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大悟縣大新鎮土橋村,
年近七旬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武安珍不等不靠,
辛勤種植6畝蔬菜,
用她那柔弱的身軀,
撐起整個家庭重擔,
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上月25日,沿大界線旅遊快速通道,趕到大新鎮土橋村,見到武安珍時,她正在家裡整理採摘的高杆白菜,準備醃製鹹菜。
圖片來源:孝感日報
說起剛剛被評為孝感市「我脫貧、我光榮」自主脫貧典型時,武安珍滿臉笑容。「脫貧了,我們一家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我也越來越有信心、有幹勁兒。」武安珍說,成為貧困戶不是一件光榮的事,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更要努力奮鬥,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武安珍今年67歲,老伴兒李敦雪73歲。武安珍患有心臟病,忠厚老實的老伴兒李敦雪,患有風溼慢性病,幾乎沒有勞動能力。兒子曾是家中的主要勞力,卻在2014年遭遇一場車禍,造成脊柱嚴重損傷,無法乾重活兒,兒媳婦患有高血壓,只能幹些簡單的勞動,三個年幼的孫子都在讀書,開支較大。這樣一來,家中的重擔就全壓到了武安珍身上。
面對困境不服輸,脫貧路上不等不靠。武安珍與老伴兒重拾種菜手藝,打理門前2畝菜地,為家庭多增加一點收入。2015年8月,孝感市政協機關、市審計局、市人防辦、市婦聯組成的市直駐土橋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土橋村。在了解武安珍、李敦雪家裡情況後,駐村工作隊給他們制定了幫扶計劃。「駐村工作隊幫忙修公路,修到菜園,還幫忙賣菜,並將各類蔬菜列入消費扶貧物資購買清單,幫忙採摘幫忙銷。」武安珍說,有這麼好的幫扶政策,她每天起早貪黑勞作,只為能多幫幫兒子一家。在武安珍的辛勤勞作下,他們一家年底就順利實現脫貧。2016年,武安珍的菜園面積由2畝擴大到6畝,她積極採納工作隊建設蔬菜大棚的建議,蔬菜種植的方式也從原來的應季種植轉變為根據時令錯季輪流種植,現在她家的菜園全年都種植有黃瓜、白菜、豇豆、辣椒、絲瓜等蔬菜。
眼下正值冬季,走進武安珍的菜地,
一壟壟蔬菜打理得井井有條,
菜地裡的大蒜、蘿蔔、小白菜和紅菜薹長勢旺盛,
一派欣欣向榮的田園景象。
「現在天冷了,每天早上6、7點鐘去賣菜,一個集市能賣一百多塊錢,一年下來收入也有四五萬元,夠家裡零用花費、供孫子們讀書。」武安珍說。
圖片來源:孝感日報
同時,武安珍還餵雞養魚,
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2019年,兒媳劉永霞也開始到
寶誠電器公司土橋村扶貧車間打工,
主要加工取暖設備、排風扇等小型家電配件,
工作比較輕鬆,
每月工資有2000多元。
看到家裡的日子越來越好,
武安珍計劃再搭建2個標準化蔬菜大棚。
「以前菜地的棚子都是竹子搭的,搭了又拆,拆了又搭蠻麻煩。建標準化蔬菜大棚好處多,天冷了蔬菜也不怕凍,還可以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武安珍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來源:孝感日報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武安珍:幸福生活自己奮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