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試禪心,孫悟空一開始就知道,為何卻不敢向唐僧等透露真相?

2020-12-26 源易緣

觀音菩薩試禪心,孫悟空一開始就知是圈套,為何卻不告訴豬八戒?

唐僧辭別唐王李世民後,有失有得:先是失去了皇帝派遣給他的兩個侍從,又在鷹愁深澗失去了心愛的坐騎。

西天取經路上充滿了艱險,但憑唐僧一介書生、一個僧人,要肉身徒步十萬八千裡到靈山,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於是,觀音菩薩從靈山出發來到東土大唐途中,就為唐僧選擇好了3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

又在鷹愁澗勸化西海龍王敖閏的三太子,退去鱗片,摘了項珠,變成了白龍馬,馱著師父一路西行。

西天取經團隊組建成功後,唐僧師徒行進不久,馬上面臨著一次測試和考驗。

出題的老師是觀音菩薩,陪同主考官的還有黎山老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3人。

其中,黎山老母化身一位年過四旬的女主人,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分別化身為16至20歲的妙齡少女,還分別起了個楚楚動人的名字:真真、愛愛和憐憐。

觀音菩薩等四聖,在西牛賀洲途中的山下,之所以化成四位富裕的單身婦人,主要目的就是考驗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真心。

「小婦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如何?」

黎山老母所化的女主人先是熱情接待了唐僧師徒,安排他們酒足飯飽之後,還向唐僧拋出了一個更為誘人的條件:家裡錢財萬貫、良田千頃,奈何夫妻命裡無子,只生了三個女兒。前兩年又不幸,喪失丈夫,希望唐僧師徒四人,能夠入贅成親。

唐僧聽聞此言,裝聾作啞,閉目養神,不作回答!

隨後,黎山老母進一步升級了試探唐僧的誘惑條件:一生有使不完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如能招贅在我們家,自由自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不比你們前往西天受苦受累好嗎?

面對黎山老母的話,唐僧還是閉目不言,呆若木雞。一旁的八戒,卻心癢難撓,再也坐不住,埋怨師父沒有禮貌,不回答黎山老母的話。

唐僧轉身斥責八戒:出家人應該靜心修行,豈能富貴動心,美色留意,真要那樣做了,又成了什麼樣的人?

黎山老母眼見唐僧不動心,又開始將目標轉向了孫悟空和沙僧,兩人均表示:自己被師父救起後,寸功未立,又怎敢貪圖富貴,就是死,也要死在西天途中,決不會幹欺心的事。

「源易緣」注意到,四大名著《西遊記》原著中,只有八戒內心焦燥不已,埋怨師父和師兄弟們,不通情理。還主動找到了黎山老母,稱自己願意留下來,還貪得無厭的想娶下母女四人。

最後,黎山老母用一塊兒手帕,蓋在八戒頭上,並遮住了他的臉,讓八戒撞天婚。

當然,豬八戒在取經路上遇到的這場榮華富貴和撞婚事件,本就是四聖設立的一場虛幻,豬八戒不僅沒有討到媳婦兒,反而在風天雨地中,被繃帶吊著烤了一夜,吃了不少苦頭。

細讀《西遊記》原著不難發現,剛進入四聖所化的田舍莊園處,孫悟空就看到了此地是神仙點化,並沒有告訴唐僧和八戒、沙僧,為何孫悟空沒有向取經團隊說出真相呢?

結合《西遊記》原著和中國神話傳說,今天,「源易緣」就來談談這個話題,供大家交流探討。

一、不敢多說,怕洩露天機

八戒指著白龍馬,問孫悟空:哥哥,這真是龍馬嗎?為何走得這麼慢!

