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之所以成為藝術家,原來是因為喝了這個

2020-12-12 海底青年

梵谷:「我愛畫畫,我必須畫畫,我只知道自己一直是一個畫家。有時我覺得自己離什麼都很遠,我覺得我快要失去理智了,有時他們說我瘋了。」

而帶一點瘋狂,才是最好的藝術。

只要了解一點點藝術繪畫史,就知道梵谷是個瘋子。

他的瘋,在整個圈子是出了名的。鍾愛姐弟戀(一定要大5歲最好結過婚那種)、和朋友吵架,太生氣就割掉自己一隻耳朵(還順道把耳朵包起來,送給最喜歡的妓女當聖誕禮物)。

因為偶像喜歡向日葵,就瘋狂為其畫了11幅幾乎一模一樣的畫。

喜歡待在妓院,因為覺得在那裡小姐姐比外面請的模特好說話多了。

11幅《向日葵》中的4幅

在確定做畫家這個行業之前,他和我們一樣面對未來迷茫過。做過職員、商行經紀人、當過學徒,還有礦區的傳教士...

「做啥啥不會,幹啥啥不行」。

加上感情屢次受挫,梵谷開始有點抑鬱了。最後在做畫商時,他開始意識到:似乎只有畫畫才能喚醒他孤寂的心,才能給他帶來慰藉。

童年的他被母親狠狠打擊過,但是不可否認是畫畫這件事,給他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是無所比擬的。

「他喜歡色彩,明亮的色彩。好像那躍然紙上的顏料,畫在了自己的靈魂上」

作為繪畫界的小萌新,憑藉著之前當畫商的市場經驗,猛的嗅到印象派系的在未來必火。

但是因為印象派在當時已經有很多畫家在創作了,如果他想要出名,就只能另闢蹊徑。

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爾的一處風景為背景創作了《印象·日出》。根據這幅畫的題目,藝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說法。

在畫畫時,梵谷想到了用最愛的明黃色在畫上盡情揮灑自己對這畫派的獨特理解,長久以來,也形成了獨特的畫風。

1888 《收穫的景象》,是梵谷的風格成形期

現在大家都知曉:在沒有一個經紀公司營銷的情況下,本身沒錢沒權沒長相還沒有口才的條件上把自己捧成一個「紅人」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可是梵谷做到了。

當時,他邀請到了在繪畫界已經小有名氣的高更一起玩耍,兩人更是度過了激情四射的62天,畫了同款「情侶椅」見證了彼此的成長。

梵谷和高更

左邊為《梵谷的椅子》,右邊為《高更的椅子》

那麼問題來了,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是這個:

神奇的液體

這是什麼魔法藥水?別急,待會會有詳細介紹。

每一個偉人背後都有一個堅實的後盾。梵谷背後那個人就是他弟弟,提奧·梵谷。

提奧·梵谷

梵谷一生窮困潦倒,特別是當畫家期間。賣不出去畫,沒有任何收入來源。那麼,他怎麼生活?其實全靠他弟弟提奧。

提奧每月準時會給梵谷寄200法郎。

當時的200法郎換算至今相當於每月一萬多人民幣了,這一大這筆錢在滿足他的基本吃喝拉撒後,還能滿足他追求畫畫的夢想、滿足他去逛妓院、滿足他喝咖啡、酗酒。

在這幾大愛好中,酗酒佔了很大比重,僅次於畫畫。

電影《梵谷之眼》中,梵谷所住的精神病院院長在講到梵谷為什麼會瘋的原因歸結為他的兩大癖好——過度飲咖啡和酗酒。

咖啡本身就因為咖啡因的存在會致人興奮,酒就更不用說了。

生活中的梵谷因為無人理解他喜歡他,他只有天天與酒相伴。當沒錢吃飯了就只能喝廉價咖啡裹腹,他的精神長期處於亢奮和紊亂狀態,不瘋才怪!

