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蜜蜂消失,人類只能存活4年?

2021-02-15 手選

懶人專用,用了很美,也會笑。

作者:李浩然 趙亮

來源:瞭望智庫(ID: zhczyj)

手選經授權發表

「蜜蜂消失後,人類只能活四年」。


近來,打著愛因斯坦旗號的這句話流傳甚廣。


實際上,愛因斯坦並未說過這話。



但是,蜜蜂對人類意義重大,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人類一天也離不開蜜蜂。


然而,目前,全球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蜜蜂離奇死亡。


人類的生存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1


一隻工蜂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離巢尋找甜美花蜜,並運回來給蜂群製造蜂蜜,這個過程日復一日地持續了數百萬年。


但是,自2006年以來,世界範圍內出現了蜜蜂大量失蹤的神秘現象。



在一個蜂巢中,絕大多數工蜂都不知所蹤,只剩下幼蟲、少量哺育蜂和蜂王。


「活不見蜂,死不見屍」,像從人間蒸發了一樣。


這實在太不尋常:


工蜂在一定時間內的自然死亡數量相對小且穩定;


工蜂在巢內死亡後,屍體會由活著的工蜂搬運到巢外,散落在附近;


一般情況下,工蜂不會拋棄蜂王和幼蜂,這背離了群居蜜蜂的社會性原則,因為蜂巢沒了工蜂的支撐,整個蜂群很快就會被「團滅」。

 

蜜蜂消失現象像瘟疫一樣,逐漸蔓延至全球,五大洲都傳出了蜂群大量消失或死亡的消息,而且,情況愈演愈烈:


在美國,35個州的養蜂人發現自家蜜蜂飛走以後再也沒有回來;


(圖源:美國農業部)


在英國,各地的養蜂者發現,在沒有疾病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大量蜜蜂捨棄「家園」而去,光在蘇格蘭就有數千隻蜜蜂神秘消失;


作為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國,我國蜜蜂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750萬群減少到現在的680萬群左右,減少了10%(依據我國草場、森林和農作物的數量,中國比較合適的載蜂量是1000萬群左右);


西班牙有報告稱已有數千個蜂群消失;


在瑞士,大約40%的蜜蜂已經消失.



另外,在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31個種類的蜜蜂赫然在列:30種熊蜂(Bombus)和1種切葉蜂(Megachile),其中,極危3種、瀕危1種、易危4種、無危18種、數據缺乏5種。


2

有人可能要問,蜜蜂的事跟人有什麼關係?


關係很大!


首先,蜜蜂的存亡影響著人類的吃飯問題。


全球約30%的農作物依賴蟲媒授粉,蜜蜂是其中的主力軍。


在一隻蜜蜂傳粉的過程中,它毛茸茸的身體能沾住50萬~75萬粒花粉,使植物得到充分授精的機會,從而在提高糧食作物產量和質量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失去了蜜蜂,很多作物的產量會直線下降,甚至出現絕收危機。


在人口數量持續暴增的情況下,蜜蜂的消失將使人類面臨嚴重饑荒!


同時,蜜蜂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據估計,蜜蜂授粉每年可以為美國創造150億美元的價值,除了釀蜜,更多的是作物因蜜蜂授粉而在產量和質量上產生的增加值。


從2014年,我國農業部就開始試驗推廣蜜蜂授粉技術(目前,全國共有24個示範區參與了蜜蜂授粉的示範推廣,涉及油菜、向日葵、大豆、蘋果、梨、棗、櫻桃等12種植物,示範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試驗結果表明,多數作物增產效果顯著,果樹、草莓等作物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設施作物每畝節約用工10人以上。


其次,如果蜜蜂滅絕,更多物種會隨之消失。


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無論少了哪一環,都會對整體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蜜蜂這一環尤其關鍵,它與植物的協同進化效應使物種的多樣性得到了最大體現。


假如蜜蜂消失,很多物種也會跟著逐漸湮滅。


比如高度依賴昆蟲授粉的巴旦木,如果缺少蜜蜂等授粉昆蟲,幾乎不會結果。


許多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甚至只能依靠特定的蜜蜂幫助授粉。



再次,蜜蜂的副產品太珍貴。


蜜蜂的「才藝」很多,不但產出蜂蜜,還產出蜂膠和蜂蠟。


什麼是蜂膠?


