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場瞭望員:孤寂的世界,一生的堅守

2020-12-23 笑語千年

他從18歲開就成了林場的一名瞭望員,獨自和5萬公頃的森林一起度過了40年。每年冬雪快要融盡時,他會背上鼓鼓的行軍包,從林場總部步行去40公裡之外的瞭望塔。這座瞭望塔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是一座20多米高的鐵塔。

上山的路人煙稀少,走一天都遇不上一個人。往前走,只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森林。天空從森林裡樹木的樹杈間一片一片漏下來,人走在林中,只能聽到鞋面與泥土摩擦的聲音,像打著節拍。森林裡靜得出奇,時不時傳來樹枝斷裂的微弱聲音。每次聽到這種聲音,他都要停下來,仔細的察看,因為這聲音可能意味著有野獸出沒。

太陽就在山的頂上,但是照不到他走的路。涼涼的風吹過乾枯的野草,枝幹沒有擺動,但手指尖的皮膚知道風正在撫摸自己。

他的工作是在瞭望塔上察看森林,他需要及時準確地找到每一個可疑的煙點。在廣闊的森林裡找到煙點的能力,是一名合格的瞭望員的標誌。雖然五十多了,但他的眼睛很好,可以用望遠鏡,隔著半片樹林,看到二十裡外的山頭上那棵標誌性的大松樹。

每天天剛亮,他都會準時在瞭望塔下那座斑駁外牆的小平房裡醒來。他在小平房裡很小心的做著飯,然後帶著一天的飯和水,努力的爬上塔。他吃得很簡單,一般就是米飯和青菜,還有婆娘醃好的脆蘿蔔。鐵塔很高,上面的風就像永遠不會停止一樣。站在小小的平臺上一遍遍地轉,他有時也會感到冷,特別是冬天,即便穿兩件棉襖,也感覺骨頭都是涼的。

這裡沒有手機信號,也沒有任何娛樂。唯一的通信方式是就是一部連接場部的對講機。按照規定,沒有特殊情況,他一天會三次向場部匯報這裡的情況,除此之外,他再也聽不到人的聲音。有時候,他都能聽到飛到瞭望塔裡的蝴蝶扇著翅膀的聲音,因為四周實在是太孤寂了。他會把蝴蝶捉住,看著它在塔裡飛,最後再把它放掉。這樣雖然無聊,但卻是他最大的樂趣。

他老了,向場裡打過幾次報告要求提前退休,但是新的瞭望員很難招到人。由於整年待在塔上,他一輩子沒有娶親。去年母親去世後,他在這世上再沒有親人。每次換班回去休息時,他總會對那些關心他的人說:「不想回來,回來幹嗎?回來還不是一個人?我喜歡待在山上。」他每次總是低著頭說同樣的話,然後陷入沉默。

他知道他的價值和他的重要性。大山和森林是人類的寶貴資源,一旦森林發生火災,山林大火對山下的人們能製造多大的災難,他很清楚,山裡的農民都是靠山吃山,都住在離山不遠的地方,村子幾乎都是圍繞著大山建起來的。山裡人靠著山上的資源,養活著一家老小。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呆在山裡,山腳下好多村子都要空了。那些留下來的中年人和老人,現在也都能做到進山不帶火種,這讓他的工作要輕鬆了許多。

林場的瞭望員,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六點,對瞭望塔周邊的幾十平方公裡的森林進行瞭望,他是林場的眼睛。這份工作的最大難處並不在孤獨,而是需要能分清楚山裡的雲和煙。山裡氣候多變,那些雲霧籠罩的山,煙與雲真心不好分辨。現在他有了經驗了,他說:「雲是會動的,橫著走,煙是直溜溜地往上跑。林子著火了冒白色的煙,草場著火了冒黃色的煙,黑色的煙那就是火情很大了。」