《至愛梵谷》電影截圖

而正是過度酗酒,讓梵谷能保持初心,活在他真正感受的世界。

飲酒後,他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迷茫的時候畫著《海邊的男孩》,模糊的五官,你甚至能感受到梵谷當時對未來的無助。

《海邊的男孩》

快樂的時候,畫著《向日葵》。靈動的花瓣,你能清晰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愉悅,對世界充滿期待和感恩。

《向日葵》

難過的時候,畫著《吃土豆的人》。灰暗的色調、畫中人物陰鬱的眼神,無一不在向讀者們傳達出他們的哀傷。

後來,他酒量越來越大,不是一兩口就能解決那些多餘的情緒時,他開始慢慢變得極端。

《吃土豆的人》

這是他最著名的畫之一《星夜》,畫面上一圈一圈的星星十分詭劫且不合常理。

在什麼情況下才能感受到這樣的星空呢?唯一的解釋是喝醉了。

喜歡喝酒的朋友可以仔細回想一下,你喝醉的時候,眼睛裡面所有的東西是不是都可以晃得你大腦直暈,他們好像離你很近或者一下變得遙遠,朦朧且扭曲。

當然,有些朋友就會開始發問了:多少度的酒可以達到梵谷這個境界?

事實上,真正影響梵谷大腦的,不是普通的酒,是苦艾酒,一種有致幻效果的酒!

苦艾是一種植物,從古埃及時代開始就作為藥草使用,直到18世紀,瑞士的法籍醫生埃爾歐丁內裡(Dr. Pierre Ordinaire)發明了第一款現代意義上的苦艾酒。

它是一種茴香味的烈酒,屬於蒸餾酒的一種。由於苦艾酒歷來有一種天然的綠色,(但也有是無色的紅色的,因成分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也被稱為「綠色精靈」。

綠色精靈一樣的苦艾酒

苦艾酒的流行在1840年代穩步增長,當時它被法國軍隊用作預防瘧疾, 最早還被用來當作胃藥,雖然酒精濃度高達70%,喝了卻不會醉,誘惑人越喝越多,

藝術家們把它稱為「綠色的繆思」,繆斯在希臘神話中,是藝術之神,是靈感之神。

我們知道藝術界從來都缺不高超的繪畫技藝,缺的是靈感——異於常人的靈感!

苦艾酒蒸餾, 1904年

那麼,為什麼苦艾酒會被藝術家成為繆斯呢?

區別於其他酒,苦艾酒有一個特別了不起的功能就是致幻。苦艾酒以其致幻作用在作家、藝術家間流行而聞名。

苦艾草

現代分析表明,苦艾酒中的化學物質側柏酮,容易引起輕微的精神影響。這種東西在毒品中也有,具有致幻效果。

這杯綠色液體幹下去,據說和吸大麻一樣high,看空白的牆壁都會閃閃發光……而這種迷亂的狀態,可以帶來豐富的創作靈感。

1860年代的酒吧,苦艾酒在小酒館,咖啡廳和歌舞廳中變得如此流行,以至於下午5點被稱為l'heure verte (「綠色時光」)

那個時代的酒吧

縱觀19、20世紀文藝圈,圈中弄潮兒有如蘭波、海明威、畢卡索、馬奈、梵谷、王爾德都是苦艾酒的忠實信徒!

苦艾酒對畢卡索的畫風影響也是巨大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明明可以畫出照片效果,但畫出來的都是「兒童版畫」。

左邊15歲VS右邊58歲

幾乎可以肯定的說,來自於苦艾酒、毒品等物品的致幻效果,是靈感的重要來源!

苦艾酒成為瘋狂天才的代名詞,雨果、魏爾倫、蘭波、波德萊爾、左拉、莫泊桑,這群每天苦於尋找靈感進行寫作的文人

自從有了這杯酒,恨不得集體改名:讓·酒裡·不喝不舒服老斯基。

喝酒的三人

「第一杯之後,您會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第二秒之後,您會看到沒有的事物。最終您會看到真實的東西,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一杯苦艾酒與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樣具有詩意。一杯苦艾酒和日落之間有什麼區別?」

「我正跟我的牆紙進行一場殊死搏鬥,要麼是它走,要麼是我亡。」

這是詩人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曾經對苦艾酒的描述。

他還說,在離開酒吧的時候,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撫弄著他的腳,讓他忘憂,進入幻覺,隨之,所有的煩惱都結束了。

王爾德

那個年代,在苦艾酒作用下創作的畫作,不勝枚舉。作為苦艾酒的死忠粉,梵谷當然也把苦艾酒畫進自己的畫作。

《苦艾酒與水瓶》 1887 現藏於梵谷博物館

1859年愛德華·馬奈畫的《喝苦艾酒的人》,這幅畫曾震驚巴黎年度沙龍。

愛德華·馬奈《喝苦艾酒的人》

海明威毫無顧忌地表達著對苦艾酒的愛,每當他故事中的主角失落時,都會用苦艾酒來忘卻憂愁。

苦艾神話,綠色解放童話,改變的觀念和揭示的含義,吸引了全世界富有創造力的自由主義者。

劇作家阿爾弗雷德·賈裡(Alfred Jarry)尋求用苦艾酒消滅他;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涉足了一段時間,為《苦艾酒徒》和立體派突破《苦艾酒杯》畫了畫。