這是它們從植物中收集非常黏的樹脂等帶回蜂巢,加入自身的分泌物,產出的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膠狀固體物。


一個5至6萬隻的蜂群一年只能生產蜂膠70—100克。


物以稀為貴,蜂膠因此被稱為「紫色黃金」。


對蜜蜂來說,蜂膠是蜂巢的粘合劑,也是天然的消毒劑和抗生素,殺死蜂巢裡的細菌、黴菌等,維持整個蜂巢的健康;


對人類來說,蜂膠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美容養顏方面效果也十分顯著。


什麼是蜂蠟?


它是工蜂自身分泌出來的一種天然臘,是蜂巢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


對於蜜蜂來說,蜂蠟是建造蜂巢的磚頭,蜂膠是粘合磚頭的混凝土。


對於人類來說,蜂蠟作為少有的能被大規模獲取的天然臘,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農業、醫藥、食品甚至航天、電子、軍工等行業的生產製造中。


由上可知,如果蜜蜂消失,我們將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3

誰是幕後元兇?


腦洞向來很大的美國人幾乎立刻找到了「替罪羊」:


有人稱,政府噴灑的某些「東西」導致了蜜蜂的消失;


有人認為,外星人正在帶走蜜蜂;


有人怪罪手機輻射;


有些人怪罪奧薩馬·賓拉登;


還有人歸罪於紫外線.



實際上,蜜蜂的大量消失行為被稱為「蜂群崩潰失調病」(英文簡稱CCD),經過科學家不斷地研究,終於得出結論:


一是環境氣候發生了巨大變化。


空氣、水體的汙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導致的溫度升高,都會對蜜蜂生存所依賴的水源、食源,甚至是生長發育造成巨大影響。


當下,世界各地城市化進程加快,現代化建築、公路、鐵路以及人類活動等都能造成蜜蜂所處生態環境的破碎化。


大面積連續的生存環境,被分割成一個個總面積較小的斑塊。


這種機械性的分割,不僅減少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還讓一些動物種群被迫隔離,降低了物種之間的聯繫,作為其中一員的蜜蜂訪花頻率和行動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二是人類耕作方式的改變。



隨著農業集約化的不斷推進,我們開始成片種植單一作物。


這種情況在歐美尤其常見,他們實施大農場經營,可能一大片農田只種植玉米、大豆等一兩種作物。這些作物的花期幾乎同時開始、同時結束,持續性短,使野生授粉蜜蜂得不到連續而充裕的食物供給。 


三是殺蟲劑、農藥的使用。


數十年來,人類將數以百萬噸的藥劑施用於農作物。根據美國農業部調查,超過50%的食物都有殺蟲劑及農藥殘留。


然而,在消滅害蟲的同時,蜜蜂等無害動物也被滅掉了。


蜜蜂沒有免疫系統,無論是被農藥噴到還是把粘了藥的花粉當做食物帶回家,都會讓其中毒身亡。


即便微量的農藥毒素,也會讓蜜蜂表現失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最終也只能走向死亡。


為了證明農藥對蜜蜂的影響,科學家做了幾個實驗。


實驗一


科學家用尼古丁類農藥餵食蜜蜂幼蟲,濃度在十億分之十到五十,相當於自然界中農藥的微量殘留。



之後,比較被餵食過農藥與未被餵食的蜜蜂發現:雖然表面看不出差別,但長時間餵食農藥會使蜜蜂神經系統逐漸癱瘓而導致死亡。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含有農藥的花粉進行研究發現:蜜蜂當作食物帶回家的花粉,至少含有6種可測的殺蟲劑、除草劑、除菌劑。


活不見蜂、死不見屍,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實驗二


先將能發射雷達信號的小型感應晶片粘在蜜蜂身上,晶片非常輕,不會影響蜜蜂的正常活動;



用紫外線使粘著劑乾燥,這樣就能追蹤蜜蜂的行動軌跡了;



將含有微量農藥的糖水放入餵食器,蜜蜂會在數分鐘內記住地點(餵食器與蜂窩的距離控制在30米以內);



