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處一世為求得「答案」,方法是自覺、自悟、自渡

2020-12-13 止一為正

清晨從夢中醒來,到了怎麼睡都睡不好,睡不夠的年齡,心中存著太多的事,對未來的擔憂讓自己無法安穩地睡一覺。什麼時候會產生這些現象?當自己察覺到「壓力」時。

生活的「壓力」像一座山壓在每個人的身山,富貴的人精神上「空虛」,看看那些「二代」的事跡多少能夠明白;貧窮的人在物質上「掙扎」,看看那些背井離鄉只為少許工資的人。誰沒有「壓力」,不會思考的人沒有壓力,還有就是得到「答案」的人,覺悟的人沒有「壓力」。他們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進行了「精神」上的「改革」。

遙遠的過去,古印度有這樣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生活,看人間慘象心中不忍的同時又有「困惑」,是何原因讓眾人如此不快活,如此不自在,於是他踏上了尋找「答案」的路途。

這個人便是「釋迦牟尼」,俗名為「悉達多」。他最開始學習當時流行的思想,用「苦行」的方式尋找「答案」,結果可想而知,不吃不喝這種「自殘式」方法哪裡能夠找到「答案」,於是「悉達多」改用自覺、自悟、自渡的方法。

所謂自覺便是如今說的「自律」。個人認為脫離苦海的前提是管理好自己的「肉體」以及「精神」,從而時刻保持在一個「合理」狀態,便是要學會「止」。止住那個「欲望」,把多餘的那部分去除掉,這便是「自覺」的樣子。

最近羅志祥的事情讓大家再次感慨「人設」的美妙以及演員的「自我修養」。娛樂圈是社會「欲望」最能展現的地方,因為「娛樂」本身接近著「欲望」,稍不留意便引出人的「獸性」。羅志祥昨天公開道歉,承認了一些事情,站在社會公眾「道德」的角度上,必被人「譴責」,罵聲一片。

如若可能仔細思考這件事情的背後隱藏著什麼,隱藏著「人性」的「幽暗」。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事情,正是因為有這些「幽暗」才導致整個世界無法走向「大同」。如王陽明先生所說「山中賊易治,心中賊難治」,心中的「賊」最難管理,欲望最難控制,結果如何「不說自明」。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要「自覺」,要「自律」,奈何過往「習性」太過深重,一時半會無法更正。比如讓你現在每天都早起鍛鍊身體,你可做到,一兩天也許可以,時間一長你能否做到,是不是又被過往的「習性」所「支配」成為「邪知邪見」的「工具人」。

所以「自覺」很重要,首先心中得有這個「苗頭」,圍繞這個「點」展開探索。悉達多當時看到很多「窮苦百姓」,那顆「自覺」的種子埋到「心裡」,為日後發芽做了準備。

當代散文大家「林清玄」有次看到一本名叫《至尊奧義書》,裡面有一段話成為他自覺的種子——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覺悟。

自覺的種子埋藏在心裡,接下來便需要「悟」了,用「悟」出的方法來「渡」自己,從「苦海」到「彼岸」。

關於「悟」,個人認為需要與前輩智者「交流」,而讀他們流傳下來的「書」便是最好的「交流」,從字裡行間感受「智者」的精神,啟迪自己靈魂中的「智慧」從而「自悟」乃至最後「自渡」。

前輩智者的經驗不止於「佛教」,儒家、道家、法家等皆可,現在的哲學思想,西方的宗教思想等等都給自身的「悟」帶來啟發,總有一款適合自己,悟的同時尋找,尋找的同時再「悟」,屬於自己的「答案」終究顯現。