畢卡索《喝苦艾酒的女人》 1901 現藏於埃爾米塔日博物館

畫面上的人物像女巫一樣生著一雙尖爪,正在思考是否要往苦艾酒杯裡加糖。

顫抖粗獷的筆觸令人有陰森之感,似乎描繪的正是王爾德所說的「第二階段」。

19世紀使用艾草油進行了十年的實驗之後,法國著名精神病醫生瓦倫丁·馬格南(Valentin Magnan)在研究了250例酒精中毒事件後,得出喝苦艾酒的人是經歷了快速發作的幻覺。

這種感覺比喝普通酒精的人更強烈。他還認為,長期濫用苦艾酒導致癲癇和精神錯亂可遺傳三到四代的退化性先天缺陷。

瓦倫丁·馬格南

但是這還是阻擋不了苦艾酒成為當時世界大部分地區最暢銷的餐前飲品。

有的人拿他來當做靈感的來源,而有的人卻拿來當做娛樂消遣的「網紅產品」。有的人因為它創造了行業奇蹟,有的人卻因為它進了監獄。

當一個名叫讓·蘭弗瑞(Jean Lanfray)的瑞士男子殺害家人後自殺。警察趕來之後,發現他在犯罪之前,喝了一夜的苦艾酒。這讓苦艾酒蒙上了「魔鬼之酒」的惡名。

苦艾酒

而後更多專家開始研究苦艾酒。

利物浦大學學院病理學教授魯伯特·博伊斯在1895年借鑑了瑪格南在法國的工作,對貓進行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研究了苦艾酒對貓的大腦功能的影響。

實驗得出,長期飲用苦艾酒,會致大腦神經衰弱。

1905年,美國政府做了一個實驗,讓一個畫家服了50微克的LSD致幻劑之後,讓他在藥效裡不停的自畫像,結果得到了下面這樣的結果:

接近「神作」的第六幅

這就是致幻的魔力。讓一個平庸的人可以瞬間才華橫溢起來。更何況是原本就有才情的畫家!

Lanfray謀殺案是這個熱烈討論的話題的轉折點,隨後的請願書收集了82,000多個籤名以在瑞士取締。

1908年7月5日舉行了全民公決。 該選票獲得選民的批准,並將苦艾酒的禁令寫入瑞士憲法。

1908年禁酒海報

瑞士禁止後,荷蘭在1909年禁止了它,美國在1912年禁止了它,法國在1914 年在禁止了它。

此後的近100年裡,苦艾酒都被列為違禁品。

後面被稱為「綠色魔鬼」的苦艾酒

藝術家好酒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酒精確實能讓人超越理智,以至不凡。

古今中外,有多少藝術家和酒的淵源成為千古佳話,像李白與白酒,葉芝和葡萄酒,伯恩斯之於威士忌。

然而,沒有一種酒精飲料能像苦艾酒那樣引爆如此多文人和藝術家的創作靈感,甚至於沉淪。

Viktor Oliva《喝苦艾酒的人》,1901

最驚世駭俗的莫過於梵谷了。

對於藝術大師而言,繪畫技藝都屬於次要的東西,而透過畫作傳達出的精神世界,才是藝術偉大價值的核心所在。

「繪畫盛放了他的孤寂,也把他推向更深的孤寂之中。」苦艾酒更像是他生命中為數不多的密友,陪伴他一年又一年。

在他的畫裡,可以強烈感受到傳達的情緒思想,他內心的熱情、彷徨和掙扎,他對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獨樹一幟的世界觀。

可以感到他耗盡生命所有熱情去體會生活然後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

有人說:苦艾酒對歐洲文藝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西方學者研究梵谷的生平和作品之後,曾經得出一句結論「沒有苦艾酒就沒有《向日葵》」。

