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奢侈品大牌的發布會後臺看到的

2020-12-13 粗心相遇

大秀之前,在工作室的部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把他們的logo縫上去,用手縫。當老匠人,一針一線把品牌的標籤縫上去之後,大本營的備戰宣告結束。那一刻是很神聖的。

目睹這些幕後工作之前,我從不認為,一場所謂的時裝秀有什麼好看的。而現在,我很期待,有生之年,能夠有一次機會,坐在秀場T臺的旁邊,靜靜地看著一個個模特,一件件衣服的出現。

我想想看啊,這好有一比,對於建築,我始終認為,建築的本身沒那麼吸引我,但建築群之間所攏住的那團空氣,那陣風,是分高低上下的。有些,是真的有氣質的。有些,完全不具生命力。時裝大秀也是一樣,一個個模特,一件件衣服,他們圍攏的那陣風,才是每個品牌的命根子,那個氣場,才是品牌的魂。如果今生有幸,一定不要因為別的雜事而推脫錯過,一定去一次現場,因為那團氣,那個氣場,是電視直播永遠不能給你的。相信你一定會帶回很多很多,藏在浮華背後,非常考究,很有營養的東西。

模特

模特這個職業,尤其是給國際大牌走秀的模特,維密就更加甭提了,身材,臉蛋兒,步伐,甚至你身上帶不帶範兒,有沒有自帶高光的吸睛特質,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強大武器。但據我近距離觀察,想要出人頭地,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所謂基礎分,還要有兩個加分項,最起碼要在這兩條上面有點兒競爭力,什麼呢?膀胱是第一競爭力,皮膚是第二競爭力。你得憋的住尿,你的皮膚得抗造。各種奇形怪狀的衣服一旦上了身,甭管上臺與否,你的身體已經屬於秀場的T臺了,就甭想別的了。各種化妝師的各種路數風格,各種塗的抹的噴的粘的,你的皮膚都得扛得住,別輕易過敏,別輕易爆痘,也不能輕易冒汗導致不該有的脫妝。當然,除了以上兩條之外,其實還有第三競爭力,你的腳脖子,你的腳踝,要足夠堅韌有力,耐磨且靈活。多詭異刁鑽充滿創意的鞋子都能駕馭得了,不影響貓步,更不會摔倒。我那天去他們籌備,進進出出很多模特都要試自己的衣服,調整裙擺大小,調整鞋帶的系法,各種調整,脫鞋的時候,有些模特的腳踝那兒,真的不忍直視。

品牌設計師

首席設計師是一個品牌的精神導師。國際時裝周的每一個大牌的每一場秀,嚴格意義上講,就是首席在帶兵打仗,這麼形容,一點兒不為過。好多人說,破壞力,是首席設計師的第一競爭力,我不這麼認為。是,我同意一點,我們的眼睛,對極具破壞力的東西,是無解的,那種視覺衝擊是無以倫比的,我們無疑是會被徹底徵服的。但說到破壞力,誰不會呢?「天馬行空」,「白日做夢」,出位,越界,另類,不同凡響,人人都可以在腦袋裡醞釀,但所有的創意最終都要落地的,都要變成可穿戴的衣服,換句話說,每個夢想的可行性,都要利用理智和經驗,更多的是技術和手藝去完成的。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始終有一條金線,值錢的並不是那個夢,而是那條線。而這條線,就是首席設計師的競爭力,是什麼?是「克制力」。在「破壞力」人人都有的時代,「懂得克制」才是殺手鐧。

絕大多數,做不到頂級奢侈品牌首席設計師的人,都是一口氣天馬行空,但收不住,收不住了,就跑了,偏了,廢了,過度了,太用力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創意過剩」的人,但掌握的好「收放」,拿捏的穩「輕重」的人,匱乏至極。所以,大牌也就那麼幾個,大牌的首席鳳毛麟角。

製衣工人

我更願意尊稱他們為製衣匠人,甚至有些人可以被譽為製衣大師。尤其是國際頂級大牌服裝的製衣師傅,如果給他們的雙手都上個保險,估計保費也得要值「相當於他們體重的黃金」了。衣服的圖紙,寥寥幾筆,但要變成最終的成衣,路漫漫的讓人絕望。我在他們的製衣工作室裡,呆了兩個小時左右,一件皮質的上衣,連脖子部位的那一溜兒,坑次坑次的,說實在話,我絲毫沒看出有任何的進展,就在那兒縫製,純手工縫製。有很多頭髮花白的師傅,問了他們,有些竟然在這一行工作了近50年。打小學徒就做服裝,一路下來,跟著大牌做時裝周,也是一晃很多年,他們中的有些人,相識30多年,雖然工作地點有時候會更換,但都在這個所謂的時尚圈子裡頭,奔奔走走一下子就是一輩子。

