開暢
內容經授權轉載自:浪潮工作室
ID:WelleStudio163
減肥本身是一件違背人性的事情,幾乎所有舒適懶散的習慣:吃飯後躺屍、不運動、胃口好、愛吃炸雞啤酒快樂水等等,都會誘發肥胖。
因此,減肥就是和這些習慣做鬥爭,反方向而為之:管住嘴邁開腿,好好睡覺少點累。在慢慢改掉這些習慣過程中,人會比較痛苦且脆弱,稍微不注意,一夜回到解放前。
減肥,本質上就是要求你攝入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從而代謝掉身上的脂肪。可是方法千萬種,科學可行的並不多。那些打著健康減肥的幌子、大賺特賺的減肥產品,都是滿滿的套路。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坑人的減肥套路。
「排毒」是一個十分絕妙的概念,曾經騙到過不少人。
下面這一段說辭,你可能有見過:
由於現代生活壓力大,環境汙染,飲食不健康等,新陳代謝變慢,毒素不能順利的排出體外,被迫堆積在腸道中,造成腹部腫大,最後多餘的脂肪沒有被代謝出去,而是被分布到身體各個角落囤積起來,形成肥胖。
這段話把肥胖或者脂肪代謝異常,強行和不存在的「排毒」概念結合在一起,肥胖是人體內源性的脂肪代謝失衡,與外界的毒素並沒有關係。
我們平時講減肥減脂,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讓體內的脂肪(甘油三酯)在體內發生分解[1]。脂肪的代謝終產物就兩種,水和二氧化碳。整個過程並沒有毒素什麼事。
2004年9月28日,一種被稱為「火龍」的美容新方式在浙江展覽館出現,這種美容方式用藥物棉條在背部經過酒精點燃加熱後,促進毛孔吸收,達到排毒減肥等目的。
這個宣傳文案最大的噱頭還是在於引入了「毒素」這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可現代科學中沒有所謂「排毒」概念。
人並不需要排毒,人體代謝廢物確實含有一些有毒物質,但通常這些物質都會從尿液、汗液和呼吸系統排出,這是人體自己的代謝機制,精妙無比,那些「排毒產品」其實根本沒法真正「排毒」。
典型代表:排毒減肥茶
「排毒減肥,一身輕鬆。」這是排毒減肥產品常見的宣傳套路,這種產品的宣傳套路屬於利用科學原理,誇大產品功效。但是哪怕吹得再神奇,減肥茶始終就只是食物。
減肥茶的宣傳手段主要是提到各種成分能夠促進脂肪代謝,甚至宣稱能「溶解脂肪」。常見的成分有兒茶素、維生素B1、維生素C……
以兒茶素為例,一項針對綠茶對減肥影響的薈萃分析中發現,兒茶素對於降低體重的作用非常有限[2]。所以依靠喝茶減肥對於喝可樂吃薯片的我們可謂杯水車薪,對於這類宣傳一笑而過就好。
2010年5月12日,南京一家藥店裡銷售的減肥茶和保健品吸引消費者
所謂溶解脂肪,這種就屬於異想天開了。脂肪在體內是儲存在脂肪細胞當中的,在人體環境中,有細胞結構作為屏障,外源性的化合物也不會直接溶解脂肪。
這種矛盾百出的宣傳標語,不過就是利用大眾對於一些基本概念的盲區罷了。
減肥是個燃燒脂肪的過程,當人體攝入能量不足,機體會自發動用脂肪供給能量,以免餓死,因此燃燒脂肪的關鍵就是要吃的少,動的多。
據研究,靜坐且空腹(也就是餓著肚子)的成年人,所需的能量大約25%來自游離脂肪酸,15%來自葡萄糖代謝,60%由內源性脂肪(比如堆積在肚子手臂大腿上的脂肪)提供[3]。
那麼,這些號稱可以加速身體脂肪燃燒的瘦身霜、甩脂機,是怎麼回事呢?
