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的界線能預防怨恨和自憐

2021-02-19 蔣佩蓉

我剛準備要出門處理一些事。今天時間排得比較滿,事情做完以後,我還需要回家花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一篇文章。臨出門以前,一個朋友突然打電話給我,我估計可以聊5分鐘之後再出門。她一聽到我的聲音,就開始跟我抱怨她的老公,然後越說越激動,卻沒有注意時間。聊了5分鐘後,我覺得她的事5分鐘根本處理不完,所以我就跟她說,不能再聊了,因為我要出門辦一些事。她說很快就講完了,再給她一兩分鐘。但每當我要掛斷時,她都會再插一句話、或是再提一個問題。我的回答越來越不情願,講話也越來越不客氣了。我發現我不但無法給她很好的安慰和幫助,而且我說出來的話充滿了不耐煩,甚至帶有怒氣,讓她越聽越著急。最後,我們這通電話不僅浪費了我的時間,她的情緒也沒有得到她需要的宣洩或安撫,更沒有得到她需要的幫助。

這種事情在生活中會不斷發生。但是我對這種事的反思、評估和反應,也會隨著自己的成長而改變很多。20年前,當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掛電話,就會勉強自己繼續聽,但是心裡會越來越不耐煩,然後內心會產生怨恨,甚至自憐。當我在事後反思和分析自己的時候,我會生氣地認為:這個朋友看不起我是全職媽媽,她一定覺得我的時間很多,有很多時間可以被她隨時打斷。然後我就會又生氣又自卑,不僅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且也會覺得:我以後應該跟她說明我有多麼的忙。

 

現在的我,會知道事先跟這個朋友聲明界線:我只有5分鐘可以給她。當5分鐘到了,我開始察覺到內心的不耐煩時,我會馬上了解到自己的界線被觸碰,需要守住界線了。因此,我會非常堅定地跟這個朋友說:時間到了,我要結束這通電話了。

要是她還是不願意掛電話,我會跟她安排另外的時間再聊,而且馬上掛電話。

要是她跟我說,覺得我不夠意思、不夠朋友,我也不會感到內疚、不好意思、被看不起、或是不忍心,而是會很委婉地跟她說,我今天安排了很多事情,不方便臨時擠進去一通需要比較多時間才能談好的電話。

要是她問我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處理,為什麼不能多給她幾分鐘,我就會委婉地繞開這個問題。因為我如何安排我的時間不是她的事,我沒有必要跟她交代,我的時間安排也不需要她的評價和認可。我只會很堅定地把我的界線告訴她,並且給她選擇,問她接下來要如何處理她的需要和事情,是她自己處理,還是我們約個時間聊一聊。

我學會了界線的功課。

20年前的我會開始感覺不耐煩,然後責備自己不夠耐心,覺得對朋友不好意思。現在的我會在感受到不耐煩的時候,用心地關注這個信號,停下來察覺我這個感受後面的需要。

20年前的我會忽視自己的感受,繼續壓抑自己去配合朋友的要求,但是內心會開始怨恨對方的自私。現在的我會把自己的界線和需求說出來,跟對方協商如何滿足彼此的需求,取得雙贏。

20年前的我會覺得我不應該這麼沒有愛,會去否定自己的感受。但當感受無法壓抑時,會不小心爆發出來,嚇到甚至傷害到朋友。現在的我會承認我的感受,因為我有界線,需要接納和聆聽我的感受,才能去處理其他的事情。

20年前的我,會等到聊了很久以後,再溝通自己的界線和需要,比如說:這個時間段本來我已經有了安排,但是會因為朋友繼續專注在她自己的問題上無法停止而感到無奈,我會陷入受害者心態。在跟對方互動的時候,我會因為不滿對方,而無意中把負面情緒發洩到對方身上;或者會開始使用情緒勒索來操縱對方,使對方停止。現在的我會儘快溝通我的界線,提醒對方這個界線,並且在對方觸碰到我的界線以後,尊重界線而叫停。現在的我會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任,成為自己感受的主人公,並為它後面的需要付出行動。

20年前的我要是跟朋友溝通我的界線,卻得不到朋友的尊重時,會陷入受害者心態,開始論斷對方,甚至猜測對方拒絕我的動機(她一定是看不起我,所以才不在意我的要求)。我會因為受害者心態而感覺更無助,增加一層負面情緒,導致我跟朋友之間的友誼產生隔閡。現在的我不會假設對方行為後面的動機,而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界線,繼續協商我們彼此的需求,尋求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在約定時間內結束,或是再約時間聆聽朋友的傾訴)。

