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源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指的是依據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他的品質和才能,很多時候人們總會告訴我們不要以貌取人。
雖然不能夠絕對的用外貌來憑藉一個人的好壞,但是我們可以完全依據對方的外貌來判斷他本身的一些性格特點,進而推測出他的行為和素質。
馬未都教授曾經在一檔節目中這樣說道:「人的手相可能一生都是不會變化的,但是人的面相是會變的,而通過人的面相就能推測出一個人的命運。」
面相學說最早記載於《禮記》,在西方的時候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這是一種透過觀看一個人的面部特徵來論述命的學說。
後來這一論點得到了許多心理學家的論證,他們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透過一個人的外貌特徵,我們的確可以推測出對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在過去經歷過什麼。
一個人從嬰幼兒時期一直到老年時期,他的面部特徵都是不斷變化的,而我們所積累的情緒都會不知不覺的成為面部特徵的某個細節。
在兩性關係中,很多的女性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都頗為苦惱,可能身邊的朋友們都會建議你和他多相處一段時間,才能夠看兩個人究竟合不合適。
但是很多時候,個體本身的表現和他所說的話,都具有某種掩蓋性或者虛偽性。
案例例舉:
曾經遇到過這麼一位女性讀者,她在工作的時候遇到了一名男同事,當時他處處關心她,為人也非常的正直。
雖然他總是一副看起來很諂媚的樣子,身邊的朋友也覺得他看起來比較狡猾,但是他的行為總是讓這名讀者感到暖心。
因為眾多好感的因素,所以兩個人也就互生情愫,他大膽的向她表白,當時還給她準備了很多小驚喜。
然而隨著關係的加近,他開始暴露了自己真實的目的,他開始三番五次以各種理由和她借錢。
原本這名女士覺得兩個人已經是男女朋友關係了,所以她肯定要去幫助對方,可是漸漸的,他就像是一個沒有底線的無底洞,不斷的和她要錢。
她已經把近8年的積蓄都給他了,實在是拿不出來了,他非但不感激她為他做的這一切,反而責罵她太過無能。
偶然有一次,她偷偷翻了他手機,想要查看他拿著錢究竟幹什麼了,沒想到裡面藏著那麼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原來他已經結婚了,除了她之外,他還交往著其他的女性,也是以各種理由借錢,而借到的錢都被他平時揮霍掉了。
痛苦無奈的她只好報了警,她後悔當初為什麼不聽別人的勸告,執意和他在一起,然而一切都晚了。
以貌取人既是一種高情商的行為,同時也能夠窺測出你們兩個是否合適。
眼神往往最能揭示性格
我們經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關鍵點在於眼睛,往往具有第一性,它是最直觀表達我們那些思緒情感的媒介。
如果說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他可能會經過大腦的反覆思考,加工和修飾表達出來,但是眼神就不具備這種特性。
一個人的眼神可能會是陰鬱的,也可能會是陽光的,這是很難去改變的,因此很多的領域都會採用窺測一個人的眼神來揣測他心理的方式。
如果一個人,他的眼神裡永遠看不到陽光,總是一副陰鬱的樣子,那麼這樣的人內心往往是非常黑暗的,他甚至對這個社會,對身邊的人都抱有一種敵視感。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們的眼神所表現出來的情感狀態和他所訴說的內容有很大的偏差,那麼這樣的人往往習慣於說謊。
下意識的表情最真實
人們有豐富的面部表情,我們的外貌特徵也正是因為這些面部表情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精彩。
表情一方面能夠表達出個人的情緒反應,另一方面也能夠推測出這個人本身的一種素質。
一個人下意識的表情,也就是說當你和他交談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出現的表情往往是最真實的。
在一個圖書的場景內,當他聽到一個本應該很令人傷心的事情時,他下意識裡卻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那麼這樣的人往往是不值得交往的,相反他能夠去同情別人,能夠去憐憫別人,這樣的人也一定是善良的。
在男人的長相裡有著諸多的秘密,需要我們認真的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