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學習成績好 爺爺奶奶過年要給他包3萬元大紅包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2月9日訊 每年春節前,家住鎮江市東方花苑的宗阿姨和孔叔叔,都會早早備好精美的紅包。昨天,他們圍著紅包貨架旁挑了半天,左看看,右看看,都沒有選中自己中意的紅包。經詢問才知道,他們需要找能裝3萬元的大紅包,獎勵孫子。

近兩年,微信紅包的興起,使得電子紅包漸漸成了中國人過年的「新年俗」。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紙質紅包並未因微信紅包的衝擊而遇冷,相反受到更多成年人或長輩的青睞。

獎勵孫子,爺爺奶奶找能裝3萬元的大紅包

家住鎮江市東方花苑的宗阿姨和孔叔叔,圍著紅包貨架旁挑了半天,左看看,右看看。「選個最大的,包給孫子」,65歲的宗阿姨開心的告訴記者,每年春節前,她都會早早備好精美的紅包,等到過年的時候發給孩子們,這也是多年約定俗成的「年俗」。

那為什麼要選個最大的紅包呢?又準備包多少錢?宗阿姨說,她要包3萬元的紅包,獎勵孫子!3萬元?面對記者的意外,宗阿姨解釋到,孫子在鎮江三中讀書,很懂事,學習也很好,今年班主任在期末評語上寫道:「希望下學期看到更好的你」!家人非常開心,所以爺爺奶奶各給5000元壓歲錢,還有2萬元是獎勵,這樣就是3萬元了。

孔叔叔則告訴記者,他們在買紅包前,還徵求了兒子、兒媳和孫子的意見,準備辦一張銀行卡或者存摺給他們,但遭到了他們的反對。「說過年發紅包是咱中國的老傳統,孩子也盼著。並且,春節給孩子們壓歲錢,是對他們的一份祝福和鼓勵。如果網上轉個帳或者給張銀行卡了事,就沒有年味了!」

出新品,紙質紅包呈現個性化、多元化

8日上午,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大型超市,發現種類繁多的年貨飾品擺上貨架,傳統紙質紅包專櫃前人氣頗旺。「福」、「囍」、「壓歲包」、「大吉大利」……貨架上的紅包琳琅滿目,印有各種祝福語,非常喜慶。這些紅包大多論包賣,外面用塑料封皮包裝,一包3-6個,價格在3元到10多元不等。

在位於鎮江小米山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內,記者打開一個「闔家幸福」全家福套餐的紅包,發現「包裡有包」,裡面每個紅包上的圖案和吉祥話都不一樣。「福綠安康」、「飛黃騰達」、「大吉大利」、「恭喜發財」、「萬事如意」、「闔家幸福」,似乎涵蓋了方方面面,甚是討喜。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一片紅」的紙質紅包裡,一些卡通壓歲包和復古包的出現,令人眼前一亮。這些都是今年壓歲包市場的「新生事物」。卡通圖案的壓歲包,不光有可愛的狗狗卡通造型,還有「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等祝福語,新年出手,想必應該很被孩子們喜愛。

而復古包所用色彩多為暗紅,同時印有一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圖案,並且還有「發」「領錢」「壓歲錢」等個性繁體字語言。復古包上印有「算一算誰收的紅包多」「大家一起發紅包啦」「再晚就沒有啦」等網絡語言,使得這些復古包又很新潮。

帶有年味,今年紙質紅包「復興」

「馬上過年了,買來給孩子發壓歲錢」,正在選購卡通圖案紅包的餘先生告訴記者,微信等電子紅包平時發著玩玩可以,包壓歲錢還是要傳統、正式一些,「這個卡通的紅包,孩子會更喜歡!」

「紙質紅包比較有年味,小時候大家都是拿好幾個紅包,很開心的。現在基本上就沒有了,總是覺得微信紅包比較方便,大家圖省事了,年味也就淡了」,正在挑選紅包的周女士告訴記者,微信一轉,只是一個數字,根本沒有那種手拿紙質紅包的正式感和過年的喜悅。所以,她今年特地來買紅包,決定還是將壓歲錢裝進紅包裡,在年三十晚上發給孩子們。

林先生一口氣選了10多個紅包。「不光要買紅包,還要去銀行兌換嶄新的紙幣放在紅包裡面,等到過年的時候發給晚輩和長輩們」,林先生告訴記者,去年用微信轉紅包給小輩,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年味,也不氣派。這不,馬上春節到了,要回句容老家過年,「見面就遞上一個紅包,有勁!」