製衣工作室給我的感觸最大,在伏案工作的白頭髮,在走廊串來串去的黑頭髮,年輕人的工作主要是溝通,提要求,設計師要求這兒的口兒在開大有些,這個編織需要再緊實一些等等,老年人就低頭把一個一個變態的要求,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去呈現出來。這是我所見過,年輕人和老年人結合得最妙的一個領域。很動人。

對於製衣匠人來講,除了本職的手上功夫,第一競爭力,是鬧中取靜的能力,不能有一丁點兒的浮躁。手下的尺寸都在一毫一釐之間,來不得半點差池。第二競爭力,是忙裡偷閒的能力,不能被輕易地帶節奏。年輕人的急躁趕工的情緒,特別有煽動性,自己沒點兒定力,就會被帶跑。我在那兒呆的那麼一會兒,我都渾身出汗,看著都著急,因為大秀的時間表是不等人的,但那麼多件衣服,會出現成千上萬的細節要修正。沒點兒定力會死在路上,根本就到不了前線,不戰而敗。

我們一直聽說時裝周,時裝周,這個詞兒貌似跟我們素人也扯不上多大關係。今年算是我這輩子有幸,第一次,最最近距離地接觸時裝周。要說,我這個土鱉,還記得嗎?之前紀錄片拍攝的日誌裡頭,我說過,多年以前,三宅一生,我楞能給記成「三室一廳」。我這號人,怎麼能夠國際大牌,跟時裝周發生關係,你如果是老聽友,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如果你是新來的,想了解我,想知道一個普通人怎麼可以認識那些所謂的「名人」,去我公眾號「粗心相遇」,那裡有我的來路。

國際時裝周,四個,就是國際時裝的四大都,今年的,紐約時裝周,從9月11號開始到9月14號。倫敦時裝周,從9月13號開始到9月16號。米蘭時裝周,從9月19號開始到9月22號。巴黎時裝周,從9月26號開始到9月29號。

我去的是巴黎時裝周。純混子,你知道的,我就跟著我那個鐵磁,混了一次Balmain後臺。

我哥們兒跟品牌的首席認識,我呢?狗屁不通,權當劉姥姥進大觀園,我幹的就是儘可能的不辜負了我的「走馬觀花」,我一直都說,甭管什麼時候,可千萬別忘了,用有營養的東西養著我們的眼睛。

好,一場國際時裝周的品牌大秀,首席是將軍,領兵打仗,如何統籌,如何備戰,如何部署,如何性價比最高地調兵遣將,如何巧妙合理地配置資源,等等這些,全是學問。

他們的首席叫Olivier Rousteing,他們總部大樓,非常法國,歲月的包漿很厚實,外表看不出「時尚」元素。插一句,說個題外話,我始終對「奢侈品」,對「大牌」有一種錯覺,總覺得在裡頭工作的人,都是光鮮亮麗的,裡面的裝飾裝潢也精緻的讓人想哭,進去之後,立馬感覺,神仙也是凡人吶。

各種氣味兒,有香水,有化學品的味道,有衣服材質的味道。有熨衣服的那種糊吧味兒。

桌子上放著各種那種3d列印出來的紙質模型,這個模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設計師畫圖紙,把圖紙的平面,藉由3D印表機變成具備立體感觀的造型,這個模型,是中空的,紙包裹出來了一個所謂的身體構造。說真的,一個一個放在桌子上頭,跟木乃伊似的。

我還瞥見一個長得像廚房的房間,鍋碗瓢盆樣樣俱全,但貌似不是做飯用的,裡頭全是一些化學製劑,專門用來調製某種特殊的顏色,給成衣上色,染色用的應該是。

不敢說亂七八糟,但真的不怎麼規整,走廊過道兒裡,一邊兒一排衣架,就是那種底下帶輪子的跟單槓一樣的衣架,上面掛滿了衣服,形形色色,林林總總。這樣一來,就顯得過道兒特窄,衣架底下,也亂鬨鬨地放著各種配飾。