瞭望員工作看似單純,其實是很危險的。這個危險倒並不是來自山裡的野獸,實際上是沒有野獸會爬上幾十米高的瞭望塔的。夏天的雷擊才是真正的危險。因為瞭望塔是鐵的,很容易招雷擊,所以夏天只要天色有變,他就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從塔上爬下來,躲到平房裡。天氣一好轉,又要從平房裡爬到塔上。有時一天要爬五六次之多,年輕的時候無所謂,現在光是爬五六次塔,他也有點力不從心了。

萬一遇到火情,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裡,向場部做出最準確的報告。起火點在哪裡,他腦子裡就需要立即生成一條去撲火的路線。雖然他有羅盤和指南針,前幾年還配上了GPS,但是他還是習慣用腦子裡記住的地圖,那是他年輕時,拿著筆對著山頭一個個做標記背下來的。只要看到火光,他就能準確的說出著火點的位置,以及該從哪裡進入滅火。

很少有人能堅持長期當一名森林瞭望員,因為這份寂寞是許多人忍受不了的。那些年輕人要麼另找出路,要麼想辦法調入林場場部,就是當一名運輸木材的司機,也比幹這個好得多。

為了打發時間,他也想了各種辦法來排解寂寞。他每天都要對著森林大吼幾句,仿佛這樣就能將心裡的那個石頭給喊開。塔上沒有手機信號,手機不能上網,他只能玩玩俄羅斯方塊。他沒有智慧型手機,他說他用不上。

塔上的用水要去很遠的一個小山溝裡背回來,幾十年下來,他在背水途中遇到過毒蛇,遇到過野豬,遇到過豹子,最危險的一次是遇到了兩隻黑熊。一隻大的領著一隻小的,大的有三四百斤,站起來得有兩米高。它們慢吞吞的走著,他的頭髮都豎起來了,趴在地上不敢吭聲。他知道跑也沒用,人是跑不過熊的。他在地上趴了一個多小時,黑熊才慢慢走開。這是他離危險最近的一次。

他現在沒有太多的時間概念,時間對他來說似乎就是靜止的。近40年的塔上生活,仿佛就是一剎那的事。他清楚的記得第一次上塔時的樣子。那天的太陽特別刺眼,那時的他還長著一張充滿稚氣的圓臉,但現在這張臉上已有了許多皺紋。他見過十幾位場長和書記,這是他能見到的最大的官了。瞭望塔防鏽漆的顏色從白色換成黃色,再從黃色變成紅色——它也慢慢老了。

他也有過離開的機會。有一次,一個同學給他介紹工作,在一個很大的城市中很大的小區當保安,收入一個月至少有4000塊,還包吃住,發服裝。而瞭望員一個月只掙一千多塊錢。可是場裡找不到人願意接他的位置,他想了想,還是沒走。因為他知道,這麼大的森林,沒有人守護,怎麼了得?

他說他能堅持一輩子,是母親從小的教育結果。母親對他說過,人做一件事情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回憶起母親的時候,他的眼睛充滿了淚水。」我媽對我太好了,以前每次到了我從山上下來的日子,她從一大早就會站在門口等,還做好我喜歡的紅燒肉等著我。前些年母親因癌症離開了他,但母親的教導他一直都記得。

他也遇到過工作失誤的地方。十幾年前,有幾個外地驢友偷偷進山,在山上用明火做飯野炊,結果走了起火,當地政府發動了許多人才撲滅。雖然那些人做飯的地方離他很遠,是他和另外一個瞭望員防區的交界地點,而他在發現後也第一時間報告了林場,但他總是很愧疚。他總是說,要是早一點看到,也許火就沒那麼大了,國家的損失會小一點。

剛上塔的時候,他在瞭望塔邊種了幾棵樹,現在這些樹都長成了參天大樹了。現在場裡的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林場居民樓還在,但是沒有幾家人了,留下的人也都想走。他理解這些人,但他也做不了什麼。