或許正是在這些合力的推動之下,今年的紙質紅包開始「復興」。(朱美娜)

相關連結

民俗專家:紅包是一種年味,一種溫情的回歸

卡通包。朱美娜 攝

金山網訊 過年,為什麼要給紅包呢?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民俗專家羅戎平介紹,傳統意義上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農曆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也有去舊迎新的意思,把祝福、好運帶到新的一年裡。

紅色是喜慶的,紅色也是壓邪的。羅戎平說,一般大年三十零點之後,長輩會把紅包擺在孩子的枕頭下面,這個紅包叫「壓歲錢」。有一種說法,在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歲同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於是,民間老百姓就會用紅紙包著壓歲錢,擺在孩子的枕邊,意思壓「祟」闢邪,保護孩子。

羅戎平說,年初一上午,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也會收到紅包,這是有一種血脈之情在裡面,一種關愛之情。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因為錢是一百一百的,晚輩給了老人,也有就是祝福老人長命百歲」,羅戎平說,「壓歲錢」發展到今天,又有了不少新的寓意,「一百」也有圓滿豐裕之意。

對於紙質紅包的「復興」,羅戎平則說,越是傳統的,越是民族的。紙質紅包的復興,紅紅火火過大年,實際上是一種回歸,仍是大家記憶中最深的「年味」。(朱美娜)