製衣工作室,掛線熨鬥,滿哪兒都是,縫紉機滿哪兒都是,各種布料,各種材質的布頭,滿哪兒都是,小方塊兒的布頭,遠看跟掛了一牆瓷磚兒似的。乍一看,你還以為你走錯了,走進了一個室內裝潢公司。還有,各種長相不一的模特,他們的試衣照片,掛的滿山滿谷,滿哪兒都是。

但有趣的是,這裡面的人,急匆匆來,急匆匆去,忙的很有頭緒,這就好比說,我的屋子再亂,你都甭給我收拾,一旦收拾了,我就什麼都找不到了,還真是這樣。他們的亂,是亂的有條有理的,是亂的很有章法的。這麼說吧,他們的這種「亂」,一定有別於香奈兒的「亂」,有別於「LV」的亂,每家有每家的亂法,不防自己人,專門防外人的。我這號人,看在眼裡,真的快崩潰了,幾乎看不到能下腳的地方,目力所及的,全都是帶顏色的。

一個品牌的首席,就是這個品牌本身,或者說,一個品牌,在某一任首席的手裡,就自然變成了這個人,想讓它變成的樣子。那好了,想要了解一個大牌,就先了解這個人。

Oli,86年出生在法國,好像是法國時尚圈第二年輕就做到這個位置的人,我哥們兒採訪他,我聽了一耳朵,第一個人,貌似是在1957年執掌迪奧的好像。那咱廢話不多說,簡單說幾點,並不是搞什麼人物傳記類的信息傳遞,而是,通過這幾點,我們能學到些東西。

第一:剛剛說了,他非常年輕,生在法國,但他是領養的孩子。是個黑人。在白人家庭長大的黑人小孩兒。關於自己的身世之謎,至今未解,但也正因為如此,也造就了他的設計風格。如果你不知道你從哪裡來,你就要用自己最獨到的方式告訴別人,你的基因是什麼,你的個性在哪裡。表達,你要學會表達自己。表達,涉及的方面很多其實,表達的欲望,表達的能力。要敢於輸出,敢於聲張,並且要清楚如何表達,才能讓受眾無誤解的吸收。

第二:他的養父母希望他學法律,能夠成為律師。對,他也學了一陣子法律,但是最終放棄了,輟學了。轉投設計,因為做設計師,是他的夢想,是他熱愛的。我們這一生,究竟是在為誰活著?為父母?為愛人?為孩子?還是為自己?生命只有一次。經常有人說,做自己,做自己,說的就好像你做了別人似的。所以,做自己,這個事兒,沒有什麼提及的必要。相反,你為了誰而活著,就是個命題了。別忘了,你並沒有在做別人,你始終在做自己。但究其根本,你為了誰而活在這個世上,是要你我靜下心來琢磨琢磨的事兒。

第三:他是法國設計師中,年紀,輕到不像話的那個人。太年輕,在進入時尚圈僅僅7年之後就做了一派的掌門,這實在讓某些人接受不了。且不說他的年齡,他的膚色,都是法國大牌掌門人裡僅有的。他的升職通知下達之後,很多人都辭職離開了。因為他們無法做到,對一個如此年輕的首席,心懷崇拜和敬意。但另一方面,他目前是設計師中Instagram粉絲最多的人,將近5百萬。所以,究竟是唯經驗論,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他帶進來了一種可能性,他清楚社交媒體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知道年輕受眾的重要性,更加清楚,膚色的多樣性,更是政治正確的加分項。誰擁有了社交話語權,誰就能坐擁天下。甭管你是不是奢侈品大牌。