典型代表:瘦身霜
瘦身霜產品宣稱的減肥原理,主要是因為其成分中含有咖啡因、辣椒素等成分,可以促進代謝,加速脂肪燃燒。
實際上瘦身霜屬於減肥中的雞肋產品,大多宣稱瘦身霜有效的試驗是配合飲食或者運動,達到減肥目的,瘦身霜有效,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甚至瘦身霜還有過敏的風險,有試驗表明,含有3.5%咖啡因和黃嘌呤成分的瘦身霜,6周後受試者出現了輕微瘙癢和紅腫的不良反應[4]。
典型代表:甩脂機、碎脂機
還有一類是甩脂機、碎脂機。宣稱通過高頻振動將脂肪甩成小顆粒,然後排出體外,或者說是通過振動,相當於被動運動,加速脂肪燃燒。
2009年2月26日,義大利SD細胞整形,粒子破壁醫學科技減肥展臺。號稱通過細胞技術將脂肪甩出體外
首先,是脂肪被「甩」成小顆粒。這就是無稽之談了,試想,如果脂肪細胞可以被甩小,那其他細胞也一樣可以被甩小,那身體不就亂了套了麼。
其次,甩脂機主要是被動運動。在醫學上,持續性被動運動主要是用於手術或者創傷後的康復和訓練。甩脂機被商家作為減肥的運動器械,幅度較小,心率變化也小,消耗熱量更少,實在無法達到減肥的目的。
假裝燃燒脂肪不是本事,真的燃燒不過是你口袋裡的錢罷了。
各種各樣的瘦臉儀器、瘦臉棒、瘦臉罩層出不窮,而且有事沒事在臉上肚子上滾幾下,實在是瘦臉瘦肚子的最佳選擇,不費任何力氣,就多花點冤枉錢。
一般這種廣告套路會有兩種,利用明星效應以及放上前後對比圖。
典型代表:瘦臉儀
這類產品所宣稱的原理是用過微電流去除臉部水腫。
強調一點,水腫不是胖,水腫是一種臨床症狀,就是血管外的組織間隙有過多的體液積聚。
臉部水腫一般是因為某些疾病或者食物含鹽量過多等原因導致的,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水腫才能消失。
至於微電流能否解決水腫問題,這只是來自商家的自我想像,並沒有專業的文獻背書。
有些來自國外的瘦臉儀還會宣稱通過了FDA認證,其實只要稍稍一查資料就知道,這類產品多屬於家用電器等級,只是獲得了FDA合法銷售的許可[5],並不是承認其功效,而且人家產品在美國宣傳的功效中,從來沒有說過瘦臉的功效,只不過到了中國之後,和我們玩了一把文字遊戲罷了。
還是那句話,還是那句話,消耗能量>攝入能量的時候,脂肪才會越變越少,你才能減肥。
典型代表:瘦臉罩、瘦臉棒
這類產品不貴,一般商家會上使用者的前後對比圖,不過這些照片多數是液化了幾倍的照片,這種產品的可信度,大概就和美顏照片差不多吧。
當你了解了臉部脂肪和肌肉的分布特點,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些都沒有辦法瘦臉。
面部的脂肪和肌肉,處於脈管系統和韌帶的包圍下,為的就是保護面部和維持穩定[6],不可能通過按摩、擠壓發生變形或者移位,臉又不是橡皮泥,哪能捏捏就小的。
而且,憑什麼按摩臉就能變小,按摩胸反而能變大(也是謠言)呢。
出汗不等於燃燒脂肪。在環境溫度過高的基礎上,人體會通過出汗來調節人體體溫,防止中暑。
在燃燒脂肪過程中,確實伴隨著出汗。主要是因為運動燃燒脂肪過程中,會產生熱能,通過出汗排汗的方式去轉化這些能量[7]。
燃燒脂肪是起因,出汗是其中的一個結果。而並不是出汗導致了脂肪的燃燒。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冬天運動尤其是戶外,很不容易出汗,但是只要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身體就會燃燒脂肪。
典型代表:暴汗服、包保鮮膜
所以裹上暴汗服除了加速體液的流失(一定注意補水),沒有更多的作用了。體重嗖的一下掉了五六七八斤,那肯定大部分少的都是水,補充水分後體重很快就回來了。
2018年3月19日,河北。為了提高減肥的效率,一名母親給女兒買了一件密不透風的"暴汗服",讓她在跑步時穿。很多芭蕾舞班的女孩都為自己的體重感到憂慮
2014年6月9日,福建泉州,「火烤活人」實為火療 在後背放上藥繩,再用保鮮膜覆蓋住,以期達到出汗減肥的效果
暴汗服或者保鮮膜會導致大量出汗容易處於失水狀態,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和礦物質,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脫水。
很多人對減肥藥品還是心存敬畏的,但是食品或者保健品就不一樣了。眼花繚亂的減肥食品為深受減肥困擾的夥伴帶來福音,商家宣傳這些食品中某些成分具有減肥功效,使減肥大軍不餘遺力地去嘗試。
典型代表:酵素
五花八門的酵素產品宣稱可以補充酶,實現促消化、提高免疫、降血壓降血脂、甚至預防癌症等功效。
實際上,酵素最初來自日本,是為了補充當地人們日常蔬果不足。酵素準確來說是發酵飲料(泡菜也是發酵產物)。
10 月 31 日,日本消費廳開出了一份 1 億日元(約 618 萬元人民幣)的罰單。被罰的原因是該公司宣稱「喝青汁可以減肥」,該公司沒能拿出證明減肥功效的資料證據,只解釋說「想表達的意思是,喝青汁代替吃飯的話,能減少卡路裡的攝取量」 / 網絡
酵素是發酵產品,裡面確實含有酶,但是這些具體是什麼種類,能發揮什麼作用就不得而知了,想指望吃了能減肥、防癌,真的是為難酵素本素了。
其次,作為蛋白質,蔬果中含有的酶在腸道中就差不多被分解成游離胺基酸和多肽,直接被吸收了。
雖然此前很多科普文章已經打擊過酵素產品,不過人家「成長」的速度很快,你說酵素產品無法保證活性,我就說我的產品採用了包埋技術,保證順利通過胃。
但即便是能夠達到這種效果,也無法實現減肥的效果。益生菌發酵產物能夠促進腸道菌群的健康[8]。但是對於減輕體重還缺乏有效的證據[9]。
實際上,有些酵素熱量並不低(水果為原料,熱量沒法低),喝多還有可能增肥。
典型代表:牛油果
牛油果經常被放在健康沙拉裡,那麼就意味著牛油果可以減肥嗎?
