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短情長,這封給居民的信讓人淚目!告別2020年動情的話要說給你聽

2020-12-26 騰訊網

「2020年的奮戰大考中,我們心連心、同呼吸、共奮進。」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街道上下共同抗疫,努力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一路走來,我們共同打好了新冠肺炎疫情抗擊的戰鬥,共同經歷了爬坡上坎特殊時期的陣痛,共同承受了轉型升級攻堅階段的考驗,取得了大戰大考的豐碩成果,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你們的廣泛參與、和衷共濟。」

……

▲這是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寫給居民們的一封信。

這封不足一千字的信,是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寫給轄區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歲末年初、辭舊迎新的同時,街道的負責人想以這樣傳統、溫馨的方式,感謝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和他們攜手最多、彼此心最近的居民們,道一聲真摯的感謝。

紙短情長,每一段文字背後,是一個不能忘記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後,是大家永遠無法忘卻的2020年,在即將告別2020年之際,這麼多動情的話有沒有戳中你的內心呢?

故事一:樓棟被封鎖的日子

九龍街道城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李繼旺是一位退伍軍人,抗洪搶險、地震救災,都有他衝鋒在一線的身影。

而這一次的疫情,讓這位昔日的老兵,當時也犯了難。

他依然記得,重慶市九龍坡區首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就住在轄區的萬科西城和雲湖綠島小區,接到九龍街道疫情防控緊急通知,要求對兩棟樓進行封樓的消息發出後,其中一棟樓的物管工作人員在得知消息後,提出集體辭職。

▲小區進行封閉式管理。巴國城社區 王倩/攝

李繼旺說,在當時疫情剛出來,大家對疫情不夠了解的情況下,儘管物業公司對樓棟的物管員進行再三挽留,但依然尊重他們辭職的想法。「但問題是,他們走了,被封樓棟居民的生活應該如何保障?」

他把這條消息發到城管大隊的群裡,沒想到,隊員們在群裡積極報名,「李隊,我們去樓棟值守吧!」

「李隊,我報名去,要是我出了啥子事情,給我家人說,我沒有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我是合格稱職的城管執法隊員。」隔著手機屏幕,李繼旺都能感受到同事的那種熱情,「對疫情,肯定都害怕,但我們的職責就是守好居民居住的家園。」

為了科學防控疫情,由城管隊員組成的兩支值守隊伍隨即抵達上述兩棟被隔離的樓棟,24小時蹲守。

▲「抗疫突擊隊」的勇士們

沒有防護服,就去超市買雨衣;沒有隔離帽,就去超市買浴帽;沒有隔離鞋套,就用普通鞋套代替;沒有消毒設備,就用農用噴霧器進行消毒處理。看似「不專業」的防護設備,卻在居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了大家最大的溫暖與保護,讓居家隔離的日子多了一分溫暖,少了一分擔心。

故事二:生活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老房子竟然還會變成香餑餑,這下我女兒喊我去她家我還要考慮一下。」家住九龍三村的居民劉大媽從自己的家搬到女兒家已經三年了,離開的原因,是老房子太久、環境也讓她不滿意。

▲防疫期間,環衛工人深入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薄弱區域環境開展衛生清掃、潔淨家園行動。

但劉大媽沒想到的是,她的老房子竟然在悄然發生變化。

劉大媽住頂樓,過去房子漏水的問題一直讓她很頭疼,「自己補過好幾次,但始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後來我索性買防雨布來擱上面,但問題沒有解決。」

牆壁在發黴,牆皮不斷地下掉,住的鬧心的劉大媽決定,搬去女兒家。

事實上,九龍三村和四村的老舊小區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據九龍街道規建環保辦主任黃維介紹,九龍三村共有26棟老舊住房,共計住戶1121戶,九龍四村共有老舊住房11棟,共計住戶410戶,這些老舊住房從去年底開始納入改造範疇,今年5月起立項,9月,改造正式啟動,主要解決樓頂漏水、樹木修枝、配置大型的健身器材等問題。

如今改造接近尾聲,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們開始憧憬著新生活的開始:晨起鍛鍊、午間聚會聊天,夜晚回家安心入眠……

九龍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鄒昭俊告訴記者,過去居民形容這裡的房子是「上漏下堵中間爛」,2019年,政府向居民收集意見後,大多數居民都希望能夠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本著做好樣本,邀請居民現場提意見的方式。」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兩戶前期自行投入資金改造了樓頂外,所有居民均在老舊小區改造上簽字,為大家換來了不一樣的居住環境和期望。