孫悟空上前用金箍棒輕輕撩了下白龍馬的屁股,白龍馬便撒了歡地開跑,四蹄如疾電。

直到前方山崖間無路,才慢慢停了下來。唐僧抬眼望去,看到有處莊園,就問悟空:前面有處莊園,我們晚上正好可以借宿。

孫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莊園的半空中祥雲繚繞,便知道此地是仙佛點化而成。

《西遊記》原著中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一章節中談到,孫悟空雖然知道此地並非普通田園,卻並沒有向師父和兩個師弟說明情況。

為何孫悟空要這麼做,原著中用了6個字:不敢洩露天機!

二、半知半解,沒有完全識透四聖是誰

如果說,天機不可洩露,孫悟空不敢直接言明,是主要理由的話。

孫悟空看透卻沒有向團隊中的成員說透,又有沒有其他的原因呢?

西遊神話中,唐僧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四聖顯化下凡考驗唐僧師徒意志是否堅定,是唐僧取經中的第17難。

孫悟空雖然知道是仙佛下凡所化而成,但三界神仙眾多,到底哪個洞府、哪位尊仙所化,他也不得而知。

後來,唐僧師徒夜宿四聖所化的莊園,東方初亮,一覺睡醒,睜眼看來,所在地方,哪裡有什麼田園屋舍、殿堂大廈,不過是睡在了松柏林間。

嚇得唐僧忙喊醒了悟空和沙僧,沙僧見狀也大為驚訝,認為:遇到鬼了!只有悟空微微地一笑,然後說了實話:昨天這家子,不知道是哪裡的菩薩,在此地顯化我等,想是半夜裡去了,只怕苦了豬八戒受罪!

從唐僧師徒的此番對話中,孫悟空也可能是半知半解,不敢定具體是哪幾位菩薩顯聖,因此不敢多言。

三、不願說透,考驗團隊成員

觀音菩薩、黎山老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四聖試禪心,是在唐僧師徒團隊,剛剛組建成功之時。

先不說,唐僧取經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團隊成員需要慢慢磨合。

單從時間上來看,幾人都是剛相識不久。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誰好誰壞,誰親誰後,這需要用時間和實踐來鑑別。

因此,孫悟空沒有向師父和師兄弟言明真情,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想了解團隊中每個人的真實情況。

古人說:對痴人莫說夢話,防所誤也;見短人莫說矮話,避所忌也!可見,在取經團隊中,孫悟空不愧為大師兄,與人處世,還是較為成熟理智的!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相關焦點