第四:他每個夏天都會去一個小島,我聽他們聊的時候,怎麼都沒聽明白是哪個島,m打頭的,是雅典的。每年夏天都去!我不知道他,我知道的是,每個人,這一生都至少有一個繆斯,一個靈感來源。有的人是聽某類型的,或者是某個人的,有的人是看書,有的人是旅行,某個特定的目的地,或者是一定要找專門的那個最對的人聊天,都會有靈感。我一大哥,一遇到困惑,就看「天道」,一部根據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美國最牛經紀人公司的創始人奧維茨,更瘋狂,每個月,每個月啊,都要去日本。就是這樣,如果你遇到過這輩子的繆斯,甭管是某個湖,某片海,某座山,還是某個人,某本書,某座城,不要吝惜自己的時間和體力,去做就是了,務必自私地抓住它,無論多忙,都要去找到它,去充電!因為它會滋養你一輩子,能回饋你更多!這才是最智慧的選擇。而不是人云亦云,聲稱要走遍世界山川,發誓要走遍全球各國。沒必要,一個地方,一輩子去了幾十次,丟人嗎?丟不丟人,有沒有營養,自己知道。一點兒都不掉價,不空洞,更不乏味。自己要有定見,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第五:Oli在2017年的時候,跟歐萊雅合作了一個口紅的產品線。他來設計,全套十幾種顏色。他的解釋就是,很多人熱愛我們的品牌,但又苦於買不起,奢侈品並不是家常的物件,但奢侈品牌可以落地的。把大牌接上點兒地氣,口紅,你總買得起了。你看,他年輕,懂得年輕人的需要,知道年輕人在打拼的時期,手裡餘糧不夠多,用一管兒口紅就把你收進來了。品牌忠誠度,跟著自己的年紀一起慢慢滋長,等有一天,你有錢了,買品牌的成衣,也就是順手的事兒了。降維打擊,放棄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發現沒有,其實並沒有拉低檔次和水準,反倒很溫柔,很鄰家。高價是空中掩護,低價是火力偵察。現在有些樓盤在銷售當中,其實也是這麼個打法,極端奢侈的高價住宅只有十多套,哪怕銷售狀況不夠理想,也不妨礙大局,但推出高價房,就能夠製造噱頭,關鍵是在消費者心中確立了高檔小區的地位,有高價房做空中掩護,平價的房子才能熱賣。衣服買不起,口紅一管兒一管兒地,買起來,也不賴。

除了這五點,還有兩點,隨口一提。

第六:2018年4月份大概,Oli在義大利的店鋪第一次使用了VR技術。這也是整個奢侈品圈子第一個使用VR技術的品牌。之後會全球店鋪普及。你瞧,這就是科技跟手藝的完美結合。虛擬實境的頭盔跟縫紉機的最美聯姻。這本就是一個彼此借力的時代,如果沒有美輪美奐的工藝水準,科技是無趣的,是沒有表情的。如果不以科技做輔助,再美的藝術,受眾的範圍也是狹隘鼻塞的。這次9月底的巴黎時裝周,他們有一部分衣服就未來感非常足。很多樣,帶出來很多種預言性的想像力。

第七:Oli通過跟流行人的合作,把品牌寫進了他們的歌裡。侃爺 Kanye West的歌詞裡就有Balmain。跨界,跨領域,跨專業的運營,你說,究竟是歸功於他的年輕活力,還是其他的什麼?所以,年輕,還是個錯嗎?