然而,這些藝術家們溺愛般的渲染和荒唐行為卻給了苦艾酒的反對者們大量口實證明苦艾酒有讓人精神錯亂的副作用。

寫在最後。

在2007年,苦艾酒經過一系列改革上訴,終於返回市場啦。它現在的成分和酒精含量都在合法範圍內。

如果你混文藝圈,就一定要試試苦艾酒!說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焦點

  • 梵谷、畢卡索等藝術家的綠色繆斯—苦艾酒,為何被多國禁止?
    但是這個繆斯卻是有毒的,爾弗雷德·尼爾斯·阿諾德曾於1992年出版了一本書,對荷蘭畫家梵谷等人飲用苦艾酒後出現的症狀加以描述。書中說,過度飲用苦艾酒可能導致幻覺、痙攣、精神錯亂,乃至自殺。此酒芳香濃鬱,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並含有45度以上高酒精度,有的地區譯為艾苦酒,在臺灣absinthe直譯為"艾碧斯"。
  • 梵谷之所以偉大,是藏在作品裡的藝術精神偉大
    感謝閱讀/關注/分享/評論/收藏作者:星海藝凡塵(冰峰畫藝工作室)梵谷是繪畫藝術史上舉世聞名的大師級人物,其藝術成就享譽世界至今已有120多年,深深地影響了很多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和藝術生,在其精神力量的影響下勵志前行
  • 一段感情之所以會變淡的原因,原來是因為這個
    年少時總是天真的以為,一段感情之所以會結束,一定是因為兩人之間發生了不可挽回的「大事情」。一場口不擇言的爭執,一次不能原來的錯誤,無法抗拒的外界反對的聲音......可到最後我們才會發現,很多感情分手是在一個平常的午後,是因為一次冷漠的眼神,成為了壓死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嫁給愛情不難,難的是守住愛情你曾因為擔心一個人而打過幾十個電話發過幾百條微信嗎?
  • 藝術家、傳教士和瘋子:梵谷星盤解析(III)
    👉藝術家、傳教士和瘋子:梵谷星盤解析(II)讓我們從預測之本的角度來看看這個至關重要的冥王階段。
  • 關於畫家梵谷的故事
    而在梵谷身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梵谷的割耳案,是因為一個妓女說他的耳朵好看而割的,還是因為跟高更吵架而割的?還是為藝術而割的?梵谷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梵谷是因為顏料才導致的精神失常?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梵谷的那些故事01梵谷的藝術生涯竟然只有十年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於1890年7月29日去世,才活了37歲,而他的藝術生涯卻只有短短的10年,而這10年讓梵谷成為了藝術界的一個傳奇。
  • 梵谷的畫作和靈魂在這裡安眠
    它給一個不可否認的悲劇人生加上了一個合適的悲劇性結尾:一位痛苦而不被賞識的藝術家為了逃避世人的漠視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也有說法認為,梵谷自殺的說法中有很多地方都解釋不通。梵谷弟弟提奧就曾說,對於自殺,梵谷從來都是強烈反對的,將其稱為「可怕的」或「邪惡的」行為。而根據醫生的檢查,子彈是從一個罕見的傾斜角度射入體內的,而且是從距離梵谷很遠的地方射出的。
  • 那些梵谷所經歷過的,而你不知道的事情!
    梵谷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 梵谷是因為喜歡吃顏料才導致精神失常?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梵谷的那些故事 梵谷的藝術生涯只有十年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於1890年7月29日去世,才活了37歲,而他的藝術生涯卻只有短短的10年,而這10年讓梵谷成為了藝術界的一個傳奇。
  • 藝術家 | 梵谷:無名之人的軀殼裡有一個炙熱的靈魂
    最近,全球首部油畫電影《Loving Vincent》(《至愛梵谷》)正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梵谷去世後,郵差的兒子阿爾芒為把梵谷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尋找畫家生活軌跡的旅程,最終揭開梵谷死亡之謎的故事。趁著電影上映的熱度,文學陝軍本期藝術家就帶大家來回顧梵谷。
  • 8位大藝術家的調色板曝光,梵谷和畢卡索的最為特別