相關焦點

  • 唯有自悟,方能自渡。苦樂自知,悲歡自渡。
    悲歡自渡,他人難悟。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只不過是有些人為了表示理解和同情,而隨口一說罷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心,也只有自己才懂。一個人過的好不好,或許別的人可以從這個人的臉上和身上看到;一個人活的苦不苦,很多時候卻只有自己的心知道。辛苦差事和艱苦日子那其實都不是真苦,真正的苦是「有苦無處說、說也沒人懂」。自己的難,得自己扛;自己的痛,得自己受。自己藏在心裡的苦,也只能靠自己去慢慢化解。
  • 悲歡自渡,他人難悟。
    悲歡自渡,他人難悟。人生,是一段旅程,也是一場修行。走的是自己的人生路,修的是自己的這顆心。在跋山涉水、風雨兼程的人生歲月裡,我們不斷的會遇到許多的人。有人是迎面而來、擦肩而過,有人是方向一致、並肩同行。
  • 渾元勁的求得方法
    渾元勁是指人的精神,氣力圓滿渾厚統一起來的勁力。它的求得是由站渾元樁,渾元樁試力摸勁,和發勁組成。 一、渾元樁   渾元樁的姿勢是兩腳並行而立,兩足略寬於肩,人體重心落在兩腳的前腳掌上,腳跟略虛。兩膝微微彎曲前頂上提,以便於下肢產生彈力。
  • 自悟是如何幫助我們打破心理舒適區的?
    我每天寫文章也在錄音,因為好勝心強,所以我直接指出了配樂節奏跟朗讀的問題,並顯示出了特別不屑的樣子,我試圖再用這種方式貶低這個人,抬高自己。母親在我這裡沒有找到想要的答案,就說我情商低,於是我們倆就開始就這件事情掰扯起來。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的腦迴路是怎樣思考的,可是我卻只告訴母親哪個不好的地方,顯示出比這個人強,這就是關係的語言。
  • 《擺渡人》:生而為人,願你學會自渡
    這使我想起了《擺渡人》中的一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自渡」。單親女孩迪倫,15 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
  • 弱者自悟,強者自渡
    心一旦涼了,情就斷了;情一旦斷了,人就走了。二、我不知道生活有多甜,但苦是真苦,不知所措的年齡,什麼都不盡人意,不知道年輕這個藉口,我還可以用多久, 現在的我不怕孤獨了,只怕沒錢了。三、永遠不要去責怪你生命中的任何人,好的人給你快樂,壞的人給你經歷,最差的人給你教訓, 最好的人給你回憶。
  • 人生不易,唯有自悟
    甚至有很多的人都失業了。但是,不論如何,我們都要努力的讓自己活下去,不是嗎?如果面對挫折我們就選擇逃避,不願意自我醒悟,也不願意有自我認知,常常選擇去逃避現實,不願意為了生活而努力,更不願意為了生活改變自己。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世間治癒的都是那些想自渡的人」
    今天 ,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 《 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一部映射社會現實的電視劇 , 還好最後結尾是好的 每個人順從了我們想看到的場景 , 從那場隨機殺人走出來 , 受害者也是 ,被害者也是 ,每個人都拼命擁抱美好了 ,那如果有可能的話 ,讓我們永遠不要作惡的開始 , 如果遭受了什麼
  • 闌珊處
    闌珊處,看著日曆上所剩無幾的時間,鬢間華發,臉上風霜,時間蹂躪記憶。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凜冽忘卻。記憶消退如潮,難以控制。
  •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一個馬屁精的自覺
    除了《蒙娜麗莎》,羅浮宮裡人氣最高的畫作就是這幅《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畫面描繪的是法國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1804年,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國皇帝。這幅畫長近10米,高6米多,相當於兩層樓的高度。畫中人物計有一百五十人,大到聖母院殿堂,小到人物披風上的絨毛,每一處都細膩、精緻。
  • 人生有八苦,唯有自渡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學會了靠自己,你就會成就更好的自己;心變得寬大了,你就有了海納百川的氣度;生命變得頑強了,你就能夠逆流而上。01所有讓你痛苦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人。沒有無緣無故的苦,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甜。你遭遇的苦難,如果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天災無法避免,人禍卻是可以避免的。
