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超強颱風「利奇馬」竟然是一種熱帶水果?

2021-02-22 上海辰山植物園

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超強颱風級)的走向讓身處「包郵區」的人們操碎了心,既怕它不來(盼它降水、降溫),又怕它亂來(造成災害)~

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利奇馬」其實是一種熱帶水果,可以輕鬆預測到你的表情是這樣的~

沒錯,「利奇馬」指的就是山欖科桃欖屬的利馬果Pouteria lucuma),長什麼樣?請看下圖……

圖:熱帶水果—利奇馬(來源:Pinterest)

是不是覺得和我國華南、西南地區栽培的蛋黃果P. campechiana)特別像?

圖:蛋黃果(來源:Freepik)

那就對了,植物分類要的就是這樣的「直覺」,它們都是山欖科桃欖屬的植物。小辰雖然沒有吃過利馬果,但有幸在西雙版納品嘗過蛋黃果,這是一種要用鐵勺子挖著果肉吃的、乾巴巴的熱帶水果,口感和蛋黃神似,只是有點甜味而已,想像一下在吃甜的蛋黃就行。不難推測,利馬果的味道應該和蛋黃果差不了多少~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回到颱風的話題上,聊一聊這些稀奇古怪的颱風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名字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一起坐好,聽劉夙博士開講吧!

颱風(英文typhoon)有廣狹二義。廣義的颱風泛指西北太平洋(赤道以北、東經100°到180°的海域)上空的熱帶氣旋;狹義的颱風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中的一個等級,高於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和強熱帶風暴,低於強颱風和超強颱風。下文所稱的「颱風」均取廣義,因此所謂「颱風名稱」,就是人們給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所起的專門名稱(而非數字和字母組成的編號)。

最早的時候,人們已經給產生巨大影響(通常是巨大破壞性)的颱風命以專名。在全球範圍內,澳大利亞氣象學家克萊門特·拉格(Clement Wragge)於1887最早為西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提出了正式的命名系統。1907年拉格退休後,這套命名系統也隨之棄用。

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1944年12月遭受了一個叫「眼鏡蛇」(Cobra)的颱風的重創。為了應付颱風對船隻和飛行器的威脅,這次災難之後,美國海軍建立了颱風警報機構,開始為颱風編號、命名。1959年這些颱風警報機構整合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文縮寫為JTWC),繼續為颱風編號命名。

早期的JTWC命名有兩大特點:第一,制訂了4個名稱列表,每個列表中有21個名稱,分別以A–W(Q, U除外)這21個字母開頭,並按字母順序排列;這些名稱都是英語人名,早期全是女性名字,後來在女權組織的抗議下加入了男性名字。第二,所有編號颱風按這4個列表順次命名,後一年接續前一年,第4個列表中的名稱用完了就再從第1個列表開始,如此周而復始。這個命名方法,為後來的其他颱風命名系統奠定了基礎。

1999年及以前,除了JTWC,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也獨立地制定了一套颱風名稱列表,不過只適用於對菲律賓有影響的颱風。西北太平洋其他國家和地區或者使用美國的名稱(比如臺灣),或者不用名稱而只用編號(比如中國大陸和日本)。

從2000年起,日本氣象廳得到世界氣象組織授權,成為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它發布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預報信息也成為國際標準。與此同時,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又決定借鑑美國為颱風命名的經驗,制定新的颱風名稱系統。這個新系統中的名稱由西北太平洋地區及周邊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總共有140個名稱,編成5個列表,每個列表28個。

在名稱使用上,同樣是所有編號颱風按這5個列表順次命名,後一年接續前一年,第5個列表中的名稱用完了再從第1個列表開始,如此周而復始。但與和之前JTWC的命名不同,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引入了一條新規則:如果一個颱風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或有其他特殊原因,那麼可以申請讓它的名稱退役,由提出這個名稱的國家或地區再提供一個替代名。自此,中國大陸也開始使用颱風名稱。