相關焦點

  • 剛剛爺爺奶奶給我發了一個大紅包,很大那種!
    爸爸把手機遞過來,跟我說:你點一下這個金色的按鍵後,就代表爺爺奶奶的大紅包發給你了,是長大後讀書用的。 故事我也會講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聽了都誇我特別棒! 小P,奶奶跟你說,這是我和爺爺一起包的大紅包,給你以後長大讀書用的。 謝謝爺爺奶奶!那,紅包有多大啊? 有差不多12萬。 12萬,這麼多!
  • 奶奶過年給孫子500紅包,給孫女100紅包,寶媽事後怒了
    奶奶過年給孫子500紅包,給孫女100紅包楊小姐和老公,結婚8年了,因為夫妻倆很早就去城市裡面打工了,所以一年的時候,只有過年才會回老家,帶著孩子去看看爺爺奶奶。楊小姐和老公兩個人,都非常的努力工作,賺錢。平常也是省吃儉用的,有錢就存下來,所以前兩年的時候,夫妻倆咬著牙,在打工的城市,買了房子,也算是安家了。
  • 蜂蜜,爺爺奶奶給孫子孫女的愛!
    只要有好蜂蜜,變得也捨得願意花些價錢去買,甚至幾十裡路不辭辛苦找上門問上門要買好蜂蜜。這種觀念的改變也許是出自內心對健康的重視與呵護,抑或是對健康的身體、生命的尊重與珍惜,重新認知幡然醒悟: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的匆匆過客,要善待自己。蜂蜜購買後的實際蜂蜜使用者依次是:孫輩兒童,中老年人,年輕女性,中年婦女。
  • 【回家過年】爺爺學會了用微信發紅包
    爺爺給後輩發微信紅包。   紅網慈利2月5日訊(通訊員 佘錦)過年的時候,讓小孩子最開心的就是拿壓歲錢了。在筆者老家張家界市慈利縣江埡鎮卓家峪村,也不例外。每年此時,最讓孩子們期待和激動的,就是爺爺發的大紅包。今年,大姐姐送給爺爺一臺平板電腦,小姐姐教會爺爺使用微信,後輩們都收到了爺爺發的微信紅包。   爺爺今年75歲了,作為家裡的大長輩,第一次給一眾後輩發微信紅包。爺爺戴著老花鏡,像個小學生一樣,認認真真地學著玩微信。他給自己小女兒發私包,還像逗弄小孩子一樣說:「五妹,我發紅包給你去買水果。」
  • 「孫子外孫一樣疼?」,奶奶給2孩子發紅包,外孫打開後哇哇大哭
    奶奶給孫子包500紅包,卻給外孫包20,奶奶:都是孩子我一樣疼五一剛放假,小娜就帶著老公和兒子回了老家去看望父母,由於哥哥也要帶著兒子和嫂子回家,小娜特意還給自己的大侄子買了禮物小娜的孩子已經6歲了,哥哥的孩子要大兩歲,剛一到家兩個孩子就玩到了,非常高興,完全沒有陌生感。
  • 苦婆婆過年給孫子大紅包,丈夫不讓收,網友:這三招幫你搞定!
    楠楠的婆婆家庭條件比較艱苦,公公去世的早,婆婆含辛茹苦把丈夫拉扯大,供他上了大學。所以條件一直不算寬裕。春節到了,楠楠和老公帶著一歲大寶寶回到婆婆家過年。這是寶寶第一次來奶奶家過年,婆婆給孫子包了一個大紅包,可是丈夫說什麼也不讓楠楠收這個紅包。而婆婆卻偏要給,婆婆說,這是給孫子的一份祝福,必須收。
  • 有了這些表情包,過年可以讓你拿到大紅包!
    離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每到這個時候,熱鬧喜慶的賀歲電影接二連三。一想到春節檔、春晚這些詞兒,心情就會自動晴朗,真是忍不住讓人想要快進到過年,想過年的一切美妙事物,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收紅包~而每當過年的時候,有那麼固定的一批天生就長在大家的笑點上人,以至於看到他們就會產生條件反射,不由自主的開心。這一次,終於有一部電影把這些人都匯聚到一起了,他們組團來搞笑,逗不笑你誓不罷休。這就是即將於1月29號全國上映的爆笑喜劇《大紅包》。
  • 孩子的爺爺奶奶連孫子的生日都記不得,母親詫異,讓人匪夷所思
    爺爺奶奶記不住孩子的生日,我覺得很正常。在這個世界上,疼愛孩子的是父母,有的父母還不如陌生人,那麼有的爺爺奶奶也是如此。曾經,我家的孩子從出生,他的爺爺奶奶就沒有花一分錢在孩子身上,還在外面裝模作樣地表現出很疼孩子的樣子。我們家孩子生日的話,他的爺爺奶奶也是不會打電話過問的。其實,我們家的情況都是一般的家庭,公公婆婆從來都只是關注他們自己的生活,也不會考慮到孩子們的辛苦和辛酸。
  • 孫子會不會遺傳爺爺的基因?爺爺和孫子是不是很像呢?
    孫子會遺傳爺爺的基因,孫子的性染色體能遺傳爺爺的,因為爸爸是遺傳的他爸爸的y染色體,也就是爺爺的,孫子遺傳的是爸爸的y染色體,所以說孫子是遺傳了爺爺的性染色體。但是不會遺傳奶奶就是祖母的性染色體。但是有些孩子既不像爹,也不像媽,反而像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是隔代遺傳了嗎?那麼,你的孩子會從祖父母那裡遺傳到什麼呢?
  • 「是孩子親奶奶嗎?」憑什麼孫子給500,孫女只有20塊?太過分
    今天幾位媽媽在群裡討論,孩子過年又收了多少壓歲錢,可樂樂媽媽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原因是婆婆給孫女的壓歲錢只有20塊,給孫子的壓歲錢卻有500。樂樂媽媽一家平常工作忙,孩子年紀也比較小,加上老家比較偏遠,基本上他們都不怎麼回婆家過年。
