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路痴啊,根本就沒什麼方向感可言。當年在北方上大學,每次問路得到的回答:」你往北走到頭,然後再朝東方向走200米拐個彎兒就看到了。「頂著一臉黑人問號臉,還是迷路了。
回到海口問路,阿爹啊嘛們更有意思,一臉不耐煩地回答:「集集(直直)走到底就系啦囉」
但你要問我哪條街上什麼東西最好吃?有哪條路是可以帶外地朋友從早吃到晚,還會被稱讚是老饕的嗎?這我不但可以給你說上三天三夜,還會奉勸你那家店很難找,最好帶我去!
這就是海口人心目中的美食地圖,我記路,全靠它們。你們呢?
「網紅店一條街」十三小
十三小,大概是海口最早期的網紅小吃小攤聚集地了。
兩年前,幾乎所有自媒體都在大肆宣揚這個學校周邊的美食。頓時,炸炸、油條和魚煲這幾家隱藏在巷子裡的老字號名聲大噪,所有食客紛紛相約來打卡發朋友圈,證明自己趕上了「潮流」。
十三小雞翅飯開在一個隱蔽的巷子裡,一個小小的手推車便是它的標誌。小車上擺滿了童年的最愛,滷香四溢的扣肉和滷蛋,剛出爐的炸雞翅,再打上竹筍芋頭梗,來一根香腸,搭配起來,充滿了魂牽夢縈的魔力。
說起十三小的美食,魚煲算是穩坐一哥地位。砂鍋都不知道換了多少批,但老顧客都依舊還在。魚,配菜和特調好的汁放進砂鍋一同沸煮,一開蓋,整條街都是魚煲香。
真愛十三小油條的,是喜歡直接嚼起來口腔裡漸入佳境的軟糯面香,它家比其他的多了一絲韌勁和嚼頭,吃多了甚至還有上癮的趨勢。
十三小燜面的死忠粉舉個手,用筷子將吸飽湯汁的麵條、蛋花和瘦肉一裹,大口吸溜。蒜頭油的香氣,高湯的鮮美,瞬間將飢腸轆轆化解
十三小炸炸,出名最早的小吃。食材下油鍋一炸,撈起來瀝乾。再碼上店內秘制醬料,一盤充斥著童年味道的炸炸便上桌了,空氣中瀰漫的香味讓人想起了校門口的小攤,滿滿的回憶殺。
「外地人打卡必去的老字號一條街」
水巷口
南北走向的水巷口,一條從百年的古老街道。從原來的騎樓老街,翻新後成了現在的水巷口風情街,遊人以尋吃為目的,在這漫步,拍照,倒成為了海口市一大美麗的風景線。
但對於海口人來說,哪怕對這再熟悉不過,但只要一鑽進這條充斥著各種各樣香氣的美食一條街裡,不自覺就會停留下來,品一口心心念念的味道。
當熱氣騰騰的姚記辣湯飯端上來的時候,會有種從來沒有那麼需要它過的食慾衝動。標準的三件套,煎蛋臘腸,滿滿的豬雜辣湯,再打上地道的辣醬,經典而美味,哪怕吃了在多次,還是會有爆棚的滿足感。
剛過2點,吳記糖水便琳琅滿目的出爐了。香鬱濃稠的豬雜,暖心暖胃的糖水面紅豆湯雞屎藤,還有適合夏天的醃菜海南粉。還未等坐下,就被這混合飄散在空氣中的香氣勾引到魂都沒了~
網紅吳日彪排骨用特製的料醃製後再炸,一咬下去滿口酥香。先是藥材的微甜味在挑逗舌尖,接著蒜香氣在口腔亂竄,最後被那juicy的肉汁徹底徵服。
要不是和平電器這幾個幫它打響了名號,大多數人路過都不會注意到這家炸炸店吧。這裡的種類倒不多,但大部分基本款都有。不得不說這家的醬料實在是很特色,幾種搭配得幾近完美。
要不是和平電器這幾個幫它打響了名號,大多數人路過都不會注意到這家炸炸店吧。這裡的種類倒不多,但大部分基本款都有。不得不說這家的醬料實在是很特色,幾種搭配得幾近完美。
幾十年的蘇記常來食店,承載了不少街坊食客的記憶。點上經典的豬腳、牛腩,分裝在一小碟裡,盛著諸多海口人魂牽夢縈的味道,它家滋味濃鬱的滷汁,只澆一碗米飯都讓人垂涎。
「吃貨們的朝聖地」
龍舌坡
在海口那麼多條餐飲美食街裡,龍舌坡最像一個磨人的小妖精。
鑽進這兒任意一條分支小巷,帶著歲月痕跡的老小區裡處處喧囂熱鬧。哪怕外面的世界再精彩,街坊鄰居們還是喜歡去熟悉的那一家,回味幾十年的味道。濃鬱綿長的人情味,是龍舌坡的標籤。
認識龍舌坡,從這家紅燒牛肉火鍋開始。久戰沙場的食客都會點上一斤"Bui"一斤「Xia」,經過炒制又煮的牛肉完全沒變老,反而彈性滿分,就連纖維都吸飽了湯汁!
