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網際網路時代,「流量觸頂」似乎已成為行業共識,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烏雲籠罩之下,在線教育行業的流量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從隨處可見的公交、電梯廣告中便能夠感知一二。在持續燒錢獲取
後網際網路時代,「流量觸頂」似乎已成為行業共識,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烏雲籠罩之下,在線教育行業的流量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從隨處可見的公交、電梯廣告中便能夠感知一二。在持續燒錢獲取流量的爭奪模式下,作業幫卻執著於打造自己自有流量蓄水池,開闢出一條獨特的商業轉化模式。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暑期,作業幫又經歷了一次「野蠻生長」,交出了行業矚目的成績單:暑期付費課學員總人次780萬,同比增長超過390%。作業幫暑期正價班學員就讀人次超過171萬,同比增長超過350%,在暑期付費課學員總人次方面登頂行業第一。
「搜題」撬動下沉紅利 打造流量蓄水池
自創業第一天起,作業幫CEO侯建彬就認定了要持續投入自有流量,將搜題工具的市場份額做到絕對第一。他表示,「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還有比流量更貴的東西嗎?」事實證明,侯建彬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決定」。
說到做到,作業幫很快將「拍照搜題」工具打造成了行業最強,當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時,僅需拍照或者語音識別,就可將題目上傳至題庫,與作業幫2.5億的海量題庫進行匹配。不到一秒,用戶就能獲得該題目的詳細解答步驟。作業幫的搜題工具為用戶打造了絕佳的體驗,一經投放,便迅速引發流量裂變,猶如流量金庫,為作業幫源源不斷的供給流量。
業內人士分析,「流量大牛」作業幫有7成學員都來自下沉市場,可以說是下沉紅利將作業幫推向行業第一的寶座。在線教育和電商面臨相似的場景,下沉市場中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隨著疫情的觸發與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在線教育行業也要學電商行業去下沉市場「搶人」,這方面,就像拼多多已為電商行業做出表率一樣,作業幫同樣早已先聲奪人。
根據公開數據,在自有流量源源不斷的積累中,作業幫幾乎拿下中國在線教育流量市場80%的流量份額,疫情之下,作業幫旗下三款產品日活更是突破5000萬。隨著時間的推移,作業幫的流量越積越多,流量也成為了作業幫稱霸行業的原始資本。
重投教研教學「超級APP」聚集效應凸顯
孫亮亮今年剛上初中,和許多孩子一樣,他很聰明,但自主性不強。疫情期間,為了停課不停學,媽媽周琴抱著試試的心態,為兒子報名了作業幫直播課的免費在線課程。授課老師講課就像說相聲,串知識點就像說順口溜,將孫亮亮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了,周琴見狀當即決定為兒子購買付費課程。
教育產品的打磨,講究的就是「慢、深、穩」:大到教學體系研究,小到老師應該如何出鏡,課程中說什麼不說什麼,作業幫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每個層級都要經歷嚴格把關。
與幾家頭部公司大肆燒錢推廣APP矩陣獲客不同,作業幫更傾向於打造拍照搜題、智能練習等多種功能於一身「超級APP」——作業幫。而超級APP自有流量蓄水池讓作業幫猶如「玩遊戲開了掛」,即便不怎麼花錢推廣品牌,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流量。
據統計,作業幫APP的拍照搜題功能響應速度低於0.8秒,準確率超過90%。在行業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此外,「智能練習」功能也同樣十分討喜,智能練習是作業幫基於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存檔並分析,發現其薄弱環節,從而動態性、間接性的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訓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作業幫旗下產品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超過1.7億,累計激活用戶超過8億。多個數據機構發布的榜單顯示,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APP是中國唯一進入全網TOP30的教育類APP。
K12賽道上,無論是產品及服務皆以結果為導向,只有課程品質過硬,切實提高了孩子的成績,正價課才能實現銷售的良性循環。當海量的流量沉澱在作業幫APP,作業幫便有可能實現源源不斷的正價課轉化。外部投放採買的流量,三分之一轉化成了正價課用戶,另外三分之二則沉澱在超級APP中,成為作業幫自有用戶,並被持續激活。
資本只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工具,而絕不是在線教育發展的目的。在多數的競爭對手燒錢折戟後,作業幫得以領跑中國在線教育4430億大市場,問鼎 K12線上教育行業的「流量王」,其背後邏輯或將為頭部其他玩家帶來新的思考。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