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心目中的十二生肖,命運最好的就是屬豬的,身材豬圓玉潤,財運豬籠入水,吃好喝好睡得安樂。
在中國也有不少的地方是用豬來命名的,比如桂林的豬頭山,今天,我說說茂名電白區的觀珠鎮。
從文字上看「觀珠」兩個字,不管你怎麼樣解釋,都很難說得明白它與小耳花豬有關,但是,千真萬確,觀珠鎮的來歷就是與天蓬元帥的小妹一一小耳花豬有關係的。
觀珠鎮位於茂名市電白區中部,北接沙瑯鎮,東與望夫鎮、馬踏鎮交界,西連霞洞鎮、林頭鎮,南部以大雲腦等分水嶺與麻崗鎮、樹仔鎮相隔。
觀珠鎮地勢東高西低,地處沙瑯江流域支流,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正因為有這樣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造就了它成了電白區中部的一顆閃亮的明珠。
觀珠鎮的來歷:傳說觀珠最大姓謝氏人家最早在關豬嶺建立牛墟,後來發展成為豬的買賣豬行,所以叫 關豬嶺,後因當地客家人涯話中「觀珠」與「關豬」諧音,所以改為觀珠。
另外一個版本是茂名市民俗專家郭建輝說:觀珠得名於 扛豬嶺。之所以叫扛豬嶺,原因是周邊的大衙、林頭、霞洞、沙瑯、馬踏都沒有豬行,那個時候,交通運輸落後,村民養的豬都扛來觀珠賣,於是得名扛豬嶺。後來為了好聽,就將扛豬改為觀珠。無論是關豬嶺還是扛豬嶺,觀珠的得名都與豬產生了關聯。
現在觀珠圩建成了小耳花豬交易市場,觀珠鎮是茂名地區小耳花豬產業重點發展地區,遠銷全國十二個省市自治區。
觀珠鎮有謝、劉、廖、汪、陳等大姓,全鎮有11萬左右人口,是電白區最大的鄉鎮之一。
觀珠鎮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山區農業大鎮,素有「電白糧倉」的美譽。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北運菜、水果有荔枝、龍眼、黃皮,又是南藥重要生產基地,有名貴藥材沉香等等。
觀珠鎮礦產資源有錳、鎢等,花崗巖,竹木森林資源為豐富。
觀珠鎮在隋唐時為電白縣南境,明朝時招 韶州流民耕墾,清朝為 沙瑯巡檢司所轄的大榕樹堡、黃牛垌堡、觀珠嶺堡、筋勾閘。光緒年間,觀珠嶺堡析置尖山甲堡。
民國時為第七區簕勾鄉的嚴坑、磻坑、磻坑下、元坑,觀山鄉的觀南、觀北、觀西、尖山,石塘鄉的石尤塘、黃山、塘蓮,棠芾鄉的棠芾、新歐、昌業、和堂,南化鄉的河垌、大坡等小鄉。
民國30年(1941),為第二區的筋勾、觀珠(觀山改稱)、石塘、棠芾、南化等鄉。
1949年11月,為五區(觀珠)棠鄉的新棠、大陂、磻坑、嚴坑、沙垌、江夏、旱平、河垌,觀石鄉的溶水坪、樓腳、石塘、觀珠和六區(沙瑯)大榕鄉的大榕等小鄉。
1953年3月,全縣進行區鄉調整,由原6區劃為14個區、1個區級鎮。觀珠為第十二區。1957年2月3日,撤銷區一級編制,現觀珠鎮範圍內為觀珠、大陂、佛子樓、磻坑、河垌等中鄉;年末,為觀珠、佛子樓、河垌等大鄉。
1958年9月屬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6月,大躍進人民公社,置觀珠人民公社,轄觀珠、大陂、新華、棠芾、河垌、旱平、大水坡、沙垌、合利、江下、樟木垌、佛子樓、嚴坑、木師、太榕、磻坑、北田、五一、紅光、和平、石塘(灣)、晨光、葛山、背嶺等24個大隊,437個生產隊。
1960年6月,析觀珠人民公社置佛子樓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復區級建制,電白縣有六個區,其中觀珠屬第五區,轄觀珠、霞洞、下嶺(石頂)、大衙、佛仔樓等5個人民公社。
1963年2月至3月,撤銷區級建制。佛仔樓人民公社併入觀珠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20日,實行政社分權,恢復區鄉建制,撤觀珠人民公社建觀珠區,轄24個鄉,485個生產隊。1987年9月撤觀珠區置觀珠鎮,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1989年10月,村民委員會改稱管理區。
1990年,觀珠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24個管理區、365條自然村。1999年1月,管理區改回稱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委會,觀珠鎮轄區不變,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
觀珠鎮交通發展迅速,省道281、縣道640及各鄉道組成的公路網四通八達,有瀋海高速公路及汕湛高速公路博賀疏港支線 經過;深茂鐵路橫穿該鎮,並在和平村境內設電白站。
現在的觀珠村民不用扛豬出來賣了,村村都建有硬底水泥路,用小車裝載小耳豬花出售。
每個城鎮都有自己的發展史,都有輝煌騰達的歲月,也有美好的發展未來。電白觀珠因豬得名,也因豬走向發家致富之路,全鎮小耳花豬,銷售全國十二個省市區,成了小耳花豬的種苗,肉豬生產基地!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傳播傳遞茂名鄉情鄉音,謝謝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