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看圖片就有味道,印度咖喱有多神奇?

2021-02-17 歐風美雲

擊上面藍色字關注,即可免費訂閱歐美風雲。


歐美風雲(微信號:zoujinoumei)——《歐美內參》變身《歐美風雲》,深入解讀歐美社會,全球數千萬華人的精品閱讀選擇,輻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更全面、更獨到、更精緻、更有料。觀歐美,比中國,你的視界,從此大不同。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xingzhizaixianMKT,QQ:3103302190,投稿請聯繫:whazhhh1@163.com

來源: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說起印度,總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有味道的國家。無論是印度的特色咖喱,還是印度的河水,抑或是印度的露天廁所,乃至印度人的身上,都瀰漫著一股一言難盡的神秘味道。地處南亞,氣候炎熱,有機物容易腐敗,人也容易出汗,有些味道還是可以理解的。

但氣味不怎麼美好也就算了,印度的廚師們似乎也不怎麼考慮外來人口的觀感,經常把食物調製成令人產生不妙遐想的模樣。

首先要介紹的菜餚是一種來自海得拉巴穆斯林廚師的名菜,Kulfa gosht。

海得拉巴是印度中部的一座城市,其中穆斯林人群佔多數,因此在這座城市裡,人們能夠找到的食品也大多是清真食物。由於曾經成功地在英法殖民者之間周旋,並從兩大列強的爭奪中爭取了不少利益,海得拉巴人在殖民時代快速積累了財富和文化,至今仍然是印度重要的城市。

既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些穆斯林對自己的餐飲文化當然也非常自豪,Kulfa gosht就是當地的名菜。

Kulfa gosht是當地的特色

Kung Fu也是當地的特色

Kulfa是烏爾都語裡的馬齒莧,在中國也有叫馬屎草或者長壽菜的,是一種肉質微脆、口味帶鹹的草本植物。Gosht則是肉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馬齒莧燉肉。這大概會讓你聯想起東北的豬肉酸菜鍋,菜黃肉白湯水清淡的樣子。

不不不,沒有這麼簡單,其實這道菜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印度的穆斯林廚師在開發這種形狀菜餚的路上並沒有輕易停下腳步。從海得拉巴北上,在北印度老城勒克瑙也誕生了一種神秘的葷菜,Khichra。

說起這種食物,勒克瑙人還會給你講一個很悲天憫人的故事。18世紀末期,勒克瑙附近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得不到食物的饑民只能等死。統治此地的王公不忍民眾受難,為饑民們準備了用羊肉、豆子和稻米小火慢燉出來的飯,人民吃得讚不絕口。

這個故事和你在中國各處景點飯館看到的食物偽歷史是如此相像。唯一的區別在於,看到這道菜的時候恐怕你並不會想吃:

故事其實只講了半截。當地的王公並沒有真的大發慈悲,免費施捨,而是採取了以工代賑的方法,讓饑民修建了今天勒克瑙最重要的景點之一——Imambara神聖大廳。另外根據一些阿拉伯學者的考證,這道菜也不是印度穆斯林發明的,而是源自伊拉克在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受到國王、哈裡發、領主們歡迎」的菜譜。

 

當然印度不是只有穆斯林,印度教徒畢竟還是佔據人口大多數的。在印度東部靠近大城市加爾各答的沿海省份奧裡薩邦,印度教徒們就開發出了一種同樣風格的食物,Dahi machha。簡單來說就是咖喱魚塊。

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咖喱,其實往往是從英國和日本傳過來的標準咖喱。在印度教徒的語境裡,咖喱其實沒有一定的配方,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香料的配方,咖喱的色香味也千差萬別。這道來自印度東海岸的咖喱魚,就要使用薑黃,洋蔥,大蒜,芥末調和辣椒醬烹製。用這個醬料燉魚,然後蓋在飯上吃。

 

但兩派信徒不是就找不到共同點了。事實上,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還有一種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能享用的美食,名曰Maghaz。尤其是在孟加拉,這種菜是最受歡迎。先來看一下長相:

 

川渝人大概會很喜歡這道菜,因為它不僅是辣口的,原材料也是川渝人用來嚇唬外地人的好東西——腦花。當然不是豬腦,是羊腦。孟加拉人會把羊腦放在熱油和香料裡炒熱,加入杏仁、開心果等堅果,變成這麼滿滿一盤,接待最尊貴的客人。