相關焦點

  • 奢侈品大牌土到極致便是潮?
    尤其是這組圖在「五毛錢特效」加持下動起來,那冉冉升起的紅心、飛過的蝴蝶、點綴的星星都將女模特手中印有「他愛我」、「我愛你」、「你愛我」、「我愛我」三個大字的沙漏包襯託得更刺眼、醒目。巴黎世家的說法是,「這一特別定製的中文書法塗鴉,宛如情意綿綿的手寫情書,紅粉黑白,真實純粹。」
  • 為啥奢侈品大牌一到中國就「土味十足」?
    、「我愛你」、「你愛我」、「我愛我」三個大字的沙漏包襯託得更刺眼、醒目。奢侈品大牌們都曾「土味」過原本,我以為只有巴黎世家對中國消費者的品味有誤解,結果上網衝浪半小時,洗了四五回眼睛——Gucci、LV、Chanel、Prada、Giuseppe Zanotti等奢侈品大牌都曾推出過「土味十足
  • 大牌奢侈品的線下關店與線上擴張
    奢侈品的線下關店與線上開張奢侈品牌在接連關閉線下門店的同時,各家奢侈品大牌在京東上的線上銷售卻風生水起。其實,像GUCCI,這兩年來很多大牌奢侈品都在悄然開闢線上的電商戰場。而近兩年來,像LV這樣的大品牌都開始頻繁關店,關店對於這些大牌奢侈品來說雖然依然慎重,但已經不是不敢觸碰的底線。「再財大氣粗也要考慮還是不是需要耗費大量租金、人工成本強撐店面。」有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大牌往往選擇會在門店租約到期後不再續約自然閉店,從而減少社會的關注。目前來看,在租約未滿時突然關張的情況還幾乎沒有。
  • 大牌珠寶品牌的等級排行丨奢侈品也有鄙視鏈!
    之前我們盤點過奢侈品大牌包包的鄙視鏈但如果盤點大牌珠寶,寶格麗必須有姓名!閒言少敘,進入正題:大牌珠寶品牌是如何分級的?第三梯隊的品牌就比較雜了,很多都是奢侈品集團下的分支,比如香奈兒、迪奧,設計也很有特點,但相比主要業務的包包還是差了點意思。
  • 國際奢侈品大牌的基因在中國發生轉變
    11月8日,財富品質研究院發布了《2012中國奢侈品報告》,調研結果顯示:2012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隨著全球經濟的唱衰與富人資產的縮水,跌入了一個新的低谷。最近幾年,在全球經濟低迷、歐債危機的環境下,國際奢侈品大牌在中國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拯救」了歐洲的奢侈品業。儘管市場增速放緩,但是奢侈品市場仍在快速擴容。
  • 全球經濟下滑,國際大牌奢侈品卻迎來漲價潮,這是什麼操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內的人們越來越有錢了,特別是部分高收入人群,喜歡購買全球的大牌奢侈品。大家經常會在電視新聞裡面看到,咱們國家每年都會有大批量的出國專門購買奢侈品的隊伍。可是2020年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國際航班都無法飛行了,所以對於平常喜歡出國購買大牌的高收入人群,2020年可能要面臨著連續性的奢侈品漲價大潮了。因為對於喜歡購買高端商品奢侈品的角度來講,一旦某奢侈品品牌宣布漲價,基本上就可以看到漲價前的這些天出現搶購的現象。
  • 十八線縣城成奢侈品主戰場,不斷下沉的大牌,還剩多少逼格?
    很長時間以來,奢侈品都是身份的象徵。香奈兒、古馳、普拉達、迪奧、路易斯威登......每一個奢侈大牌的名字都是如雷貫耳,純正的血統、悠久的歷史,光是提起名字,仿佛已經聞到了金錢的氣息。但是,如果你注意觀察的話,會發現一線城市的奢侈品消費中心地位,正在慢慢轉移。奢侈品的消費人群,也在不斷下沉。
  • Dior的新廣告,讓我以為這個奢侈品大牌都要改行做微商了Orz
    ,哪裡還有一點大牌的沉穩和低調。「從此以後,我也能帶著我的Dior包去參加當代十大傑出女青年座談會了。」還有網友質問,時尚奢侈大牌的廣告居然輸給了淘寶網紅店,這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不會拍奢侈品廣告,是你沒用心吧?
  • 在閒魚上買奢侈品,沒在怕的!
    從奢侈品漲價仍能在門店看到排長隊搶購,到大牌紛紛推出街頭化聯名供不應求,無不說明象徵價值高於使用價值的奢侈品,因為其高稀缺性,在未來的發展只會更加膨脹▼但奢侈品消費者顯然不全然是這一種類型。前面提到的大牌與街頭品牌聯名的操作,其實就是在籠絡年輕一代的時尚人群。
  • 32款奢侈品大牌男包盤點丨潮男是這樣養成的
    經典老花的Goyard相機包,質感高級又好打理,很適合作為男生入門奢侈品的第一隻包。如果按百搭和性價比來推薦,首推的肯定是Gucci的虎頭帆布腰包,5K不到就能入手,老花又很經典很具有代表性。斜挎包系列首推,2020新款被劉昊然吳亦凡pick的LV軟盒子包,時尚潮男的必備款式,黑色比老花更耐看,體積小容量大,非常實用。
  • 二手奢侈品|大牌經典黑色系包包!快來pick
    二手奢侈品 不僅僅是因為黑色可以搭配各種顏色,可鹽可甜。普拉達&YSL 你還沒有一款經典黑的大牌包包嗎?快來pick一款吧!