正常情況下,蜜蜂從餵食器回到蜂巢、再返回餵食器,所花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



但是,蜜蜂吃了含有農藥的糖水後,這個過程所需時間延長了。


農藥劑量越大,所用時間越來越長,並且,這些蜜蜂看上去焦躁不安,甚至無法回到蜂巢。 


利用雷達追蹤到這些失蹤的蜜蜂,我們發現,它們已經死亡,並且明顯偏離既定路線,落到了超出正常範圍的地方。


當然,科學家必須追蹤大量蜜蜂,才能得到可靠資料證實這個結論。


實驗三


科學家創造了身上有刺青的蜜蜂。


將活蜜蜂稍微冷凍,使它半昏睡;



然後,把蜜蜂固定在雕刻架上,刮除其背毛並補上顏料;



接下來,在每隻蜜蜂身上刺上不同編號;



用蜂巢門外安裝的紅外線感應門,記錄下每隻蜜蜂的活動;



同時,建立專業的資訊追蹤系統用於監測蜂巢內外的環境。



將一系列監測的大數據進行匹配和研究後發現,攝入農藥後,蜜蜂的飛行距離、飛行時間和速度都被削弱。


一些蜜蜂在暴露於農藥中一到兩天後,會在短期內非常活躍,飛得更遠,但長期觀察下來,它們的飛行能力是大幅度下降的,飛行狀態也趨於無規律化。同時,蜜蜂的學習、記憶能力也幾近喪失,忘記如何採蜜,忘記返回蜂巢的路徑。


4

沒了蜜蜂,蒼蠅、甲蟲等昆蟲不是也可以授粉嗎?


當然可以。


但是,蜜蜂是授粉昆蟲大軍中的「精銳」,其他昆蟲根本沒法跟它比:


效率極高;


不會破壞性地「消費」植物;


有專業的裝備(如花粉籃、花粉刷、分叉絨毛等)和專業的能力;


授粉的同時能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藥品;


可以人工大規模的飼養。

  


其他昆蟲不行,那人工授粉可以嗎?


當然可以,但是這個過程相當複雜:


爬到樹上,從樹上摘一些品相好的、完全開好的花;


把花烘乾、花粉搓下來,挑出雜質後分裝到小藥瓶裡;


每人胸前掛個小藥瓶,到了果園,用鉛筆頭上的橡皮或者毛筆沾取花粉,對著花蕊輕微摩擦,讓花粉轉移到花上。


這樣,一朵花就授完粉了。在授粉季節,這一系列動作要重複無數次。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抓好時機——早了,花沒全開,就需要授第二輪;晚了,植物就結不了果了。



為了讓授粉變得簡便一些,人們發明了一些裝置。


這是一張人類用花粉振動器給西紅柿授粉的照片。西紅柿的花粉被緊緊鎖在花的雄蕊,釋放花粉的唯一方法就是振動花葯。



這本應是大黃蜂幹的活。


大黃蜂是世界上少數可以握住花朵並將其震動的蜂種之一,通過抖動飛行肌來震動花朵,振動頻率類似於音樂的C大調,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給花朵授了粉。



那麼,通過大黃蜂授粉和花粉振動器授粉的果實,哪個口感更好呢?肯定是大黃蜂授粉的。


科學家深知蜜蜂的重要作用,為了防患於未然,開始著手研究「機器蜂」,以期實現蜜蜂的授粉功能,從而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糟糕情況。


2013年,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製造了一款體重不到1/10克的機器蜂RoboBee。



該機器蜂只有硬幣大小,可以通過電腦控制在空中「飛行」,但是無法完成更多的動作,電池續航、傳感器等方面也有諸多難題亟待解決。


此後,日本科學家在一臺超小型無人機上使用了新材料「離子液體凝膠」固定了一些馬的鬃毛,通過指揮無人機飛過花朵的雄蕊到雌蕊,來完成授粉。


但是,在短期內,機器蜜蜂和無人機授粉都無法代替蜜蜂。


一方面,想要生產1千克的蜂蜜,辛勤的蜜蜂必須要完成200萬朵花以上的巨大工作量,90萬英畝(約3642平方千米)的杏仁樹,有3萬億朵花需要蜜蜂來授粉,無人機授粉這種方式需要遠程操控,指揮像蜂群一樣多的無人機暫時還不切實際,只能寄希望於未來,通過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和人工智慧,無人機實現了真正的自己飛行。