故事三:賣場與經營者共克時艱

對於實體經營者來說,每年的年關,都是銷售的旺季。

2020年1月18日,對於九龍坡區盤龍新城奧園廣場項目負責人黃英來說,她的日記本上,將這一天畫了一個圈。

「那天,我們集團廣州總部給重慶這邊發了文件,要求我們提前準備好防疫物資,包括口罩、消毒水這些。」為何會有這樣的「先見之明」,黃英說,因為2003年的非典對企業來說,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這一次看到新聞上提及的情況,他們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月28日,賣場接到了消息,稱為了疫情防控,有可能閉店。「我們那會兒就想,商家為了備戰春節,囤積了大量的貨物,要是賣不完該怎麼辦?」但那會兒,其實已經顧不了這麼多了,30日,奧園廣場的經營戶開始陸續閉店。

▲為奧園廣場商戶停業而致各方受困的問題。

整個2月,商戶沒上班但商場依然在運轉,要確保商場的安全,還要做好消毒措施,商場裡的超市在疫情期間正常營業,為了防疫需要也為了給廣大市民提供放心可靠的生活用品,黃英說,不少超市的員工把塑料文件袋減下來,兩頭粘上橡皮經當作護目鏡,「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我們挺了過來,總算迎來了3月2日復工復產的消息。」

這樣一個面積5萬平方米的商業體,疫情期間為經營者減租400萬元左右,商場員工合計70人,一個也沒有因為疫情的原因離職或被辭退。

故事四:擺攤減損他和他的企業下半年活過來了

作為奧園廣場最大的餐飲企業之一——家和印象,年前,企業的經營者趙鵬還在盤算著過年的酒席桌數:結婚的、過生的、團年的、聚會的……

每一個春節,對於做餐飲生意的人來說都是兩重心情,一方面生意火爆店裡需要人手,另一方面因為別人吃飯過年,而自己只能過年忙碌。趙鵬也為此準備了很多的食材,直到他接到消息必須閉店,他才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

「我這個歲數,其實是經歷過很多事情的,非典、洪災、地震,我曉得,在災難面前,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解決問題。」儘管有諸多的不舍,但他依然挨個給顧客打電話,取消訂單、是否退還定金,同時,留人在店裡接受24小時的電話諮詢,「生意暫停了,但服務不能暫停。」

正是基於這種把顧客放在心裡的做法,趙鵬在企業復工復產的初期,帶領著大家走出了一條自己從未走過的路,「我打開冰櫃選擇還能使用的食材,臨時賣起了小炒和外賣,生意還不錯。」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要保證店裡員工正常發放工資,二來也希望藉此減少損失。

5月份開業至今,家和印象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趙鵬告訴記者,其中6、7月份和11月份的生意比往年同期還要好,國慶節一天就辦了130桌宴席,「能夠在疫情之後這麼快活過來,要感謝政府對疫情防控採取的措施。」

即將迎來的新年季又將是一個旺季,趙鵬表示,根據冬季的特殊性,他們也會做好訂餐的多重準備,「活過來的企業會更經得起考驗吧。」趙鵬說。

▲疫情剛開始時,班子成員和相應科室包片對口聯繫社區,深入基層一線宣傳,檢查督導社區防控工作,推進防控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故事五:網格員認識了好多低頭不見抬頭也不見的鄰居

身處城市、生活繁忙,關上房門、平行兩行。

這句話,是形容都市人生活繁忙,哪怕左鄰右舍都有可能因為一扇防盜門而被隔絕成兩個世界。

家住盤龍新城社區的居民唐多餘是社區的網格員,當網格員兩年,這份時時刻刻與居民打交道的工作之前並沒能讓他與鄰居們真正意義上的全部相識,但今年的疫情防控,讓唐多餘把鄰居總算是認完了。

▲馬王社區工作人員與網格員入戶詢問居家隔離情況。馬王社區 曾麗娟/攝

「人和人之間就是這麼神奇,可能是內心最需要關心的時候,最容易接納別人。」疫情期間,唐多餘帶著宣傳資料挨個上門發放,這個有2萬多住戶的社區,他和同事們硬是靠著拼勁,兩天的時間就把資料發完了。