  • 奢侈品大牌放下架子「入中國局」,不嘗試不知道結果
    疫情讓全球奢侈品利潤大幅下滑,據貝恩諮詢公司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LVMH和開雲集團(Kering)第一季度銷售額均下滑約15%。而近年來中國市場佔奢侈品銷售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全球奢侈品牌都在觀望中國市場的消費表現,為了扭轉命運,一些奢侈品大牌放下了高貴的架子,紛紛進駐中國在線平臺,有的甚至也大開直播買賣。
  • 看到這些大牌新出的農曆狗年限量款,我笑出了豬叫.....
    快到年底了,又到了奢侈品大牌們爭相推出農曆新年限定款的季節。大牌的農曆生肖限定款,年年都讓人一言難盡……2018是農曆狗年我們先來看看截止到目前為止都有哪些品牌出了狗年限定款吧~現在才是12月中旬,除了這些大牌出的之外,相信還有大批狗年限定款還在路上……近幾年奢侈品重視中國市場,每年都要把生肖印上去賣賣才肯罷休。對此,缺席了十二生肖的本喵表示——
  • 省錢買大牌包包,到底值不值?武漢二手奢侈品手錶包包回收
    武漢聚奢網-專業回收二手奢侈品包包手錶鑽石總會有人問:省錢買大牌包包,到底值不值?怎麼說呢,奢侈品的作用是有限的,你的人生不可能因為一個包包一身兒衣服就有了本質的飛躍,甭管它出自LV、小香還是愛馬仕。省錢買奢侈品,如果主要是為了用大牌去「包裝」自己,實在走不通也沒有那個必要
  • 巴黎世家七夕海報引熱議 為啥奢侈品大牌一到中國就「土味十足」?
    昨天,法國奢侈品大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憑藉七夕「土味」海報成功出圈,在各大平臺掀起了一場流量與話題的狂歡。   期間,不僅 #巴黎世家七夕廣告土# 在微博熱搜掛了一天,而且每個帶著相關詞條的博文都被網友堵了個水洩不通——評論區清一色「我瞎了」、「土到姥姥家」、「掛曆都不生產這樣的了」。
  • 大牌奢侈品集體漲價,想在中國市場「收復失地」
    顯然,在中國市場消費恢復之際,奢侈品大牌出現集中性的「漲價潮」。根據WWD報導,Louis Vuitton更在近期內進行了兩次提價:3月提價3%,5月提價5%。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現在想要入手Pochette Monogram Metis(郵差包),要比疫情之前的價格高出1000元人民幣才可。業內人士不禁質疑,消費者會買帳嗎?
  • 奢侈品大牌包裡的雙胞胎?LV還是Celine?傻傻分不清楚
    文/阿靈的vintage筆記奢侈品品牌眾多,雖說每個品牌的包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但總有一些新包推出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包包放在一起,簡直就是大型撞臉現場,本期,阿靈就帶大家盤點下那些讓人分不清的大牌包包。
  • 女孩收入低買不起奢侈品 網購大牌包裝紙袋裝門面
    武漢晚報訊(記者陳嫣然 雙V記者楊仁盛)買不起幾萬元的奢侈品包包,就買印著大牌商標的包裝紙袋,假裝自己買過很多名牌。面對女友這樣的做法,市民黃先生直呼「壓力山大」。黃先生十分好奇,女友沒用過這些奢侈品,怎麼會有這麼多包裝袋。經過詢問,女友唐小姐說上班要帶工作服和盒飯,所以專門在網上買了一些大牌紙袋,提著好看還有面子。  「我們參加工作才兩年,收入不高,存不下什麼錢,更別說買奢侈品了。」黃先生告訴記者,女友之前就喜歡買些山寨的大牌化妝品和衣服,自己沒在意,這次竟迷戀名牌紙袋帶來的虛榮感。  黃先生因此和女友大吵一架,並在朋友圈吐槽。
  • 每年花幾千億買奢侈品的中國人,為什麼做不出自己的大牌?
    從 2012 年開始,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增長,有一半以上是中國消費者貢獻的。一直到 2018 年,中國人購買奢侈品的消費額達到 7700 億人民幣,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購買國。但是很遺憾,被市場公認的國際頂級奢侈品大牌,沒有一個是中國的。就連日本都有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己的奢侈品大牌?
  • 最不像奢侈品的「奢侈品」——Coach(蔻馳)
    之前我們說了Dior,談了愛馬仕,講了LV,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品牌,而今天說一說最不像奢侈品的「奢侈品」——COACH(蔻馳)。手工作坊裡出來的品牌你可能難以置信,和LV,愛馬仕逼格滿滿的華麗出身不同,Coach其實只是美國一個手工作坊裡出來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