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玉米螺獅粉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無法穿越疫情的奢侈品代購。

來源 | Tech星球(ID:tech618)

文 | 李曉蕾

編輯 |張宇婷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在義大利做了7年奢侈品代購的浮鎏,第一次遭遇如此嚴重的危機。

往年的3、4月,是奢侈品代購們在各大品牌間奔走的銷售旺季。而今年,國外疫情爆發,線下商場悉數停業,在外出都已經構成困難的狀況下,和大部分代購一樣,浮鎏正處於暫時失業的境地。她直接將微信名改成了「疫情期間暫停代購」。

對奢侈品品牌來說,這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上半年。服裝大秀暫停,門店關停外,連工廠都不得不停工停產。4月1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2020年時尚和奢侈品全球銷售額將同比下降25%至35%,銷售額相較2019年同期將下降4,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

不少代購在這期間轉行,原本賣LV包袋,現在賣螺螄粉;原本主營奢侈品,現在卻不得不加入微商的行當,賣起了面膜、阿膠、水果、玉米......

事實上,涉及跨境業務的各類代購、買手,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疫情「黑天鵝」的衝擊。一家淘寶化妝品代購店店主告訴Tech星球,今年他所知道的彩妝代購店,生意基本腰斬。一家國際奢侈品品牌內部人士表示,不少品牌採購預算對半砍,且春季度服裝面臨大量庫存積壓的問題。

Tech星球找到了六位從事代購或與代購相關的人士,他們中,有人代購生意停滯,收入銳減;有人因疫情失業,又重拾舊業,重新做起了代購;也有人雖然未受到直接影響,但處於風暴中心,目睹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行業、對個體的影響和衝擊......

留守米蘭,收入銳減一半

7年資深代購,浮鎏

此刻,我住在米蘭,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

從來這裡留學,到留下來工作,我在義大利待了7年,也做了7年的代購。我的生意規模並不大, 一直以來都是自己一個人跑,算是比較輕鬆的。

代購基本覆蓋了我50%的收入,得知武漢封城的消息之後,我就開始加緊做代購,密集發了幾天包包,更頻繁地跑商場。

我當時有預感,疫情可能會導致經濟下行,下半年可能會沒有太多訂單,也擔心義大利會被波及。

3月初,看到Celine難得打折,好不容易找到八個顧客拼單,湊夠打折額度。第二天醒來,義大利疫情大爆發,一天確診1200例,緊接著就封城了。商場關停,物流、飛機也暫停運營,訂單不得不擱置下來。

商場關門之前,物流是最大的問題,回國物流渠道價格翻倍,還無法保證時效。我之前寄出的一箱包到現在還卡在路上。

這次疫情對奢侈品行業的衝擊,把品牌都逼到什麼程度了呢?

前兩天,我接到了Gucci銷售團隊打來的電話,問我要不要買包,有折扣,還可以線上匯款。打折對品牌調性有折損,奢侈品品牌通常會避免折扣。即便在打折季,Gucci等折扣只是象徵性的「劃划水」,不會有特別大的幅度,折扣款式非常稀少。

但現在,我感覺供需關係一下子就變了。過去Gucci的包袋除了限購之外,購買還需要搭錢包、卡包才能買到,行話叫「配貨」。現在竟然有銷售主動打電話推銷,我都覺得很驚訝!

還有一家頂級奢侈品品牌,從去年開始就沒有折扣。前段時間,店員跟我說全線正在打九折。要不是疫情,品牌肯定不會這麼大程度的讓利。從這種供需關係,價格差就能看出來現在的經濟不怎麼好。

這幾年也能看到市場的變化,還記得我做代購第一年,我們都跑去Prada的工廠「蹲包」。那會兒最金貴的是「殺手包」,只要有包,百分之百高價賣出 。有經驗的代購會知道櫃姐們具體會從工廠的哪個門出來,專門去踩點蹲守。

當時,奢侈品品牌櫃員是看不起代購的,拍圖片甚至還會被他們攆出去。但現在市場變了,Prada反響已經大不如前,一些奢侈品品牌開始主動、積極地拉攏代購、買手,主動遞名片。他們都是為了拿到銷售提成,跟中國代購關係好的店員,銷售額總是很高。