另一方面,因為蜂產品內部都有蜜蜂自身攜帶的生物活性物質,機器蜂無法釀蜜,這是機械蜂完全不可能取代的。

 

5

針對蜜蜂消失的現象,一些農業發達國家出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近幾年,美國、英國、法國等相繼出臺了保護蜜蜂等傳粉昆蟲的國家發展戰略規劃。


此外,歐美很多科學家及愛蜂人士提倡把開花植物種植到家門口的院子、林蔭大道、公共花園、社區公園、路邊及草地等;





同時,提倡農田更加多樣化,重新種植固氮作物滋養土地,並種植有花的緩衝田埂。



上述方式,不僅可以滋養蜜蜂,還可以滋養享受蜜蜂授粉成果和蜜蜂產品的我們自己。


在我國,為了保護中華蜜蜂(中蜂)的物種資源,國家和科研院所開始重視研究中蜂的繁衍和發展。


比如,北京市房山區蒲窪鄉建立起中蜂生態保護區和科普館,推出了蛇魚川溝峪「中華蜜蜂生態觀光谷」和「中蜂割蜜節」活動,一些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禁止在保護區內放養義大利蜂,並鼓勵當地村民通過木桶招蜂、野外引蜂等方式保護當地的中華蜜蜂。


我國科學家認為,對野生蜜蜂,需要從蜜源植物和棲息地兩個角度考慮有花植物的種植——在城市綠地、公園和農林生態系統中,增加有花植物,不但可以招引蜂群並提供花蜜和花粉,還可以為蜜蜂築巢提供便利。