▲馬王社區工作人員與網格員張貼通告和公開信。馬王社區 曾麗娟/攝

在那之後,唐多餘的崗位變到小區為出入的居民檢測體溫,「因為大家在發放資料的時候都基本上認識我了,所以測體溫時都很配合,還有人給我們送上當時非常緊缺的物資——口罩。」

這樣的鋪墊,也為今年的人口普查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唐多餘說,「人口普查上門時,聽說是我們來了,他們很快就把門打開了,這種信任,千金難買啊。」

這些年,低頭不見抬頭也不見的鄰居,在此以後,成為了熟人。

故事六:他們提的要求能滿足的都儘量滿足

九龍街道龍泉社區的居民們最近享受了新的生活樂趣——健身設施,疫情逐漸趨於好轉後,大家發現,要有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有美好的未來。

但對於龍泉社區的居民來說,之前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龍泉社區地處馬王六村,這裡比鄰大渡口區,房子多是老舊小區,還沒有物業管理。

居民第一次到社區提建議時,就來了好幾位,社區工作人員彭婭玲告訴記者,大家三言兩語說安裝健身器材的理由,「健身器材安了,不用走遠路,我們就能鍛鍊身體了。」

最終,社區選址300平米的面積,為居民安裝了健身器材,還能打羽毛球、桌球,搭配棋牌室,「現在社區還有圖書館,每天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開放,周末開半天,讓周圍的居民特別是小朋友有了讀書的學習的好地方。」

對話:

給居民寫一封信堅持了六年

但今年這封信寫的最情深意長

九龍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事處主任邱方勇告訴記者,其實給居民寫一封信的做法,今年已經是第六個年頭。

「過去寫信,主要是告訴大家,這一年我們做了什麼,未來要如何做。」這種方式,是街道與居民溝通的一種主要方式。

到了今年第六個年頭,寫這封信顯得情深意長:防控疫情、復工復產、經濟復甦、全面脫貧。

在這個有701棟樓,11個社區,轄區人口多達208000人的超大型街道,每一個數字背後,關係的都是民生話題,「疫情防控要封樓,絕對要和居民溝通。每家每戶是否有武漢回來的親戚朋友,也要做到排查到位。企業復工復產要做好手續的準備工作,經濟復甦更要當好企業堅強的後盾。」

▲回渝者:早曉得就留在武漢當志願者了!

這些身份和角色的扮演,讓街道的負責人感到身上責任艱巨,「轄區有1.6萬家市場主體,每家每戶復工復產都要辦理手續。」邱方勇說,當時,有的企業防疫物資不好購買、消毒物資買不齊全,街道就想方設法幫大家購買,從開始準備到實現應復盡復,總共僅用了30多天的時間。

而輪到街道需要企業和居民幫忙的同時,大家也沒有打過退堂鼓。

九龍社工是九龍街道響徹全國的一塊志願者牌子,目前有註冊志願者2萬多人,為轄區內20萬人提供志願者服務,前兩天九龍街道募集社區公益服務基金,轄區企業及個人67家總計募集到107.5萬元。

▲12月18日九龍街道社區公益服務基金捐贈儀式合影留念

「只有居住在這裡的居民把這裡當成家,只有發展在這裡的企業把這裡當做港灣,社區才能發展得越來越好。」邱方勇也表示,這樣的信還會堅持寫下去,成為拉近彼此心理距離的橋梁和紐帶。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張力 九龍街道供圖