目前為止,米蘭仍然是全市封禁,不可以隨便出門。出門要填寫自我聲明表格,說明出發點和目的地,我基本半個月出門一次。但是即便5月份義大利解禁,商場這種高人流的地方,我暫時不會去,怕有風險。

自己一個人待在米蘭,有陣子覺得心慌、氣短,每天頭暈目眩的。後來一位心理學的教授分析完,說我是典型的驚恐症。在封閉的空間呆久了,就會產生很多對於未來生活、經濟的焦慮。

米蘭一處 來源:《義大利製造》

其實,大概從2018年開始,代購這個行當就有下滑的趨勢,來義大利的留學生成倍增長,大家一落地就開始做代購。商場裡有越來越多不認識、不臉熟的代購。隨著信息、渠道越來越多,奢侈品也在逐漸祛魅。好在,我做的時間足夠久。

最近,我認識的代購們都在賣囤貨。前幾天,我看到一個代購朋友跟微商合作,賣面膜、賣阿膠。他的規模比較大,客服、倉庫等都得交錢。除了賣囤貨,得找別的路徑營業,不然成本根本無法覆蓋。

我一直對掙錢沒什麼野心,覺得夠吃夠用就行,把代購當成副業。如果未來一段時間代購生意不好的話,我會很認真地省錢。

當初,因為常常會拎著奢侈品包袋出入的關係,為了安全,我把租房位置選定在米蘭市中心。但按照現在的情況,如果代購這一半的收入減掉,那我可能就需要考慮搬家,縮減支出。

品牌預算對半砍,庫存積壓

某奢侈品內部人士,John

我接觸和了解到的並不是普通的奢侈品代購,而是奢侈品的職業買手,他們更多在負責公司內部貨品的採購,做的是偏Bussiness的部分。

真正成為奢侈品品牌內部買手的這些人,他們每年會有4次到6次的機會去到巴黎或者米蘭,決定每個品牌方下一季度,或者下一整年在國內出售的產品,以及具體產品的數量。

但因為疫情影響,他們現在沒辦法出差。這個階段,選品基本利用一些「雲買貨」的形式,通過看視頻和精細度極高的圖片,來遠程敲定選品。跨地區開線上開選品會,空間上會有很多限制。

對專業奢侈品品牌買手來說,疫情對他們的收入影響並不算大。改變是,過去,買手們會去到品牌總部,實地接觸選品,而現在的「雲賣貨」是無法觸摸到真實面料、感受到真正手感的,視覺效果上會有一定的影響。

一般在品牌的秀上,展出的可能只有50款作品。但其實,一個季度品牌給出的設計可能會有1000款,並不是所有的款式都會給到某個國家和地區。

每個季度,買手會有一個預算,買手的任務就是在成本框架內是決定買哪些品類,各個品類多少件貨。他們的工作涉及規避市場文化的差異,比如說,國內不能有綠帽子,皮質是藍色和紅色的錢包被認為是破財的,買手們也會規避這些問題。

今年,疫情對品牌的預算和下單量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比如以前一個成衣品牌,一年的預算是5000萬,現在可能就對半砍。

奢侈品品牌通常是跨季選品,所有春天,包括夏天的產品,都在去年10月份購買下單,工廠早已經製作完畢發至國內。線下門店關停,銷售量減少,就會導致今年有很多的庫存積壓。積壓情況最嚴重的應該是歐洲地區。

所以等到下一季度產品上線後,買手們會對現在的庫存商品做分析,通過季末折扣出掉一部分,但通常折扣都不會很高,剩下的就可能給到奧特萊斯打折村,以更高的折扣出售。

據我了解,國內的奢侈品品牌店鋪大多已經恢復運營,好一些的可能恢復了70% 左右,但由於國外疫情擴散,門店關停,非亞洲地區基本上全軍覆沒。現在,只有國內及少數亞洲地區在維持運營,營收上國內就成了「全村的希望」。

整體上說,對奢侈品品牌衝擊最嚴重的必然是業績。一般情況下,每個品牌都會設定一個產品同比增長率,大多會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今年,我們會放棄這個指標,追平去年就是我們最大的目標和要求。

臨時轉行賣鞋,勉強度日

新轉行代購,Midu

這幾年,我是自由職業,更多時候,我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旅遊博主。三年時間裡,我環遊了49個國家。過去支撐我收入的是民宿生意,現在代購變成了我的核心收入,佔總收入90%左右。

