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問題突出 制度給違規行為戴上「緊箍咒」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豐收

12月1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關於《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提出,網絡直播、在線影音、短視頻、新聞資訊等12類App無須個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務。此外,徵求意見稿還規定了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信等38類常見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

目前,我國境內App上架總量已超過350萬款,部分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索權、侵害用戶權益等問題突出。儘管《網絡安全法》關於個人信息收集已規定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但這還需要配套制度進一步細化。徵求意見稿劃定了哪些App無須收集個人信息,哪些App可以收集個人信息以及收集個人信息的具體範圍,無疑是我國對App在涉及個人信息方面管理細化的體現。

網絡直播、短視頻之類的App,按規定不應該收集個人信息。因為大部分用戶是觀眾,僅僅是觀看而已,並不需要深度參與App活動。但一些App在下載環節就強制用戶提供相關個人信息,否則不能下載。當用戶被迫提供個人信息,這為個人信息被洩露、被非法利用埋下了隱患。

由於當前關於個人信息收集只是原則性規定,部分App為自己收集個人信息或過度收集的必要性進行辯解。比如某些短視頻、新聞資訊類App收集個人信息的理由是要提供精準推送服務,但實際上這類App是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融資、數據再開發、從事精準營銷等商業活動。

徵求意見稿提出短視頻等12類App無須個人信息,堵上了這些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藉口。不管App如何為收集個人信息的必要性進行辯解,但制度上是不被允許的。制度如此規定也是合情合理,因為App不能為了自己的商業目的,犧牲用戶權益和信息安全。

同時,逐一明確38類常見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則給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戴上「緊箍咒」。這38類中的部分App,之所以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既是鑽法律原則性規定的漏洞,也是有更多商業利益上的考慮。但從信息安全角度來說,App收集個人信息範圍越廣,安全隱患越多。

因此,徵求意見稿的規定很有必要,既能讓法律從粗疏走向精細,也為公眾監督App以及有關部門治理App提供了依據,即12類無須個人信息的App如果收集個人信息就是明顯違規;38類常見類型App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就是明顯越界。如此,就能更好地規範App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