  • 在黑松林,孫悟空意外發現了唐僧的秘密,為何看破不說破?
    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在比丘國這個地方,表面上看是唐僧代表的佛教勝了,實際上是道教大獲全勝的事情!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西遊記》,說一說唐僧「松林救怪六十七難」的故事!其實,蟲子天下可以這麼說,凡是熟悉《西遊記》故事的網友,應該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在黑松林,唐僧為何要救下老鼠精變成的女子?因為在遇到老鼠精變成的女子之前,唐僧已經經歷過許多類似的事情,最後都證明是妖怪。
  • 西遊記八十一難詳解:第十七難 四聖顯化
    這四聖顯化,也可以叫四聖試禪心!所謂四聖試禪心,就是指觀音菩薩、黎山老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四位神仙,化成了四位美女去測試唐僧師徒四人的故事。下面我們就好好講講這一難!這一難,總體來講就是一個測試!當然,如果真的測試結果太差的話,那可就真的成為唐僧師徒四人的災難了!為什麼這麼說那?收服沙僧之後,唐僧的取經隊伍完全成立。那團隊成立了,是不是就到了團隊驗收環節?
  • 西遊真詮23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故曰「取經之道,不離了一身」。    詩內「乖猴牢鎖」、「劣馬勤兜」,從性地上打點;「木母金公」、「黃婆赤子」,從命根上作用。既識真消息,即是大智慧。任重道遠,全賴精勤。稍有懈怠之心,便是擔荷不力,未免逸欲漸萌,苟有躁進之意,亦是馳情躐等,必致縱軼難收。八戒嫌擔重,要馬快,遂成病根。比如行者舉棒而猿乖,奔突而馬劣也。    提綱「試禪心」,原極顯見,特微妙之處,卻又在言外。
  • 筋鬥雲一個就是十萬八千裡,為何孫悟空要帶著唐僧走路?是傻嗎?
    眾所周知,孫悟空會翻筋鬥雲,這傢伙,翻起來過去的路程可就遠啦,一個就是十萬八千裡,且翻一個的時間一分鐘不到,這是當今高鐵飛機火箭永遠無法比較的。而唐僧呢?孫悟空的師父唐僧,辛辛苦苦走路, 徒步上靈山竟用十四年,這麼多年他走了多遠呢?
  • 觀音為何讓孫悟空、沙僧、豬八戒做唐僧的徒弟?
    「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這是清代學者張書紳對《西遊記》一書的評價。對於後人來說,此番評價放在《西遊記》一書之上,真正是恰如其分。一說起《西遊記》,大家對於其中的故事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
  • 如來託觀音轉交的袈裟,唐僧為何從不敢穿?原來穿了三界都會震動
    (西遊系列解讀第24期)文/牽著蝸牛散步一上一期,蝸牛給大家聊了豬八戒為何老給三星老頭過不去,這一期,我們來聊聊唐僧的超級核武器。可能有人會說,唐僧的超級裝備不就是那張嘴嗎?只要一碎碎念,孫悟空的腦袋就受不了。那只是附屬武器!最牛的裝備其實是觀音送的兩件法寶,一件是錦襴袈裟,一件是九環錫杖。
  • 西遊記黑水河中為何小鼉龍敢興風作浪捉唐僧,只因身世遭遇有關!
    西遊記黑水河中為何小鼉龍敢興風作浪捉唐僧,只因身世遭遇有關!西遊記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這一章節中,黑水河裡的妖精就是一條小鼉龍。大家都知道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所以各種奇形怪狀的龍都有,這也不足為奇。那麼這個小鼉龍為何這麼膽大,敢捉住唐僧呢,今天咱們就給大家講講這個小鼉龍的不平凡的身世。
  • 護送唐僧取經歸來,如來佛祖護法八大金剛,為何不敢降落長安城?
    護送唐僧取經歸來,如來佛祖護法八大金剛,為何不敢降落長安城?靈山傳經大會剛一結束,觀音菩薩向法祖繳了東土尋取經人的金旨後,如來佛祖當即安排八大金剛,護送唐僧師徒回大唐送經。隨後唐僧師徒,跟隨著八大金剛,升起祥雲,返往東土大唐長安城。
  • 觀音送的袈裟,為何唐僧不敢穿?穿上影響太大
    看過《西遊記》都知道,這部經典名著講述的是一個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金蟬子轉世的唐僧是這個團隊中的領導者,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都要聽他的話。可是唐僧卻是裡面自保能力最弱的人,於是在唐僧正式開始取經之路時,觀音就贈與了唐僧兩件法寶—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
