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獸用B超在母豬妊娠中探測的方法和診斷標準,通過B超監測技術建立母豬妊娠早期、中期、末期的超聲影像圖譜,旨在為母豬不同妊娠時期提供超聲判斷依據,以便在臨床和豬生產上推廣使用。
目前,超聲診斷在動物臨床和動物生產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B超診斷技術在畜牧業的價值,但是由於對B超技術的認識不足和超聲知識的相對複雜,不易短時間掌握等原因,使B超技術尚未在畜牧業被廣泛推廣。
本研究通過監測母豬全程妊娠,建立易懂易學的母豬早期、中期、末期妊娠的超聲影像圖譜,同時為缺少妊娠中後期的超聲影像補充了標準聲像圖譜,旨在建立一套系統而完善的母豬妊娠期胎兒變化的 B 超參考圖譜,用於指導畜牧生產實踐。
一、母豬未孕和妊娠的聲像圖區別
未孕子宮角位於膀胱前後和前下方,膀胱內的積尿對超聲波不產生反射,其聲像圖呈較規則的暗區。 未妊娠子宮角的壁對超聲的反射弱,其斷面的聲像圖呈各種不規則圓形的弱反射區,子宮角外膜的反射也不強。 要注意斷面的界限,以與腸管的斷面相區別。妊娠初期子宮中出現孕囊,又稱妊娠囊。內含初期胎水,量很少,對超聲不產生反射,呈小的圓形暗區。 在配種後 19d、20d 最早被掃查到時,暗區的直徑在 1.0cm 左右。 通常為 1 個暗區,有時可見 2 個或 3 個相鄰的暗區,位於膀胱暗區的前下方或下方。隨妊娠進展,暗區面積不斷擴大,呈多個不規則圓形、大小不等的暗區或兩端鈍圓的長條狀暗區。妊娠 21d 以後,可在子宮暗區內掃查到胚體,呈橢圓形弱反射,在胚體中一般可同時觀察到呈規律快速閃的亮點,此為胚心搏動,也可以近年來,B 超在各類動物上都有了更廣泛和更深入的應用,不僅是用於母畜妊娠檢測,更用於對卵巢和黃體狀態以及子宮疾病等的檢查,甚至對繁殖障礙疾病的輔助診斷。此確定該弱反射為活的胚胎。 妊娠 26d 後,胚胎逐漸顯出胎與其他管道的分布情況。
尤其是 B 超技術應用更為廣泛。 如早期妊娠診斷、監測胎兒死活、辨別胎兒性別、估測多胎妊娠、測定卵泡、黃體及胎兒的大小,診斷卵巢及子宮疾病,觀察公畜生殖器官結構等,也廣泛地應用於豬的背膘和眼肌面積的測定。
二、測定時間和方法
配種後從第 18 d 開始監測, 配種後 18~35d,每 4 d 檢查一次;45~84 d,每 7~10 d 檢查一次;85~110 d,每 10~15 d 檢查一次,採集各個時期的典型影像圖。每次監測在上午 8 點左右進行,並做好記錄。
早期探測部位:經產母豬在倒數第2對乳頭至第3對乳頭之間、母豬乳基部起外側 5~10 cm 之間;
後備母豬在倒數第1~2對乳頭上方、母豬乳基部起外側 5~10 cm 之間。
隨妊娠增進,探查部位逐漸前移,最後可達肋骨後端。豬被毛稀少,探查時不必剪毛,但要保持探查部位的清潔。 刮除泥土和汙物,探查時塗布耦合劑。直腸內探查時,需要確實保定,無需耦合劑,可用消毒水溼潤探頭。
耦合劑塗抹於B超探頭上,在探頭表面和皮膚之間良好浸潤以徹底排除空氣,形成使超聲波順暢和不失真傳播的通道,使成像清晰。將探頭貼於腹壁向內緊壓,以便擠開腸管更能接近子宮,提高檢出率,一個點探查結束後,探頭向前移半個至一個乳房繼續探查,直至確診為止。體外探查時,探頭緊貼腹壁,妊娠早期探查,探頭朝向恥骨前緣的骨盆腔入口方向, 或呈 45 度角斜向對側上方。 探頭緊貼皮膚,進行前後和上下的定點扇形掃查,動作要慢。
如果檢測到有胚胎,就不用再檢測另一邊;如果沒有檢測到胚胎,需左右兩邊都得檢測,避免漏檢。隨妊娠天數的增進,應擴大上下前後的探測位置。
三、判定標準
根據B超成像原理,無回聲暗區灰階標記為黑色,強回聲亮區灰階標記為白色。具體組織器官成像色階如下。
黑色:主要是液體,包括血液、羊水、組織間隙液體、炎症病灶等。
白色:主要指密度較高的物體,包括骨胳、結石和氣體等。
灰色:主要指實質性組織,包括:肌肉、臟器等。
看到黑色孕囊即判定陽性(懷孕);子宮區域成均勻一致的中等灰度的團狀回聲,為陰性(未孕);
可疑,未見子宮區域的回聲像圖,未見明顯孕囊。疑似或者不確認的母豬,標記後應連續復檢。
①妊娠早期B超影像圖表現及其特徵
配種後最早探測到孕囊的時間為 18 d,18 d胎囊直徑10 mm (見圖1),但檢出比例較低。
妊娠 18 d~25 d 期間孕囊急速增長,子宮區域內有多個近似圓形的黑色暗區 (孕囊),且暗區呈現收縮性的胎體反射。妊娠32 d顯示胎兒骨骼鈣化的強回聲。妊娠 21 d~35 d,因孕囊內充滿羊水,孕囊明顯而且形狀大致成圓形,裡面含有低回聲的胎體反射。隨著妊娠天數的增加孕囊逐漸變大,孕囊內的胎體反射也逐漸增強。早期胎囊為圓形或橢圓形,之後多數變為不規則。