老字號的文昌牛排王糟粕醋,湯底並不只限於舌尖上的酸甜味,還有能迴旋於喉嚨拐彎處的鮮香,喝一口真是一秒回魂~
堆成山狀的螺肉,海菜和海南粉,紅彤彤的正宗文昌糟粕醋無聲地挑戰你的味蕾極限,分量多根本無從下手。
這家無名糖水鋪隱匿在巷子裡,不大的門面,一鍋鍋的糖水擺在地上滿滿當當,香氣四溢,格外誘人。店內都是常光顧街坊鄰居,擠在一起齊刷刷地等著投食。
這一家不到幾平方,經營了4、5年的椰子甘蔗店,椰奶和椰子水都是提前做好倒在機器裡的,下單後阿姨直接打到杯子裡,價格也是良心到不行,一杯才5塊錢。椰奶很純,入嘴椰香味四溢,雖濃鬱但卻絲毫不膩。
「府城最出名的吃貨一條街」
府城文莊路
擁有濃濃人情味,古老的地標性建築,上了年紀的好味道,學生們青澀稚嫩的臉龐,府城文莊路,是我們記憶中的樣子。
任性到下午3點才開門的韓旺記糟粕醋,去府城必打卡。呈現出金黃色的湯底散發勾人唾沫的香味,還有焦黃的蒜頭碎末點綴,這無敵湯底才是它的精華所在~
鼓樓巷子口那家鋪前糟粕醋人氣也超高,一筷子將海南粉沙蟲海菜等配料夾起大口吸入,香辣馥鬱的濃湯甚是開胃。對了,它們家的粽子一天200個,百分之百賣完喔~
瓊山中學學生的第二食堂春順飯店,畢業了還有不少人回去追溯當年的老味道。豬腳皮燉煮到入口便化在舌尖,享受瞬間膠原蛋白爆開來的快感,溼炒河粉色澤油潤發亮,鑊氣十足,關鍵是這麼大盤才8元~
從小吃到大的海玉食府,豬腳盛在不鏽鋼的小碗裡堆成個小冒尖,瘦肉、肥肉和帶著肥油的肉皮正正好的1:1:1,看著份量雖不多,但大塊頭吃這一份也是夠的。
周阿姨小吃店不用我說你們都知道,滑滑的豬血碎沒有一點腥味,濃稠的湯水讓這碗豬血的口感更滑。沒有多餘的食材但是一點也不感覺單調,加一點燈籠椒味道更棒,簡直停不下來。
一份真材實料的夏記炒冰,是不少府城人來這裡的原因,番石榴炒冰最讓人驚豔。入口是番石榴的濃鬱,緊接著才有椰奶淡淡的幽香,滿嘴的番石榴味美好又清新,有想戀愛的衝動!
開了30多年的勞記,靠一份牛腩盅成功圈粉。牛腩軟硬適中又帶著一絲嚼勁,牛舌口感緊實咬著bobo彈牙,牛筋軟糯不爛滿是膠質,咬在嘴裡只有純純的牛肉香。
「蘋果門裡的尋味記憶,50元能吃上一天」
人民東裡一條街
人民東裡,蘋果門。這裡沒有知名的網紅店,不是逛街的商圈,不被多少人熟知,卻是我覺得很有生活感的地方。這裡住的多是親如朋友的街坊、吃的是物美價廉的老牌美食、賣的是接地氣的生活用品,雖然平凡,卻已經面面俱全,靜好安穩。
小巷茶店隔了沒幾間,門頭是花甜海甜品屋的小鋪面裡,每天4點半開賣的卻是烤鴨。玻璃小檔口外圍了一圈,門口電動車也擋了好幾輛。
蘸汁料包咬個小口,把汁水淋到烤鴨上,鴨腿正反面蘸滿後狠狠來一口。嗯~滿口生香,鹹鮮中還帶著一絲絲微甜。哎呦呦~快給我張紙巾,汁水掛下巴了!
