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從夢中醒來,到了怎麼睡都睡不好,睡不夠的年齡,心中存著太多的事,對未來的擔憂讓自己無法安穩地睡一覺。什麼時候會產生這些現象?當自己察覺到「壓力」時。
生活的「壓力」像一座山壓在每個人的身山,富貴的人精神上「空虛」,看看那些「二代」的事跡多少能夠明白;貧窮的人在物質上「掙扎」,看看那些背井離鄉只為少許工資的人。誰沒有「壓力」,不會思考的人沒有壓力,還有就是得到「答案」的人,覺悟的人沒有「壓力」。他們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進行了「精神」上的「改革」。
遙遠的過去,古印度有這樣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生活,看人間慘象心中不忍的同時又有「困惑」,是何原因讓眾人如此不快活,如此不自在,於是他踏上了尋找「答案」的路途。
這個人便是「釋迦牟尼」,俗名為「悉達多」。他最開始學習當時流行的思想,用「苦行」的方式尋找「答案」,結果可想而知,不吃不喝這種「自殘式」方法哪裡能夠找到「答案」,於是「悉達多」改用自覺、自悟、自渡的方法。
所謂自覺便是如今說的「自律」。個人認為脫離苦海的前提是管理好自己的「肉體」以及「精神」,從而時刻保持在一個「合理」狀態,便是要學會「止」。止住那個「欲望」,把多餘的那部分去除掉,這便是「自覺」的樣子。
最近羅志祥的事情讓大家再次感慨「人設」的美妙以及演員的「自我修養」。娛樂圈是社會「欲望」最能展現的地方,因為「娛樂」本身接近著「欲望」,稍不留意便引出人的「獸性」。羅志祥昨天公開道歉,承認了一些事情,站在社會公眾「道德」的角度上,必被人「譴責」,罵聲一片。
如若可能仔細思考這件事情的背後隱藏著什麼,隱藏著「人性」的「幽暗」。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事情,正是因為有這些「幽暗」才導致整個世界無法走向「大同」。如王陽明先生所說「山中賊易治,心中賊難治」,心中的「賊」最難管理,欲望最難控制,結果如何「不說自明」。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要「自覺」,要「自律」,奈何過往「習性」太過深重,一時半會無法更正。比如讓你現在每天都早起鍛鍊身體,你可做到,一兩天也許可以,時間一長你能否做到,是不是又被過往的「習性」所「支配」成為「邪知邪見」的「工具人」。
所以「自覺」很重要,首先心中得有這個「苗頭」,圍繞這個「點」展開探索。悉達多當時看到很多「窮苦百姓」,那顆「自覺」的種子埋到「心裡」,為日後發芽做了準備。
當代散文大家「林清玄」有次看到一本名叫《至尊奧義書》,裡面有一段話成為他自覺的種子——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覺悟。
自覺的種子埋藏在心裡,接下來便需要「悟」了,用「悟」出的方法來「渡」自己,從「苦海」到「彼岸」。
關於「悟」,個人認為需要與前輩智者「交流」,而讀他們流傳下來的「書」便是最好的「交流」,從字裡行間感受「智者」的精神,啟迪自己靈魂中的「智慧」從而「自悟」乃至最後「自渡」。
前輩智者的經驗不止於「佛教」,儒家、道家、法家等皆可,現在的哲學思想,西方的宗教思想等等都給自身的「悟」帶來啟發,總有一款適合自己,悟的同時尋找,尋找的同時再「悟」,屬於自己的「答案」終究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