圖1 妊娠18 d圖像
②妊娠中期B超影像圖表現及其特徵
娠中期 (配種後 45 d~84 d) 是胎兒骨骼開始鈣化到鈣化完全的時期,由於羊水減少,孕囊變得不規則且不清晰 (見圖 2),發育為胚胎,該時期的影像圖上逐漸可見回聲增強的白色強回聲骨骼影像,80 d時,胎兒脊柱清晰顯示。
圖2 妊娠45 d圖像
③後期B超影像圖表現及其特徵
妊娠後期 (配種後84 d~114 d) 胚胎生長發育迅速,該時期的影像圖 (見圖 3),可以清楚的看到胎兒的肋骨和脊柱,且體腔分辨清晰。
圖3 妊娠95 d圖像
根據不同時期所得典型影像圖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早孕陰性的判斷須慎重,應幾天後多次復檢。18 d~23 d 孕期左右的母豬,即可進行 B 超測孕,但由於羊水太少,圖像不好判斷,準確度也會因檢測人員經驗因素有所影響,容易造成誤判,而且檢查時間長,耗費人力,而此階段正是未懷孕母豬返情的時期,應結合母豬的發情鑑定來確定母豬是否妊娠。
24 d~30 d 孕期左右的母豬,B 超成像的黑斑蜂窩狀黑斑明顯,非常好判斷,是妊娠檢查的最佳時期。
隨著妊娠天數的增加,探頭的探測區域要逐漸擴大。妊娠中期,孕囊中的羊水減少,孕囊變得不規則,且胎兒骨骼逐漸發育,因此影像圖譜應以觀察白色強回聲的骨骼 (脊柱) 圖像來判斷。妊娠後期應以觀察胎兒脊柱胸腔的骨骼圖像來判斷。
四:母豬子宮和卵巢疾病診斷
豬子宮有炎症時其子宮區域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子宮壁增厚,並且在子宮區域內能見到強弱不等的回聲。
其中的強回聲是由於炎症造成子宮內膜的增生所導致,其弱回聲是由炎症導致的炎性滲出物所形成。子宮積液時其影像圖的特徵是子宮區域內有大量形狀不規則的液性暗區,區別於妊娠後的子宮內羊水的液體暗區影像,且在子宮內找不到均勻的孕囊暗區。
子宮蓄膿和子宮積液的B 超影像圖相類似,但是蓄膿時其液性暗區內往往能見到雪花狀的強回聲斑點。母豬的卵巢囊腫有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兩種。
成熟卵泡壁破裂或閉鎖使卵泡液滯留形成卵泡囊腫,卵泡壁增厚,其B超影像為液態性暗區並有強回聲光環。 黃體囊腫系由卵巢黃體擴張形成的囊腫,其 B 超影像為不均勻的暗區,並帶有網狀回聲線。 使用 B 超儀診斷子宮和卵巢疾病,需要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嫻熟的 B 超儀操作技術。 對超影象細節的捕捉、觀察和分析,往往一次性的 B 超檢查是做不到的,需要連續跟蹤觀察子宮和卵巢上的細微變化,從而判斷疾病的發展趨勢。
五:B 超應用的效益
5.1 常規早期妊娠診斷方法對於第一情期配種後不發情而又未孕(佔配種頭數的 20%左右)的母豬,一般需待到配種後 40~80d 左右 (由獸醫技術水平所決定)方能比較有把握地確診是否懷孕。 這樣的母豬在一個繁殖周期內有可能造成 20~60d 的無效飼養。 據實驗豬場統計, 使用 B 超進行早孕監測後,診斷妊娠的準確率至少提高了 9 個百分點。 及時檢出未孕母豬, 每發現 1 頭空懷母豬可減少20~60d 的無效飼養。
5.2 避免間接經濟損失。按每頭成母豬妊娠期114 d 計算,每頭成母豬年產仔豬 2.3 胎,如果母豬空懷或患有繁殖障礙性疾病,則勢必影響母豬的繁殖胎數,結合市場行情,無形中將造成更大損失。而應用 B 超監測技術,除可以及早判定母豬空懷外,還可以對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卵巢機能異常或疾病、子宮疾病、死胎流產)以及公豬的睪丸、副性腺等疾病及早做出科學診斷,及時採取治療、淘汰或給予催情等相應措施。
5.3 保證均衡生產。 規模化養豬的生產效益關鍵在於均衡生產,均衡生產取決於均衡配種。 B 超監測可及早準確掌握妊娠母豬的頭數, 同時利用B超可觀察母豬產後的子宮復原情況,B 超如果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飼養者就可以選擇生殖機能正常的母豬參加配種,準確掌握健康母豬參配數目,以提高情期受胎率,從而保證均衡生產。