相關焦點

  • ...紙短情長,這封給居民的信讓人淚目!告別2020年這麼多動情的話要...
    ……▲這是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寫給居民們的一封信。這封不足一千字的信,是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寫給轄區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歲末年初、辭舊迎新的同時,街道的負責人想以這樣傳統、溫馨的方式,感謝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和他們攜手最多、彼此心最近的居民們,道一聲真摯的感謝。
  • 慢新聞|紙短情長,這封給居民的信讓人淚目!告別2020年這麼多動情的...
    ……▲這是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寫給居民們的一封信。這封不足一千字的信,是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寫給轄區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歲末年初、辭舊迎新的同時,街道的負責人想以這樣傳統、溫馨的方式,感謝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和他們攜手最多、彼此心最近的居民們,道一聲真摯的感謝。
  • 紙短情長 告別2020年的這些信 有沒有讓你瞬間感動
    ▲「抗疫突擊隊」的勇士們如果要用一封信,向即將過去的2020年告別,你會在這封信上寫下什麼?是對愛情的不悔,對親情的彌補,對友情的珍惜,還是對這難忘一年的感悟與總結?2020年歲末之際,記者走近這些寫信人,講述他們內心慢慢寫出來的故事。「2020年的奮戰大考中,我們心連心、同呼吸、共奮進。」「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街道上下共同抗疫,努力恢復經濟社會秩序。」……這封不足1000字的信,是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寫給居民朋友的一封信。
  • @父老鄉親,這封家書紙短情長
    @父老鄉親,這封家書紙短情長 2020-10-20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封寫給女兒的「遺書」,讓無數人淚目
    近日,火神山醫院的護士李淑華,給女兒寫的一封「遺書」,讓眾多網友淚目這封信中,有恐懼,有擔憂,有遺憾,但更多的是愛與信念。媽媽很幸運,有你陪著我度過了22年的美好歲月。無論哪個年齡段,你都是我的驕傲,更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記憶。
  • 《山茶文具店》:16封書信掀起懷舊風潮,見字如面,紙短情長
    見字如見面,紙短情長。記得那段時間的寫信時期?那時候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郵件,與人聯絡只能通過書信,寄來一封封相思之信,藉以由郵差的手從這頭送到那頭。現在通信發達了,想聯繫就可以隨時打電話,發微信。鳩子覺得通告結婚的事情很簡單,但是離婚的話,需要慎重考慮。顧客講述了與前妻之間的美好回憶,鳩子一邊記錄,一邊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按顧客的意思,信中要表達對親人和朋友的謝意,誠摯的為兩人不能攜手到老向大家表示歉意,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兩人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
  • 「要遇到很多人哦」——來自日劇裡的九封信
    (BY 坂元裕二) 第一封信給永尾完治的告別信 你好,丸子。應該是說晚安吧。我現在要正式地跟你道別。雖然有點令人難過,可是,並不是只有難過。但是至少此刻請允許我叫你繼美。這封信,是寫給12年後的你的。是給20歲的你的一封信。祈禱未來長大成人的你,能讀到這封信。 繼美,還記得糊塗婆婆嗎?她是我的媽媽。是在和你一起逃跑的旅途中重逢的,她叫望月葉菜。
  • 總有一個瞬間治癒你我的2020 真看的人淚目
    總有一個瞬間治癒你我的2020 真看的人淚目時間:2020-12-17 10: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總有一個瞬間治癒你我的2020 真看的人淚目 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傷痛與悲戚,但不論生活如何以痛吻我,我仍記得那些給予我溫暖、感動、希望、美好的瞬間,並報之以歌
  • 總有一個瞬間治癒你我的2020 看的讓人淚目
    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傷痛與悲戚,但不論生活如何以痛吻我,我仍記得那些給予我溫暖、感動、希望、美好的瞬間,並報之以歌……1封城中的武漢,冬日寒意未退,千家萬戶卻不約而同地推開窗戶,同唱國歌和《我和我的祖國》,那一刻無數人淚目,因為在歌聲裡聽到了希望與信念。
  • 「無論你們在家休息多久,工作崗位都為你們保留」 這封紙短情長的...
