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歲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

2020-12-17 愛歷史的小李

馬相伯,這個名字現在只有研究他的人知道,但民國時期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我們認識的民國大使大部分都在和他交往。康有為、梁啓超、蔡元培更是上門求教。9月18日事件後,馬相伯老人為抗戰捐贈了10萬元,但臨終前說自己是狗,他為什麼這樣說?老年人還有那些傳說中的經歷嗎?今天編輯介紹一下這位百歲老人。

馬相伯出生於江蘇丹島,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信徒。老人的一生是從一場戰爭到另一場戰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老人出生於1840年,趕上了鴉片戰爭,1939年去世,這是當時抗日戰爭最重要的時刻。小時候馬相伯很愛學習,他5歲上私立學校,11歲獨自從江蘇老家去上海留學,要知道江蘇和上海相距200多公裡。11歲的孩子能做出這樣的行為是令人驚訝的,但這只是老人傳說一生中的小事。

馬相伯老人18歲時法語和拉丁語學得很好,法國領事館工作人員想聘請他為秘書,但老人說:「我學法語是為了中國人。」馬相伯37歲的時候,他離開江蘇的故鄉,在北洋大神李鴻章家當幕僚,結果甲午敗亡,老人又回到家,一輩子不問政事。

1900年,這時馬相博老人已經60歲了,他在家人的反對下,將江蘇家鄉的3000多畝田地交給當地教會,希望教會能幫助他建立私立學校。1903年,馬相伯在教會的支持下創辦了診斷大學,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學,從成立初期就廣泛接受了各種有才能的學生,其中國民黨元老在右任。於林當年心高氣傲,諷刺慈禧賣國尋求榮耀,後來被清廷追捕逃到上海,馬相伯得知消息後前往上海納門下,後來成為他得意的弟子。

1905年,馬相博老人被自己設立的學校開除,是怎麼回事?老人創辦學校的初衷是培養優秀的學生,尋找強國的策略,但這與教會宣傳神學的理論相矛盾。學生們在學校學不到真正的能力,被灌輸了各種神學思想,馬相博老人對發生這種情況感到不滿,與教會發生了矛盾,之後教會幹脆把他趕出了學校。

學生們組織罷工,得知馬相伯不見了,表示願意跟隨馬相伯老人,老人實際上在公共場合流淚。此後,老人多方在江灣設立復旦大學,具有「讓我恢復中華」的雙重意義。9月18日事件後,一位90多歲的馬尚博老人前往全國各地發表愛國演說。

這時他已經沒有家產了。為了籌集資金,他給人們寫字「壽命」字10元,一對大連50元,而且當時他的一隻腳生病了,站不了多久,所以他的這些字都是在別人的攙扶下寫的。所以老人還是籌集了10萬多韓元的愛國資金。老人晚年為了逃到越南去看他,對他的方法很感激,但老人說。「我只是一隻狗,叫了一百年,但沒能喚醒中國」。