最後,我們希望蜜蜂消失的那一天永遠不要到來。



「手選」都是朋友圈裡的「爆款」。有啥想說的,留言裡,咱們一起聊。

進「手選」,可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果蜜蜂消失,人類只能存活4年?這是真的人類危機...
    >「蜜蜂消失後,人類只能活四年」。但是,蜜蜂對人類意義重大,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人類一天也離不開蜜蜂。然而,目前,全球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蜜蜂離奇死亡。人類的生存危機真的要來了嗎?從2014年,我國農業部就開始試驗推廣蜜蜂授粉技術(目前,全國共有24個示範區參與了蜜蜂授粉的示範推廣,涉及油菜、向日葵、大豆、蘋果、梨、棗、櫻桃等12種植物,示範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試驗結果表明,多數作物增產效果顯著,果樹、草莓等作物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設施作物每畝節約用工10人以上。其次,如果蜜蜂滅絕,更多物種會隨之消失。
  • 如果蜜蜂消失,人類只能存活4年?這真的是一個大危機!
    ——「蜜蜂消失後,人類只能活四年」,近來,打著愛因斯坦旗號的這句話流傳甚廣,實際上,愛因斯坦並未說過這話,但蜜蜂對人類意義重大,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人類一天也離不開蜜蜂。自2006年以來,世界範圍內出現了蜜蜂大量失蹤的神秘現象。在一個蜂巢中,絕大多數工蜂都不知所蹤,只剩下幼蟲、少量哺育蜂和蜂王。
  • 如果蜜蜂消失了,人類就會滅亡!
    4、每隻蜂蜜一生只能釀造十二分之一茶匙的蜂蜜 蜜蜂窮一生精力來回千遍採百花,也只能收集到這可憐的一丁點蜜糖! 看完這十大理由,如果你還覺得蜂蜜「天然健康」,實在是被廣告洗腦過甚了!我們有太多更好的選擇! 對蜜蜂來說,它們只有蜜糖一種選擇,但我們卻有無數選擇!如:楓樹糖漿、龍舌蘭草蜜、椰子蜜、麥芽糖漿、椰子糖、甜菊葉糖等等,都是精製糖的健康替代品!
  • 沒有蜜蜂人類只能活4年,這是真的嗎?
    「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剩下4年的時間存活。」儘管這句話沒有科學的數據來來證明,但蜜蜂消失一定會多多少少的影響到我們。根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蜜蜂在第三紀晚始新世地層中就已經被大量發現,可以說蜜蜂的出現與白堊紀晚期植物的繁榮息息相關,而蜜蜂不僅見證了地球的發展,也見證了人類的誕生。
  • 如果蜜蜂消失後果會怎樣?科學家:生物大滅絕或會出現
    還記得小時候家喻戶曉的兒歌「兩隻小蜜蜂,飛在花叢中……」蜜蜂作為很常見的昆蟲,人們對它還是很熟悉的。但正是因為熟悉,才往往容易被忽視。如果蜜蜂消失在這個世界中,後果會是什麼呢?蜜蜂是昆蟲,而且還是完全變態昆蟲。正如同人類要經過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樣,蜜蜂也要經歷它們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四個階段:卵、幼蟲期、蛹、成蟲期。
  • 蜜蜂世界分布圖公布,為何愛因斯坦說,它滅絕了人類難以生存?
    蜜蜂和人類有何關係?第一張分布圖公布,與愛因斯坦預言有關?在網絡上流傳著很多關於愛因斯坦的預言,其中有一項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愛因斯坦說如果蜜蜂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人類也只能存活4年的時間,此話一出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人類的命運怎麼可能會掌握在渺小的蜜蜂手中呢?它的消亡和人類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 如果蜜蜂滅絕了,糧食會減產、只是人類餓肚子?可能要嚴重得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雄蜂的精液可以在蜂后體內存活數年,因此保存在蜂后精囊中的精液可以在數年內慢慢使用,一直都會產出受精卵,最後將發育成工蜂或者蜂后。,未來繼續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花繼續開,卻不會或者難以再結果,又或者各種瓜類,豆類等等可能都將失去自然蟲媒授粉的可能,人類如果要吃到這些瓜果類的話,成本又將上升一個數量級!
  • 人與自然:如果沒有了蜜蜂,人類是否還能生存?
    文/姬國君一說到蜜蜂,大部分人都會想到蜂蜜,但是在生活中看到蜜蜂,有的人對它們感到很討厭,因為它會叮人,讓你覺得刺痛,更甚者如果你不幸過敏,還將會產生致命的後果。但是事實上,蜜蜂除了生產蜂蜜之外,與人類的生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蜜蜂死亡了,那麼人類也將無法生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知道全世界超過八成的農作物都是開花植物,為了實現授粉繁殖,這些作物必須經由傳粉生物實現授粉的目的。
  • 華東蜜蜂成群奔向死亡,愛因斯坦預言:沒有蜜蜂,人類最多活四年
    來源:天涯論壇 新華網此前曾報導,愛因斯坦的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蜜蜂對人類至關重要,研究發現,檢測空氣汙染源頭,蜂蜜竟有這種功能! 中國華東地區,從浙江到安徽一帶,出現「殭屍蜜蜂」現象。專家分析是由於濫用農藥,蜜蜂中了慢性毒,有如殭屍般成群出走蜂巢。媒體新華網此前曾報導,愛因斯坦的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蜜蜂對人類至關重要,研究發現,檢測空氣汙染源頭,蜂蜜竟有這種功能!