先別急著走,以上是葷菜,素菜還在後面。它們並不會更友善……

還是先讓我們的老朋友海得拉巴登場吧。這座印度中部城市裡的市民對食物的想像力即使放在印度都是可圈可點的。上面你已經見過他們開發的馬齒莧燉羊肉了,下一個燉茄子一定會讓你更加食慾大開:

 

海得拉巴美食簡直是讓人懷疑人生的存在,大概只有剛才做出了咖喱魚塊的奧裡薩人會表示不服。他們對竹筍的處理方式與海得拉巴茄子還是有一定可比性的。

當地山民會大清早趕到竹林裡採集新鮮的竹筍,帶回家切片並醃製,延長竹筍的保存時間。要食用時,便將竹筍片拿出來和西紅柿、青椒等蔬菜一起做成咖喱,既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蘸印度特色的烤餅吃,是當地素食主義者最喜歡吃的東西。

同樣在素食主義上做出花樣的還有南部喀拉拉邦的廚師們。他們會使用一些顏色更淺,更鮮豔的黃色咖喱調製水果菜餚。主料是典型的熱帶水果香蕉和葉子,充滿了熱帶風情,而且味道非常甜美。這種黃色的水果咖喱被稱為或者Koottucurry。Koottu是泰米爾語」加入「的意思,後面的詞綴則是咖喱,命名是比較簡單粗暴的。

 

除了蔬菜水果,豆類在這種模樣的食物裡可供挖掘的空間也很大。比如有一種用豆類和大米、牛奶製作的印度傳統甜品Godshem,常常作為少女飯後喜愛的佐餐食品:

量是有點多,不過這道甜品是可以放在小杯子小碗裡吃的,豆子裡富含的膳食纖維能夠幫助食用者促進腸道蠕動,比起肥肥的奶油甜品是健康多了。而且其實它完全可以看上去不用這麼暗淡的,只是缺一個好一點的容器去盛裝。比如這盆顏色亮一些的:

其實西方的玉米濃湯也不過就是這樣,但好歹人家是用白瓷盆子裝的。大廚選擇這款陶盆究竟有什麼深意,恐怕是需要食客自己去做一個閱讀理解的。

從葷菜到素菜,印度人民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在食物賣相上的造詣。其實在南亞次大陸特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下,用黃色到褐色的香料去醃製食物,製作糊糊狀的菜餚,是適應環境的一種生存方式。在不同的生存環境下繁衍的中國人,對印度人的食物審美不太理解也是正常的。如果膽子夠大,願意品嘗一下這些食物,會發現它們的口味其實很有特色,或甜或鹹,別有滋味。

但如果在主食的製作上也在向這個方向靠攏,可能就有些過了。

在西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就有這麼一種用鷹嘴豆、芒果和米粉,加上鹽、辣椒粉和孜然調味的神奇小零食Kadboli在食物的造型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實在是沒看出來做成這兩種形狀究竟對改善人們對這種食物的觀感有什麼幫助。

:【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風雲君認領(可發郵至whazhhh1@163.com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風雲君會在後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風雲君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

風雲君向大家推薦一個不錯的公眾號:

潘幸知(ID:sharpshow)