以下即是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自2000年起確定的颱風名稱。括號所注為該名稱除名前最後一次使用的年份;綠色單元格表示該颱風名稱來自植物。

圖:颱風名稱表(來源:多識百科)

截至2018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已經發布了178個颱風名稱,其中有34個退役名稱。這些名稱的詞源五花八門,有的仍然是人名(如範斯高、韋森特),有的是神名(如龍王、電母),日本提供的都是星座名(如天兔、北冕),此外還有不少動物、植物名稱。

作為一個植物學研究者,我忍不住逐一考證了颱風名字中的植物。經統計,178個颱風名字中有植物名字40個,佔22.47%(五分之一強)。進一步劃分的話,這40個颱風名字可以分成4類——樹木,水果,其他食用植物和香料,花卉。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先列舉幾例,詳情可參閱「多識百科」網站(點擊可跳轉)

1.榕樹(Banyan):香港提供,即桑科榕屬(Ficus)許多高大喬木的統稱。榕樹是華南常見的鄉土樹種,常常生有氣生根,有的種可以形成「獨木成林」的奇觀。

圖:榕樹的「獨木成林」(來源:VideoBlocks)

2.菲特(Fitow):密克羅尼西亞提供。這個名字來自雅浦語,即紅厚殼科(原歸藤黃科)植物紅厚殼(Calophyllum inophyllum)。紅厚殼是太平洋島嶼上常見的喬木,木材堅硬,原住民常用來做木舟的龍骨,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植物。同樣,颱風「菲特」也很有經濟意義——然而是負面的意義。2013年10月的颱風菲特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後給浙江帶來了特大暴雨,造成餘姚等地出現慘重經濟損失,所以它在2014年也被除名了,取而代之的是「木恩」。


圖:紅厚殼(Calophyllum inophyllum),颱風「菲特」的原型植物(來源:維基百科)

3.美莎克(Maysak):柬埔寨提供,即唇形科(原歸馬鞭草科)柚木屬喬木柚木(Tectona grandis),原產南亞、東南亞,是世界知名的硬木。注意這裡的「柚」讀yóu,和「柚子」的「柚」讀yòu不同。

圖:柚木(Tectona grandis),颱風「美莎克」的原型植物(來源:Flickr)

1.利奇馬(Lekima):越南提供,即山欖科桃欖屬植物利馬果(Pouteria lucuma),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和厄瓜多。果實球形,果肉黃色,像煮熟的雞蛋黃,因為直接吃偏幹,通常添加在風味飲料、奶昔和冰激凌中食用。

2.安比(Ampil):這是2013年柬埔寨提供的新名字,代替被除名的「寶霞」。它指的是豆科酸豆屬植物酸豆(Tamarindus indica),又叫「酸角」,是熱帶地區著名水果,果實成熟時酸中帶甜,味道清爽。酸豆在中國主要產於雲南,由它製成的酸角糕是非常值得購買和饋贈的地方特產。

3.浪卡(Nangka):馬來西亞提供,即桑科波羅蜜屬植物波羅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可食部位和榴槤、山竹一樣,是假種皮。有的波羅蜜比較甜,可以當水果生食;有的波羅蜜富含澱粉,煮熟之後可當主食,所以它被視為熱帶地區一種重要的木本糧食作物。敲黑板:吃完波羅蜜的種子可別扔,或蒸或煮,種子可食用,味如板慄~


圖:波羅蜜(來源:Trees Planet)

1.燦鴻(Chan-hom):寮國提供,即樟科樟屬喬木大葉桂(Cinnamomum iners),中國雲南、廣西和西藏也有出產。大葉桂和著名香料植物錫蘭肉桂近緣,它的樹皮也可以做香料,所以寮語管它叫「香檀」(chan是「檀」,hom是「香」;和漢語不同,東南亞語言中的修飾語是放在中心語後面的)。寮國鄉村還用它的葉子煮水喝,可以讓水帶上甜味。

圖:大葉桂,其樹皮可作香料,在中國民間亦入藥,稱為「土桂皮」。(來源:Wikimedia Commons)

