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美妝品牌 Glossier 創始人兼 CEO Emily Weiss 幾年前曾是一名時尚編輯,雖然她自己並非美妝網紅,卻一步步把一個美妝博客發展成一家高速成長的網際網路美妝企業。如今,Glossier 的兩款熱門產品已有 1萬名狂熱粉絲在線排隊等候購買。
這個叫 Emily 的姑娘(下圖)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幾年內牢牢抓住了千禧一代消費者的眼球呢?
Emily Weiss 畢業於藝術系,曾先後擔任時尚雜誌《 W Magazine》時尚助理、時尚雜誌《 Vogue 》造型師 Elissa Santisi 的助理,個人非常擅長渲染品牌故事和品牌內容。但談到美妝品牌,她感覺到自己經驗單薄,也沒有太多美妝產品的購物體驗。因此,與其他女性消費者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
2010年,Weiss 開通了名為「Into The Gloss」的美妝博客。博客採訪了社交名媛 Kim Kardashian、彩妝大師 Bobbi Brown、超模 Karlie Kloss 等眾多名流,重點突出她們的私家推薦美妝產品。
「Into The Gloss」隨即一炮走紅,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專業美妝網站,甚至連一些主流女性雜誌的評論轉發量都不能與之匹敵。數百位不同膚質的女性在「Gloss」博客上分享、交流自己的護膚、彩妝產品使用經驗。
如今,網站的月訪問量達到了150萬次,團隊成員 35人。網站也從內容營銷轉向了產品本身,Weiss 歸納了網站社區中積累的各類美妝知識,開始推出女性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美妝產品。
2014年,Glossier (這麼發音:gloss-ee-ay)誕生了,早期就得到了女性主導的私募基金Forerunner Capital 支持。同年11月,公司完成 840萬美元 A輪融資,領投方為 Thrive Capital(也是美國網際網路眼鏡品牌 Warby Parker 和圖片社交網站 Instagram的投資人)。(詳情參見《華麗志》相關報導:「美妝初創品牌Glossier A輪融資840萬美元」)
起初,Glossier 僅發布了4款產品(舒緩面部噴霧、Priming保溼霜、Perfecting Skin Tint 潤色面霜和 Balm Dotcom 唇膏),在估值 2500億美元的全球美妝市場,Glossier 最初的規模確實很小。
1)品牌定位
從品牌創辦至今,Weiss 在所有商品、信息和營銷方式上堅持統一的風格。作為一名創意型創始人(不是技術型),Weiss 認為,品牌就是一切,這也是她最擅長的板塊。
這樣的包裝特別受到千禧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歡迎。
2)在線社區和顧客反饋
Weiss介紹,很多大型美妝企業因為和消費者之間缺乏溝通,導致在創新上遭遇瓶頸。
Glossier 採用」雙向溝通」的方式,產品研發團隊依託在線社區提供的信息反饋。
品牌的遮瑕膏、唇膏和保溼霜廣受讚譽,並榮獲了一些美妝類大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Glossier 的退貨率僅為 1%,這在電商行業中堪稱奇蹟,公司目前仍以直銷為主,沒有第三方分銷商,短期內也不打算開闢這項業務。
談到 Weiss 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應該是產量供不應求。就拿全球 1萬名等著購買 Glossier 產品的粉絲來說,公司目前的生產能力和規模遠遠無法滿足她們的需求。聽上去著實讓人嫉妒!
基於目前每個月的同比銷售額都穩定增長,Weiss 預測今年的銷售收入將比去年增長一倍。Weiss 想要引導的美妝理念,是幫助女性找回皮膚最舒適的狀態,而不是感覺化妝像是戴面具一樣生硬。美妝產品是為了突出每個女性的差異美和個性,而不是為了效仿千篇一律的「明星妝容」。如果這樣的願景能夠達成,那 Glossier 將能發展為真正的國際主流大牌。
(上圖:明星產品 Balm Dotcom)
(本文信息來源綜合美國網站 Business Insider、時尚網站 teenVogue、Into The Gloss博客、Glossier 官網)
(責任編輯:朱若愚)
本文由華麗志原創或編譯,抄襲必究
轉載請聯繫 contact@hualizhi.com
下載《華麗志》App,更多精彩文章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