  • 《於靜默處得見大世界》——俐安心語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中國日報網12月20日電(記者陸中秋)12月20日,《於靜默處得見大世界》——俐安心語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著名企業管理培訓專家、立體金字塔能量理論創始人朱俐安教授攜各行各業的企業家朋友們共百餘人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本生命之書的出版。
  • 《信息素變異》by一世華裳
    受在代練處買了一個情侶號ID是「身化蒼穹<」,因為受覺得名字霸氣,而且遊戲這麼大,也不太可能遇到另一個,於是就拿這信新買的號登陸了遊戲,然後受就發現了這個情侶號的另一半ID「>來日蒼穹」,哈哈哈哈哈哈。當然這個號的擁有者就是攻。攻和受的表哥是同一個幫會的,因為打賭輸了,於是答應和受假裝一個月的情侶,受在表哥那裡坑了一大筆,也同意了表哥的請求。
  • 醒省自悟,此刻的你,是否有一個完善的人生五年計劃?
    醒省自悟,此刻的你,是否有一個完善的人生五年計劃!那麼我們怎麼樣才不會把自己的人生過的如此糟糕呢?二十歲的你,剛出社會,不要總是妄想著選擇自己的興趣,以自己的興趣為主業生活下去。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即使人生走了一半,也根本分不清楚自己到底熱愛什麼。最終都是選擇了一個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做為自己的主業,無論喜歡與否,都堅持鑽研學習,以此為生,讓自己先好好的生活下去。
  • 人生:哪有什麼「擺渡人」,只有「自渡」
    人生如船,遇到幫助你的人,是「擺渡人」,但你永遠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擺渡人」身上,「自渡」才是你唯一的出路。1、真正的強者,都是無依無靠。人生如船,哪有什麼「擺渡人」。人到中年,很多人害怕命運的跌宕起伏,特別是那些已經取得成就的人,「站得越高,摔得越狠」。也許,一不小心,身價就成為了負數。「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 伊莉莎白一世年輕貌美,又貴為英國女王,為什麼選擇終身未婚
    但在瑪麗一世統治時期復闢的天主教,由於發展迅猛,當然不甘心再次失去復闢成果。所以天主教激進份子們從未停止過顛覆伊莉莎白王權的陰謀。二、國民懷疑女王統治。由於瑪麗一世在結婚後一再發生假孕的事情,還有不顧國家利益,只為取悅丈夫將英國捲入戰爭的緣故,都讓英國國民對女王統治持,懷疑態度。甚至很多人認為,女王統治是違背上帝意志和自然本性衝突的事情。
  • 佛陀雖是覺者卻不渡人,在生死海中的眾生,唯有自渡才能解脫!
    「佛不渡人,人自渡」。曾有人問道:佛陀以名為大覺,修行證道,以普渡眾生為己任,那為什麼不能將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來渡化我們呢?佛說:眾生皆是佛,人是未來的佛,佛是未來的人,我救不了你,唯有你自救。佛陀只能給人指引道路,引人向善,而一切因緣結果,都需要個人的行為來決定。
  • 四年級下冊《天晴了的時候》教師筆記解讀:運用方法,自讀自悟
    反思略讀課文的編排目的,我覺得略讀教學應體現在對精讀課文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上,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下面以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為例,談一談略讀課文的基本流程:一、布置預習,明確要求1.收集資料,了解詩人戴望舒。
  • 守心自渡,遠離那些帶給我們負能量的人
    只是行走的人多了雜音擾了耳,學著沉默,守心,關照好自己的內心,才會一路芬芳,一路花開。————原創/清荷依人遠離那些帶給我們負能量的人,他們內心是空虛的,靈魂是枯萎的。總是帶著心機,帶著有色眼鏡,偷閒時看別人身上的點點滴滴的殘缺,而寫意自己的走心,卻從不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只是在展示自己,偏離了真正的讀解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