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三
來源/熔財經
雙11結束了,二手市場也更加熱鬧了。
大量賣家湧入閒魚,不少二手商品需要大幅度降價才能賣出去,出現了「貨賤錢貴」的特殊現象。不過,某些品類仍然供不應求,比如閒魚的求購欄目,就顯示華為P40和蘋果11等手機一機難求,各類電子產品十分受歡迎。
這並非特例,各大平臺上的二手手機交易訂單,都在今年迎來了高潮。如果說2014年開啟的是二手電商共同的風口,之後幾年逐漸偏向於高單價的垂直品類,那麼今年則更進一步聚焦於二手手機這一個領域。
從「全品類」到「3C數碼」,二手電商從「普惠」到「精準」
其實,電商行業中的風口是能夠清晰感覺得到的,不管是新品電商,還是二手電商,都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風口普惠時期。這一時期,模式處於探討階段,主要以推廣和普及為主要任務,走的是流量路線。在國內電商早期,8848、易趣、淘寶等平臺就是如此,馬雲甚至公然宣稱:「希望易趣在推廣方面花越多的錢越好,如果易趣不花這個錢,那麼培育市場的工作就得淘寶來做。」
第二階段,風口博弈期。市場培育大致完成,模式差異催生出不同的頭部平臺,弱者逐漸被出清。今日的電商格局,除了拼多多屬於異軍突起,如阿里、京東、蘇寧之類的大平臺,基本都是這一階段的倖存者。
第三階段,風口精準期。這個時期各個平臺的商業模式已經很清晰,只有特定的品類賺錢,平臺之間的賺錢效應分化,最後在某一個賽道上只留下了一個平臺。今日的各大電商平臺都處於這一時期,也都在盡力避免同質化,所以我們看到各大平臺都在進軍下沉市場,怎麼也比不上拼多多。
縱觀電商發展,草莽時代終究會結束,電商風口的過渡是一個歷史必然,新品電商如此,二手平臺也逃不過這一規律。
一開始,二手電商都是走全品類模式,以閒魚與轉轉的爭霸為主線,各大平臺都在探尋模式。
接著,便是一些分類平臺崛起,如愛回收、毒、寺庫、多抓魚、蜂鳥等等,風口變成了「全品類+細分類」,各大平臺的模式都已經清晰,有了大致的地盤。
如今,由於客單價與標準化程度高,以手機為主的3C類平臺便成為了二手電商中的一塊香餑餑。目前,閒魚、轉轉、愛回收三大龍頭中,要麼本就靠3C起家(愛回收),要麼往3C上傾斜(閒魚),要麼直接轉型押重注做二手手機(轉轉),二手電商行業完美復刻了新品電商的發展歷程。
而根據工信部的預測,2018年和2019年手機淘汰量將分別達到4.61億臺和4.99億臺,而在5G商用後,每年的廢舊手機數量將增至5.24億臺,保守估計這個市場容量達到萬億級別。
可見,3C這一精準風口並非空穴來風。
那麼,閒魚、轉轉、愛回收三大龍頭都能夠把握住這一風口,成為二手電商最後的「勝者」嗎?
未必。
二手3C數碼,二手電商中的「明珠」?
風險與機會,向來都是並存的。
這一點,從轉轉的遭遇就能夠看出來,在前面兩次風口中,轉轉就沒有把握住,將「機會」化為了「風險」。
比如,轉轉背靠58同城,又獲得了騰訊的扶持,從一開始就與閒魚在C2C模式上競爭,結果一敗塗地,最後潦草轉型到C2B2C模式,這才堪堪穩住了陣腳。
但結果就是,它在風口普惠時期內沒有積累足夠的優勢,將最簡單的C2C模式拱手讓人,而C2B2C模式又非自己擅長,於是在第二階段的風口博弈時期陷入了衰退,即便頻頻追各種風口,進軍潮玩、圖書、奢侈品等等垂直領域,仍然難以挽回頹勢,Nice、毒、多抓魚、寺庫、5173、蜂鳥等等平臺依舊是各個垂直賽道公認的NO.1。
根據艾瑞研究數據顯示,轉轉的月獨立設備已只有閒魚三成;易觀千帆的數據指出,轉轉的月活躍人數一年不到的時間下滑幅度超過40%,截至2020年8月份已經不足2000萬;再結合網經社的報告,2019年初轉轉的估值在200億以上,而今年5月合併找靚機之後,其估值只剩下18億美元(約120億人民幣),估值接近腰斬。
月獨立設備不如閒魚三成、月活躍度連續下降、估值接近腰斬……三大指標都似乎在說明,轉轉已經在苦苦支撐,若不是有58和微信這兩大靠山不斷注入流量,恐怕早已經被市場出清。就目前而言,僅靠微信九宮格流量入口和找靚機這兩大核心亮點,支撐起18億估值還是兩說。
所以,面對第三階段的「風口精準期」,閒魚屬於業務延伸,愛回收屬於以逸待勞,而轉轉加碼手機業務,實際上已經是「撤退」中的「反擊」,屬於背水一戰。
問題就出在這裡。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都知道二手電商有一些標籤:非標準性、低利潤、信任成本高等等,幾乎所有的平臺之間的競爭,都圍繞著它們來展開。
