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伯,這個名字現在只有研究他的人知道,但民國時期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我們認識的民國大使大部分都在和他交往。康有為、梁啓超、蔡元培更是上門求教。9月18日事件後,馬相伯老人為抗戰捐贈了10萬元,但臨終前說自己是狗,他為什麼這樣說?老年人還有那些傳說中的經歷嗎?今天編輯介紹一下這位百歲老人。
馬相伯出生於江蘇丹島,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信徒。老人的一生是從一場戰爭到另一場戰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老人出生於1840年,趕上了鴉片戰爭,1939年去世,這是當時抗日戰爭最重要的時刻。小時候馬相伯很愛學習,他5歲上私立學校,11歲獨自從江蘇老家去上海留學,要知道江蘇和上海相距200多公裡。11歲的孩子能做出這樣的行為是令人驚訝的,但這只是老人傳說一生中的小事。
馬相伯老人18歲時法語和拉丁語學得很好,法國領事館工作人員想聘請他為秘書,但老人說:「我學法語是為了中國人。」馬相伯37歲的時候,他離開江蘇的故鄉,在北洋大神李鴻章家當幕僚,結果甲午敗亡,老人又回到家,一輩子不問政事。
1900年,這時馬相博老人已經60歲了,他在家人的反對下,將江蘇家鄉的3000多畝田地交給當地教會,希望教會能幫助他建立私立學校。1903年,馬相伯在教會的支持下創辦了診斷大學,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學,從成立初期就廣泛接受了各種有才能的學生,其中國民黨元老在右任。於林當年心高氣傲,諷刺慈禧賣國尋求榮耀,後來被清廷追捕逃到上海,馬相伯得知消息後前往上海納門下,後來成為他得意的弟子。
1905年,馬相博老人被自己設立的學校開除,是怎麼回事?老人創辦學校的初衷是培養優秀的學生,尋找強國的策略,但這與教會宣傳神學的理論相矛盾。學生們在學校學不到真正的能力,被灌輸了各種神學思想,馬相博老人對發生這種情況感到不滿,與教會發生了矛盾,之後教會幹脆把他趕出了學校。
學生們組織罷工,得知馬相伯不見了,表示願意跟隨馬相伯老人,老人實際上在公共場合流淚。此後,老人多方在江灣設立復旦大學,具有「讓我恢復中華」的雙重意義。9月18日事件後,一位90多歲的馬尚博老人前往全國各地發表愛國演說。
這時他已經沒有家產了。為了籌集資金,他給人們寫字「壽命」字10元,一對大連50元,而且當時他的一隻腳生病了,站不了多久,所以他的這些字都是在別人的攙扶下寫的。所以老人還是籌集了10萬多韓元的愛國資金。老人晚年為了逃到越南去看他,對他的方法很感激,但老人說。「我只是一隻狗,叫了一百年,但沒能喚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