夫妻檔的經營無名糖水鋪子,一排雙耳嵌在臺面下,下面是一整排的煤氣灶,怪不得打出來的糖水小食都是熱乎燙口的。
5元一份的蘿蔔豬雜,滿滿的豬雜多過蘿蔔。蘿蔔酥爛入味,就著湯汁送入口中,醇香的胡椒味隨著蘿蔔被抿化,在口腔中四散。
冰爽爽珍珠奶茶店還在販賣兒時的味道,一口穿越回小學下午放學,校門200米外從來不缺生意的奶茶攤前,嗯!就是這個味道~小時候兩塊錢一杯的味道。
路邊的鹽焗鵪鶉小攤子,完美還原了兒時記憶裡的樣子。掀開油蓋布和油紙,鹽焗雞的香味撲面而來,黃澄澄油亮亮的。
用力撕下大腿,皮肉連著筋,韌性十足。相較於烤鴨空口吃略鹹,鹽焗鵪鶉鹹津津的口感則剛剛好,彈嫩有嚼勁,越吃越香。
人民東裡二十五橫巷
往裡快走到底時就能找到寶媽私房炸炸了。香菜牛肉卷、墨魚腸、蟹柳、三角豆腐、土豆、茄子等等,都是平時必點的。醬汁鮮甜鹹香,食材炸得火候也把握得當。
人民東裡快走到頭的左手邊拐進大門,被大壯視為海口腸粉第一標杆的張記廣東腸粉店就隱在這裡。
腸粉嫩滑,生菜和豆芽脆嫩,咀嚼中能尋覓到的細小顆粒豐富了腸粉的口感和層次,配上特調的帶著微甜的薄醬汁,雖清淡,卻爽滑開胃。
這家瑞師傅特色小吃館,十三年裡在這條街上搬了又搬,現在落腳在這裡。伊麵湯裡配料非常豐富,畫龍點睛的蒜頭油,湯要是不鮮,那真是見鬼了
人民東裡二十三橫巷貼隔壁,油條必須配冰豆漿的無名小店也已經開了20年。溫燙燙的握在手中,一口咬住撕下,香脆可口,外脆裡韌。
「一條覓不完的美食街」
龍華二橫路
說實在的,這裡稱不上公認的美食街,卻是街坊們願意一直吃到老的美食街。一間間食肆的存在,叫你不得不承認,這裡從來不乏填滿心胃的美味,實在太多好吃的!
若是和朋友說要來龍華二橫路,很多人第一個想推薦的可能都是這家開了多年的英姐粥麵店。全天24小時,想吃點粥粉面時,這裡總是一個據點。
砂煲王是以前八灶的一位商販開的,拆遷後便把店挪到了這裡。滿滿當當堆滿櫃檯的滷味,紅潤油亮,雞爪剛一入口,感觸到的是彈軟入味的膠質,慢慢還有種特殊的「香口」!
這家不顯眼的米線店開了十幾年,口味一如既往的好,合著醇香的肉末,再嗦一大口彈滑的米粉,的確很有味,湯頭也夠鹹鮮,吃起來很滿足。
文姨開的炸炸鋪子是這樣一家開了十多年的小店,沒有名字,獨家的味道也讓不少老一中學子念念不忘,很多人從小吃到大,從放學來吃變成了下班來吃!