轉轉之所以競爭不過一個個垂直平臺,就是因為各個品類之間所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在「隔品類如隔山」的現實下,轉轉想要做面面俱到可以理解,但是精力有限,想要全都專業就難上加難了。
另外,二手行業是一個細緻活,遵從「100-1=0」的定律,哪怕只差一點點,就很容易做成一個大雜燴。
二手手機這個垂直賽道,尤甚。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二手手機」是二手電商最後的風口?因為在網際網路行業,某個行業的風口一定是從最簡單開始的,很少有平臺從一開始就專攻手機,因為它們都知道,手機賽道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
就拿最容易理解的幾點舉例:首先,它要求更精細化的流量,畢竟這是一個低頻非剛需的行業,靠流量採買模式無法形成商業閉環;其次,流量只是買賣的一部分,它解決不了控貨問題,需要用場景來驅動控貨;此外,二手手機的行業複雜度更高,需要很強的供應鏈能力,來解決上下遊信息不對稱的「檸檬市場」問題。
由此可見,二手手機垂直賽道雖然誘人,是少有的幾個能給平臺帶來盈利的品類之一,是二手電商的一顆「明珠」,但也是專業能力的「珠穆朗瑪峰」,需要靜下心來數年如一日的耕耘,才能在這個「難而美」的賽道中收穫果實。
這也是為什麼,轉轉要專門成立一個採貨俠,並且還要合併找靚機,因為它在這一賽道的積累並不豐厚,貿然殺進去比對壘閒魚更無勝算,重症只能用猛藥。
降維or升維?由淺入深成為矛盾焦點
今年來,轉轉在二手手機領域上的動作頻頻,不管是合併找靚機,或是宣布戰略重心,還是找羅永浩代言舊機發布會,勢頭洶洶。
但是,浮華之下往往就是憂慮滋生的地方。
前面我們說了,二手手機垂直品類並非一個砸錢就能搞好的賽道,由於行業的複雜性,轉轉過去在全品類的專業度和經驗,幾乎形同於無,等於從一個個較淺的領域,進軍到一個更深的領域,看似是在降維打擊,但實質上卻是在升級維度。
這就好比於,三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就算綁在一起一起也比不過一個尖子生。
不僅如此,擺在轉轉面前的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如何尋找一個兼顧「全品類」與「二手手機」的雙全法?
畢竟,全品類是轉轉的基本盤,花了幾年的時間大力培育,不能說丟就丟,萬一在二手手機領域失利,仍然可以作為一條後路。
不過,轉轉卻只能選擇其一。去年9月份,轉轉被騰訊和58注入新一輪投資,CEO黃煒已經感覺到了壓力,宣稱轉轉首先要「活下去」。
這表明,它的現金流並不十分充裕,並無雙線開戰的實力。
目前來看,轉轉的對外宣傳仍然模凌兩可。
這也可以理解。
北大博導教授路風在《走向自主創新》中提出過一個「技術軌道」的概念,曾經深深影響我國的產業政策。他認為,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中,並不存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曾經國產汽車、高鐵、面板、核電等工業都陷入過這一誤區,最後失去了創新動力,反而走入了「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困境,後來及時調整策略,從根本上培養自己的創新體系,反而一飛沖天。
對於轉轉來說也是一樣,它雖然「引進」了找靚機,用以彌補自身的缺陷,但問題是找靚機本身就不是一個頭部平臺,在二手手機領域也沒有構建明顯的競爭壁壘,不能彌補轉轉在二手手機上的能力欠缺。
或許,轉轉以為能夠通過合併找靚機獲得手機領域的能力,走上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但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最後難免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尷尬境地。
結語
當然,無論是閒魚,或愛回收,還是轉轉,都有機會憑藉這一風口完成蛻變和升級。
但從目前來看,市場已經給出了一定的預見性。對於轉轉來說,第一階段與閒魚爭奪遭遇滑鐵盧,第二階段逐步衰落,第三階段到底是吃老本還是二次創業誰也說不準。
或許,這就是它的最後一搏,二手電商的終局之戰即將見分曉。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連結者,產業趨勢發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