過去,我做過投資、創過業,做過民宿主。1月份前,民宿生意還是我最大的收入來源。

最多的時候,我在北京、三亞、重慶、美國一共有30套房源。趕上民宿業不景氣,加上疫情影響,現在除了2套不需要太大成本的房源還保留,其他的全部退租或做下線處理,還賠付了一部分違約金。

現在,代購基本算是我的主業了。

我是從疫情期間開始真正轉業做代購的,1月27日,我覺得太無聊,想找個事幹,就專門申請一個小號,做起了代購,也算是重操舊業。2012年,我在美國留學時,就曾經給運動員們代購過球鞋。

我的客群比較特殊,之前做體育記者和體育類項目創業時,積攢下大量的運動員人脈資源,這部分人成了我的核心用戶。正因此,我賣的也主要是潮牌和運動產品。

很多人大概不了解運動員群體,他們收入還算可觀,平時忙著訓練,沒時間出門,有些人找我買鞋時,選什麼顏色、款式都選擇都全權代理給我,我來給他們挑。

坦白講,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肉代購或者奢侈品買手,我更多是一個中間商的角色,是商品和顧客之間的一個介質。我從海量的產品裡面選品,再通過微信朋友圈、群,推薦給大家。

我的主要供貨商基本都是工廠,所以沒有庫存擠壓、或者斷貨的現象。也承接了不止一個供貨商,為的就是一條胳臂折了,還有另一條胳臂可以長出來。

但整個代購群體中,所有採購目的地是商場的代購都會受到直接的影響。現在能感受到,疫情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工廠發貨的效率,出貨速度比較慢,數量也比較少。

1月底,2月初的時候,整個湖北都發不了快遞,其他地區一個東西有時也得等上10天左右。好在我的所有的顧客都認識我,基本沒什麼人來催促。

我在美國,跟國內13個小時時差,我睡覺的時候,是國內的早上。我早上發一下、晚上發一下產品。每天在我睡著的時候,就會有收入進來,一天最少有一兩百,最高記錄掙過4000多。

對我來說,這種模式沒有負擔。其實距離上一次做代購,中間空隔了5年,那會兒我有固定的現金流,就會避免社交消耗。這之後,我肯定也會一直做下去。我的運營模式已經成了一個小的系統,即便未來有了正職工作,我應該也會把它當成小副業繼續做下去。

有代購回國賣起了水果、玉米

義大利、歐洲奢侈品代購,胡博

年前回家時,我跟我女朋友就暫停了代購,主要原因是物流不通暢。

過年那段時間,國內快遞都是半停滯狀態,國際快遞停了很多,我們從國外發的好幾個國際快件都被統統退回。年前我的一個朋友想買香奈兒的包包,到現在都還沒買到。

我女朋友是服裝設計師,常駐義大利,我在國內有自己的畫室,做代購算是兼職。我們在義大利做了兩三年的代購。一開始留學的時候,做代購就是為了掙機票錢,掙學費,生活費。

現在做代購就差點意思了。爆款利潤空間最高的產品,像是一些全球限量的爆款包包,有時候需要花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買到一個。一些大眾化或者比較普通的商品,利潤空間有限,我們也不願意去賣。

記得有一次在巴黎世家折騰了一天,最後除去快遞物流的費用,算下來沒掙幾個錢。我當時覺得一天白幹了,很失落。有些產品利潤太低,也不值得東找西找的。

我們代購其實是服務行業,有時候跑腿跑到累死,一天下來都買不到一個包。一些爆款的包包,可能要去好幾個國家才能買到,米蘭沒有可能要去巴黎,巴黎沒有可能要去慕尼黑,或者去其他的歐洲國家再轉一轉。

我覺得一部分顧客享受的就是我為他們服務,幫他們找貨。那種找到一個限量款或者爆款包包的過程。

疫情讓全行業受到最大的影響就是收入。專職的代購一般會壓很多貨,他們會提前囤一些爆款商品,我看到在群裡,這批人基本都是在賣之前的囤貨。只是把代購當成副業的這批代購,這個期間基本都是零收入,商場都關門了,也沒有貨可以賣。

我認識的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在歐洲待時間比較長的大姐。她常年做代購,把國內的一些產品賣到國外,也從國外代購奢侈品、化妝品。她現在回國賣起了水果、玉米。

