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2月9日訊 每年春節前,家住鎮江市東方花苑的宗阿姨和孔叔叔,都會早早備好精美的紅包。昨天,他們圍著紅包貨架旁挑了半天,左看看,右看看,都沒有選中自己中意的紅包。經詢問才知道,他們需要找能裝3萬元的大紅包,獎勵孫子。
近兩年,微信紅包的興起,使得電子紅包漸漸成了中國人過年的「新年俗」。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紙質紅包並未因微信紅包的衝擊而遇冷,相反受到更多成年人或長輩的青睞。
獎勵孫子,爺爺奶奶找能裝3萬元的大紅包
家住鎮江市東方花苑的宗阿姨和孔叔叔,圍著紅包貨架旁挑了半天,左看看,右看看。「選個最大的,包給孫子」,65歲的宗阿姨開心的告訴記者,每年春節前,她都會早早備好精美的紅包,等到過年的時候發給孩子們,這也是多年約定俗成的「年俗」。
那為什麼要選個最大的紅包呢?又準備包多少錢?宗阿姨說,她要包3萬元的紅包,獎勵孫子!3萬元?面對記者的意外,宗阿姨解釋到,孫子在鎮江三中讀書,很懂事,學習也很好,今年班主任在期末評語上寫道:「希望下學期看到更好的你」!家人非常開心,所以爺爺奶奶各給5000元壓歲錢,還有2萬元是獎勵,這樣就是3萬元了。
孔叔叔則告訴記者,他們在買紅包前,還徵求了兒子、兒媳和孫子的意見,準備辦一張銀行卡或者存摺給他們,但遭到了他們的反對。「說過年發紅包是咱中國的老傳統,孩子也盼著。並且,春節給孩子們壓歲錢,是對他們的一份祝福和鼓勵。如果網上轉個帳或者給張銀行卡了事,就沒有年味了!」
出新品,紙質紅包呈現個性化、多元化
8日上午,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大型超市,發現種類繁多的年貨飾品擺上貨架,傳統紙質紅包專櫃前人氣頗旺。「福」、「囍」、「壓歲包」、「大吉大利」……貨架上的紅包琳琅滿目,印有各種祝福語,非常喜慶。這些紅包大多論包賣,外面用塑料封皮包裝,一包3-6個,價格在3元到10多元不等。
在位於鎮江小米山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內,記者打開一個「闔家幸福」全家福套餐的紅包,發現「包裡有包」,裡面每個紅包上的圖案和吉祥話都不一樣。「福綠安康」、「飛黃騰達」、「大吉大利」、「恭喜發財」、「萬事如意」、「闔家幸福」,似乎涵蓋了方方面面,甚是討喜。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一片紅」的紙質紅包裡,一些卡通壓歲包和復古包的出現,令人眼前一亮。這些都是今年壓歲包市場的「新生事物」。卡通圖案的壓歲包,不光有可愛的狗狗卡通造型,還有「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等祝福語,新年出手,想必應該很被孩子們喜愛。
而復古包所用色彩多為暗紅,同時印有一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圖案,並且還有「發」「領錢」「壓歲錢」等個性繁體字語言。復古包上印有「算一算誰收的紅包多」「大家一起發紅包啦」「再晚就沒有啦」等網絡語言,使得這些復古包又很新潮。
帶有年味,今年紙質紅包「復興」
「馬上過年了,買來給孩子發壓歲錢」,正在選購卡通圖案紅包的餘先生告訴記者,微信等電子紅包平時發著玩玩可以,包壓歲錢還是要傳統、正式一些,「這個卡通的紅包,孩子會更喜歡!」
「紙質紅包比較有年味,小時候大家都是拿好幾個紅包,很開心的。現在基本上就沒有了,總是覺得微信紅包比較方便,大家圖省事了,年味也就淡了」,正在挑選紅包的周女士告訴記者,微信一轉,只是一個數字,根本沒有那種手拿紙質紅包的正式感和過年的喜悅。所以,她今年特地來買紅包,決定還是將壓歲錢裝進紅包裡,在年三十晚上發給孩子們。
林先生一口氣選了10多個紅包。「不光要買紅包,還要去銀行兌換嶄新的紙幣放在紅包裡面,等到過年的時候發給晚輩和長輩們」,林先生告訴記者,去年用微信轉紅包給小輩,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年味,也不氣派。這不,馬上春節到了,要回句容老家過年,「見面就遞上一個紅包,有勁!」
或許正是在這些合力的推動之下,今年的紙質紅包開始「復興」。(朱美娜)
相關連結
民俗專家:紅包是一種年味,一種溫情的回歸
卡通包。朱美娜 攝
金山網訊 過年,為什麼要給紅包呢?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民俗專家羅戎平介紹,傳統意義上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農曆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也有去舊迎新的意思,把祝福、好運帶到新的一年裡。
紅色是喜慶的,紅色也是壓邪的。羅戎平說,一般大年三十零點之後,長輩會把紅包擺在孩子的枕頭下面,這個紅包叫「壓歲錢」。有一種說法,在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歲同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於是,民間老百姓就會用紅紙包著壓歲錢,擺在孩子的枕邊,意思壓「祟」闢邪,保護孩子。
羅戎平說,年初一上午,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也會收到紅包,這是有一種血脈之情在裡面,一種關愛之情。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因為錢是一百一百的,晚輩給了老人,也有就是祝福老人長命百歲」,羅戎平說,「壓歲錢」發展到今天,又有了不少新的寓意,「一百」也有圓滿豐裕之意。
對於紙質紅包的「復興」,羅戎平則說,越是傳統的,越是民族的。紙質紅包的復興,紅紅火火過大年,實際上是一種回歸,仍是大家記憶中最深的「年味」。(朱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