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些要好,按照我們一般認識,肯定是同一類對比,好一點要貴一點!
比如:運動鞋。以前福建有高仿耐克,李寧的,很便宜,十幾元一雙,外表基本看不出差別。缺點就是,硬,一點不舒服;脫了鞋就臭,要不了幾天就起裂。但耐克,李寧正品穿起來確實舒服,但價格貴
魚竿也一樣,今天你可能說,魚竿就是釣魚,都一樣沒區別;但若有一天,你釣魚釣久了,想換換杆子,買弄一根大幾百元杆子玩,才真正感覺不一樣區別。
除去展會結束,雙十一這些活動外,目前這個階段釣竿越來越便宜了,以前千八百兒高碳竿現在兩三百就可以買到。一部分原因確實因為銷售渠道變短,工廠直接對接客戶,繞過中間商;例外一個原因商家也在不斷優化杆子。
之前魚竿可能追求完美手感調性,需要七八種乃是十幾種炭布配搭,讓每一節都發揮到極致!到現在簡化成幾種炭布配搭,只要保證一個通暢傳導力不死節就行!而碳布材料從進口到現在內外逆絲國產的用的多,有的主布也是國產化,還有的用的內逆絲甚是缺絲便宜的炭布也在用!廠家不斷的減少釣友看不到製作成本,就是讓杆子價格打下來!所以買的人永遠沒有賣的人精明!
只要不斷,輕一點,釣重,價格便宜點,就可以了,這是大眾的消費;其實很多人釣魚真的少,當然認識上片面。如果你釣魚時間多,這種杆子我估計你也用不到多久,不是斷,就是笨重,心累人也累。
其實種種杆子製作很簡單,只需要把前幾段做細,後面多加一點低碳布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但是但你釣魚時候才發現種種不順,很煩心!
當然這個現象不完全是廠家原因,因為很多釣友有一個觀念,杆子斷了就是垃圾,如果便宜的話,心裡會舒服一點;也有釣友說。我十幾元杆子一樣釣大魚,感覺相當一部分釣友對杆子需求就是只要不斷就好。廠家在這個情況下,與其追求極致,增加那百分之幾性能,還不如優化這個工序,降低成本,增加廣告投入,讓釣友心動買杆。於是,越來越多像過去上海美人魚典藏,龍世傳奇,清梵竹G3這些經典基本都買不到了,因為這些杆子它不出便宜!
還是那句話,好竿要有識貨人!至於便宜又要好,估計比較難;不過有句話說的好:好的東些,買的時候心疼,用起來舒心;差的東些,買的時候高興,用的時候痛苦。什麼杆子只要適合自己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