2.溫比亞(Rumbia):馬來西亞提供,即棕櫚科西谷椰屬喬木西谷椰(Metroxylon sagu),其莖髓中含有豐富澱粉,是東南亞重要的糧食作物。西谷椰澱粉一般加工成圓粒狀食用,叫作「西谷米」或「西米」。在中國一些餐廳可以吃到的「西米露」就是用它做的。

圖:西谷椰,人們獲取莖髓製作「西米」(來源:annies123dish.blogspot.com)3.桃芝(Toraji):朝鮮提供,朝鮮文為도라지,即桔梗科桔梗屬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很漂亮,粗大的根可食。朝鮮人習慣用桔梗根醃製鹹菜,味道清爽可口,是朝鮮名菜。朝鮮有一首民謠《桔梗謠》就是描述採桔梗的場景,歌曲一開頭是「倒垃圾倒垃圾倒垃圾」,其實這「道拉吉」和「桃芝」一樣,都是朝鮮語的音譯。

圖:桔梗(來源:Trade Winds Fruit)

在40個來自植物的颱風名字中,上面三大類已經囊括了一半多。剩下的全都來自花卉名稱(雖然其中也有一些種類可以食用),這充分證明,供觀賞之用的花卉植物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都佔據重要地位。

1.娜基莉(Nakri):柬埔寨提供,即茄科夜香樹屬植物夜香樹(Cestrum nocturnum),原產南美洲,現在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地區。它的花在夜晚才開放,極為芳香,所以也是信仰佛教的東南亞國家很喜歡的一種香花。


圖:夜香樹,颱風「娜基莉」的原型植物(來源:維基百科)

2.鳳仙(Pongsana):朝鮮提供,朝鮮文作봉선화。即鳳仙花科鳳仙花屬的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中國、朝鮮都廣為栽培,花色常為深紅。把花瓣搗碎,加少量明礬,即可製成塗指甲的顏料,所以鳳仙花俗名又叫「指甲花」。「鳳仙」已於2002年除名,代之以「紅霞」。

圖:鳳仙花(來源:Plant Identification)

3.蓮花(Linfa):澳門提供,就是我們極為熟悉的蓮科蓮屬水生植物蓮(通稱荷花,學名Nelumbo nucifera)。澳門古稱「蓮島」,蓮花現在已經成了澳門的標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上就有三瓣蓮花的形象。


圖:蓮,颱風「蓮花」的原型植物(來源見水印)