界線是我到哪裡停止,你從哪裡開始的邊界。阿什利·摩根·傑克遜(Ashley Morgan Jackson)說:

「界線是一個明確的位置,在那裡你的責任就結束了,而對方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界線讓你停止為對方做他/她應該自己做的事情。界線也會讓你不再解救某人去逃避他們自己破壞性行為的後果,而承擔這些後果是他們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我的界線表明了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建立界線是管束自己,但從來不是試圖去掌控任何人。

在我們的文化裡,通常只有尊卑的關係,而沒有平等的關係。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的長輩不會意識到我們晚輩會有界線,也不會尊重我們的界線,因為在一個尊卑的關係裡,不存在對彼此界線的尊重,只有晚輩對長輩的遵從。在一個尊卑關係裡,當晚輩的界線被觸碰到了以後,只有壓抑自己感受的份,沒有表達和協商的空間。很多時候,我們會壓抑自己的反應去付出行動,但是內心會產生怨氣。當別人常常習慣性地越過我們的界線時,我們的內心會感覺被冒犯,也會累積憤怒、怨恨,甚至會陷入自憐。這些怨氣累積久了以後,就會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讓「應該「代替」樂意「成為推動行為的動力。

當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感受,我們就不容易察覺到自己有界線,也不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有存在的空間或理由,只會不由自主地主動去關注別人的需要。我們把健康的自我關注貼上了「自私」的標籤,然後用自責來淹沒內心的聲音。

這時,我們會因為長期忽略自己的需要,而在內心累積一種「犧牲者」的自憐,然後扭曲這種「偉大的犧牲」來強迫或勒索別人達到我們的要求。這種操縱是一個重磅武器。很少有人能抵擋這種操縱帶來的內疚感。這種缺乏界線、也缺乏對界線尊重的關係,最終會形成一種病態性的共同依賴。心理學家周慕姿把這種依賴定義為:「兩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同樣不重視自己的感受,不小心把對方的感受當作自己的責任(被勒索者)、或把自己的感受當作對方的責任(勒索者),彼此都害怕失去愛,卻又互相傷害。」

要是我們想脫離這種病態的互動模式,我們就需要從關注自己的界線開始,從自己的界線被觸碰以後的感受開始察覺,注重我們的界線,了解和感受自己的基本需要,學會與對方溝通自己的界線、建立界線、堅持界線和協商界線。

《過猶不及》系列書籍的作者——克萊德和湯森(Cloud & Townsend)說:如果你堅持自己的界線,那些對你生氣的人將不得不開始學會管束自己,而不是管束你。

在開始學會建立界線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自責,因為我們不習慣去關注和尊重自己的界線。

我們需要知道:

建立界線不是冷漠或殘忍,而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我們能夠擁有彼此間有愛、有尊重的親密關係的起點。

剛開始建立界線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借用怒氣來幫助我們有力量堅持住,有力量抵擋對方的抗議而堅持界線,但有時內心會有自責的聲音控告自己這樣做很「自私」。

我還記得剛開始學習建立界線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太殘忍了!在開口表達我的需求時,我會全身發抖,然後需要消耗大量的力氣之後才能鼓足勇氣,克服內心的牴觸和自責,去表達我的界線。之後我會很自責,覺得自己很自私。


我還記得當時為千在身邊觀察我的表達後跟我說:你輕聲又委婉的說話,像小貓咪一樣,別人不僅不會覺得你強勢,反而比較難理解你的需求,因為你表達得太含糊了。但我就是從這樣開始,一步一步地學會尊重自己和表達自己的界線。

漸漸的,我成長了。我發現我不需要借用怒氣,也能很溫柔有愛地建立自己生命中的界線和期待。你也可以的!

考慮別人的需求,並不意味著我沒有說「不」的權利,也不意味著我「必須」或「應該」滿足別人的需求。我在決定的過程中,不僅考慮對方的感受和想法,也需要考慮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要是對方不喜歡我的決定,我要記得這是對方的感受,而不是我的責任。對方需要處理自己的反應,而不是用這種感受去強迫我順從對方的需求。

要是我們妥協了,我們會鬆一口氣,因為我們避免了衝突。但是我們的界線還會繼續模糊下去。

著名詩人 Christie Williams 說:「我們會讓本有行走能力的人殘廢,因為我們選擇背著他們。」

無邊界的同情就是自我毀滅,也不會讓接受我們同情的人受益。界線模糊的人經常燃儘自己去溫暖別人,容易被騙,也容易被別人影響、說服和煽動。界線模糊的人因為習慣性地以別人為主而缺乏主見,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敢拒絕別人。因此,自己的情緒容易跟著別人的臉色和感受而起伏,同時,也很容易被別人冒犯。