有人說代購這個行業有點像夕陽行業,但我覺得任何行業都會它不會消失,它也許會轉變形式再出現,但傳統代購的另一種形式是什麼,我還不知道。

我們之前也嘗試過開淘寶店,試圖拓寬渠道。我們會按照規則上傳完所有的產品信息、購買記錄、小票記錄等等信息,但是三天兩頭被舉報。被舉報之後,需要申訴,再重新準備材料。光這個東西就弄得我腦袋都大了。做淘寶實在是太難了,我們兩個人也顧不過來,就把淘寶店關了。

大概去年9月份開始,能感覺到直播代購開始興起。之前我看到過兩個小女孩,在商場裡直播,所有人都會看他們,我覺得挺尷尬的,但她倆就在那裡硬播。不過我覺得可能這種越不起眼,越不被重視的模式,最後越可能會顛覆市場。

中途轉行賣口罩,賠了十多萬

彩妝代購店主,江楓

一開始,我感覺疫情沒什麼影響,直到免稅店開始價格崩盤。很明顯的信號是,日上和海南免稅店開始做六折活動。

各地免稅店都普遍都存在價格跌降的狀況,我手裡的貨也越來越不值錢。特別是口紅,年前年後囤的貨,售價差最高達到40元。像阿瑪尼405號色,年前售價可以到170元以上,年後就只有130元左右,跌了20%多。

我們這行,貨打折了就要囤,但今年價格波動可以說是匪夷所思,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抄底了。之前高價買進的貨也需要打折、降價,使勁壓成本,甚至虧本都得賣,錢都壓在貨上,必須稀釋成本。

疫情原因,香港地區清關暫停,國外免稅店進購的貨時效性受到很大影響,少說一個月起,最久的2個多月。我們開始找國內日上和免稅店資源,價格未必划算,但周期短,資金周轉率快。

今年疫情期間,很多代購和微商都靠賣口罩掙了一筆,我只賣過一次,虧了十多萬。

其實一開始沒打算賣口罩,之前爆利的藏紅花、泰國祈福佛牌我都沒跟過風,賣口罩也容易招罵。但看很多顧客在群裡討論,實在買不到口罩,我們剛好有路子,就決定用成本價賣一波口罩,就當是回饋顧客。

市場上有亂七八糟的微商、口罩供應商,我們沒敢定。老老實實在韓國找了KF94規格(相當於國內的N95)的正規口罩供應商。

起初,訂了7萬個口罩,想著其中1萬個捐給武漢,剩下的出售。跟工廠談好的口罩單價4塊,加上郵寄、清關等費用,定價6.8一個,能覆蓋成本,基本不掙錢出售。當時同款口罩最低價已經10多塊。

第一批貨拉進倉後,韓國工廠一直卡著,要求漲價到7塊,不加錢不讓拉走。但我已經按照原定售價、庫存把口罩上架,也已經被拍完。想著口罩確實是剛需,我就同意了。再之後,又被漲了一次價,單個口罩成本漲到了13元,加上運費成本13.5元。

成本翻了一倍多,但我沒辦法強制讓大家補差價,只好在上了補價連結,自願補差價的可以補點給我。但補款的不多,大概有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樣子。

最要命的是,起初承諾給的7萬個口罩,最後被壓到了3萬個。拿到貨後,捐了一萬個給武漢,只剩下2萬個,我們只好跟顧客協商,按買的數量的三分之一發貨,收到貨後退差價。

這一下,我虧了十多萬。做生意有虧、有賠,我習慣了,但信譽第一。這期間最慘的時候,我支付寶裡就剩500塊。

現在,代購行業愈發不好做,到末期了。我知道的彩妝代購店今年生意基本腰斬,像我們,很多產品最後都只能成本價出,沒辦法,錢需要流動。

今年,我們整體沒什麼利潤,最近2個月的利潤都用來稀釋成本了。之前的貨進價太高,虧成傻子。

原來行業不透明,做的人不多,店鋪少,競爭小。我印象中,歐美代購最好的年份是2016年、2017年,利潤高到爆炸,能夠賺到售價的30%。譬如YSL圓管12號口紅,買入價140多元,能賣到220元,基本是閉眼掙錢。

但現在,一個口紅利潤只有10塊錢左右,一方面,大家的購買渠道越來越多,大平臺也紛紛開始做百億補貼等;另一方面,電商平臺倒逼我們做活動,不做活動就不給流量扶持,同行比價也很厲害,很多時候我們屬於被迫降價。