徵求意見稿一旦實現,App的用戶無疑是最大受益者。用戶可以避免或減少向App提供個人信息,防止個人信息洩露。同時,這也有望降低App的行政監管成本,因為制度有了更細緻的「紅線」,監管更容易了。另外,制度細化有利於促進App規範發展,同樣符合行業整體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規範App涉及的個人信息,還需要落實《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加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就「常見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而言,也不是一成不變,還應該隨著我國App類型增多或者App版本更新,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四部門對違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加大處罰
    據了解,會議總結了2019年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包括制定印發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自評估指南》等政策規範;成立專項治理工作組,受理網民有效舉報信息12000餘條,針對2300餘款App開展深度評估、問題核查,對用戶規模大
  • 工信部通報101款APP侵犯用戶權益,涉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行為
    工信部通報101款APP侵犯用戶權益,涉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行為  Connor Feng • 2020-08-31 19
  • 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順豐金融、移卡、中郵消金旗下APP被點名
    又一批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APP被通報!11月23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發布APP監管情況通報稱,經核驗確定問題APP共88款。其中,中郵錢包、順豐金融、飛貸、立刷等多款金融類APP被點名。順豐金融APP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包括,App未明確告知收集使用簡訊和日曆權限的目的、方式、範圍;應用內集成多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第三方SDK,且未在隱私政策逐一說明以及是否向第三方共享信息;未經用戶閱讀隱私政策,應用就申請獲取位置信息、相機、存儲、麥克風和電話狀態信息權限。同時,順豐金融APP還存在Java代碼反編譯安全風險。
  • 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這101款APP被責令限期整改
    據工信部網站,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工信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101款APP未完成整改。這些APP應在9月7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 【公告】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的公告
    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廣大網民對此反應強烈。、強制或頻繁索要無關權限等十類違法違規行為,組織專業機構,對用戶數量大、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網民舉報較多的APP的隱私政策和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情況進行檢測,加強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的監管和處罰,依法嚴厲打擊針對和利用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
  • 寶寶巴士旗下兩款APP 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工信部通報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寶寶巴士旗下兩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工信部通報 中國網科技10月27日訊 工信部網站今日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五批),工信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
  • 奢侈品電商寺庫APP登工信部通報 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按照《關於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工信部信管〔2020〕164號)工作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63款APP未完成整改,上述APP應在12月28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
  • 觸漫APP因違規收集個人敏感信息等問題被通報整改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科技11月17日訊 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存在的問題包括收集身份證號等個人敏感信息時,未同步告知用戶其目的;因用戶不同意打開非必要的電話、存儲權限,拒絕提供所有業務功能。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表示,建議相關App運營者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並自即日起30日內向工作組反饋整改情況。30日後工作組將對整改情況進行核驗,並向相關部門提交覆核結果,對不能有效整改的建議依法予以處置。
  • 工信部通報:巔峰減重旗下減肥小秘書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中國網科技12月21日訊 工信部網站今日公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截至目前,尚有 63 款 App 未完成整改,上述 App 應在 12 月 28 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
  • 公安部:查處違法違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APP服務單位386個
    ,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APP服務單位386個。據了解,這些APP涉及信息諮詢、輔助學習、文學小說、新聞資訊、娛樂播報等多個類型。其中,97個APP被予以行政處罰,192個APP被依法責令改正違法行為,51個APP被下架、停運,有效保護了公民個人信息。公安部公布違法違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APP十大案例為:一、「獵豹清理大師」APP(版本號:6.13.5.1066)。
  • 新浪微博在列,這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
    近日,「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這件事情尚沒有很好的解決。又有消息紕漏,不僅快遞信息,而且你的簡歷也被賣了。今天有網媒披露: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在一次隨機測試中發現閃送、瓜子二手車以及聚美優品移動 App 等三家公司存在違規收集使用用戶信息、強制授權等問題。在網上隨便一搜,這類信息層出不窮。
  • 金融類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將被「圈定」 收集範圍未包括通訊錄...
    在徵求意見稿中,國家網信辦給出38類常見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其中包括網絡支付、網絡借貸、投資理財、手機銀行等金融類App。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證券日報》表示,「隨著個人用戶對App頻繁使用,個人隱私保護問題愈發嚴重。
  • 違規使用個人信息被點名一年後仍未徹改:平安旗下壹錢包被發現未經...
    13日,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組織成立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發布關於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的通告。兩家支付機構旗下應用,包括壹錢包和嘉聯支付立刷被點名,要求在30天內反饋整改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壹錢包在2019年12月即被APP治理專項工作組點名違規使用個人信息。
  • 立法| App收集個人信息監管再加碼 擬對38類常見類型App規定「必要...
    近年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問題比較突出,許多網民對此反映強烈。為切實治理此類亂象,2019年1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下稱《公告》),同時成立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
  • 81款App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你有下載嗎?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組成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通告,對81款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的App進行了集中曝光,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治理和處罰力度。四部門開展專項治理曝光81款問題App據了解此次通報的兩批81款App主要涉及學習教育類、網路遊戲類網絡金融類、拍照美容類被點名
  • 社交電商蜜源APP承認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曾被質疑涉嫌傳銷
    12月2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蜜源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赫然出現在名單之中。事實到底如何?時代數據對此展開了調查。該平臺信息顯示,升級途徑一共有三種,都對直接有效邀請粉絲數量以及個人今日結算預估返利金額提出了具體要求。而運營專員和vip用戶的收益更關鍵的差異在於佣金上。
  • 春雨醫生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屢次被通報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春雨醫生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屢次被通報 曾遭消費者質疑「醫生信息造假」 中國網財經12月8日訊(記者 凌薇)日前,北京春雨天下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雨醫生」)旗下的春雨醫生
  • 金智教育旗下App「今日校園」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金智教育旗下App「今日校園」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擬衝刺科創板上半年虧損4700萬中國網科技11月18日訊(記者 李婷)「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日前發布通報稱,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
  • 「最小必要」原則具體化APP收集個人信息規範化
    近日,工信部組織中國信通院、電信終端產業協會(TAF)制定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對於廣大用戶特別關心的「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原則,制定了《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涉及圖片、通信錄、設備信息、人臉、位置、錄像、軟體列表等信息收集使用規範
  • 這38款APP違規收集用戶信息!廣東警方曝光
    來源: 經濟日報 舉報   記者從廣東省公安廳獲悉,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