奇味烤鴨店,是龍華二橫路上有名氣的老店了,就在米線店隔壁。經歷了鹽灶的搬遷,店依然堅挺,勾著的烤鴨在櫥窗裡泛著油光,飄著香氣,看著就食慾十足,每次路過總忍不住用力吸一口燒鴨燒臘的濃香。
玉沙清補涼稀飯店從玉沙路搬到這裡有10年了,據說混龍華路的都知道。這裡賣的是快餐,琳琅滿目的菜一看就讓人有食慾,阿姨打菜的量還算足,但是價格普遍偏貴,味道也一般
「老海口最愛去的一條美食街」
新華南、博愛南
說起新華南/博愛南,資深吃貨們腦海中已經飛速略過從小吃到大的那些老字號了。每當想走街串巷重尋老店,回味那些兒時的味道,不少老海口人,第一個選擇的就是這裡。
新華南這家肥婆蘭雞飯店,老闆娘叫阿蘭,肥婆蘭是街坊鄰居對她的稱呼,從20多歲就跟丈夫在自家的店裡賣白斬雞。每天下午5點半,案板的櫥窗燈就會亮起,熟悉的人就會知道他們家的白斬雞已經煮好,可以開始去買了。
幾十年來依然堅持燒柴來煮,這樣才能保證原來的味道。雞是最正宗的文昌母雞,近半年的時間飼養鍛鍊的雞肉緊緻不鬆弛,所以特別香。
一間沒有名字的牛肉粥店,因為在博愛南的西門菜市場邊,因此,周圍的街坊鄰居都心照不宣的叫它西門牛肉粥店。幾個簡簡單單的早餐,因為味道的出眾,開著開著,也就開了幾十年,幾十年以來,店還是那個店,味道也還是那個味道。
博愛路這家牛腩飯,吃的更多是一種情懷,它伴隨了很多代人的成長。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博愛南牛腩飯給予的更多是好幾代人共同的回憶。
老街上有一家燉品,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據說沒吃過這家正一燉盅,都不算在博愛路上真正混過。蓋子掀開時,各種食材長時間燉煮出的香味便撲鼻而來。鴿子、烏雞肉質已經軟爛至極,肉香與湯底的清甜混為一體,足以讓人回味無窮。
傳統清補涼賣的可是地地道道的古早味,的各類標配搭配溫熱的紅糖水,一碗8塊錢料特別足。說真的,很難把清補涼和養生結合在一起,但這碗搭配得實在恰到好處。
西門的無名夜宵店,賣的就是就是海口人喜愛的「夜宵標準搭配」。加上價格親民,一碗下肚完全符合宵夜所需的飽暖感。
公雞碗清補涼歷經了幾次搬遷,忠實粉也是跟緊腳步不斷追隨。這裡清補涼雞屎藤、桂圓都比別人多,用料也很地道,還新鮮。
博愛南裡好吃的夜宵數不勝數,樹頭火鍋是其中的一家。聽老闆介紹,不少人都會選擇在半夜來吃他們的西瓜湯海鮮火鍋,為了這幫忠實顧客,天天營業到4點。在它家,小編也是第一次吃到了牛腩煮西瓜湯的奇妙組合
八小炸炸是一家有些年份的炸炸,店裡大概有三到四桌可以坐人。餃子是他們家的必點,他們家的炸炸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完全不會刷醬料,而是單獨給你一個醬料碟蘸著吃。
開了10多年的老字號阿平涼茶店,出品的飲品健康又實在,每一杯都是新鮮水果即點即做,可以說是還原了食材本身的自然初味。
「隱藏在菜市場裡的人氣美味」
秀英小街
說起秀英,大家脫口而出就是「秀英小街」!基本上知道這裡,也是因為一個自帶「流量」、超級好買的菜市場!突然講起來菜市場裡的熟食美味,必須要提起有二十多年歷史、好吃的秀英小街農貿市場。
菜市場的梅子烤鴨生意超好,大叔大媽今晚不知道做什麼菜,就切半隻烤鴨,給家裡人解解饞。烤鴨很入味,醇香鹹鮮的醬汁也比較出彩。鴨腿最搶手啦,嘴裡一嚼,汁香肉香盈滿口腔,久久不散,吃完還想再來一塊!
說到小街的熟食攤乳鴿,大家幾乎都只認這家,開了10多年,算得上市場裡的「老字號」。連我嘴挑的老媽都是死忠粉,這裡的誘惑力就是那麼難以抵抗~
這家專賣鹽焗的小攤,常年混跡秀英小街的人,應該不會陌生,畢竟開了十多二十年。鹽焗鵪鶉很推薦,原汁原味的鹽分滲進了肉裡,肉質偏幹香卻不柴,除了本身的清香,還帶點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