我在這行摸爬滾打了五、六年,也算是是見過風風雨雨,但講真的,現在我也不知道還能做多久。

代購現在真的是夕陽行業

歐洲奢侈品代購,SUSU

國外大部分商場關門後,很多代購都停業採購,也沒辦法繼續採購。有現貨的,就賣賣現貨。

我主要做歐美代購,代購就是你需要什麼,我給你帶什麼。所有鞋飾箱包、化妝品我都賣。我們這行就是渠道為王,我合作的是主要是歐洲的一些買手店。好在現在還有買手店仍然沒有停業,我才有商品可以接著賣。

但我有些同行是專門跑折扣村的,或者專門人肉做代購的,他們就不得不停下來,算是徹底失業了。

疫情之後,很明顯的感知是現在郵費在漲,尤其是包清關的物流。整體上,物流仍然可以跑通。現在,我主要都通過DHL國際物流把商品發回來。因為多多少少都會有航班起飛,只是會有時效問題。

上個月,我從加拿大寄了一小箱包裹回來,原來物流費用是100左右,最近收了250。我委託的是一家規模比較小的華人轉運公司,在現在這樣特殊時期,他們可以打通通路就很不錯了。

由於物流漲價的原因,代購價格也會有少許漲幅,但我感覺,除了LV、Chanel、Gucci為主的這些奢侈品品牌是每年必漲價,其他大部分商品原採購價的變化幅度不大。

最近能感覺到明顯漲價的是Chanel,因為Chanel全球價差不會太明顯,所以很多代購會專門跑去韓國買,從韓國人肉帶回來。但現在韓國中國雙向隔離,所以導致買貨成本大幅度增加,就會出現包袋大幅度漲價的狀況。

之前,買手店的很多商品都會有折扣,但因為包款每年都在換,所以折扣幅度的變化其實不太容易感知到。

比較明顯的還有Hermes最新的口紅,發售價是四五百左右,今年2月大家一般都只在發售價的基礎上,加40到50元的代購費。但後來因為疫情嚴重,採購困難,物流也大受影響,幾乎一天一個價,現在價格漲到了600多元,一些比較熱門的色號能賣到800到900元。

現在一些品牌把折扣專場開到線上,在線上進行促銷,把所售金額的一部分用於捐贈疫情救助。之前,高端潮牌AW就開了一場線上活動,折扣幅度很大,20%的銷售收入用於疫情救助的捐贈。這種活動反饋就會特別好,活動時間本來是72小時的,到最後沒到24小時就全部售空。

往年的3月、4月都是銷售旺季,我的體量比較小,折合也沒有具體核算,但現在疫情對銷量是會有明顯影響的,但我這裡沒有大幅降低的狀況。

去年電商法出來之後,為了繼續合法合規地做代購,我專門找了記帳公司記帳報稅。這會導致成本增加,盈利的空間就變得很小。現在很多海外電商、大牌奢侈品都進駐中國、入駐電商平臺,再漲價買家也不會買了。