    調色盤是每一位藝術家畫畫時必不可少的工具,畫家們可以創作出一幅幅精彩的畫作,調色盤的功勞很大。在這裡插句題外話,油畫醬的頭像都是根據調色盤的形狀製作而成的。我們根據每一位藝術家的繪畫風格,就可以想像到他們調色盤大概的樣子,如果你不相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8位大藝術家的調色盤是什麼樣子的吧。
  • 塞林格帶一箱玩具出走,梵谷瘋狂追求表姐……7位藝術家的7種人生
    文森特·梵谷一度執著地追求一個女孩,是因為他覺得對方需要被拯救。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電影裡只有三種選擇: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少,知道了錯誤信息。……在我們眼裡,這些人物堪稱文化之光,他們有趣的靈魂自有來路。上海文藝出版社近日上架的一套7本「知人系列」,記取J·D·塞林格、文森特·梵谷等7個天才的人生故事。
  • 從電影《至愛梵谷》到梵谷百幅作品欣賞
    小編的話: 梵谷是世界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的永恆話題,這一點毋庸置疑。今年年初小編在人民網書畫頻道編發了梵谷百幅作品欣賞,偶爾一查點擊量居然很高,確實驚著了小編了。
  • 怒放的生命:品讀梵谷的《鳶尾花》
    他曾讚嘆道:梵谷對花朵的精緻本質理解得多麼透徹!梵谷生前窮困潦倒,只賣出過一幅繪畫。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這幅《鳶尾花》拍出了天價(5390萬美元),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藝術品之一。這也許是不為名利的梵谷萬萬沒有想到的。
  • 兩大藝術家的「相愛相殺」:梵谷與高更
    梵谷與高更可謂是藝術史上的兩位大師,那麼他們之間產生了怎樣的火花呢?提起文森特梵谷不得不聊一聊的是保羅高更,他是梵谷為數不多的知己(最起碼梵谷是這麼認為),也是唯一一個被梵谷欣賞的男人。他們在巴黎相識,梵谷還向高更展示自己的作品《向日葵》並獲得了高更的讚賞。
  • 畫不出梵谷的星月夜,把它收入囊中還不行嗎?
    除了熟悉他的《向日葵》和《星月夜》,發兩句「這個藝術家有點神經」的牢騷以外,大多數人對梵谷一無所知。
  • 鳶尾名畫|梵谷《鳶尾花》
    與大多數畫作相比,背景相對複雜。這將您的注意力從主要的花朵上移開,但它很好體現了花卉融入了大自然的意圖。色彩正如您對梵谷所期望的那樣,這是一幅色彩鮮豔的畫。但這畫並不花哨,也不過分的豔俗。所有的顏色都能自然和諧地工作。暖色和冷色之間達到了令人愉悅的平衡。溫暖的是前景,背景中的紅色,橙色和黃色。
  • 我們看到梵谷的畫會放鬆?原來藍色是最治癒人的色彩
    之所以叫「藝術維C,是因為,很多人認為藝術很高冷,很遙遠,但在我看來,藝術就像日常的維生素C一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從讀美術學院再到工作的14年裡,我都沉浸在藝術的世界,還有4年我就可以成年了(笑)。這聽起來挺漫長的,但扳指一算,時間其實過得很快。在14年的臨床經驗裡,我被人問得最多的問題是:藝術到底有什麼用?
  • 效仿梵谷畫風 當代藝術家創作蝙蝠俠版《星空》
    效仿梵谷畫風 當代藝術家創作蝙蝠俠版《星空》 時間:2011-08-04 10:26:21   來源:   責任編輯:不欺負人
  • 鉻黃這個顏色,記錄了梵谷一生快樂又痴狂的時光
    鉻黃是一個鮮豔溫暖的色彩,是藝術家梵谷的至愛。它源自1762年在西伯利亞腹地的別列佐夫金礦中發現的一種橘紅色晶體,後被法國化學家沃克蘭合成製作成鉻黃顏料,從而成為廣泛運用的色彩。《靜物與聖經》梵谷但是,對藝術家而言,這些金燦燦的封面是現代主義、美學和頹廢主義的象徵。
  • 梵谷的耳朵究竟是誰割掉的?
    還有個說法是,當時他在法國阿爾,與高更住在一起,由於患病引發精神失常,兩人日夜爭吵,高更氣憤離去,梵谷為此割掉了自己耳朵。  有個故事講到,妓女拉舍爾與梵谷開玩笑說喜歡他的耳朵,梵谷便割掉了自己耳朵送給了拉舍爾。  但梵谷割耳朵確實因為高更,他與高更在作畫方面意見相左,當時梵谷提出集合幾位畫家共同「創造」出一幅畫,這種想法遭到高更的譏笑。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影片先由真人演員來表演電影中的情節,再由畫家進行繪畫創作,將真實的場景、人物繪製成為「梵谷風格」的電影畫面。這部電影以梵谷生前未寄出的信為線索,通過梵谷朋友兒子的視角講述了梵谷生前的一些故事,並以此來探尋梵谷死亡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