一句話,沒有在深夜讀過潘幸知的人,不足以談婚姻。

相關焦點

  • 咖喱控看過來!北京哪裡有好吃的咖喱?
    咖喱起源於印度,主要分為黃咖喱、青咖喱、紅咖喱等等,味道濃鬱,特點明顯,喜歡的人愛的不得了,不喜歡的人一口都吃不去。咖喱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都非常流行,可能是由於氣候溼熱的原因,偏辣偏重口味會讓人更有食慾。十八世紀中期咖喱傳到歐洲,在明治維新時期又傳回到亞洲的日本,與其本土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也得到了新的變化。
  • 嘴巴帶你去印度,這道印度大廚教的咖喱料理味道很直接|印度咖喱雞
    咖喱是一種以薑黃為主料,另外還加了很多香料的複合調味料。咖喱的種類很多,在《詹姆士的廚房》我們曾經介紹過泰式咖喱、馬來西亞咖喱、日式咖喱、西式咖喱。今天我們要向你推薦一道正宗的印度咖喱。這是一位印度的大廚分享給詹姆士的咖喱做法,味道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接著往下看吧!問題一:咖喱煮多久最合適?
  • 【饕餮】源自印度的神奇香料 亞洲咖喱美食地圖
    咖喱的種類很多,以國家來分,其源地就有印度、斯裡蘭卡、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顏色來分,有紅、青、黃、白之別,根據配料細節上的不同來區分種類口味的咖喱大約有十多種之多,這些迥異不同的香料的匯集在一起,就能夠構成各種咖喱的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濃鬱香味。最早出產香料的國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國等,而當中的佼佼表者就是印度。
  • 不敢信,印度竟有這麼多香料,咖喱只是最普通的,網友:漲知識了
    接著將陰乾的阿魏研磨成粉,必須用罐子裝存起來,才能長時間保存味道。這種硫化物的香氣,酷似洋蔥、蛋和肉的味道,因此形成了印度料理的重要配料。同時,阿魏在中醫中也作為藥材使用,對於消化吸收,蟲積腹痛有良好的功效。
  • 印度特產「牛糞餅」,五香咖喱味道齊全,網友:大開眼界
    提起印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地方似乎一直以來都被一層神奇的面紗籠罩著,甚至讓人看不懂,如果真的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奇葩」一定是最合適的。去印度旅行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那裡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顛覆三觀的事情,比如大街上毫無遮擋的露天廁所,再比如當地人「奉牛為神」的信仰。
  • 印度沒有咖喱?我們眼裡的印度咖喱,是怎麼做的?
    視頻裡我也有講一些關於咖喱的事,比如,為什麼印度本土不用咖喱一詞,他們的國民調料死亡瑪莎拉,是什麼東西;日本的咖喱,又是怎麼回事。你很難用一些精準的詞來描述咖喱雞的味道,它是一盤香料的大雜燴。做菜本身是件有活態的事,如果把拍和講分開,從被拍攝者的角度,難度小很多很多(可能連稿也不用本人寫),但是,從觀眾的角度看,指導意義大打折扣。到底是看別人怎麼做菜,還是自己掌握一道菜?許多人看盡美食教程,依然做不好一道菜。
  • 被重新發明的印度文化:咖喱-虎嗅網
    有一次,他們拿了一碗咖喱雞來,因為我爸覺得這個兒媳婦既然是印度人嘛,在上海肯定會想念咖喱,所以就特地做了咖喱雞給她。我一看那咖喱雞的色澤就知道多半是用中國這邊超市買的咖喱粉做的。我太太嘴巴很刁,一看那外觀覺得不對,一嘗那味道更是皺眉頭:「這是什麼咖喱啊?這根本不是咖喱嘛!」
  • 見證神奇的印度——火鍋英語與咖喱英語擦出的火花
    印度,一個神奇的地方。印度,一個yuj嚮往的地方。
  • 印度的咖喱薛丁格的貓
    這是一個把量子力學應用到宏觀世界時出現的神奇悖論。老黃今天要說的,卻是「是印度的咖喱的同時,又不是印度的咖喱」。說到咖喱,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印度。畢竟,印度是咖喱的起源地,那些五顏六色的香料,構成了我們對咖喱的認知,而印度人對於咖喱的喜愛也是出了名的。印度自古出香料,特別是胡椒,一千多年來出口歐洲,被歐洲人視為珍寶。
  • 被重新發明的印度文化(一)咖喱
    我一看那咖喱雞的色澤就知道多半是用中國這邊超市買的咖喱粉做的。我太太嘴巴很刁,一看那外觀覺得不對,一嘗那味道更是皺眉頭:「這是什麼咖喱啊?這根本不是咖喱嘛!」她表示無法接受這種奇怪的味道,只好我來吃。我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嘗了之後還是頗為訝異——照理說這就是我從小一直吃的咖喱,怎麼會突然變得那麼奇怪了?而且這個味道一點居然都想不起來。