像是Chanel、Hermes、LV這些仍然難買到的品牌,包括一些偏小眾或者還沒有進駐國內的品牌,受到的影響的就比較小。

代購現在真的是夕陽行業,去年是受到電商法的影響,今年是疫情。現在我就總在想,要不就不做代購了,還是正經工作輕鬆。

(應受訪者要求,浮鎏 、John、 Midu、胡博、SUSU、江楓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我在國外做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螺獅粉-虎嗅網
    在義大利做了7年奢侈品代購的浮鎏,第一次遭遇如此嚴重的危機。往年的3、4月,是奢侈品代購們在各大品牌間奔走的銷售旺季。4月1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2020年時尚和奢侈品全球銷售額將同比下降25%至35%,銷售額相較2019年同期將下降4,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不少代購在這期間轉行,原本賣LV包袋,現在賣螺螄粉;原本主營奢侈品,現在卻不得不加入微商的行當,賣起了面膜、阿膠、水果、玉米......
  • 無法穿越疫情的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 到賣水果、玉米
    4月1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2020年時尚和奢侈品全球銷售額將同比下降25%至35%,銷售額相較2019年同期將下降4,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不少代購在這期間轉行,原本賣LV包袋,現在賣螺螄粉;原本主營奢侈品,現在卻不得不加入微商的行當,賣起了面膜、阿膠、水果、玉米......
  • 月入幾十萬的奢侈品代購,開始轉賣螺螄粉
    愛馬仕不愛,香奈兒不香了 4月1日,波士頓諮詢集團發布最新報告預測,2020年奢侈品全球銷售額將同比下降7000億美元人民幣。 侈品行業的後退很有可能動搖歐洲各國的經濟支柱。當大家煩惱生存狀況時,便知以往的奢侈品,其實一點也不奢侈。
  • 當「集美」不再買買買,奢侈品難奢、快時尚難快、代購無米下鍋
    代購「無米下鍋」有人買「囤貨」、賣假貨,或轉行做微商相較於往年3、4月奢侈品的銷售火爆情況,今年的春天有些不一樣。奢侈品服裝大秀暫停,門店關停,連工廠都不得不停工停產,不僅如此,交通阻斷、歐美城市封鎖……種種原因讓代購們嘗到了「無米下鍋」的滋味,原本收入頗豐的他們也因此被迫「失業」在家。更有不少代購在這期間轉行成為微商,賣起了螺獅粉、面膜、阿膠......
  • 特殊時期 部分奢侈品正品代購也都賣起了高仿貨
    新冠病毒引起的連鎖反應還在進行,奢侈品行業掀起了一場風波。事實上,涉及跨境業務的各類奢侈品代購、買手,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衝擊。往年中國春節前後,巴黎、倫敦等奢侈品聖地總有很多來自中國的購物者,在Chanel、Louis Vuitton、Gucci等奢侈品旗艦店內選購商品。而疫情的爆發,將代購困在國外,卻將消費者攔在了國內。
  • 代購到底賺不賺錢?揭秘「代購」月入10萬的內幕
    翻翻她的朋友圈,和一般的微商沒太大差別,每天發很多條代購商品信息,面膜,口紅,包,鞋,甚至連驅蚊包都有,儼然一個網店的節奏。↑小劉的朋友圈偶爾她也會曬曬自己的生活,比如去哪玩了,吃了啥美食,秀一秀恩愛,這樣可以增加代購的真實感,拉近和客戶的距離。她建了不少微信群,幾乎一天時間都在不停往群裡發商品信息。
  • 再見了,代購!
    往年的3、4月,是奢侈品代購們在各大品牌間奔走的銷售旺季。而今年,國外疫情爆發,線下商場悉數停業,在外出都已經構成困難的狀況下,和大部分代購一樣,浮鎏正處於暫時失業的境地。她直接將微信名改成了「疫情期間暫停代購」。    對奢侈品品牌來說,這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上半年。服裝大秀暫停,門店關停外,連工廠都不得不停工停產。
  • 賣Gucci的人在「哭泣」?奢侈品業和代購們迎來至暗時刻
    蘇瀾已經有兩個月沒怎麼出門了,她定居在荷蘭多年,從2013年開始做代購,還註冊了貿易公司。今年,她發回國內的最後一單奢侈品還是在1月中旬,到今天已經停單兩個多月了。  不止是蘇瀾,整個歐洲奢侈品代購圈子基本都停擺了。最初因為國內疫情,現在則是全球疫情大爆發,歐洲奢侈品從生產到銷售被迫踩下急剎車。
  • 奢侈品遭重創:大牌陸續關店,代購趁機漲價
    多位代購向連線Insight預判,疫情對奢侈品行業的影響還會持續至少3個月,在6月份能拿到新品就已經很不錯了。疫情帶來的影響不止體現在銷售端。全球蔓延的疫情,已經影響到了奢侈品行業的產業鏈上下遊。包括CHANEL、Hermès、Gucci在內的多家奢侈品品牌已經關閉了位於歐洲的部分工廠。