評估界線的一個很好的標準就是「心甘情願」。一個健康的界線就像皮膚一樣,不會繃得緊緊的不透風。健康的界線就像你自己一樣,是活的、有彈性的, 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隨時調整的。反之,僵硬的界線沒有協商或妥協的空間。周圍的人只能遵從和配合這個界線,否則你們之間的關係就不會存在了。

也有人基本上沒有什麼界線,身邊任何人都能侵犯他的界線,拿走他的東西,改變他的主意,壓抑他的感受。因為沒有界線的人存在的主要意願就是討好別人。這樣的人也沒有辦法說不,常常會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卻無法得到太大的成就,因為他習慣向別人讓步。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 Sharon Martin 所說的,健康的界線包括:

對你不想做或缺乏資源去做的事情說不;

脫離對自己有害的狀態;

告訴別人你希望怎樣被對待;

了解自己的感受,允許自己的感受和別人不同;

不試圖改變、修復或拯救他人,使之從他們的困境或感受中脫離出來;

讓對方為他們自己做決定;

先照顧好自己;

根據你對某人的了解和信任程度,逐步向對方分享自己的個人信息;

認識到哪些問題屬於你自己要解決的事,哪些問題屬於對方要解決的;

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和隱私;

追求你自身的目標和興趣所在。

1. 暫停

回應對方以前,先問自己一下:「我的感受是個絕對熱情的YES嗎?老二凱恩跟我們說,現在要求他幫助的人和邀請他參加活動的人太多了。要是自己不能興奮地說「哦耶!」,他就會不假思索地先回答NO,因為他需要保留時間給他那個 「哦耶「的YES。

每一個NO背後都會有一個更大的YES。我們需要理清自己的那些YES是什麼,才會更有動力去說NO。

不要忘記,善待自己、照顧自己應該是一切更大的YES的基礎和前提。


2.察覺

3. 尊重界線

凱洛琳. 麗芙博士(Dr. Caroline Leaf)給了我們這個表格來做對比,幫助我們了解在建立界線的過程中,什麼是我們該做的,什麼不是我們該做的:

暢銷書《脆弱的力量》的作者布倫.布朗(Brene Brown)博士說:富有同情心的人會要求他們所需要的。他們在需要的時候敢說NO。當他們說YES的時候,他們的 YES 是誠懇的。他們有同情心,因為他們自身的界線讓他們遠離怨恨。

當我們了解了在表達界線的時候,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們就能有勇氣和動力開口,把自己的界線表達出來,並且在協商界線的過程中,能更堅定地堅持我們的界線。要是你仍然缺乏勇氣把自己的界線表達出來,可以先用文字寫下來,然後找朋友參考一下她們的意見,幫你把這些需求更清晰地理清和完善。

最後,我用一個自己的案例來描述建立界線的過程,以及評估建立界線對錯的標準。

傍晚了,我正在看一本情節比較緊張的小說。老公邀請我跟他一起出門散步。我在內心跟自己對話:我應該去,還是可以拒絕?我很想繼續看書,但又擔心老公會不高興、或是因為我的拒絕而感到受傷。我是否不要表達自己的感想,不要那麼自私,就答應他,起身跟他一起去呢?還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冒著讓他不高興的風險,為自己贏得能夠繼續看書的機會呢?

要是我壓抑自己的感受,跟著老公出門,很可能我會一路都不開心,怨恨老公中斷了我的閱讀。

如果我察覺到:最近我們比較忙,沒有時間深聊。我很可能會主動放下自己想要繼續閱讀的願望,選擇甘心樂意地跟老公一起出門散步。

我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跟老公解釋一下:這本書情節很緊張,我很想繼續讀,所以今天就先不跟他去散步了,我們明天再約時間一起散步好嗎?要是他不滿意這個回答,我們也可以再做進一步的協商,商量出一個我們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他也可能會堅持讓我跟他一起出門散步。要是我不妥協,我們也有可能因此吵架和不歡而散。

如果你是我,你會如何選擇呢?