2017年11月5日,山東威海,牛油果千禧果拼
一個牛油果(可食部分)熱量在250大卡左右,相當於一碗半米飯,可見熱量不低。另外牛油果脂肪含量高達15%,不飽和脂肪在總脂肪中佔比高達71%,有助於支持心血管健康,但是,關於體重管理研究目前比較有爭議[10]。
牛油果本身不是一個壞東西,放在健身沙拉裡,營養、口感都非常好。但是單單依靠吃牛油果,不採取總攝入熱量,實在無法減肥。
典型代表:椰油
椰油減肥比牛油果還不靠譜。牛油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還是比較健康的。椰油90%以上是飽和脂肪,美國心臟協會 2017 年曾警告,椰子油可能導致體內膽固醇積聚,增加心臟病、中風的風險,不建議食用[11]。
刨除飽和脂肪不談,油是自然界熱量最高的食物(100克約900大卡),如何能實現控制熱量,達到減肥的目的呢?
鍾麗緹帶公婆11天喝油排毒 / 新浪微博@鍾麗緹
減肥是建立在健康基礎上,別信。
說到這裡,再說句扎心的:減肥不存在捷徑,只有管住嘴邁開腿,合理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減肥需要付出的是戰勝惰性和食慾的強大意志力,而不是錢包裡的錢。
本文作者系註冊營養師。本文文獻由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碩士葉梓審核,本文科學性由葉梓和伊利諾伊理工學院食品加工工程碩士錢程審核。
田靜後記:
在調查減肥茶的時候,我看到一條新聞:女子2千多元網購減肥茶,喝了10多天進了搶救室反增9斤。
聽說7-10天就能見效,她花2000多買了十盒減肥茶,結果一直拉肚子、解小便。喝了十多天後,她開始胃寒、心悸、胸悶、頭痛……進了醫院急診室。
十天減肥茶換來醫院十日遊,還胖了九斤。
當事減肥茶商家被爆出來只是一個賣茶葉的,沒有任何藥品和保健品批文。
他們賣減肥茶,全靠虛假宣傳。
你知道嗎?朋友圈風靡的日本減肥神器「酵素」成分,和中國豬飼料的成分一樣,成本不到兩塊錢。
每當我科普完一些美容、減肥騙局。都會有人說,可我之前用了某某產品,是真的管用;有朋友之前皮膚不好,吃了這個之後真的變好了,親眼所見……
前者,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跟個人代謝或其他行為有關。後者,我讓一位讀者親自為大家解釋:
為了從你的錢包掏出錢,他們真的啥都敢說,也敢做。
我非常理解大家減肥急切的心態,但請不要盲目。
在瘦和美面前,你的健康更重要。
參考文獻:
[1] 《生物化學(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 Hursel, R., Viechtbauer, W., & Westerterp-Plantenga, M. S. (2009). The effects of green tea o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33(9), 956.
[3]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4] Byun, S. Y., Kwon, S. H., Heo, S. H., Shim, J. S., Du, M. H., & Na, J. I. (2015). Efficacy of slimming cream containing 3.5% water-soluble caffeine and xanthe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llulite: clinical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nals of dermatology, 27(3), 243-249.
[5] Accessdata.fda.gov.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cdrh_docs/pdf7/k072260.pdf
[6]朱偉東, 王晉煌, & 柳大烈. (2019). 面部脂肪室的解剖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中國美容醫學, (1), 59.
[7]貝納多特著;安江紅等譯.高級運動營養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8] Sõukand, R., Pieroni, A., Biró, M., Dénes, A., Dogan, Y., Hajdari, A., ... & Quave, C. L. (2015). An ethnobotanical perspective on traditional fermented plant foods and beverages in Eastern Europe.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70, 284-296.
[9] Tsai, Y. T., Cheng, P. C., & Pan, T. M. (2014). Anti-obesity effects of gut microbiota are associated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98(1), 1-10.
[10] Dreher, M. L., & Davenport, A. J. (2013). Hass avocado composition and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53(7), 738-750.
[11] Sacks, F. M., Lichtenstein, A. H., Wu, J. H., Appel, L. J., Creager, M. A., Kris-Etherton, P. M., ... & Stone, N. J. (2017). Dietary fat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36(3), e1-e23.
為中國女性安全 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 ▬ ▬ ▬ ▬ ▬ ● ▬ ▬ ▬ ▬ ▬ ▬
女 孩 別 怕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