  • 朋友圈代購:出口轉內銷成正品 吊牌小票都造假
    小萱說,「當時最紅的是韓國的一款V臉面膜,那個微信號上來就說,有大量這種面膜,問我要不要。我試探地問他多少價格,他說買20盒60元/盒,買200盒以上就是40元/盒,400盒以上只要30元/盒,要多少有多少。我真是氣炸了!要知道,這個面膜我去韓國美容院進貨,買100盒也要105元/盒,而且還要等很久才有現貨。」  經過這次經歷,小萱就不做這款V臉面膜的代購了,轉做其他韓妝。
  • 奢侈品遭疫情重創:大牌陸續關店,代購趁機漲價
    多位代購向連線Insight預判,疫情對奢侈品行業的影響還會持續至少3個月,在6月份能拿到新品就已經很不錯了。疫情帶來的影響不止體現在銷售端。全球蔓延的疫情,已經影響到了奢侈品行業的產業鏈上下遊。包括CHANEL、Hermès、Gucci在內的多家奢侈品品牌已經關閉了位於歐洲的部分工廠。
  • 女子海外代購奢侈品,轉手一賣,三天掙了27萬!
    近年來隨著國人購買力增強,對商品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逐漸興起了一個新的行業——海外代購。這些代購者在海外去購買商品,然後賣到消費者手中,從中賺取一定差價和代購費用。最近,珠海有一位女士也做起了海外代購奢侈品的生意,一買一賣,僅僅三天,轉手就掙了27萬。想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嗎?快來看看。
  • 閨蜜代購一愛馬仕的真相!奢侈品包包代購和專櫃關係不淺
    其實愛馬仕之所以成為奢侈品中的王者,不僅因為是它的價格高,而且經常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最近不是傳出韓國某三線明星託中國朋友在一個叫"奢克隆"的工作室購買頂級高仿的全手工愛馬仕包包,事後還介紹給朋友,說完全看不出來。她自己坦誠,不是因為價格問題,是因為自己喜歡的顏色無法在專櫃購買到,才出此下策。
  • 那些好好賣正品的代購們,為什麼突然就消失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第一財經發表了一篇《奢侈品海外代購造假調查:650%暴利!》的稿子,又一次讓消費者們人心惶惶。這類報導幾乎每月都能看到,也正是因為這些新聞頻頻出現,如今「代購」總和「假貨」一詞綁定在一起。
  • 中國代購故事:我要讓全國人用上奢侈品
    在過去的20年中,代購滲入到中國人的生活中。它是消費升級的需求,是一種擁有專屬英文名「Daigou」的中國式特殊行業;它介於法律灰色地帶中間,是一門佔據朋友圈、隨時發財的生意。 20年來,代購,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這是「代購的中國人」系列第一篇:中國代購故事
  • 疫情期間海外代購成本加大「人肉代購」賣現貨為主
    原標題:海外疫情嚴峻代購夾縫求生:賣現貨為主 恐匯率上漲(記者 李倍)隨著我國疫情態勢逐步向好,海外疫情形勢愈發嚴峻,一衣帶水的日韓鄰邦趨於「淪陷」,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病毒肆虐,這對於因中國疫情而「待業」一個多月的代購群體而言,無疑又是一盆當頭冷水
  • 如何選擇香港代購,注意這些坑
    做香港代購,說多不多,少也不少,非專業又常跑香港的來說一波。先給大家說一下代購是怎樣的:代購:一般來說,找代購的,無非就是美妝護膚、進口食品、母嬰產品、保健藥品、電子產品、免稅菸酒、金器首飾、家居電器、奢侈品、玩具書籍、日用品、服裝鞋子這幾類。
  • 小心海外代購3大陷阱
    化妝品:先出國再回國,就成了「直郵正品」小萱在韓國留學,利用課餘時間做韓妝代購。但從今年初起,她逐漸轉為服裝、鞋子的代購,放棄了原本效益還不錯的韓妝代購。說到原因,小萱很無奈:「起初代購生意不錯,利潤也還行。但去年下半年開始,我發現以前好賣的東西賣不動了。」
  • 法媒:中國代購風靡巴黎街區 達人月入5萬歐元
    中國日報網4月8日電 (信蓮) 據歐洲時報網報導,法國《觀點》(Le Point)雜誌關注到中國海外代購在巴黎時尚街區的風靡形勢:「瑪德琳(Madeleine)街區,香榭麗舍(Champs-Elysées)大街,瑪萊(Malais)區的聖奧諾雷(Faubourg Saint-Honoré
  • 月入百萬日本代購速成指南
    當你摸清了一切欣喜的去到店鋪之後可能會發現有些店裡的東西的價格有時比淘寶還要高很多。此時的你肯定是蒙逼的。這生意TM怎麼做。有些網站還會有5到8折的打折時期。(gvc之類的奢侈品,小編就不多說了,要不然真會被打)而像比較全面的信息網站的話,有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