相關焦點

  • 臭名昭著的利奇馬,你被除名了!颱風炒麵、颱風臭豆也要來了?
    (不考慮通貨膨脹),因此,中國氣象局對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利奇馬提出除名。進入我國東海時的颱風利奇馬西太平洋的颱風命名系統是由14個受西太平洋颱風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提供10個名字,組成140個名字的命名表,由日本氣象廳按順序給達到8級風力的熱帶風暴命名,自2000年開始執行這一命名規則。
  • 颱風威力有多強?超強颱風「利奇馬」,中國9省1402.4萬人受災!
    颱風利奇馬在西太平洋一度發展成為17級以上的超強颱風,更是以16級超強颱風的罕見強度正面衝擊我國浙江,這是自2006年桑美以來,浙江遭遇的最強颱風災害。知天下奇聞,看小奇科普檔案。受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西北部龍崗鎮、島石鎮強降暴雨,導致了兩鎮多村突發山洪,18省道多處發生塌方和泥石流,道路受損。據最新消息顯示,臨安全區受災人口106893人,死亡3人、失聯4人,直接經濟損失1.69億元人民幣。
  • 超強颱風「利奇馬」「雨神」附體 9省市風大雨強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昨天(7日)23時升級為超強颱風。預計10日白天將在浙江中北部一帶沿海登陸,也有可能在浙江近岸海面北上。「利奇馬」登陸後將北上,除了其本身帶來的強風雨,10日以後它將和冷空氣結合,風雨影響和波及面都很大,華東、華北等地7省2市面臨強風雨侵襲。
  • 捕捉「利奇馬」!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追風小組」在舟山
    從8月5日開始,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就在為這次颱風外場觀測做準備。經過連日的討論會、外場探測試驗、颱風外場觀測點的選定,昨天中午11時,一支由十多人組成的「追風小組」從上海出發了。  「利奇馬」作為今年首個讓中央氣象臺亮紅色預警的颱風,直撲江浙滬而來,對於颱風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 颱風「利奇馬」將襲擊山東等地!泡麵、水、蠟燭……北方的小夥伴你...
    颱風「利奇馬」要來啦!中央氣象臺8月9日6時發布颱風紅色預警。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說了——「中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目前的路線規劃是從浙江出發,再到江蘇、上海等地溜了一圈...「利奇馬」還有著一顆耐不住想去北方的心 ,齊魯網8月9日訊還要來山東、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看看~~聽說這次「利奇馬」颱風要來的消息,北方小夥伴的心情,緊張中夾雜著一點小激動。也有網友表示,經歷過多次颱風的北方小夥伴表示很淡定...
  • 「利奇馬」已過!棲霞還在雨雨雨!陰陰陰!洗的衣服要捂臭
    棲霞已解除颱風預警「利奇馬」也已被停編(13日)14時中央氣象臺對「利奇馬」停止編號↓↓「颱風停編」≠「颱風除名」!【「颱風停編」≠「颱風除名」!】有網友提問「颱風停編什麼意思?是不是以後再沒有利奇馬這個颱風了?」針對以上問題,小編搬出了我們的氣象分析師為大家權威解答~如下↓↓↓【颱風停編】是指當颱風能量不足衰減為熱帶低壓(中心最大平均風力小於8級)或進入高緯度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不再發出有關報告。
  • 一年了,曾因「利奇馬」受災的他們過得怎麼樣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通訊員 朱豔 江萍 葉泰瑜時而如細雨打芭蕉,時而如大珠小珠落玉盤……8月11日晚上,一曲古箏合奏《戰颱風》拉開了杭州市臨安區「同心繪藍圖,共建新家園」「利奇馬」颱風災後重建一周年紀念活動的序幕
  • 颱風「利奇馬」強度加強!社保卡又添新功能!「新型郵編標準」或明年推行!上海一天早知道
    提醒:預計到周三,本市都位於副熱帶高壓西南側邊緣,以多雲天氣為主,氣溫穩定在高溫線以內,最高溫度在33-34℃。中央氣象臺昨天14時消息,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熱帶風暴級)中心位置距離我國臺灣省臺北市東南方向約1080公裡。
  • 21號颱風「莎莉嘉」或今天誕生 !可能為超強颱風……
    可是,事事還有個壞消息要告訴你們……大boss副熱帶高壓出手了!說明,今年的颱風季尚未結束!!雖然10月、11月的颱風生成頻數遠沒有夏季那麼多,但是秋颱風具有強度強、路徑偏南的特點防臺完全停不下來號颱風桑達、奄奄一息的19號颱風艾利的屍體,還有三個颱風胚胎在迅速發展,它們都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上,在副熱帶高壓南側
  • 颱風「艾濤」已登陸越南 「環高」最強可達超強颱風級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第21號颱風「艾濤」已於今天(10日)上午由強熱帶風暴級減弱為熱帶風暴級,並於今天下午2點30分前後在越南慶和省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2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5百帕,下午5點鐘其中心位於越南多樂省境內,就是北緯12.8度、東經108.3度,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8
  • 17級超強颱風來了!
