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到每一座城市旅行時,遊客們都會或多或少的發現在城市的公共場所,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通常立在城市的公共場所,起到裝飾與美化的作用,而在眾多的雕塑作品中,有一些「有故事」的人物雕塑,包含一段關於城市的歷史和故事,提起這些雕塑,能喚起這座城市人們的記憶,具有紀念意義。而提到廣州的「有故事」的人物雕塑,資深的「老廣」們大概都會提到以下三個雕塑:
第一座「有故事」的人物雕塑:有「珠海丹心」之稱的「廣州解放紀念像」。
廣州解放紀念像,位於廣州海珠廣場的正中央。海珠廣場是廣州目前唯一的濱江廣場,也是廣州老城區的中軸線與濱江景觀的交匯點。廣州解放紀念像是1959年為紀念廣州解放10周年,由近代著名雕塑家尹積昌設計。1962年廣州解放紀念像以「珠海丹心」列入羊城八景之一,1963年3月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廣州解放紀念像被拆毀。
現在的人們看到的廣州解放紀念像由潘鶴、梁明誠在1979年重新設計塑造,1980年建成。高11.5米,四方底座高3.6米,周邊各長4.3米,其底座上矗立著一座右手持步槍、左手捧鮮花、面帶笑容、目光前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高大的全身像。
廣州解放紀念像代表了廣州的解放,和平的到來,還代表著廣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雕塑立於海珠廣場,見證著廣州的時代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地方。
第二座「有故事」的人物雕塑:30年代廣州標誌性建築內的「孫中山銅像」。
「孫中山銅像」在廣州舊城區城市建設的中軸線上的中山紀念堂內,。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30年代建起的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是廣東省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而集資興建的建築,是一座宏偉的宮殿式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結構完美結合的典範。現在除了供遊人參觀外,還是廣州市大型演出的重要場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中山紀念堂前屹立著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雕塑,是一座高5.6米的青銅像,雕像中孫先生左手叉腰,右手拄著拐杖,挺立的身姿,深邃的眼神,邁開從容的步態,顯出一種飽經滄桑之後的壯心不已和面對大風大浪的沉著淡定,讓人看後肅然起敬。
第三座標誌雕塑:30年代稱為「虎標萬金油」的廣州第二高樓前的「創業者」工人。
在廣州和大家提起「永安堂」,可能大家都沒有什麼印象,但說「虎標萬金油」,許多人恍然大悟。「永安堂」現位於廣州的沿江中路,原是製造「虎標萬金油」的著名華僑企業家、報業家、慈善家胡文虎的產業,永安堂大樓生產與經銷萬金油的主要場所,所以廣州市民俗稱此樓為「虎標萬金油」,是廣州20世紀廣州最高的大鐘樓,也是民國時僅次於愛群大廈的廣州第二高樓。
在廣州解放前,永安堂店樓曾作為臨時支援前線作戰之用,後來胡文虎一度被誤指為「漢奸」,所以永安堂被列為「敵產」充公,成為廣東省總工會所在地,鐘樓上的「虎標永安堂」五字被毀。在1960年代,因為城市美化,永安堂前雕塑換成今日見到的陳本宗、凌鎮威合作的《創業者》工人雕像。
直至1992年底歸還胡氏後人胡仙,1993年成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胡仙把永安堂捐贈給廣州市政府,後被改為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以上廣州三座「有故事」的人物雕塑,一直伴隨著廣州,見證著廣州的城市發展,也伴著一代代人的成長,許多「老廣」在提到這三座人物雕塑時,都不會叫他們的正規名字,而是給他們分別起了「暱稱」:廣州解放紀念像稱為「兵哥」;孫中山銅像稱為「孫伯伯」;「創業者」工人稱為「錘哥」……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對雕塑的「暱稱」,充分表達了廣州對這幾個雕塑的親近和喜愛。
那麼,你有來過廣州旅行嗎?你有留意廣州一些「特別」的雕塑嗎?廣州這三座「有故事」的人物雕塑,你都有參觀過嗎?你知道這些人物雕塑的「暱稱」嗎?「暱稱」是否讓你產生的親切感?你還有在廣州發現其他值得品味的雕塑作品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