  • 為什麼蜜蜂會逐漸消失?
    我那時18歲,很無聊我在圖書館隨便拿起一本關於蜂的書當晚閱讀了這本書。我從沒想過昆蟲生活在複雜的社會。 這就像最好的科幻成真。而更奇怪的是,這些人, 這些養蜂人,像家人一樣愛著蜜蜂, 當我放下這本書,我就知道我要親自看看。於是我去為商業養蜂人工作, 一個擁有 2,000 個蜂箱的新墨西哥州的家庭。我從此被迷住了。
  • 「沒有蜜蜂,人類只能活4年」,這是真的嗎?
    今天,劉老師就帶著大家來看一看蜜蜂的身體到底是什麼樣的!蜜蜂的頭部的眼睛是複眼,它能夠感受光的信息,形成一個大致的圖像;它有一對能感受到遠處花香的觸角,幫助蜜蜂發現蜜源和辨彆氣味;蜜蜂的嘴巴叫口器,用來咀嚼及吮吸花蜜。蜜蜂有薄薄的翅膀,擁有這對翅膀,他們就能飛去想去的地方。蜜蜂有幾條腿大家知道嗎?
  • 蜜蜂的一生在忙什麼?
    我想用個NB的開頭,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能再存活4年。
  • 同樣是群居動物,為何人類能改變世界,蜜蜂卻只能改變它的小窩?
    同樣是群居動物,為何人類能改變世界,蜜蜂卻只能改變它的小窩?
  • 愛因斯坦預言,這種蟲子滅絕,人類活不過4年!如今越看越有道理
    如果要問誰舉起了近現代科學界的天花板,那肯定是愛因斯坦。這位猶太人簡直就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要是沒有他,近現代物理學和一系列科技發明不知要等多少年才能被人類發現。
  • 蜜蜂授粉 意義重大
    2010年農業部印發《關於加強蜜蜂授粉技術推廣促進養蜂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10年農業部印發《蜜蜂授粉技術規程(試行)》通知 。2013年農業部開始實施《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示範方案》。農發〔2017〕1號《農業部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第15條.大力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促進農業節本增效。
  • 如果沒有蜜蜂了我們怎樣生活
    三五為伴的仙鶴早在一百萬年前,採花蜜和花粉的蜜蜂家族就已經存在了-歷史可比人類久遠得多。而對於蜂巢的利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時代後期,從那時起,人類就知道蜂蜜滋味如何了,在法老王的壁畫中就有表示蜂蜜的符號。直到今天,蜂蜜產業也是世界經濟的一項重要分支,僅歐洲一個國家每年就要消耗大約85000噸蜂蜜。櫻桃,蘋果,油菜,黃瓜,都是它們的服務對象,沒有了蜜蜂的幫助,這些蔬菜水果能順利結果簡直就是痴心妄想。每一杯蜂蜜都凝結了1200萬朵鮮花的精華。
  • 如果人類沒了大腦,還能存活嗎?一小男孩創出奇蹟!
    如果說人類的大腦沒了一半會發生什麼呢?全部的大腦都沒了之後,還能活下來嗎?大腦是我們人體所有的器官裡面最複雜的一部分,它是所有神經系統的中樞,也是最複雜的組織。但是出乎意料的,還真的有動物在失去大腦後還存活的案例,在美國,有一隻叫做邁克的雞,就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在1945年,一位農場主隨意抓了一隻雞用來做菜,但是他將雞的腦袋砍了下來,雞卻還是保持站立著,並且跟被嚇到了一樣到處跑。
  • 地球小精靈-蜜蜂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可是,假如世界真的沒有了蜜蜂會發生什麼呢?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僅能活四年,沒有蜜蜂就沒有植物,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小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社會昆蟲,在植物開花的季節幾乎隨處可見,因其能採花釀蜜而被人們所熟知,更因其尾部有毒針而被人們所畏懼,但不管從什麼方面說蜜蜂都是不折不扣的益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的特點和生活特徵吧!
  • 蜜蜂到底有多辛苦?
    其實那些黃黃的東西是蜜蜂的食物——花粉。這些花粉粘在蜜蜂身上的毛上。其實蜜蜂的毛是分叉的,有點像鳥類的羽毛。這些像羽毛一樣的毛就是蜜蜂的重要特徵之一。這些毛可以用來收集花粉。你一定見過蜜蜂採花的樣子吧。花朵就是蜜蜂的超市。蜜蜂在各種花朵上面採集花粉和花蜜。它們在花朵上面忙忙碌碌地吸食花蜜。粘粘的花蜜粘在蜜蜂身上,也能把花粉粘住。
  • 最不起眼的海洋生物,卻可以輕易殺死人類,存活至今6億年!
    雖然人類已經成為了陸地上的霸主,世界上的每一塊土地都曾有過人類的足跡,但是海洋不一樣,哪怕是以現在的人類科技,也無法將觸手伸到大海裡,所以人類對於大海總是缺少了解,頂多是了解一些海洋生物的習性。有一種水母到現在為止已經存在著6億年還要久!並且燈塔水母有一個超級厲害的技能——「返老還童、永生不死」。這個技能以人類現在的科技還無法破解。燈塔水母會在繁衍之後進入「水螅型」,這個技能是沒有冷卻時間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難題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們。很多人都見過水母,甚至有不少人吃過,雖然我是沒有嘗過,但是我的確聽說過有不少地方有吃水母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