天快暗了,遠處的雲被太陽鑲上了金邊,也有一些雲被太陽完全照亮,散發著耀眼的金光。他站在塔上,聽著風兒拂過樹葉的聲音,感覺風兒像是在和他說話。

相關焦點

  • 森林防火瞭望員曹起雲的「高塔」堅守
    他們是平凡而又特殊的一群人——森林防火瞭望員。喇叭溝門滿族鄉裡共有兩座瞭望塔,其中一座在北京最北的一個村——帽山村。這天,在帽山村最北邊山坡上瞭望塔值守的是曹起雲。老曹今年57歲,布滿溝壑的面龐稜角分明,有點像遠處的山稜,粗糙的手掌,看上去比同齡人年長不少。今年已經是老曹做瞭望員的第6個年頭了。
  • 北京松山防火瞭望員:望山「看火」10年 做山林的守護者
    原標題:北京松山防火瞭望員:望山「看火」10年,做山林的守護者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閆建國都站在北京松山位於山脊線上的西坡瞭望站上,用眼睛「看火」。最近幾日,山裡的夜間氣溫已是零下八九攝氏度,站在水泥檯面上,寒風會從臉頰處橫掃而過。「西坡瞭望塔,正常」。
  • 宜良護林員楊金山夫婦:堅守11載 只為青山常綠
    楊金山,男,49歲,中共黨員,宜良縣九鄉鄉大兌衝瞭望臺瞭望員。11年來,他一直堅守在大山深處,認真履行瞭望員、護林員職責,以保護綠色家園、保護生態安全為職責,以山為伴、以塔為家、以苦為樂、甘於奉獻,用信念和行動詮釋著「造林不畏艱苦、護林耐得寂莫」的林業精神。
  • 一生孤寂的三大星座,他們自我封閉,拒絕別人走進內心
    01、生來孤寂的人大家好,我是adam,今天繼續說星座。時間已經很晚了,adam忙了一天,本來不想更文,但是剛喝了點小酒兒,十指發癢,又想敲鍵盤打字了。今天要說的主題,是一個人如何面對外界。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這是一個問題。有的人,生來就開朗外向,喜歡交朋友,吃飯逛街,甚至是上廁所,都要有個伴兒。而有的人,習慣自我封閉,不與人交流,不與人談心事,身邊沒有朋友,知心好友一個都沒有,甚至連最親密的父母親人,也無法走入他們的內心。仿佛他們生來,就遭到了世界的遺棄。
  • 塞罕壩機械林場:追逐綠色夢想不停歇
    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信息中心主任王龍的電腦裡,一道光禿禿的山坡和一道綠油油的山坡,形成強烈視覺反差。很難相信,這是同一處山坡。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陰河林場三道溝東坡坡度接近30°,1100多畝的山坡土層只有幾釐米厚,再往下全是拳頭大小的石塊,當地人稱這種山坡土層為「頭皮土」。這種石質山的陽坡曾被專家斷定「種樹難活」。
  • ...茂林林場、桃山鎮桃東林場、桃山鎮春光林場補充耕地項目第一標段
    黑龍江省鐵力市工農鄉北星村、鐵力鎮東勝村、雙豐鎮茂林林場、桃山鎮桃東林場、桃山鎮春光林場補充耕地項目第一標段中標候選人公示黑龍江省鐵力市工農鄉北星村、鐵力鎮東勝村、雙豐鎮茂林林場、桃山鎮桃東林場、桃山鎮春光林場補充耕地項目第一標段已於
  • 孤寂傷感的唯美古風暱稱,願你歷經山河,人間值得!
    俗話說,我們以理性去認識這個世界,感性去感受這個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感性的一面,只是表現方式和地方不同,有的人喜歡在感性的時候去看一場電影,有的人喜歡聽一首歌,我相信也有人喜歡起一個孤寂傷感的古風暱稱,因為這不僅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而且還賞心悅目,能放鬆心情。
  • 海林:三十五林場積極推進綠色有機平貝種植
    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三十五林場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種植戶們都在抓緊時間搶收平貝。三十五林場素有「北藥之鄉」之稱。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目前已成為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最大的平貝種植和集散基地。