相關焦點

  • 風水先生提醒:老人臨終前一天的表現
    民間有回光還照之說是真的嗎?老人臨終前一天的表現是什麼?生命走到盡頭時候,自己是能感知到的,如果老人以下徵兆,可能真的是要臨終了!死是一定的,活著卻有太多的不定數!我姥爺去世前,從三天前我們看見她那會就開始喘氣,給人感覺像是呼吸很困難,隨之越來越嚴重,本來好好的,很健康沒有什麼病,就是有點血壓高,自從摔了一跤手臂脫臼,後來就飯量越來越少了,直到差不多一個月來都沒吃飯,每天只喝水,越來越瘦,越來越糊塗,下不了床,認不得人,記不清事,後來又從床下摔下來,幾近奄奄一息連話都說不了,後來把我們從外地連夜趕回來看看,老人好像精神好一點了,會叫人扶起來喝水,
  • 【學會專訪】百歲老人李妙香:承佛宗皇韻慈孝遺風氣質,歷百年笑看...
    我們要去的管山村屬於南峰街道,有趣的是村裡一山一塔均以安洲為名,可見這「安洲」二字不止和管山村有歷史淵源,還是仙居人心裡的老故事。走在管山村的老街上,陳田忠跟我們講著安洲和管山的故事。唐武德年間,安洲山還不叫安洲山,那時稱「九旬山」。隋朝時,天台宗五祖灌頂大師(561-632)經過此地,看到山下村落被永安溪主幹和支流環抱,水流湍急,經常有人溺水而亡。
  • 送終、奔喪、託家事,感受老人臨終前的不舍與無奈
    按照傳統葬禮習俗,老人去世前,大致要經歷送終、奔喪、託家事三大環節。有些老人走得急,親友沒來得及送終就撒手人寰了,這樣很容易給子女留下「未能給老人送終」的終生遺憾。那麼,為老人送終,直系親屬奔喪,託家事,分別代指哪些事情呢?
  • 我國「最神秘」的長壽村,百歲老人成堆,專家也無法解釋
    然而,在這個時代,即使我們的平均年齡增加了,也只有少數人能達到100歲。在中國,有一個地方有很多百歲老人。在這個地方,時間似乎是不存在的。你能猜出它在哪裡嗎?這個長壽村位於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深藏在群山之中,是世界五大長壽村之一。
  • 瀘州老人明年滿百歲 家裡一貧如洗兒孫發愁
    19日一大早,合江縣甘雨鎮黨委副書記何平提著一床厚實的棉被趕往杜春能家。進入12月的瀘州,寒意越來越涼,這日,他要將厚棉被送給杜春能的老母親楊世芬。楊世芬今年99歲,是村裡為數不多的高齡老人。見到有客人來到,和自己聊天,楊世芬總會捏捏自己鬆弛的臉頰,拉拉自己的耳朵,模糊地表達著「我習慣聽不清楚了。」何平將棉被遞與老太太,老人別過手去,最終,兒媳何中芳笑呵呵地接過棉被。
  • 青島:六七十歲「小學生」齊聚一堂 給老師慶祝百歲壽辰
    12月21日中午,在中山路一家美食餐廳,20多位六七十歲的「小學生」,齊聚一堂,為他們親愛的小學老師慶祝百歲壽辰。他們師生的緣分開始於青島的百年老校——北京路小學。■傳奇百歲壽星是百歲老校的寶貝百歲老壽星劉慕琦,是擁有126年歷史的青島北京路小學的退休老教師。
  • 百歲老人的生活之道
  • 民間傳說老人臨終前的徵兆
    老人剛辭世不要哭,要給他說去找他過世的親人去,他就會安靜的走,千萬不要讓他去找在世的親人;有時,他在世時想去拜訪親人,他會魂遊四方,去找他的親人,老人死前的徵兆一:禁食吃不下去飯(包括流質食物),腿部有積水,言語困難。這時家主就會召集族人和親友來看最後幾眼。
  • 老人臨終時皺紋會消失
    以前聽老人說,老人臨終時臉上的皺紋紋(額頭上的皺紋)平了,那就到壽了快要死了。嘴角發黑,臉色呈紫色。皺紋都展開,人中的凹槽平。感覺容光煥發這些都是老人臨終現象,我們這有一種叫什麼倒頭紋的說法,倒頭紋開了,可能日子不多了,倒頭紋就是平時老年人額頭上的皺紋不見了,額頭光滑發亮白,
  • 但他為何卻說自己是一條狗?
    這句話,在少年馬良的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恥辱和仇恨。 因為精通法文,1858年法國領事聘請馬良當秘書。這個工作,在一般看來是一個既體面又有大利可圖的肥缺。但是,時年18歲的青年馬良卻高傲地謝絕了,他說:「我學法語,是為中國用的!」 當時,他那種鄙夷富貴、熱愛祖國的凜然氣度,驚得法國人瞠目結舌,同時也感到百思不解。
  • 湘鄉也有位百歲老人,楊龍香,104...
    >據介紹老人臨終前曾表示想去北京看看最終還是帶著遺憾走了……田龍玉老人的資料照片。這位百歲老人就住在梅龍山下,名叫楊龍香。楊龍香出生於1917年5月4日,育有一兒兩女,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外婆雖已是百歲高齡,但生活都能自理,能吃能睡,還能自己洗衣服。」49歲的羅燦輝說,自己是楊龍香的外孫女,目前外婆住在她家。羅燦輝說,自己也是奶奶輩的人了,還能照顧到百歲的外婆,很難得也很幸福。羅燦輝介紹,外婆一生清苦,與世無爭,曾有兩次婚姻,含辛茹苦養大三個兒女。
  • 遊記┃拜訪巴馬長壽村的百歲老人