第一個選擇和第四個選擇都是不健康的選擇。

第二個選擇和第三個選擇都是健康的選擇,因為我的界線都得到了健康的處理。

要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你的答案將體現出你的界線意識是否健康。

相關焦點

  • 蔣佩蓉:尊重自己的界線,預防在關係裡的怨恨和自憐
    但是我對這種事的反思、評估和反應,也會隨著自己的成長而改變很多。20年前,當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掛電話,就會勉強自己繼續聽,但是心裡會越來越不耐煩,然後內心會產生怨恨,甚至自憐。當我在事後反思和分析自己的時候,我會生氣地認為:這個朋友看不起我是全職媽媽,她一定覺得我的時間很多,有很多時間可以被她隨時打斷。
  • 蔣佩蓉:尊重自己的界線!警惕親密關係中的怨恨和自憐...
    但是我對這種事的反思、評估和反應,也會隨著自己的成長而改變很多。20年前,當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掛電話,就會勉強自己繼續聽,但是心裡會越來越不耐煩,然後內心會產生怨恨,甚至自憐。當我在事後反思和分析自己的時候,我會生氣地認為:這個朋友看不起我是全職媽媽,她一定覺得我的時間很多,有很多時間可以被她隨時打斷。
  • 界線不清的人,其實在單向地消耗自己,還誤以為是在「舍己」
    20年前,當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掛電話,就會勉強自己繼續聽,但是心裡會越來越不耐煩,然後內心會產生怨恨,甚至自憐。當我在事後反思和分析自己的時候,我會生氣地認為:這個朋友看不起我是全職媽媽,她一定覺得我的時間很多,有很多時間可以被她隨時打斷。
  • 自憐的樣子真的一點都不美,如何避免自憐陷阱?
    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但是我們真的有可能依戀那種從自憐而來的「快樂」滋味。當然這樣的「快樂」既虛假又短暫,讓人脫離現實。 人們經常在受了不平等待遇、沒有受到尊重或失去愛時,感到委屈,掉入自憐的泥沼中。陷入自憐時,我們時常沉湎於悲傷之中,可能還會懊惱自己的痛苦無人感同身受,無心吃飯、無心做事……不管表現形式如何,陷入自憐令人痛苦不堪!
  • 自憐與自省
    自憐是神不喜悅的。自憐是以『自我』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因人墮落後都成了自私,而自憐就是『自我為中心』的其中一個反應了。無論因著何事,當『自我』成為中心點時,上帝便不是我們生命的中心了。因此,嚴格的說,自憐也其實是一種罪。因在神之上,我們還擺著其它的東西。 自憐的人是很難反省的,也總太抬高自己(自憐等同於驕傲)。一個自憐的人是很在意自己的感覺、受傷、利益、自尊的。
  • 《楚喬傳》元淳貴為公主卻打一手爛牌:你的自憐對別人分文不值
    《楚喬傳》裡的元淳,曾經單純、善良、高貴的公主,因為皇權的陰謀,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和人性,她很可憐,最信任的父皇和最愛的男人都在騙他,得知真相之後受不了打擊的元淳陷入了深深的自憐和怨恨裡,可憐自己一腔赤誠真心錯付,怨恨時局不公人心險惡。
  • 戀人相處,最好的方式是保持「界線感」
    兩個人感情再好,還是需要遵循界線感的,因為只有在界線感的守護下,兩個人的矛盾才會更少,相處起來也才更加和諧。少了界線感的感情,遲早都會盛極而衰的。戀人相處,最好的方式是保持「界線感」,始終堅守界線感,兩個人才有長久走下去的可能。讀者姚女士告訴我,她能和男友相伴走過十年的時光,靠得就是界線感。
  • 走出自憐
    我們裡面也一定藏著某個人或物,成為我們情感的寄託,當我們受傷時,我們會記起她(他)所有的好處,心中會得到安慰;我們空虛時,會在自憐中一遍遍回憶某一段溫馨的情景,得到暫時的滿足;我們痛苦時,又總會利用喜愛的興趣或工作轉移心靈的鬱悶;你會發現,你裡面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空間,被你所愛的人或物頑固地佔據著
  • 『拒絕』——為自己『設立界線』
    他抱怨其他人怎麼能如此不體貼,想起雪片般飄落的要求使他心中有股憤怒。●最近他說,他決定遞出辭呈,他不想與朋友和同事維持關係了,他覺得生活好累。老闆很意外,怎麼想不通到底為什麼他突然要離職。「我沒有選擇,分組報告時,當沒有人跳出來做,也只能我做。很多時候能比較有責任感,能力比較好的人,也只好多勞。我覺得很不公平,我好累。」
  •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線