  • 西遊路上孫悟空為何不敢下水,難道怕水嗎?你看如來對他做了啥
    不敢下水作戰,指使老豬幹活 細心的讀者會在《西遊記》中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在唐僧一行人取經的路上,九九八十一難中,沒少遇到住在水中的妖怪,然而,在平時遇到妖怪時幾乎是一棍子一個的孫悟空,在面對這些水中望月的妖怪時,竟然「慫」了!
  • 不會法術,但會「拉踩、靈魂暴擊」: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不過,此處孫悟空為何要「收了法身」呢?在電視劇中,師徒四人來到「敕建寶林寺」門前時,唐僧主動向大家介紹寺名後,八戒便提出借宿。而原著中,這裡的唐僧是頗有些小情緒的:行者道:「師父,這一座是甚麼寺?」三藏道:「我的馬蹄才然停住,腳尖還未出鐙,就問我是甚麼寺,好沒分曉!」
  • 西遊記取經路上,唐僧為什麼從來都不罵沙僧呢?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西天取經路上沙僧什麼活都不幹,只是挑著擔子跟著走。唐僧知道沙僧的底細,所以也從不敢給沙僧派重活或者危險的工作,更是不敢對沙僧頤指氣使,甚至不敢稍加指責,以恐得罪玉皇大帝。唐僧是負責思想工作的。他的意志最堅定,取經的方向是他至死都不變的,其他人只能服從,毫無商量的餘地。
  • 觀音菩薩給唐僧2件寶貝,為何唐僧從不穿袈裟?不能穿也不敢穿
    於是一心向佛的唐僧,不管千辛萬苦,不懼磨難和挫折,最終踏上了取經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唐僧也得到了菩薩的很多點化。因為菩薩的點化,唐僧救了被鎮壓500年的孫悟空。之後,孫悟空成為了唐僧的徒弟,也成了取經路上出力最多的一個人。其實當初在唐僧還沒有去西天取經的時候,觀音菩薩就給了唐僧2件寶貝。一件是錦襴袈裟,還有一件是九環錫杖。
  • 孫悟空為群猴勾了生死簿有利有弊,六耳獼猴為何非要取代孫悟空?
    由此可以發現,孫悟空鬧地府這一莽撞的行為看似幫群猴添壽命,實則這一違背天道輪迴的做法有利有弊。三我們再來看六耳獼猴為何非要取代孫悟空,六耳獼猴因為孫悟空勾了生死簿而「多壽」,他有大把的時間去學神通長能耐,六耳獼猴的靠著「善聆音,能察理」的本事學會了與孫悟空一般無二的本事,可他還有「知前後,萬物皆明」的特長,他自然知道自己名字在生死簿上被勾掉後的「弊端」,所以六耳獼猴很擔心自己一旦出了意外,那就會受到永生不得再入輪迴之苦
  • 唐僧到底念了什麼咒語讓孫悟空痛不欲生?緊箍咒真的存在嗎?
    如果孫悟空沒有戴上緊箍咒,西天取經是否還能圓滿?如果沒有咒語,唐僧是不是真的就犧牲在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下?也許沒有緊箍咒,唐僧估計在《西遊記》中都活不到第二集。可是,一路保障唐僧人身安全的緊箍咒語到底是什麼呢?念了這麼久,孫悟空這麼聰明,難道不知道真正咒語是什麼嗎?圖片:孫悟空準備戴上緊箍咒劇照一、為何要有緊箍咒?
  • 豬八戒打死牛魔王小妾,為何要多此一舉,掀開玉面公主衣衫?
    想當年,孫悟空嫌棄玉皇大帝敕封他的官職——弼馬溫太小,私自回到了花果山,並樹起了一桿大旗,上寫「齊天大聖」,以展他的宏圖大志。孫大聖開始宣布與天庭宣戰後,與孫悟空站在一起的就有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等6魔王。牛魔王排在了「七結義兄弟」之首,自稱「平天大聖」。所謂:邪不壓正!
  • 孫悟空對唐僧心存敬畏。真的是因為咒語嗎?真相令人難以置信
    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八戒比較懶,但是很會拍馬屁,很可愛;沙僧辛苦,典型的和事佬、老實人,我覺得西遊記對沙僧不公平,他的存在感很低,所有的煩惱都裝在心裡,幹的是最累的活。只有最讓唐僧操心的是孫悟空,有時候也無可奈何,孫悟空作為隊伍的輸出主力,管他,怕他不服,不管他,有些事情,唐僧也看不過去,覺得他殺孽太重,目中無人,但他心裡明白,如果隊伍裡沒有孫悟空和他的關係,他們是不會往西的,當然被妖怪吃了,就可以上去了。那麼,孫悟空是不是真的怕了唐僧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