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的攝影記者董天曄和賴鑫琳追隨著這群上海人,通過靜止的畫面記錄他們,通過他們去理解這個時代。之後,這些圖片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製成畫冊出版。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平凡之路,勇者歸來!
除夕夜,出發!
1月24日23:06,虹橋機場停機坪。上海援鄂醫療隊成員走下擺渡車,準備登機。這晚天氣寒冷,是農曆大年三十。
打預防針
2月11日10:41,醫療隊酒店駐地。中山醫院醫療隊隊員互相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力。
練習
1月25日20:31,醫療隊酒店駐地。青浦分隊的戰友們一起認真學習防護服穿法。那時物資緊缺,拿出一套防護服練習是奢侈的。
首入病房
1月26日16:39,金銀潭醫院北三病房。上海援鄂醫療隊的護士們第一次進入病房當班。雖略顯緊張,仍義無反顧。
壓痕
1月29日16:37,金銀潭醫院北三病房。護士李冬梅連續工作8小時後摘下口罩,臉上有護目鏡留下的深深壓痕。
隔離窗
1月29日10:25,金銀潭醫院北三病房。護士從隔離窗中取藥物。隔離病房內外傳遞物品都通過這扇隔離窗,且同一時間只能單側開窗。
霧氣的挑戰
2月12日8:59,金銀潭醫院綜合樓一樓病房。上海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領隊李曉靜幫患者打點滴,大量霧氣模糊了她的目鏡。
水霧
2月18日15:43,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一名護士的護目鏡上起了水霧。
戰友
2月27日10:23,武漢同濟醫院光谷園區。來自該院和華山醫院的醫生,相互在防護服上寫名字,準備給病人插管。.
插管
2月27日11:14,武漢同濟醫院光谷園區。插管衝鋒隊員在呼吸困難的患者氣管內插入塑料導管,外接呼吸機,從而幫助患者呼吸。他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方艙來了
2月4日18:26,東西湖方艙醫院。巨大的建築預製件在武漢客廳展覽館中吊起。兩天後,這裡正式開放,收治第一批病患。
行軍帳中
2月6日20:41,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首批進入的各地醫護人員在上海援鄂醫療隊搭建的帳篷裡,安心沉著地穿上防護。
交接
2月9日15:01上海中山醫院的醫生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醫生交接病人信息。
奔跑
2月17日17:30,武漢雷神山醫院。三名醫護人員為了救治一名垂危的病患,穿著笨重的防護服在夕陽下努力奔跑。
一起走
3月1日19:23,武昌方艙醫院。兩位醫護人員陪護一名腿腳不方便的患者。
120急救
2月16日18:50,120急救車。來自上海120急救中心的駕駛員再次出發,運送患者。每一次轉運都伴隨著巨大風險。
雷神山
2月17日21:08,武漢雷神山醫院,一名建設者站在巨型吊機前休息。此時雷神山醫院邊建設邊收治病患。當日,上海中醫國家隊正式入駐。
目送
2月24日20:13,武漢金銀潭醫院正門。來自上海浦南醫院的大夫趙雲峰遠遠目送親手治癒的危重病患走出醫院的大門。
入黨
3月7日15:40,醫療隊酒店駐地。上海援鄂醫療隊的17名隊員火速入黨。
送酸奶
3月4日17:39,雷神山醫院病房。兩名護士為病患分發酸奶。在這裡,醫護人員和患者餐飲標準一致,除了正餐,還會有一些調劑口味的點心。
感謝
3月1日11:40,武漢同濟醫院。一名康復患者向瑞金醫院的胡偉國副院長鞠躬致謝。
最後一夜
3月9日22:13武昌方艙醫院
這裡將於次日休艙。最後一夜,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放鬆了不少。
最後一班崗
3月8日17:29,東西湖方艙醫院。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醫療隊員正在站最後一班崗。這一天,這家方艙醫院正式休艙。
送別
3月10日14:57,武昌方艙醫院。這天是休艙的日子,醫護人員和患者擁抱話別。
武漢加油
2月22日9:11,武漢同濟醫院重症病房。玻璃窗上貼了一張護士畫的畫,為武漢打氣。
走進你的心
3月16日10:05,來自市一的臨床心理學專家程文紅在雷神山查房。在這裡,她負責照顧四個大病區的患友。她建立了微信互助群,每次查房都要耐心和病人聊天,一次查房就要花去四個小時時間。
晨光中的倦意
3月12日8:00,經過了一個通宵的大夜班,上海醫療隊的賀銀燕醫生在乘坐的回酒店班車上睡著了。
收工,消毒
2月20日20:00,支援武漢的上海120急救車司機侯敏傑完成一天工作後,同事對他進行全身消毒。
「最原始」數據傳輸
2月15日10:00,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護士用最原始的方式把患者數據從隔離病房內傳出來。
踏上歸途
3月17日15:30,東西湖方艙醫院門口的廣場上,華山醫院的旗幟高高飄揚,他們即將踏上歸途。
別了,方艙醫院
3月16日20:21,東西湖方艙醫院門口的廣場,東方醫院的醫療隊員們開始收起野戰醫院帳篷,準備返程。
120來到火神山
2月27日16:00,火神山醫院內,工作人員對120急救車進行反覆消毒。
呼吸機來了
3月2日11:03,武漢同濟醫院,一名男護士推一臺呼吸機進入隔離區。
3月19日17:10,兩名醫療隊員坐在棧道欣賞東湖美景。
3月3日14:57,一名護士在金銀潭醫院的北三病房裡認真地記錄病人的用藥情況。
2月4日16:52,東西湖方艙醫院正式開建,一個預製建築模塊被高高吊起,它將成為方艙醫院的洗漱間。
2月4日18:02,東西湖方艙醫院,短短一天時間,硬體設施幾乎完全就位。
2月17日18:42,雷神山醫院正式開院已經三天,醫院依然是一片緊張忙碌的建設景象,不斷有新的病房加蓋出來。
1月24日21:46,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在簡單的出徵儀式後踏上前往武漢的徵途。
1月29日10:38,金銀潭醫院北三病房,在院感老師的指導下,護士們緊張地一起學習、處理醫療廢物垃圾。
2月17日15:17,來自上海中醫國家隊的隊員們正式入駐雷神山醫院,第一件事是搬運好所有的物資。
2月17日17:30,兩名護士即將進入病房上班。在他們的頭頂上,「平改坡」的工程還在緊張進行。
3月12日12:09,雷神山C1的ICU病房,來自上海市六院的醫生黃冠東正在為一名重症患者做B超。
3月19日15:13,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因一張看夕陽的照片走紅網絡的8旬老爺爺,說起中山醫院的醫護人員就感激落淚。
2月17日11:10,瑞金醫院院感醫生石大可對即將進病區的醫護人員穿著的防護服進行最後的檢察。
3月17日15:32,東西湖方艙醫院門口的廣場上,即將踏上歸途的東方醫院的領隊雷撼眼含熱淚。
3月17日15:33,東西湖方艙醫院門口的廣場上,東西湖區區長李麗眼含熱淚,送別並肩奮戰了一個月的上海戰友。
3月18日15:1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準備返滬的醫療隊員和繼續留守的戰友依依惜別,不禁流下熱淚。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