    去到另一家同等規模的公司,同樣的工作同等的職務,卻像變了個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按點上班遵章守紀,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橘生淮南則為橘,逾北則為枳。人還是那個人,到別人手裡卻被把玩的改頭換面服服帖帖。這就是一物降一物。就看誰能降的住。我的朋友對下屬的縱容和忍讓超出了上下級的界線。老闆就應該是老闆,權威和尊嚴不容任何人挑戰。超出界線的結果就是對方越來越肆無忌憚。
  • 尊重愛護自己
    王繼偉             青綠山水我們都希望獲得他人尊重,收穫來自他人的善意、幫助和關懷,而不想受到他人輕視、傷害、怨懟,人之同心,事之同理,在我們尊重他人、愛護他人時,必定會贏得他人尊重,尊重愛護他人就是尊重愛護我們自己。
  • 婚姻契約裡的距離和界線
    就看誰能降的住。   我的朋友對下屬的縱容和忍讓超出了上下級的界線。老闆就應該是老闆,權威和尊嚴不容任何人挑戰。超出界線的結果就是對方越來越肆無忌憚。我始終覺得,比這些更重要的,是距離和界線。   愛情能讓屌絲變才子,也能莎士比亞變傻叉。   女人一旦入了圍城就容易沒了距離和界線,極易走入兩種極端。   第一種是自以為大權在握,終於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立志將後半生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改造和馴化男人的大運動中,左手教案,右手皮鞭,有備無患,志得意滿。
  • 怨恨別人,最終傷害的只有自己!
    我們記住了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別人慢待我們的地方。於是,便耿耿耿於懷,越看這個人越滿身缺點,越看這個人越不可理喻。而別人恰恰是一面鏡子,我們對它凝眉瞪眼,鏡子反射回來的也是瞪眼凝眉,於是,我們都互相看不順眼了。原諒和怨恨是一念之差,心中裝滿怨恨,最終傷害的只有自己。
  • 愛的界線,讓我們享受婚姻為愛加分!
    1、更好地保護自己當我們總是收到對方惡意的訊息時,界線就像一道安全門,為我們人身和心靈加上了一道防護。例如,當對方無理取鬧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離他遠一點,而不是像往常一樣必須拿出所有精力來哄他安慰他。2、享有真正的自由結婚前夜,無論男女都希望開一個瘋狂的單身派對,因為許多人認為結婚就意味著將和另外一個人捆綁在一起,對方的控管和監視是理所當然。但是,在那些感情甜蜜的例子裡,越幸福的情侶,自由度越高。不過,前提是,界線給你的自由並非是指你可以任性胡來。
  • 莊子:怨恨別人,最終傷害的只有自己!
    我們記住了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別人慢待我們的地方。於是,便耿耿耿於懷,越看這個人越滿身缺點,越看這個人越不可理喻。而別人恰恰是一面鏡子,我們對它凝眉瞪眼,鏡子反射回來的也是瞪眼凝眉,於是,我們都互相看不順眼了。原諒和怨恨是一念之差,心中裝滿怨恨,最終傷害的只有自己。【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界線
    但這哪能瞞得了爸爸媽媽的眼睛啊。最後,他終於忍不住大聲喊,「大家都這樣啊!我不這樣就是怪胎了,你們憑什麼這樣說我的朋友!」原來在吉米的家中爸爸媽媽一直都允許孩子和父母的意見不同,讓吉米有機會去設立界線,即使是對爸爸媽媽。當吉米很小的時候,媽媽抱著他哄他玩時,只要他煩躁不安,說「我要下來」,即使他媽媽還想抱一會兒親愛的寶貝,她還是會立刻把他放下來,陪他玩他想玩的東西。吉米的爸爸也有同樣的育兒方式。
  • 怨恨,是一劑毒藥!
    心胸寬大不僅能產生和諧,還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出現矛盾,別人也許在無意間就傷害了我們,如果不是原則問題,我們要試著以包容的心去原諒對方。心胸寬大,才能容人,真正的聰明人會用寬大的胸懷去包容別人,還會用柔中帶剛的方法妥善解決矛盾,這是人生難得的大智慧。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
  • 成年人的界線
    在人與人碰撞的時候,難免會遇到禁忌和界線。年少時,有人會教育我們,成年之後,便少有人會告訴我們這些了,一切靠自己領悟。當我們走向社會,彼此都被默認是成年人,沒有人會不計回報地包容你。於是我們身邊常有滿臉皺紋的「巨嬰」,他們內心尚幼,總是需要他人包容給予。
  • 不糾纏,不怨恨,不痴念
    其實,不聞不問,不怨不念,才是對曾經選擇的尊重。一場緣分的開始,無論結果是喜是憂,是歡是悲,至少曾有一份讓別人羨慕的戀情,曾經那段感情,是彼此快樂的天堂,是簡單的歡愉,當結局事與願違,感情變涼的時候,就要懂得順其自然的隨緣,即便到最後各奔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