    自1992年創業以來,針對春節家政行業「用工荒」的情況,三替集團作為全國家政行業的龍頭企業,堅持每年春節期間不打烊。疫情爆發後,為了配合防疫工作,陶曉鶯便給全體員工放了假,自己也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有一天深夜我睡不著覺,就想著不如給員工寫封家書吧,他們可能時刻都在擔驚受怕,我得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安心休假。」
  • 告別2019迎接2020句子說說 告別2019的話展望2020寄語
    2019即將離我們而去,2020向我們走來,對結束的2019年開始的2020點說點什麼吧,下面小編整理了告別2019迎接2020句子說說,告別2019的話展望2020寄語。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越來越好,2020年加油!
  • 25歲女孩患癌去世3年,愛人寫下1012封信虐哭無數網友:我要花上一輩子,去和你告別
    薇薇患病後給freddy錄製過一段短片,視頻裡她一邊抹淚一邊哽咽著說:我還是要跟你說,對不起,讓你這麼辛苦地照顧我,你這陣子真的太累太累了,沒有一天睡得好覺;在醫生還沒判我死刑之前,我會加油的,一定會為了你跟家人加油,不要擔心老公,我愛你老婆最愛你了。他們都期待病好的那天,他會牽著她的手進教堂,他會與她一起細看這個世界,他們會再次擁有愛情結晶。
  • 梁潔華今日出殯,丈夫黃日華給妻子告別信惹人淚目
    黃日華寫給妻子的一封告別信曝光。信中,他深情回憶梁潔華,表示會記得妻子的叮嚀,並記錄下了兩人的遺憾。信中他承諾,會謹記梁潔華的叮嚀,收起臭脾氣,要有禮貌、責任感、多行善,成為成熟、穩重的漢子。也提到三大遺憾:沒能在退休後環遊世界、沒能繼續給梁潔華幸福、沒能白頭到老,而「有幸娶到您是我一生中做得最成功、最驕傲的事,我會憑著您那份堅強、永不放棄的精神繼續我餘生」。告別信內容令人動容,請節哀順變!
  • 哪位姐姐的告別小作文最動情?哪位姐姐被淘汰,最讓人感到意外?
    哪位姐姐的告別小作文最動情?哪位姐姐被淘汰,最讓人感到意外? 《浪姐》又淘汰了幾位姐姐~~幾乎每一位姐姐在告別這個舞臺後,都會通過設計平臺發一篇「小作文」,回顧參加《浪姐》的前前後後,字裡行間無不滿含深情。
  • 紙短情長 兩封感謝信背後的溫暖故事
    這是一封來自社會人士的表揚信,內容簡短,言語真誠質樸,答謝並讚揚了該校19旅遊班的一名男同學對她的熱心幫助。學生黃河「(2019年)12月25日早晨,我陪金華實驗中學老師來貴校參加2020金華市中職學校職業技能大賽。因行程安排緊張來不及吃早飯,便在貴校實訓樓前向一位男同學詢問餐廳的位置。
  • 無數個夜晚夢到你,回憶我們之間的約定說過的話!
    城鄉結合部美少女我在都昌/好玩/好看嗨,好久不見:三年了,你的模樣刻在我深深的腦海裡,無數次想聯繫你,又恐打擾你,徘徊很久,決定以這樣寫這封信的方式把我這三年想說的話全部說出來。也許你也看不到。首先說一句對不起,我知道這「對不起」遠遠不能讓你原諒我。無數個夜晚夢到你,無數次的回憶我們之間的約定和我們說過的話。有時候聽到一首「紙短情長」腦子裡不經意間就是我拿著手機給你唱歌的畫面,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給你唱的情歌。
  • 臺胞尋親贈家書:一段兩岸間的「紙短情長」
    對此,沈文鋒1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批家書不僅述盡「紙短情長」,也蘊含著真實、生動的歷史回憶。家書述盡「紙短情長」,也蘊含著真實、生動的歷史回憶。(受訪者供圖)臺胞範植明與其在大陸的舅舅李子和把珍藏多年的家書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受訪者供圖)珍藏了二三十年的家書。
  • 2020年,紙短情長,你好難忘,3星座主動挽回,牽手舊愛共度餘生
    難忘你,是因為曾經的海誓山盟猶縈於耳,過時的音容笑貌仍現眼前,往昔的心有靈犀至今未散。難忘你,是因為你的愛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間,永不會磨滅。太輕易得到的東西,總是不會那麼珍惜,愛情就是如此,不懂得珍惜當下,在不經意間就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東西,失去後了又開始追悔莫及。
  • 2020.06.26海大表白速遞 | 62封表白信有沒有給你的呢?
    小哥哥當場說沒事,但也不知道有沒有撞成內傷,但是我當時一走回頭看的時候小哥哥齜牙咧嘴挺疼的樣子,當時覺得你說沒事我要聯繫方式的話挺兇猛的,但回來吃著粽子越想越不是個事,小哥哥你沒事吧?沒事的話回我一下,有事的話我這有雲南白藥各種噴,再不然咱去個醫院,我包賠。麻煩聯繫我謝謝。我QQ3267977598。在這裡祝四位大哥端午安康,生活愉快!
  • 閻羅王的三封信(宣化上人)
    有一個中年人死了,到閻羅王那兒說:「我年輕少壯,這麼健康,你叫我來幹什麼?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你要叫我來,你也不預先通知我一聲,給我打個電報或者寫封信,好讓我有個準備,你就把我叫來了,這太不講道理了!」「我捎給你的第一封信,是當你的鄰居生了個孩子,第二天就死了,你有沒有想到你也會死?」中年人說:「啊!這封信是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