    從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妖怪們渴求長生不老,到古代帝王夢想活一萬歲,但長命百歲也沒聽說過。    現代醫學再發達,能活一百歲的也是寥寥無幾,依然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八九十的就屈指可數了。但在廣西巴馬縣,那裡的老人自古就可以活一百歲,甚至110歲也不在話下,那裡的老人沒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等富貴病,很多人是自然死亡。這麼神奇的地方,請跟著夏風秋雲的鏡頭去探訪這個世界上最長壽的地方。
  • 小眾職業|臨終關懷師:我是死神眼裡最後一滴眼淚
    你長得不能太漂亮,身材也不必太好,但一定要有水一樣的聲音、一雙溫柔的眼睛和帶著慈悲溫度的心,更要有敢於隨時隨地去給死亡按摩的心理素質。一我經歷了從留日棄婦到準臨終關懷師的過程。當老人看到我胸前的名籤時,發現我原來是中國人,他用嗲嗲的志玲腔對我開玩笑說:「謝謝你為我洗塵了啦!」他不但沒有追究,還在老闆面前替我求情。他是店裡的常客,老先生是隨兒子到日本定居的臺灣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使他對我這位中國姑娘頓生好感。
  • 「潤禾藝術」貝聿銘|百歲大師,百年作品
    貝聿銘|百歲大師,百年作品貝聿銘|百歲大師,百年作品藝術訂製 貝聿銘|百歲大師,百年作品貝聿銘出生於1917年1935年,起初的他對建築毫無興趣,毅然選擇了建築專業。——來自一位建築設計師對其的描述經過一個世紀的艱苦奮鬥,這位老人仍然保持著貴族風度和謙遜就像他的作品一樣經過時間的洗禮,更加光明。
  • 百歲老人過大壽 社區給6子女每人萬元紅包
    昨日,老人所在的社區組織社區500名老人一起為他慶祝百歲壽辰。同一天,社區還給老人的每位兒女發了萬元「尊老愛幼紅色獎勵」,一共獎勵了6萬元。平時獨居,100歲能切黃瓜絲100歲是個啥概念?昨日,在屠景雲老人的家裡我們見識了這位百歲老壽星的「真功夫」。
  • 百歲佛學大師驚曝:人想活一百歲其實很容易
    小女孩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這香噴噴的涮羊肉原來是從……那天晚上,她沒吃一片羊肉,吃的是燒餅,任憑別人怎麼勸,從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沒有沾過一點葷腥。   這個當年的小女孩,就是1914年3月出生的葉曼女士,她原名劉世綸,按中國民間傳統紀年方法,今年她已百歲高齡。葉曼北大畢業,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 百歲老人離世,家人整理遺物時,發現了這一疊東西
    在這三個步驟之中,活著,無疑是最為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一路暢通,有貴人扶持,有人則荊棘遍地,充滿坎坷,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在這種對比之下被拉開的。 倘若說前者活著是為了快樂享福,那麼後者活著,又是為了什麼呢?
  • 百歲老人厲害了 不用拄拐杖能下地摘菜
    劉平 攝株洲日報記者 劉平株洲日報訊 12月25日,天元區慄雨街道淺塘社區添了一個百歲老人。當地居民紛紛前往老人家中為其祝壽。百歲老人名叫黃仁初,家住淺塘社區荷塘組,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育有2個兒子和2個女兒。
  • 兒呀,娘想做你家的一條狗.是人請看看, 是孝子就轉, 不是的有多遠滾多遠滾滾滾
    -不小心碰髒了一個姑娘的花衣裳,         -那個姑娘回過頭,         -狠狠地說:         -「狗東西,慌什麼慌?」。         -聽到這句話,娘好高興。         -因為,兒呀,娘好想做你家的一條狗。 -
  • 長沙再添一百歲老人:每天一兩白酒,打麻將不輸年輕人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 張洋銀 通訊員 楊靜)12月16日,家住長沙縣金井鎮,五代同堂的張桂蘭老人迎來了她的100歲生日。除了親朋好友前來賀喜外,老人還被授予長壽之星牌匾。她告訴記者,母親雖然已經百歲高壽但神志清醒,身體也並無大病,「我媽媽能幹又勤快,帶大了兄妹4人,還經常幫著照顧叔叔伯伯家的子女。張美香說,父親在80歲時逝世,母親之所以長壽健康,與她良好豁達的心態和家人的孝順照顧分不開,「以前行動自如,去年因一場意外導致腿骨折才坐上輪椅。行動沒有以前麻溜了,但打麻將絲毫不遜於年輕人,現在每天都要喝二杯白酒,差不多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