  • 孫子借新娘頭紗為爺爺奶奶補拍婚紗照:拍到最後奶奶想哭了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霓 視頻報導10月25日,廣西北海市,21歲男生賴家益曬出一組爺爺奶奶補拍的婚紗照感動眾多網友,細心網友看得出來,婚紗照打扮的非常樸實,但是兩位老人的臉上卻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 奶奶給孫子包百元紅包,卻給外孫20元紅包,女兒得知後默默流淚
    奶奶給孫子包百元紅包,卻給外孫20元紅包前段時間,小玲的母親過60大壽,小玲和老公帶著兒子回到老家給母親祝壽,由於小玲的工作比較忙,很長時間也沒有回娘家探望,因此趁著母親生日,小玲跟老公準備了很多禮物,同時也給哥哥家的孩子準備了玩具。剛到老家,兩個孩子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完全沒有陌生的感覺,看到兩個孩子玩得這麼高興,小玲就開始在廚房裡做菜做飯,給母親過生日。
  • 寶媽二胎生下女兒,爺爺奶奶的表現火了,孫子:說好最疼我呢?
    若要問到為什麼這麼多父母想要生二胎,想必許多父母的回答都是希望湊成一個「好」字吧。從幾位老人身邊還跟著一個小男孩可以猜到,產房裡的媽媽生的是二胎,小男孩也即將要成為哥哥了。過了一會兒,一位護士懷裡抱著襁褓走出來了,爺爺奶奶馬上圍上去問情況。
  • 春節繪本故事——《過年啦!》
    臘月二十九媽媽對臣臣說:「寶寶,快要過年了。」臣臣問:「年是什麼啊?為什麼要過年呢?」媽媽笑著說:「那你想不想聽一個『年』,的故事呢?」爺爺做的長壽麵又細又長。爸爸正在蒸年糕、炸春卷。媽媽包的湯圓又圓又大。奶奶教臣臣包餃子,真好玩!開飯啦!把好吃的都擺上桌吧!
  • 婆婆包1000紅包給侄女,我兒子說他只有100,我誇婆婆疼孫子
    自從那次之後,我那個親戚是三天兩頭給我媽打電話,說婆婆對我很滿意,有意要撮合,但是我都沒有見過男方,我肯定不會同意,在我媽軟磨硬泡之下,我被逼無奈答應去應付,沒想到大我一歲的老公那麼帥,和我理想的男生很像,只是他有點呆,不太愛說話,有時候我開玩笑時他竟然還會臉紅,這下我明白了他為什麼還沒有談朋友,是個極其怕羞的人,他越是這樣我越覺得有趣,因而第一次對他竟有了那麼一絲絲的感覺。
  • 網紅「超年輕奶奶」,抱孫子出去被當做少女,網友:還缺爺爺嗎
    「超年輕奶奶」因此走紅,抱著孫子出行都被當做是少女。原來孩子媽媽看到奶奶抱著自己兒子在娛樂場走路的樣子,相當年輕,然後就拍下了這組照片發到了網上。被網友看到後,本以為是年紀輕輕的寶媽,當知道眼前的美女已然成為奶奶的時候,網友不禁對這位「超年輕奶奶」多看了幾眼,心裡羨慕嫉妒恨的同時,也有男粉絲笑問:「還缺爺爺嗎?」
  • 爺爺送了件「禮物」給孫子,看似疼愛其實是傷害,家長要注意了!
    爺爺送了件"禮物"給孫子,看似疼愛其實是傷害,家長要注意了!每個家庭在有了小孩子之後,全家人都會把愛給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家長們恨不得把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要讓孩子吃好的、用好的、上最好的學校,父母一直努力工作掙錢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有些父母因為工作繁忙的原因,就把孩子交給了老人來照顧。
  • 過年回家,紅包究竟該咋發?
    除了紅包,一些網友還為爺爺奶奶等長輩挑選了一些禮品,比如衣服、保健品、土特產等。不少網友感嘆,春節「讓紅包飛」,已經成了甜蜜的負擔。 過年回家,網友們要備的紅包有兩類,一類孝敬父母,一類打發孩子。調查中,網友們孝敬爸媽的紅包,多在3000元左右。其中,近三成網友打算給爸媽包3000元,兩成多網友打算給爸媽包2000元,還有一些網友打算給爸媽包4000元、5000元。
  • 如何解決爺爺奶奶管不了,父母管不著的留守兒童
    工廠復工後,大量的農民工又要離開家了,走上打工之路,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就留給了爺爺和奶奶。爺爺奶奶成為孩子的監護人,負責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但是爺爺和奶奶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監督也存在了很多的問題。現在對孩子來說,爺爺和奶奶管不住孩子,孩子很容易學壞,因為從小爺爺奶奶都是嬌慣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自己愛幹嘛就幹嘛。爺爺奶奶除了照顧他的生活,其他的也管理不了。爺爺奶奶基本上沒有文化,在學習上無法輔導孩子,當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問題,自己不知道要怎麼做。只能請教老師,這樣使孩子對學習者失去的興趣和耐心。養成孩子不動腦筋想抄別人的作業。
  • 孫子外孫都一樣?到了過年,紅包錢就能看出差別
    但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給孩子的紅包還是有明顯區別的,比如爺爺奶奶可能跟孫子更親,因此給的紅包就大的多,但是對於外孫就沒有這麼熱情,從給的壓歲錢就知道孫子和外孫還是會被區別對待的。陳女士有個兒子叫樂樂,今年8歲了。由於以前春節都是在爺爺奶奶家裡過,今年也答應母親帶孩子回娘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