  • 咖喱簡史:中國人是何時迷上印度味道的?
    ——盒鮮姑」一把薄切牛肉,澆上一大勺熱乎的咖喱牛肉原湯,再撒上二三香菜,一口熱湯下肚,趨盡了冬天的寒意。老上海人的記憶裡,和生煎饅頭相伴的多有這樣一碗咖喱牛肉湯。中國人吃咖喱不多,作為咖喱十級愛好者,平時吃的咖喱豬排飯咖喱烏冬咖喱蟹等等,也多是在日料屋和東南亞餐廳,這一口咖喱牛肉湯,倒是少見的本土化咖喱料理。
  • 世界咖喱知多少/我好喜歡吃咖喱,上輩子是印度三哥嗎
    大家都知道,咖喱起源於印度,大致的意思就是「不同香辛料煮製的醬汁」,至於為什麼咖喱誕生於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原因很簡單,牛在印度有著比較高的地位,本當地人奉為神明,更讓國人不能接受的,印度人還會用牛的尿液製作一種飲料,直接一飲而盡。想想這種飲料的味道,小編我的胃便翻江倒海。
  • 印度咖喱拌土豆,不吃咖喱就難受,看著噁心吃著香!
    假如每天都吃咖喱飯,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吃膩,更不用說印度的一日三餐。而且印度菜的味道都很濃鬱,尤其是辛辣味,絕大多數人真的吃不慣,相反印度人認為:不吃咖喱就難受,看著噁心吃著香。他們之所以有這樣出色的飲食習慣,其原因仍與當地氣候密切相關。印度位於南亞。主要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後面是青藏高原,它阻擋了來自赤道的熱風。
  • 印度、泰國、馬來、日本四個國家的咖喱有什麼區別
    隨著時間的推移,咖喱不斷地與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相結合,繼而演變出各種不同的風格和吃法,現已成為全世界都熟悉的亞洲味道。印度咖喱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是指以肉汁或醬汁搭配米飯或麵包的一種主食。在與咖喱搭配的主食方面,隨著地方所盛產農作物的不同而改變。如西印度多配以玉米或慄等所製造的麵包;盛產麥子的北方則多食麵包;而南方或東南方則以米食為主。印度咖哩的特殊之處在於香料的組合以及烹煮的次序,而不在於複雜的烹調技巧。
  • 美國有番茄醬,印度有咖喱醬,我們中國那?
    各國人民都有他們的特色調味料,口味各不相同,代表了各國與眾不同的文化。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中國、美國、印度各自都有什麼調味料吧。酸甜的番茄醬平時大家吃薯條,熱狗典型的美式快餐中,番茄醬都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 印度咖喱VS日式咖喱
    家長也不認輸,特地畫了幅畫,還擺出了樣品。好吧…如果兩位去了解一下中國菜,恐怕那配料真是多的清單都列不出來。咖喱的主要成分大概是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伴以椰漿攪拌變成糊狀而製成。自己平時做圖方便的話,其實去買現成包裝的就可以了。
  • 為什麼中國人總把日本咖喱當成印度咖喱?
    儘管印度的家庭主婦都會做咖喱,但由於香料種類太多,只要烹飪時選用的香料品種和比例不同,做出來的味道就不一樣,如同火鍋蘸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水搭配。因此,咖喱對印度人來說是所有「醬汁」的統稱,而並非某種固定的調味方式,其口味也是千變萬化,多到數不清,如果你和印度人說你喜歡「咖喱的味道」,他們只會一臉茫然。
  • 吃了十多年,才知道原來這個才是正宗印度咖喱的味道!
    早聽說羅湖有一家風味正宗的印度餐廳經理跟服務生都是印度人!印度咖喱總歸是印度咖喱,味道比我們平常吃得咖喱香濃多了,奶味稍微淡些,取而代之的是香料味,可見印度人民對與香料是何等的厚愛啊。◤咖喱角◢咖喱角四坨黃燦燦的「金字塔」,真可謂內含乾坤,咬開來瞧瞧看,整整一大塊咖喱土豆
  • 神奇的調料與奇幻的故事,共同探尋咖喱的神奇,享受熱辣的感覺
    作為飲食界的一種神奇調料,有著濃鬱風味的咖喱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喜歡它的人對他混合的口味和神奇的香味讚不絕口,而討厭他的人對他詭異的味道和顏色產生了諸多不適。而回溯它的源頭,你會驚奇地發現,這樣一款風靡世界的調料,原來有著如此奇特的變換方式。
  • 印度,根本沒有咖喱
    日本人有多喜歡吃咖喱?有調查顯示,超過60%的日本人可以接受每周兩次去餐廳吃咖喱,還不包括平時在家食用速食咖喱。雖然人口在減少,日本咖喱的市場規模卻在增長(2016年約為2600億日元),速食咖喱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50年前,大塚食品推出「夢咖喱」(被認為是日本加工食品市場上與方便麵並舉的兩大發明之一),讓「三分鐘速食咖喱」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