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以後,膝關節的肌腱、韌帶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減少,關節骨面長期摩擦形成骨質磨損,關節周圍組織由於炎症等原因易發生纖維粘連,所以老年人常會感到膝關節發僵。
活動時會發出「咔嗒」的彈響聲或摩擦聲,在受涼或過度活動時會誘發疼痛、腫脹、關節腔積液,嚴重的還會使老年人關節畸形,形成殘疾。具體來講,造成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慢性滑膜炎: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查體可見滑膜積液、滑膜肥厚。
2. 髕骨偏移:活動後膝關節酸痛無力,休息後好轉,半蹲時疼痛。
3. 膝關節內游離體:患者腿打軟或有關節卡住感,髕下有摩擦音。
4. 髕前滑囊炎:曾有外傷史,引起髕前疼痛,查體局部有壓痛。
5. 骨關節病:久坐或久蹲後起立、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後緩解。
6. 假性痛風:男性患者多,好發於膝關節。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線片表現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
7. 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病變有膝痛症狀。
膝關節不同部位的常見疼痛
1. 膝蓋外側髂脛帶疼。
2. 膝蓋周圍前膝蓋疼,又叫髕股關節疼。
3. 膝蓋上方疼,可能是四頭肌腱炎。
4. 膝蓋骨上方或上脛骨內側疼,可能是滑囊炎。
1. 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2. 不做大運動量的鍛鍊,如跑步、跳高、跳遠。
3. 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4. 不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5. 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6. 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7. 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8. 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9. 鞋子的選擇很重要:
一雙合腳的鞋子,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1)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
2)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
3)鞋後跟可以高2-3釐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
4)鞋底上帶有防滑紋。
在膝蓋已經受傷的情況下,不合理的運動會導致膝蓋的二次損傷,久而久之,膝蓋的半月板會因磨損而失去保護和緩衝的作用,重者可能走路都會不便。
膝關節屬於鉸鏈關節,只能前後活動,不能左右活動。在膝關節已經受傷的情況下,首先要注意保護,允許的話可以進行簡易的前後運動,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但不適宜強烈活動,運動不夠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僵硬,過度的運動會加速關節的磨損,但運動仍以關節不感到疼痛為度。
其實,通過適當的肌肉力量、穩定性訓練就能對膝關節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1. 側躺練習:左側臥,膝蓋微彎,腳後跟併攏。頭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視前方。右手持約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側。然後腹部繃緊,臀部繃緊,儘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時身體不動,堅持幾秒鐘,放下。重複練習15次,換腿。
2. 抬腿練習:站在一個穩固的長凳或臺階後面,右腳踏上(腳後跟不要懸空),並將重量集中於右腳,身體抬高,左腳腳趾接觸臺階,堅持1至5秒鐘。然後放低左腳,輕叩地面。重複8至10次,換腿。
3. 架橋練習:平躺於地,膝蓋彎屈,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手臂放在兩側。緩慢抬起髖部,平穩離開地面。然後緩緩放下。重複15次。
4. 伸腿運動:平躺,膝蓋彎屈,腳平放於地。伸出左腿,套入伸縮拉帶或毛巾,雙手抓住拉帶兩端。用拉帶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將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鍛鍊小腿肌肉和腳筋。重複該動作3至5次,然後換腿。
每天抬腿能護膝
平時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來增強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的力量,從而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
抬腿訓練簡單易操作:
當你端坐在一個椅子上,一條腿自然著地,另一條腿緩緩抬起,與身體形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續1分鐘,然後自然著地,換另一條腿抬起。
上班時也可以嘗試這個動作,可以很好地鍛鍊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彈性,促進新陳代謝,有效保護膝關節。
這動作堅持一個月能讓膝蓋年輕10歲
這個動作是靠牆靜蹲,它對於養護膝關節以及膝關節周邊肌肉、康復韌帶的損傷有很好的作用。
你只需靠牆半蹲保持這個動作就可以,堅持,堅持,再堅持。每天練習10-20分鐘,可以分多次完成。一個月之後,你會感覺膝蓋年輕了10歲!
【生活習慣】
減少蹲和跪
從臨床觀察來看,膝關節疾病患者女性多於男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女性一生中下蹲的次數更多,而蹲和跪對膝關節的損傷都比較大。
因此,要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別蹲著做家務或跪著擦地板,喜歡打太極拳的老人,也不要勉強蹲得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就好。
在站起和坐下時,注意先讓膝關節輕微適當的反覆彎曲幾下,然後站起或坐下,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鞋底別太薄
運動時最好穿舒適、有彈力的運動鞋,以減少膝關節壓力。日常生活中,鞋跟以2~3釐米為宜,鞋底不宜太薄,否則會給膝蓋帶來不利影響。
【記住三個「護膝穴」】
用科學的方法給膝關節進行推拿按摩,也是保養膝蓋的好方法。按摩腿部穴位以膝關節外側的足三裡(外膝眼下四橫指)、內側的血海(下肢繃緊,膝關節上側肌肉最高處,內為血海)、後側的委中(膝蓋後側膕窩正中)為主,每個穴位按1分鐘,三個穴位輪流按3遍,以微微酸脹為宜。
點揉痛點
如膝關節周圍有壓痛點,可用拇指、食指在壓痛點按揉,如膝關節內外側、髕骨下及膝後膕窩等。每個痛點均由輕至重,再從重至輕揉約1分鐘,可促進痛點炎症吸收,松解粘連。
捏股四頭肌
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拿捏股四頭肌(即大腿前面豐厚的肌肉)約3分鐘,以微微酸脹為度。
快告訴身邊的朋友吧!讓更多的人可以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