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標誌,航天活動則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科技水平的有力體現。從人類航天活動伊始,國旗隨之開始出現在太空之中,它們或被繪在船體表面,或被單獨攜帶升空。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國旗進入太空的歷史。
五星紅旗太空飄揚
楊利偉在太空展示中國和聯合國旗幟
2003年10月15日,我國成功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當飛船環繞地球飛行第7圈時,航天員楊利偉面帶微笑向地面揮手致意,並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幟,代表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表達了和平開發宇宙空間的美好願望。
楊利偉展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幟尺寸相同,長15釐米,寬10釐米,重約10克,為尼龍質地。實際上,第一面進入太空的五星紅旗是由美國華人科學家王贛駿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帶上太空的。這面國旗寬61釐米、長96釐米,由王贛駿在美國定做,尺寸基本標準,只是五星的比例有些偏差。1985年7月,王贛駿作為美國航天工業局的代表訪華時,向中國領導人贈送了這面特殊的五星紅旗。而我國發射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中攜帶的國旗至今仍作為珍貴的館藏文物保存在國家博物館中。
翟志剛太空出艙揮舞國旗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7日16時41分,中國航天員翟志剛邁出太空第一步,在太空中揮舞著五星紅旗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而在發射前為了讓這面小小的國旗在失重的太空中「飄」起來,工作人員背後費了不少腦筋。標準國旗使用的綢布材料,質地太軟,在太空中飄不起來,而材料太硬,也不能呈現出飄揚的狀態。就在大家左右為難時,有人受到十字繡的啟發,大家嘗試過後,發現將兩幅十字繡的國旗縫合在一起最合適。一開始,繡國旗的任務交給了幾位女設計師,可到最後,參與神七升空的各個系統的200多名工作人員,每一個人都在國旗上留下了自己的針腳,大家合力完成了這面特殊的國旗,讓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太空。
從神舟飛船到天宮一號、天宮二號,五星紅旗始終陪伴著中國人每一次出徵太空的壯舉之中。隨著我國全面建設空間站的新徵程,中國的五星國旗將繼續飄揚在中華兒女的新「天宮」!
蘇聯/俄羅斯:從「鐮刀錘子」到「白藍紅」
聯盟飛船上的國旗圖案
50多年前,面對即將開始的人類第一次太空之旅,所有人心中都捏著一把汗。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在世界矚目之下完成了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飛行的壯舉,載人航天的新紀元由此開啟。加加林太空服頭盔上方「CCCP」的字樣作為人類歷史的見證者,伴隨著影像流傳至今。
1991年5月,航天員阿爾齊巴爾斯基和航天員克裡卡廖夫作為第9批次任務人員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當他們進行第一次艙外活動時,在軌道站的外部桁架上豎起了蘇聯國旗,以表示對國家分裂者的抗議和不滿。這面蘇聯國旗直到「自由」俄羅斯時期到來後才被取下。而經過超時滯留終於在1992年3月25日返回地球、太空服上還印著紅色的蘇聯國旗的克裡卡廖夫,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蘇聯的最後一位公民」。
2019年8月22日,俄羅斯聯盟MS-14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這一場看似與以往無甚差別的發射卻暗藏玄機——這次單獨乘坐聯盟MS-14飛船飛往空間站的是俄羅斯首位機器人航天員「費奧多爾」(Fyodor,Fedor系列機器人的最新版本之一)。費奧多爾一手持俄羅斯國旗,安穩地坐在座椅上,甚至還在聯盟MS-14飛船上宣讀了俄羅斯國旗日賀詞。27日,聯盟MS-14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這枚國旗也順利飛入空間站,標誌著俄羅斯航天的又一次成功。
俄羅斯聯盟號火箭以及載人飛船已成為當今世界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的主力軍,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也是完成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時最常用的運輸工具。
月球上的星條旗
阿波羅12號航天員在月球表面豎起美國國旗
1961年5月,第一面離開地球的美國國旗被放在了艾倫·B·謝潑德(Alan B. Shepard)駕駛的飛船上。這次成功的飛行不但把第一位美國人進入太空,還激發了約翰·F·甘迺迪總統讓美國人在十年內登上月球並安全送回地球的雄心壯志。到了1995年,這面國旗隨STS-71太空梭任務再次飛上太空——那是美國第100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同時也是美國太空梭首次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第二次從太空返回後,STS-71指令長羅伯和謝潑德特共同向大眾展示了這面旗幟。至今,它仍放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遊客中心的航天員名人堂的胡特·吉布森的展出位置。
除了早期通過航天員把美國國旗帶到太空和月球之外,接連升空的無人探測器也幫助著把星條旗帶到太陽系八顆行星以及小行星和彗星上。適逢阿波羅11號登月7周年,也是美國建國200周年紀念之際的1976年7月20日,海盜1號著陸器著陸火星表面,同時也帶去了一面美國國旗,再後來,先鋒10號、11號,旅行者1號、2號以及新地平線號等探測器先後攜帶五面美國國旗離開了我們的太陽系。其中飛得最遠的是旅行者1號,目前已距離地球117億英裡。
航天員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面向美國國旗致敬的場景是阿波羅11號任務中最具標誌性的畫面之一。事實上,把國旗插在月球上的決定,是登月任務後期很晚的時候才臨時做出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當時載人航天中心(現為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的主任羅伯特·L·吉爾魯斯(Robert L. Gilruth)任命傑克·A·金茲勒(Jack a.Kinzler)為技術服務部門的負責人,專門負責設計旗幟和相關機械裝置,讓它能在沒有空氣的月球環境中「飛舞」。
在距首次登月任務正式開始不到三個月的剩餘時間裡,金茲勒在戴維·L·麥克勞(David L. McCraw)的協助下,僅用了幾天時間就完成了設計工作。成品的旗面本身是尼龍材質,3英尺長、5英尺寬,唯一改動不過是在旗子上邊緣縫了一個花邊,寬度正好能容納一根細金屬棒穿過——這樣旗子就能夠在無風的環境中保持展開的狀態,且看起來像是在「飄動」。這面國旗被綁在一根8英尺高的旗杆上,由航天員將旗杆插到月球土壤中。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陸陸續續又有五面美國國旗被留在了月球上。根據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近年來拍攝的照片顯示,阿波羅12號、16號和17號留下的國旗似乎仍然矗立在月球表面,而阿波羅11號留下的第一面旗子卻看不見了,估計已經不再垂直於月面。從登月艙內部拍攝的視頻來看,登月艙升空後也確實沒有看到立起來的國旗。奧爾德林表示,他在登月艙升空時瞥見國旗被氣流打翻在地面。根據這次的教訓,在後來的登月活動中,航天員們都把國旗插在離登月艙儘量遠一點的地方。
NASA計劃在2024年之前再次登陸月球。屆時,美國國旗將重返月球表面,它將由下一位登上月球的男性和首位登月女性航天員攜帶。
文/高傑
喜歡就點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