    17級超強颱風來了!來看颱風「天鵝」的「成長之路」:29日早晨05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熱帶風暴級;29日下午17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30日凌晨02時,加強為颱風級;30日早晨05時,加強為強颱風級;30日早晨08時,再度加強為超強颱風。
  • 「美莎克」或成超強颱風!未來幾天福州天氣...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已於今天早晨由強熱帶風暴級加強為颱風級!預計「美莎克」最強可達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Maysak)的中心今天(30日)下午5點鐘位於日本衝繩那霸偏南方大約83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8.9度、東經129.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38米/秒,颱風級),中心最低氣壓為96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30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90公裡,十二級風圈半徑40公裡。
  • 「利奇馬」災後重建一周年 這些臨安人迎來新家園
    時而如細雨打芭蕉,時而如大珠小珠落玉盤……8月11日晚,一曲古箏合奏《戰颱風》拉開了杭州市臨安區「同心繪藍圖,共建新家園」「利奇馬」颱風災後重建一周年紀念活動的序幕。 去年8月10日,超強颱風「利奇馬」正面襲擊臨安,西部山區遭遇罕見的重大災情。面對突如其來的險情,臨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集全區之力開展搶險救災。
  • 颱風「蘇拉」已生成!或成超強颱風!江門未來天氣將……
    又有新颱風要來了!今年第22號颱風「蘇拉」已生成太平洋媽媽又在生!產!臺!風!...超強颱風「蘭恩」前腳才登陸今年第22號颱風「蘇拉」即將生成!且將大有來頭——或成今年第三個超!▲今年第21號颱風「蘭恩」登陸日本前後動態雲圖(時間段:10月22日22時30分至23日05時30分)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22號颱風「蘇拉」(熱帶風暴級,英文名:Saola,名字來源:越南,名字意義:越南的一種珍貴動物
  • 【颱風動態】颱風「美莎克」蓄力中,今年8月颱風數量已超標
    東經129.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300公裡。預計,颱風「美莎克」將以每小時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將逐漸加強。30日開始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偏北轉北偏西方向移動,並將於31日夜間至9月1日上午移入東海東南部海面,強度繼續增強,最強可達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48-52米/秒,15-16級);之後在東海北部逐漸轉向北偏東方向移動,趨向朝鮮半島南部,強度緩慢減弱。
  • 人類還是太渺小:16級超強颱風,能掀翻10萬噸的福特級航母?
    雖然有說法認為航母這類軍艦對颱風有強大抵抗力,但這些說法普遍忽視了颱風的威力和破壞性。颱風其實是熱帶氣旋的一種,按照分級規定,最低為6-7級風速的熱帶氣壓,而最高則為16級或以上的超強颱風,當颱風達到16級時,底層中心平均風速在每分鐘3120米左右。顯然任何人類載具都不可能在此級颱風下活動。
  • 時速140Km,13級風暴吉納維芙還將增強,權威預報:17級超強颱風
    時隔6年,新風暴吉納維芙來了,最強或達120Kt,8月首個超強颱風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夏季一到,太陽直射北半球,大陸高溫的同時,海洋能量也在大積蓄,在各種條件的配合下,新風暴或新颱風就來了
  • 南方多地暴雨 颱風鸚鵡2020最新暴雨預警: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中央氣象臺6月14日消息,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已於14日17時在廣西玉林北流市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之後其強度持續減弱,目前已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臺於14日20時對其停止編號。最新颱風鸚鵡實時路徑跟蹤今天(13日)8時,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嘯災害應急預案》同時發布海浪III級警報(黃色)和風暴潮Ⅳ級警報(藍色)受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熱帶風暴級)的影響,預計:6月13日中午到14日中午,南海北部將出現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區,近海海浪預警級別為黃色
  • 販毒頭目在颱風天出沒,被民警冒雨抓獲,驚奇的問了一句話
    超強颱風「利奇馬」來襲,民警忙著抗颱風,估計沒空出來抓嫌疑人吧?有嫌疑人就是這麼想的,但他猜到了開頭,卻沒料到結尾。網頁截圖昨天,是浙江民警在颱風中努力奮戰的一天,除了搶險救災,仍沒忘記打擊犯罪維護治安。這一天,冒著暴風雨,民警接連抓獲多名嫌疑人……毒販成某,43歲,雲南人,涉嫌犯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