  • 湖州市長興縣:生態護林員堅守大山四十餘載
    中新網湖州1月12日電(施紫楠 錢嵐 沈婷婷)凌晨5點,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國有林場的光耀林區薄霧籠罩,巍峨而靜謐。山腳下一間低矮的平房裡,護林員董小臘身穿迷彩服,腰系柴刀,佩戴巡防員紅袖章,攜帶水壺和乾糧準備上山。  從而立之年到年過花甲,41年來,董小臘在大山深處堅守使命,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綠色夢想。
  • 從羅田薄刀峰看國有林場滄桑巨變
    薄刀峰國有林場場長陳初明說。據介紹,這裡原是林場洪家溝工區,主要是林場職工和知青的宿舍,以及部分收撿屋、豬舍等,後一直廢棄。2019年,薄刀峰林場迎來建場60周年,陳初明提出創意:利用這裡基本保存完好又頗具年代感的石磚大瓦房,建歷史展覽館。不過,他可不想僅僅建一個普通的單位史館,而是有更大雄心。
  • 生態護林員堅守大山四十餘載:「深山是充滿希望的」
    董小臘凝視大山 吳拯 攝中新網湖州1月12日電(施紫楠 錢嵐 沈婷婷)凌晨5點,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國有林場的光耀林區薄霧籠罩,巍峨而靜謐。山腳下一間低矮的平房裡,護林員董小臘身穿迷彩服,腰系柴刀,佩戴巡防員紅袖章,攜帶水壺和乾糧準備上山。
  • 《漕澗林場林區植物圖鑑》出版
    該書歷經2年編撰而成,系統整理漕澗林場林區當地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精美圖片等相關資料,一共涉及114科263屬452種植物,為滇西北志本山區植物收集保育和鑑賞應用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可供植物引種馴化專業研究人員、相關院校師生、園林園藝工作者、花卉生產實體和苗圃從業人員,以及廣大植物愛好者參考。
  • 被死神拋棄的男人,孤寂一生
    有多少的絕望,無助,心酸在裡頭,不死川實彌窮其一生,只是想要保護好自己的弟弟,但最終自己的命卻是弟弟救的。一個桀驁不馴之人哭成這樣,這在平時,是很難以想像的,所以在風柱抱著自己弟弟哭泣的時候,那種強烈的反差感,以及弟弟的那句:因為哥哥是世界上最溫柔的人。
  • 遇見梅裡斯之青年林場秋韻
    遇見梅裡斯之青年林場秋韻 2020-10-02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年林場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
    青年林場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 2020-10-30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五峰壺瓶山林場的「女漢子」
    五峰壺瓶山林場的「女漢子」 2020-08-06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孔乙己》|在涼薄世界裡堅守的孔乙己,不僅是個被嫌棄的邊緣人
    看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不難發現,松子的心歷路程完全符合「邊緣性人格」的症狀。她的一生,是被人嫌棄的一生,她不斷地討好用以迎合對方的心,靠扮演著小丑來爭取與人類最後的一絲聯繫,卻依然與周圍人群有著跨越不了的鴻溝和消褪不去的「被邊緣化」。
  • 松鼠之禍背後:四川洪雅林場的生態演進之路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由於大規模種植單一樹種經濟林,洪雅縣國有林場(下稱「洪雅林場」)中生態平衡被破壞,赤腹松鼠逐漸泛濫成災。在松鼠患最嚴重的時候,曾漢富從林區防火瞭望塔上環視四周,近三分之一的樹木頂端都有枯死的樹枝,而整個玉屏山管護區所轄林場有兩成左右的樹木遭到破壞。經過多年的治理,洪雅林場松鼠泛濫情況正在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