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時,我和同學們都很期待心理學課。覺得學習之後就可以窺探別人內心世界的秘密,會很有意思。但學了之後大家才知道,學習心理學,我們就不會被固有的思維方式所局限,同一件事我們完全可以換個角度來看。
現在有個很熱的詞:共情力。心理學家羅傑斯解釋為:所謂共情力,就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有了共情力,我們能更好地和同事、朋友以及親人相處,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01
我的高中同學小凱去年11月份加盟了一個烤肉外賣品牌,在市中心的美食廣場租了個檔口,而他的房東就是我們高中另一個同學小斌。
小凱說做外賣剛開始都要做單量,在平臺上都是虧本銷售,而堂吃的生意一般,所以到今年一月份都沒賺到什麼錢。連員工工資都是貼錢拿出來的,別提前期投入的加盟費、設備費、進場費等等。
從一月份下旬開始,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堂吃完全沒有了生意,過年後很多公司都沒有上班或在家辦公,外賣生意也一落千丈。眼看二月底就到了付店鋪三個月租金的時候,小凱急得不行。
因為手頭確實沒錢,想著和房東是老同學,有沒有可能給自己減點房租呢?小凱就去找了小斌商量。沒想到小斌客客氣氣地拒絕了小凱,因為這個美食廣場他是虧本出租,都是用別的商鋪的利潤在補貼,而且他是二房東,收了租金也要向他的房東交租的,確實不可能減租金。
小凱沒有辦法,和我說只能向親戚朋友借錢來交租了,他想不通大家都是同學,為什麼不肯幫下忙?我和小凱說:「因為他是二房東,也要交租啊,每個人都有外人所不知的難處吧。」
如果小凱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肯定是不能理解小斌的做法,甚至覺得他沒有同學之間應該有的情誼。可是如果他站在小斌的立場,體諒他也有交租金的壓力,現金流也不是那麼寬裕,就完全能理解同學了。
心理學有個觀點: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認為自己應該是獲利的那個。但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看同一件事,就可以避免完全出於利己的目的。
如果小凱懂得「共情」,就能理解小斌的做法。譴責一方意味著把改變這段關係的責任歸於這一方,唯有理解和包容,感同身受,才是維護關係的潤滑劑。
02
大約兩年前,我因為腰疼去醫院就診,醫生根據我的症狀初步診斷是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造成的。需要進一步檢查拍片確診,必要的話可能要做微創手術來治療。
當時我爸爸正好生病住院,媽媽醫院家裡兩頭跑十分辛苦,我先生正好因為公司有個項目在國外。萬一我要做手術,孩子怎麼辦,可以託付給誰暫時照看一下呢?
我突然想到了倩倩,她是我大學同學,也是我的好朋友。她是全職太太,沒有上班,而且她和先生沒有孩子,平日裡生活十分空閒。我覺得麻煩她在這段不長的時間裡照顧孩子十分合適。
於是我打電話和倩倩說了事情的大概,問她能不能和先生商量下,如果我有需要的話,他們能幫忙照看一下孩子嗎?沒想到倩倩回答得十分乾脆:「不用商量呀,他肯定不會同意的。」
我很驚訝,也很失望。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先生,覺得多年同學怎麼這點忙都不肯幫呢?他倒是一點都不吃驚,說道:「站在你的角度也許這是小事,她不用工作也很清閒,但從她的角度出發,原來和先生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要住進一個朋友的孩子,而且他們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這時我突然明白了,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這件事,還覺得朋友有能力就應該來幫我。就像心理學家邁爾斯所說:「人在判斷自己行為這個問題上不會完全客觀,會傾向於積極地描述和評價自己,做出帶有自利色彩的判斷。」
而一個具有共情力的人,會將自己內心世界與對方聯繫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處理問題。如果我一開始就能站在倩倩的角度,那我應該完全不會向她提出幫忙的請求,因為我會感受到,這樣的請求對於對方來說應該是超出她的接受範圍了。
03
有一次演員孫儷接受訪談,主持人問她,如果鄧超在外面有了狀況她怎麼辦?記得孫儷說:「那我會先審視我自己……」
大家都誇孫儷情商高,其實這就是具有共情力,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自身的問題。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自我服務偏差。是指會從自己正確的角度來看待一件事,否認自己的錯誤,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進行自我知覺。而我們換個角度看自己,能把人從自我服務偏差中拯救出來,這也是我們訓練共情力的一種方法。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有被理解、被接納、被包容的需要。具有共情力的人可以很好地感受對方情緒,理解他人的想法和做法,這對於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當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他人感受時,我們的內心才能收穫一直尋覓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